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农业标准化建设情况调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6&rec=846&run=13

实施农业标准化,对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结构层次,加快科技化和产业化进程,提高农
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市农业标准化建设现状
近几年我市加大了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的
发展。目前,全市农业质量标准体系、疫病防治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已初步建立,种
养加各业、产供销各环节的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去年,在种植业方面,全市粮
食标准化生产面积达273万亩,占种植总面积的28.8%,油料93万亩占种植面积的36%,蔬菜125万亩,
占种植面积的63%,果品33.5万亩占种植面积的18%,茶叶3.3万亩,全部达到标准化生产。在养殖业方
面,牛、猪、羊、家禽达到标准化生产的分别是26.54万头、327.76万头、65.53万只、5038.93万只,分
别占养殖总量的47%、66%、27%、56%;按标准化生产的油料、蔬菜、畜产品出口创汇分别为100万美
元、6228万美元、2960万美元。到2003年底,全市认定绿色食品基地面积14.7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和
绿色食品认证总数122个,其中106个产品被省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16种农产品通过国家农业部绿色
食品认证。
(一)农业标准体系初步建立。自2002年市政府下发《关于切实搞好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意见》以
来,全市农业、技术监督、外经贸等相关涉农部门相继制定了17项无公害果、茶、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13项肉鸡、肉兔、生猪、奶牛、肉牛基地建设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筛选、上报了9项地方标准项目,
部分项目已获省农业厅批准。各县区结合实际,制定了大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技术规程、检验
方法和分级、仓储、保鲜、运输要求。苍山县引进国际标准270项,采用国标、行标、山东省地方标
准和苍山蔬菜主销区地方标准1260项,制定了全县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39项,
使全县蔬菜生产及其加工都有标可依,基本形成了蔬菜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二)农业质量检验监测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到2003年,全市累计用于检验监测体系建设投资达
800万元,已建成省市级检验监测中心2处。苍山、沂水、费县、平邑、兰山、沂南6县区建立了15个
县级检验监测站,部分乡镇也建立了监测所。沂水县投资100余万元,建立了农业综合检测中心,配
备了40多台(套)先进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化验仪器,2001年通过省级计量认证,成为我市第一家、全
省第四家设备齐全、手段先进的综合检测中心。
(三) 疫病防治、 市场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已经建立了石县乡三级疫病防治网络,形成了
“以建促检、以检促防、防检结合”的良性运作机制,提高了畜禽疫病防治水平。2003年,猪、牛、
羊、家禽的防疫密度分别达到98%、95%、90%、95%以上。大部分县区已建立了农业标准化市场监管
体系,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四) 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较快发展。 到2003年,全市发展瓜菜、果茶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
160多万亩,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发展到800多处,万头以上养猪场40余处;“四位一体”的养
猪、养牛、养羊、养鸡等规模化养殖覆盖率达50%以上。莒南县的茶叶、黄烟以及猪肉、板栗、兔肉
出口生产被列为国家标准化示范区,建立了六大畜牧养殖基地、42个养殖小区。江泉食品有限公司建
立了年出栏15万头的标准化养猪场,被国家命名为标准化繁育基地。苍山县被农业部列为全国无公害
出口创汇蔬菜生产基地县,被省政府列为山东省放心蔬菜工程基地县。
(五)农业标准化促进了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苍山县实施农业标准化以后,扩大了蔬菜种植面
积,提高了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该县2003年种植蔬菜100万亩,产量360万吨,分别比2001年增
长25%和20%;生产的蔬菜占领了长三角地区的江、浙、沪,并销往皖、鄂、湘、粤、闽、赣和北方的
一些地区;蔬菜年加工能力达60万吨,产品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盟、北美、南美等20多个国
家和地区, 年创汇4000万美元,全县农民收入的60%来自蔬菜产业。兰山区发展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
5000多亩,基地农民的蔬菜收入年人均达到2400元以上,占总收入的41.8%,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较以
前提高3倍。沂南县按标准化生产的蔬菜平均价格提高20%。平邑县按标准化生产的金银花被认定为无
公害食品后价格高出同类产品的2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农业标准化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由于受传统种植、养殖观念影响,农民群众对什么是
农业标准化,为什么要搞标准化,怎样按标准化生产还不够了解,实施标准化生产还没有成为农民的
自觉行动。一些农民生产中依然重产量、轻质量,在用药、施肥上只图成本低、见效快,过多地使用
违禁农药、化肥,造成许多农产品药残、肥残严重超标。部分县区对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抓标准化生产的力度不大,生产过程尚未形成统一组织和有序管理,标准化建设进展缓慢。
(二)农业标准化体系不完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交叉重复,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
同时,标准覆盖范围小、要求低、指标少、标龄过长;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采用率、转化率
低,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质量控制标准空缺,在具体实施农业标准化进程中缺少抓手,不
好操作,不能满足现阶段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
(三)监测体系不健全。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在现有的县、乡、企业三级监测体系中,存在检测
设备老化,手段落后,对农产品的药残和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检测,多数还停留在感
官评判上。绝大多数的农产品市场没有设立监测点,很难有效地控制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
(四)市场准入制度尚未建立。除个别县区建立了小规模、少品种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外,总
体而言,全市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尚未建立,致使优质农产品没有销售专区或专门市场,与其他产
品混区经营,导致按标准化生产的优质农产品除了出口、定点销售外,其卖出的价格和普通产品价格
没有什么两样,优质不优价,挫伤了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有些县区对按标准化要求生产出
来的优质农产品,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商标注册、品牌认定工作滞后,造成了优质农产品社会认可程
度低,影响了产品的价格,也制约了标准化生产的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一是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农业质检、外经贸、科技等相关涉农
部门要组织专家、在深入调查研究、实验示范取得科学数据基础上,本着“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
标补标”的原则,积极引进和采用国际标准,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重点农产品,逐一制定出农业生态
环境标准、有害物质残留标准、生产技术应用标准和涉及企业生产、储藏、加工、包装等技术标准,
形成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体系,逐步消灭无标生产、无标销售的现象,把生产、质量、
加工、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以及有
毒有害物质限量超标问题。二是建立质量监测体系。要加强市级农产品市场、农业投入品和农业生态
环境质检中心的建设,按照国内遗留的要求配齐检测设备和仪器,完善检测手段,不断提高装备水平
和技术能力,更好地为民服务。各县区应把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来对待,
将检测机构的投入和运转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建设投入力度。重点乡镇,各类生产基地、龙头企
业、批发市场应积极搞好质检室建设,从源头上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质量把关。要结合专营市场(区、
柜台)建设,建立健全快速检测网点,开展好市场监测服务,真正形成以市级检测点为中心,县、市、
企(县区、市场、龙头企业)监测相结合的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检验监测体系。三是强化市场监
管体系。首先要抓好专营市场建设和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其次要强化农资市场监管,结合行业执法,
农业、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加强对种子、农药、兽药、化肥、饲料等生产资料的市场监督,明确
管理目标和责任,严厉打击标准化生产禁用品和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要引导农民使用安全的
投入品,定期向生产者公布高毒、高残留农药和有害饲料、添加剂、兽药的禁用范围,尽快建立农业
投入品的市场准入制。
(二)建立健全保证措施。首先要建立宣传制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科普大集、张贴标语、印
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大对实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政策、法规、标准技术以及产品认证知识的宣传,
提高农产品加工、经营和消费者对农业标准化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积极实施农业标准化
的浓厚氛围。同时要按逐级培训的方法,扩大培训面,提高培训效果,特别要使乡村两级干部、农业
技术人员和广大种养户尽快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操作规程,提高运用标准化生产的能力。
其次要搞好技术信息服务。涉农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
把农产品供求状况、质量监测情况和优质品牌认定情况,及时传达给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有关
技术人员要采取包基地、蹲点的办法搞好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要搞好农业标准化生产中的产地尤其
是基地环境(土壤、水、大气等)的检验监测,重点控制种植基地的外部污染和农业自身污染。抓好
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秸秆的综合利用、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禁止向农业生产基地和其他农业场
所排放、倾倒、填埋有毒有害物质,为农产品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
第三要加大资金投入。市县区两级财政在农业开发基金使用上,要对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和专业
市场等重点扶持。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和个人等社会
力量,围绕标准化生产建原料基地,开发新品种,加强对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投入。
(三)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龙头企业资金技术实力相对雄厚、信息灵通,在引导农民走
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的路子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应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
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把规范和提高龙头企业的标准化水平,作为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重要
内容来抓,真正发挥好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同时,大力扶持各类农业各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
他们积极参与到农业标准化的组织实施中来,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进行标准化生产、
专业化经营,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
(四)搞好示范基地建设。生产基地是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地,没有标准化的原料,加工设备再
先进也生产不出标准化的产品。因此,必须突出基地建设,从源头上解决不达标的问题。同时要积极
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建立自己的标准化生产基地,从而获得稳定的优质原料。各类生产基地要严格按
照标准话程序和要求,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产品标准,统一监
测方法,统一产品标识,切实把示范基地建设成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使之成为农民能够看得见、
学得来的样板。
(五)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管理机构。农业标准化生产涉及种、养、加和产前、产中、产后全过
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建议市政府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抓好此项工作,各县区也要建立
相应的管理机构,以保证农业标准化建设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