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职业学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h&A=11&rec=17&run=13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菏泽警务学堂创办,主要是培养训练警务人员。这是区
内职业教育之始。学员除学习高等小学堂的部分基础课外,还学习警务知识和新军法
等军事科目。因办学成绩显著,一年后,清政府将该校合并到保定府武备学堂,学员
毕业后充任陆军军官。1910年(清宣统二年)菏泽又创办农桑学堂,招生100人,主要
学习栽桑、养蚕、制丝等技术知识,培养了不少植桑养蚕人才。
1912年国民政府继续执行实业教育政策,将原各种“实业学堂”改为“实业学校
”。1913年,教育部颁令要求省设甲种实业学校,县设乙种实业学校,分别施以完全
的和简易的普通实业教育。1916年,境内共有乙种实业学校5处(菏泽、单县、成武、
定陶、巨野),在校生252人。1920年实业学校改为职业学校。1930年秋,又奉教育部
令改为职业补习学校,当时区内尚存4处(定陶、菏泽、单县、曹县)职业补习学校,
在校生157人。另外,菏泽县私立南华初级中学办有职业班。按照规定,乙种职业学
校由县政府直接管理,校长由县教育局提名,县长委任,经费由县政府拨发。根据本
地自然条件和手工业基础,境内职业学校设有蚕桑、机织、染织等专业,修业年限均
为三年。招生对象最初主要是12岁以上的初等小学毕业生,1923年以后则多招高等小
学毕业生。所设课程除文化基础课外,蚕桑科设有养蚕、蚕体生理、蚕理、制丝、栽
桑、土壤、气象等专业课;染织科则开设染色、机织、机械学、制图、绘画等。各科
均有实习制度,学员在校由学校供给伙食费、书费,毕业后自谋职业。有不少人找不
到职业,因此职业学校学生退学、流动现象严重。至抗日战争前夕,国民政府在菏泽
区内开办的职业学校(班)先后停办。
日本侵略军占领菏泽时,境内只有一所职业学校--单县兴亚日语学校。该校创办
于1940年4月,主要培训初、中级日语翻译和小学日语教师,学生三个月毕业。所设
课程包括日语读本和日语会话,采用新民书馆出版的日语读本作教材。该校于抗战胜
利前停办。
境内解放区的职业教育始于解放战争初期。1946年3月,冀鲁豫建国学院创办,
设在省立六中院内。除设有初中、师范部外,还招有电话、汽车两个职业班,又在行
政干训部设有行政、司法、财务与银行会计三个班,修业年限均为6个月。1946年9月
,因战争形势发展,建国学院北渡黄河,迁至阳谷、莘县一带游击设学。1947年7月
,设学于濮阳的冀鲁豫第一职业学校并入该校,又增设农材、化工、纺织三个专业。
此外,境内的职业学校还有:冀鲁豫邮政干部学校,地址在菏泽西当典街邮政管理局
,以培养邮政人员为目的;冀鲁豫农业实验场训练班,地址在菏泽东北18里官花园,
以培养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干部为目的;冀鲁豫军区供给学校,地址在郓城县辛集,
培养供给干部(会计为主),冀鲁豫行署卫生学校,地址在菏泽孔楼,培养卫生人员,
开展乡村卫生事业。这些学校均通过考试接收学员,学习期限较短,一般在一年以内
,学员在校享受公费待遇,毕业后由学校或政府安排工作。
建国后,职业教育得以稳步发展。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菏泽地区职
业教育受到重视。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可分为技工学校、城市职业中学和农业(技)中学
三大类。
1985年全区已有劳动技工学校、商业技工学校、交通技工学校、建筑技工学校及
曹县劳动技工学校5处。技工学校的管理,由地区劳动局和主管局共同领导。地区劳
动局根据国家劳动有关技工学校的方针、政策,负责确定专业设置,制定教学计划、
规章制度,培养师资等工作。招生工作由教育部门协助劳动部门办理,教学工作由教
育部门协助。技工学校学制有二年、三年之分。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者为三年,招收
高中毕业者为二年,特殊专业为三年。其课程设有文化课、技术理论课和生产实习三
类。学生来源于全区非农业户口的高、初中毕业生。通过招生考试,择优录取,毕业
后由劳动部门统一分配工作。学生入学后享受人民助学金。
菏泽地区的城市职业中学始办于1981年。是年,菏泽市第四中学改为菏泽市职业
中学,至1985年底,先后开设建筑、幼师、造纸、棉织、医士、化工等专业。1985年
5月,单县职业中学建立,开设幼师、家电、电工、烹饪、税务等专业。1985年底,
两处职业中学共有在校生720人。
农业(技)中学是区内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58年创办以后,经过曲折的
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其性质是乡镇自办、国家扶持的普通教育和
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中等学校。1958年,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农中盲目发展。1
959年,区内农业(技)中学猛增到166处,但由于办学条件不具备,学校师资匮乏,管
理混乱,且学生劳动过多,教学质量较差。1961年经过整顿,所剩无几。
1964年,贯彻“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山东省各地开始恢复和发展农
业中学。1966年境内的农业(技)中学达450处,在校生20054人,教职工1255人,其中
专任教师1038人,并形成了一套文化基础教育和农业技术知识教育相结合的农业中等
职业教育制度。农业(技)中学成为农村培养各种农技人才和新型劳动后备力量的基地
。农业(技)中学分高、初中两级,学制各为三年。学校贯彻以教学为主、面向农业的
原则,教学内容以文化课为主,兼授农学、畜牧、林果、土壤、肥料、农业机械等农
业技术课。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区农业中学大部分停办。1979年6月,山东省
教育局公布了《农业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重新明确农业中学的性质和任务,指
出农业中学“实行半农半读”,一面读书,一面参加生产劳动,既学习文化基础知识
,又学习农业专业知识,并对农业中学的教学、生产劳动、课程设置、教材等都作了
新的规定。按照上级指示,菏泽地区的农业中学逐步恢复起来,但多数为初级中学,
1985年,全区有农业中学28处,在校生6084人,教职工总数832人,其中专任教师47
9人。菏泽地区农业中学到1985年累计毕业生近9000人。

菏泽地区部分年份农业(技)中学发展情况表

┌──┬─────┬───┬───┬───┬────┬───────┐
│年份│学校数(所)│班(个)│在校生│招生数│毕业人数│教职工数 │
│ │ │ │ │ │ ├──┬────┤
│ │ │ │ │ │ │总计│专任教师│
├──┼─────┼───┼───┼───┼────┼──┼────┤
│1958│11 │ │1929 │1838 │ │98 │ │
├──┼─────┼───┼───┼───┼────┼──┼────┤
│1959│166 │172 │8170 │6062 │81 │453 │ │
├──┼─────┼───┼───┼───┼────┼──┼────┤
│1960│93 │179 │6849 │2193 │438 │633 │ │
├──┼─────┼───┼───┼───┼────┼──┼────┤
│1961│46 │58 │1866 │160 │1468 │70 │ │
├──┼─────┼───┼───┼───┼────┼──┼────┤
│1962│23 │24 │658 │380 │112 │54 │ │
├──┼─────┼───┼───┼───┼────┼──┼────┤
│1963│19 │22 │572 │346 │83 │94 │ │
├──┼─────┼───┼───┼───┼────┼──┼────┤
│1964│163 │179 │5922 │5278 │62 │486 │ │
├──┼─────┼───┼───┼───┼────┼──┼────┤
│1965│450 │580 │20054 │ │ │1255│1038 │
├──┼─────┼───┼───┼───┼────┼──┼────┤
│1977│17 │55 │2610 │1203 │1371 │282 │138 │
└──┴─────┴───┴───┴───┴────┴──┴────┘

续表
┌──┬─────┬───┬───┬───┬────┬───────┐
│年份│学校数(所)│班(个)│在校生│招生数│毕业人数│教职工数 │
│ │ │ │ │ │ ├──┬────┤
│ │ │ │ │ │ │总计│专任教师│
├──┼─────┼───┼───┼───┼────┼──┼────┤
│1978│16 │52 │2422 │1013 │1466 │282 │139 │
├──┼─────┼───┼───┼───┼────┼──┼────┤
│1979│11 │30 │1500 │1000 │900 │139 │78 │
├──┼─────┼───┼───┼───┼────┼──┼────┤
│1980│12 │41 │2045 │767 │595 │386 │183 │
├──┼─────┼───┼───┼───┼────┼──┼────┤
│1981│13 │39 │842 │340 │327 │128 │69 │
├──┼─────┼───┼───┼───┼────┼──┼────┤
│1982│21 │56 │1121 │643 │221 │178 │94 │
├──┼─────┼───┼───┼───┼────┼──┼────┤
│1983│24 │61 │1101 │399 │193 │126 │79 │
├──┼─────┼───┼───┼───┼────┼──┼────┤
│1984│27 │67 │1244 │538 │366 │196 │106 │
├──┼─────┼───┼───┼───┼────┼──┼────┤
│1985│28 │121 │6084 │2459 │1127 │832 │479 │
└──┴─────┴───┴───┴───┴────┴──┴────┘

曹县梁堤头农业中学曹县梁堤头农中建于1958年。当时公社党委责成共产党员、
民办教师郭稼成办一所红专学校。校址设在黄河故道的荒沙滩上。开始时,郭稼成带
领4名教师60名学生开进了荒沙滩,艰苦创业。至1962年,盖起6间瓦房,添置30套新
桌凳和一批教具,购买了7匹骡马。学校初具规模。
梁堤头农中从建校第一天起,就坚持学习、生产两结合,以半农保半读,学生白
天抓紧劳动,间隙在田间地头认真学习,晚上在煤油灯下发愤攻读。学校还经常开展
教学评比、农技讲座、诗歌朗诵、歌咏比赛等活动。
从1958-1979年,该校培养造就了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先后毕
业普通班、短训班73期,学生共6800多名。这些毕业生大多在农村担任农机手、农业
技术员、民办教师、乡村医生或农村基层领导干部,还有的参了军,上了大学,进了
党政机关。
1978年,曹县梁堤头农业中学被教育部定为全国20所重点中学之一。
至1985年,学校有农学2个班,兽医2个班,普通初中4个班,在校学生372人,教
职工78人,其中专任教师43人。全校有校舍377间,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其中普通
实验室12间,专业实验室12间,仪器室5间,各种仪器15727件,化学药品125种,标
本模型825件,各类图书13750册,各种报刊杂志12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