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人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5&rec=861&run=13

张洪荣 (1923.12—2003.3.12)男,山东省沂水县埠子村人,194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
革命工作。1943年7月至1950年6月,先后任中共沂水县城郊区委工作队队员、干事、委员、区委副书
记、书记,沂水县武装部副部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务。1950年7月至1952年11月,任中共沂源县
委宣传部长、县委委员。1952年12月至1954年5月任蒙阴县委副书记,1954年6月至1966年12月,任蒙阴
县委书记。1970年1月至1976年12月,先后任蒙阴县革委会副主任、核心组副组长、蒙阴县委书记、革
命委员会主任。1977年1月至1978年5月,任日照县委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1971年10月至1978年5月,
任中共临沂地委委员,1978年5月任中共临沂地委常委、宣传部长。1978年6月至1983年12月,任中共
聊城地委副书记、地委顾问,协助地委书记负责全面工作。1984年1月至1986年3月,任临沂地区行署
顾问。1990年12月离职休养。是山东省第三届党代会代表、第五届人大代表。
张洪荣在革命战争年代不畏艰险、勇于奉献,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建国后,
在担任蒙阴县委主要领导职务期间,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改造,
致力恢复和发展生产,整山治水,战胜了三年自然灾害,初步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蒙阴县成为全
国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之一。“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到冲击,之后恢复了工作,担任蒙阴县领导和主
要领导职务。他顾全大局,坚决抵制“左”倾错误和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带领
人民群众搞建设,全面做好各项工作。在担任聊城地委副书记期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植树种棉,改造盐碱地,
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认真负责地办理了“文革”中的
一些遗留问题;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党的基层建设和精神文明
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区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担任临沂地区行署顾问
后,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临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献计献策,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和
建议。离休后,仍然十分关心全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
他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宽厚善良,清正廉洁,公道正派,对子女一贯
严格要求,始终保持勤俭朴素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临终前特别叮嘱家人:丧事从简,不给组织添麻烦。
2003年3月12日在临沂病逝。

张敬清 (1933.9—2003.4.10)男,山东省沂水县大尧村人,1953年6月参加工作,1960年3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1953年7月至1960年8月先后在莒县沈家村小学、莒县干校、莒县九中任教,1960年8月至
1965年8月任莒县县委宣传部、组织部秘书,1965年8月至1976年9月在临沂地委组织部工作,1976年9
月至1979年2月任临沂地委组织部组织科副科长,1979年2月至1984年2月任日照县委副书记、政协主席,
1984年2月至1986年1月任沂南县委副书记、政协主席。1986年1月至1991年3月任临沂地委政法委书记,
1991年3月至1993年7月任临沂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1993年7月至1994年8月任临沂地区人大工委副
主任,1994年8月退职休养。
张敬清长期担任领导工作,有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他注重学习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
改进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
业绩。他在退职休养期间,仍十分关注全市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积极为临沂发展
和建设献计献策。
张敬清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鞠躬尽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作风正派,表里如一,从不计
较个人得失;一贯坚持党性原则,谦虚谨慎,廉洁奉公,刚正不阿;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坚持团结,
秉公办事,为党的事业勤奋工作。2003年4月10日在临沂病逝。

张怀三 (1940.8—2003.7.9)男,山东省莱芜市石棚村人,1958年2月参加工作,1959年1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 1958年2月至12月,在莱芜高庄石棚小学任教;1958年12月至1964年1月,在部队服役;
1964年2月至1971年10月, 先后任蒙阴县城关、 巨山公社武装部干事、副部长、部长。1971年10月至
1973年1月,任蒙阴县委常委、巨山公社党委书记;1973年2月至1975年8月,任蒙阴县委常委、团县委
书记;1975年9月至1977年1月,任蒙阴县委副书记;1977年2月至1984年1月,任蒙阴县委书记、县人
武部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期间,1977年9月至1978年5月在中央党校学习);1984年2月至1987年
2月任莒南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1987年2月至1988年6月,任临沂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副院
长、党组副书记;1988年6月至1990年12月,任临沂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期间,兢兢业
业,高度负责,狠抓审判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一方平安,保持了社会稳定。1990年
12月至1 995年2月,任临沂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党组副书记;1995年2月至1995年4月任临沂市委
常委、行署副专员、党组副书记;1995年4月至1997年3月,任临沂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党组副
书记;1997年3月至1998年2月,任临沂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在担任市级领导期
间,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市委中心工作,大胆开拓,勇于创新。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协调各方面
关系,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为全市
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98年2月至2001年3月,任临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
任、党组副书记。坚持在市委和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的领导下,积极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推
动全市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共山东省第四次党代会代表,中共临沂市第九次党代
会代表;山东省第七届、八届、九届人大代表,临沂市十四届、十五届人大代表。
张怀三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
高度一致;他工作积极认真,作风严谨,求真务实;长期担任领导职务,有着丰富的领导经验。从领
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仍十分关注全市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通过各种途径积极
为临沂的发展和建设献计献策。
张怀三对党、对人民、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鞠躬尽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作风正派,表里
如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
于总结实践经验,用以指导各项工作;一贯坚持党性原则,刚正不阿,谦虚谨慎,廉洁奉公;对子女
严格要求,从不利用职权为个人、子女和家庭谋私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秉公办事,勤奋工作,
表现出了高尚的品质和优秀的领导才能。2003年7月9日在临沂病逝。
张清波 (1915.2—2003.12.30)男,山东省荣成市张家村人,1940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1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2月至1945年3月,先后任中共荣成县寻山乡支部宣传委员、乡长、区长、
县民政科副科长。1945年3月至1945年8月,在山东省建国学院参加整风学习。1945年8月至1946年8月,
任山东省政府民政厅科员。1946年8月至1949年3月,先后任中共临沂县太平区区长、区委副书记、书
记。1949年3月至1952年5月任临沂县政府副县长、县长。1952年5月至1954年10月,先后任临沂地委工
会办事处副书记、工业部副部长、部长兼书记。1954年11月至1955年6月,任临沂专署副专员,期间,
兼任苍山县委第一书记一年。1955年7月至1960年10月,任临沂地委常委、副专员。期间,兼任沂水县
委第一书记一年, 并兼任跋山水库、 岸堤水库、许家崖水库等八大水库建设总指挥。1960年11月至
1967年1月,任中共临沂地委副书记。1967年2月至7月,任临沂地区革委会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受
到冲击。1974年8月至1975年6月,任中共临沂地委常委、地革委生产指挥部副指挥。1975年6月至1980
年12月,任中共临沂地委常委、副专员。1980年12月至1984年5月,任中共临沂地委副书记、行署副专
员。1984年5月离休。是山东省第一届党代会代表。
张清波在战争年代,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于奉献,为中国人民的抗战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应有
贡献。建国后,在长达30多年担任地方重要领导职务期间,识大体、顾大局、辩是非,坚决执行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同志,勤奋工作,充分发挥领导才能,致力于发展农村经济和水利建设事业,
努力改变沂蒙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为临沂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付出了毕生精力和智慧。“文化大
革命”期间,他坚决抵制“左”倾错误,同林彪和“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恢复工作
后,他担任地革委生产指挥部副指挥,带领全区人民群众抓生产、搞建设,认真落实党的干部政策,
全面做好各项工作,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改革开放以后,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高度
重视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市的扶贫开发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
工作。离休后,仍然十分关心全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积极为临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献计
献策,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张清波具有丰富的领导经验和较高的领导水平,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善于调查研究,创
造性地开展工作;政治觉悟高,党性强,勇于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团结同志;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
线,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一身正气,
刚正不阿,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宽厚善良,清正廉洁,公道正派,对子女一贯严格要求,始终保
持勤俭朴素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临终前特别叮嘱家人:丧事一切从简,不搞治丧活动,不发讣告,不送花圈,不搞告别仪式,不
给组织添麻烦。2003年12月30日在临沂病逝。

王瑞功 (1942.9.11—2003.12.30)男,山东省莒南县人,1968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6月加入中
国共产党。1968年7月—1973年8月,先后在郯城县港上乡、归义乡任中学教师。1973年8月—1985年3
月,任郯城师范学校教师。1985年3月—1988年12月,任临沂师范专科学校历史系教师。1988年12月—
1994年12月,任临沂师范专科学校诸葛亮、王羲之研究室副主任。1994年12月—2000年8月,任临沂师
范专科学校沂蒙文化研究所所长。2000年8月—2002年10月,任临沂师范专科学校沂蒙文化研究所助理
调研员。1997年11月,晋升为教授。2002年10月退休。
王瑞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表现出很强的工
作能力。他治学态度严谨,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效果好。主讲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沂
蒙简史》等课程,均受到学生欢迎;在教学及管理工作之余,还潜心于学术研究,著有《诸葛亮研究
集成》、《诸葛亮志》、《曾子志》等多部专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为全国诸葛亮学术研
究及临沂市地方文化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王瑞功一生追求进步。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注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政治思想觉悟高,党性原则强。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处处以
身作则;坚持原则,秉公办事,顾全大局,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赢得了师生的普遍赞誉。
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等。
退休后,王瑞功仍然非常注重对政治和业务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修养,关心党
的教育事业和临沂师范学院的发展。2003年12月30日在临沂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