第一类 机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h&A=11&rec=2&run=13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区内府、州、县学堂事务由知府、知州、知县直接掌管,
并设辅助机构“教授署”、“训导署”等辅佐教事。府、州、县各级学署的学官,府
称“教授”、州称“学正”、县称“教谕”,另设训导若干人辅之。
曹州府学署设在府城学宫内(现菏泽军分区所在地),内设教授1人,训导若干人,
主管曹州府学务。各县教谕均设于本县儒学内,各设教谕1人,训导1人,主管春秋两
季文庙祭祀,训导所属生员,主持考试,办理学生入学手续及赴京应试考生的资助等。
随着废科举兴学堂教育制度的变革,教育行政机构亦随之发生变化。1906年 (清
光绪三十二年)4月,曹州府及各州、县始设劝学所,掌管各辖区内的教育行政,劝导
地方人士建立学堂,推广新式教育。每所设劝学总董(即视学) 1人,劝学员若干人。
各州、县内划分若干学区,每区设劝学员1人。1910年(清宣统二年) ,劝学总董改称
劝学员长。这时,除教育行政机构外,各县已开始有教育界人士组成的教育会,研究
学术,商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事安排等方面的问题。
1912年以后,地方教育行政仍沿用“劝学所制”。1913年废府设道,菏泽区各县
归属岱南道(不久改为济宁道),道内第三科主管教育,设科长1人,督学1人,教育委
员、事务委员若干人。1926年,济宁道改为曹濮道,道内仍设第三科主管教育。192
8年裁撤道制,各县统归省辖。
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豫区各专署内均设教育科,设科长1人,办事员2-3人。解放
战争时期,菏泽解放区分属于冀鲁豫行署所辖之二、三、五、七专署,各专署均设教
育科,设正科长、副科长、科员、会计等5-6人。
1949年,原冀鲁豫二、五专署合并建立菏泽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署内设教育科,
设科长1人,科员2人,办事员1人。1952年4月,教育科改称文教科。1956年12月,文
化、教育分设,建立菏泽专署教育科,设科长1人,副科长2人,科员7人。1958年4月
,专署教育科撤销,成立菏泽专署文教卫生督导组。1958年11月,菏泽、济宁两专区
合并,教育管理机构撤销。1959年6月,菏泽专署恢复,设立文教局,设局长1人,副
局长2-3人,其他干部7人。1967年3月,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后,教育工作归地
革委政治部宣传组分管。1968年4月,菏泽地区文教局成立革命领导小组。1970年冬
,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政治部设教育组,负责管理全区教育工作。1975年3月,菏泽
地革委政治部教育组撤销,成立地革委教育局。1978年7月,菏泽地革委教育局改称
菏泽地区行政公署教育局。1984年,机构改革时,设正副局长4人,调研员1人,共有
6个科室2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