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5&rec=821&run=13

一、我市种植业现状及取得的成绩分析
一是大的种植业格局已经形成。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南粮、东油、西(南)菜、北(西)果大的
种植业格局,培植了瓜菜、果品、油料等优势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有
9个县跻身全国粮、油、果百强县,其中,郯城、苍山成为粮食百强县;莒南、临沭、费县成为油料
百强县;莒南、蒙阴、平邑、沂水四县成为果品百强县。
二是区域优势进一步增强。逐步扩大了优势产品的区域种植和生产规模,在西北部山区重点发展
了果品、花生、黄烟、桑蚕,中东部丘陵地区突出发展了花生、果品、茶叶和中药材,三区及郯城、
苍山和沂沭河两岸平原区主要发展粮、棉、菜、柳条等农作物,从而在全市形成了600万亩的商品粮
生产基地,100万亩的优质花生基地,100万亩的高效蔬菜基地和100万亩的优质果品基地的特色区域
经济片。
三是特色农业显露头角。在抓好结构调整的同时,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培植
了以花生、蔬菜、果品、黄烟、桑园、柳条、银杏、金银花、板栗、茶叶为主的十大特色农产品基地,
涌现出了一批“特色之乡”和“名优之村”。郯城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银杏之乡”、“中国
杞柳之乡”,苍山县被命名为“中国大蒜之乡”,莒南县被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中国茶叶之
乡” 、 “中国草莓之乡”。平邑县被命名为“中国银花之乡”,费县被命名为“中国板栗之乡”、
“中国西瓜之乡”、“中国奇石之乡”,临沭县被命名为“中国杞柳之乡”。
四是名牌产品不断涌现。随着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各地更加注重了品牌效应,带动了农产品质
量的提高和特色农业的发展。沂南县的“华王”牌宝山酥梨、平邑“蒙阳红”石榴、蒙阴“蒙园”牌
苹果、莒南“明星”牌草莓和“锈针河”绿茶、沂南“田园”牌蔬菜、费县“忘梅”牌和“双冠”牌
西瓜,分获国家和省名优产品称号。
五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达206处,在市场流通中发挥了巨
大的作用,保证了农产品货畅其流。同时,农副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146家,总资产达77亿多
元,销售收入144亿多元。其中500万元到5000万元的125家。5000万元至1亿元的12家,1亿元到10亿元
的11家,10亿元以上企业1家,有7家企业被列为省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形成了500
多万亩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了60%的农户参与了产业化经营。
六是农业标准化建设健康发展。目前,全市组织制定实施了17项无公害果、茶、蔬菜生产技术规
程,筛选上报了9项制定地方标准的项目。同时,还制定了临沂市农业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建成
了市级农业质量检测中心和苍山、沂水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我市已有50多个农产品申领了无公害、
绿色产品证书,其中有13个产品为绿色食品,辐射和带动了100万亩无公害果菜茶农产品生产的发展。
七是农业出口创汇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2002年我市农产品出口总额达19815万美元,占全市出
口总额的42.3%,在全省处第六位。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有畜产品、花生及制品、蔬菜、草柳编、罐头
等,其中蔬菜食品出口达5516万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7.84%,花生出口5898万美元,占28.8%,
肉类食品出口3000多万美元。我市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是日、韩、东南亚国家,出口总量占
到80%。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达150多万亩。订单带动农户116万多户。
八是农业科技进步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九五”期间,全市共进行粮、棉、油、果、茶等各种种
植技术研究345项,有292项获得科技成果奖.完成农业丰收计划项目35项。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共增产粮食5.06亿公斤,油料增产0.12亿公斤,果品增产0.4亿公斤。新增产值达8.38亿元。
引进、试验、繁育、推广各类名特优稀新品种100多个,春播经济作物地膜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作
物良种覆盖率达98%,建立各类科技示范园区700多处,其中农业科技园区280个。使我市农业科技贡
献率达到47%以上。
二、我市种植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但与当前市场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是种植业结构不够合理,粮田面积偏大,粮、经比例偏高,2002年我市种植业粮经比例是56︰
44,而淄博、潍坊等市为40︰60、30︰70,造成单位面积农田产值较低。
二是区域优势没有形成产业优势。重生产规模、轻加工销售,经营方式和相关产业发展滞后,主
导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影响了结构调整的发展后劲。
三是品种优势缺乏竞争优势,尤其在已经形成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中,有些品种出现老化、质
量下降,有些品种已不适应市场需求,许多优质专用品种种植少,推广慢。
四是对农业生产标准化问题,还没有引起各地的高度重视,农产品的质量较低,竞争力差。
五是主要农产品区域性、季节性相对过剩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瓜菜和果品两大优势产
业,春秋型产量过大,越夏型产量比重小,对提高经济效益产生一定影响。
六是有些地方结构调整比较单一,有些种植方式没有改变,有的地方仍没有培植起主导产业和特
色产品。
七是产业化水平比较低、科技含量不高、基础条件差的矛盾,不适应已经建立起来的高效区域经
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生产关系不能满足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以“订单农业”为载体的新型农业
结构调整方向没有形成。这些问题和矛盾成为我市农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主要因素。
三、今后我市结构调整总的原则和主攻方向
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一是围绕优势农产品产业,强化作物布局,大力培植新兴产业和劳动密集
型产业,促进区域经济、规模经济的发展,提升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业、水产养
殖业和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小康建设步
伐。三是加快农业标准化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检测体系、质量监督体系,确
保农产品生产安全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四是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构建产加销、贸工农有机结
合的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服务组织,提高农民市
场组织化程度。
主要任务目标: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使粮经比达到4︰6;使种植业与林牧渔产值比达到6
︰4;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整合经济发展力量,努力保持农村经济每年增长5%以上的发展速度。
一是粮食生产: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要按照高效、优质、专用的要求,以更新改良优良品种
为主,积极发展以面食、加工类为重点的中、强筋小麦,“十五”期间,力争专用小麦发展到150万
亩,优质品种达90%以上。水稻以发展旱稻为主,根据水源状况.合理确定发展计划,总的原则丰水
年扩大面积、干旱年份压缩面积,全市基本保持在70万亩左右。王米、地瓜应由通用型品种向饲用、
加工品种方向发展,根据市场发展动态,逐步扩大系列专用的比重。要通过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扩大
小杂粮面积,形成多品种、小规模的杂粮优势,提高种粮效益。
二是油料生产:以发展出口创汇花生品种为主,大力推广高油品种,突出浓香型油用品种。认真
解决花生线虫病问题,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形势,稳定增加面积,努力提高单产。
三是瓜菜生产:以扩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主攻方向,以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提高
质量,扩大出口,努力增加市场占有率。要不断增加科技含量,推广多茬栽培模式,强化冬春蔬菜、
设施蔬菜和传统名优蔬菜的优势,大力发展优新蔬菜、加工出口蔬菜,使蔬菜主产区把资源优势,变
成加工、出口、贸易优势。
四是果品生产:突出特色品种,根据沂蒙山区特点,稳定苹果面积,重点扩大以桃、杏、枣、梨
等主导品种,进一步扩大杂果面积。要加快标准化水果生产,在生产、加工、保鲜、包装等方面,要
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不断增强竞争能力。
五是特色产品: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特色产品,对现有特色基地,逐步上规模、上档次。根据
立地条件,稳步发展以茶叶、药材、花卉、食用菌、牧草等为主的特色产业,积极培植农业新的增长
点。
四、今后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是进一步优化作物布局,强化区域优势。根据我市大的区域布局,按照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
鼓励主导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粮油生产,以培植优质小麦、玉米、水稻、花生为重点,建立完善以
郯城、苍山、费县为主的100万亩粮食标准化生产基地,以莒南、临沭、沂南为重点的100万亩优质花
生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粮、油生产向条件好的优势产地集中。蔬菜、果品生产,在优化品种,减少
趋同,主攻淡季,均衡上市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循序渐进,加快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区的建立。市里
重点抓好以董泗公路沿线10万亩的瓜菜标准示范区、沂河两岸10万亩的出口创汇蔬菜示范区和北部山
区10万亩的优质果品示范区建设,以此带动100万亩的蔬菜、100万亩的果品无公害标准化果、菜生产
基地的发展,逐步形成粮、油、菜、果五个100万亩的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同时,根据本地条件,
稳步发展以茶叶、药材、花卉、食用菌、牧草等为主的高值作物,积极培植农业新的增长点。在此基
础上,认真搞好养殖业品种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猪鸡生产水平,大力发展食草畜禽,力争全市年内
食草畜禽与食粮畜禽的比例达到4.7︰5.3。对已形成的名特优稀产品,通过由点到片,由零星种植到
规模种植,逐步向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二是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水平。完善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制定好生产
技术操作规程。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和名优特产品、出口产品,按照“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原
则,加快制订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推广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确保农产品
的质量和安全。在农产品生产的基地选择、品种选择、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的通用技术等诸
多方面,制订和推广规范化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健全农产品检测体系,切实加强质量监督管理。通
过建立产地速测、中心化验机构,逐步形成市、县、乡配套,产、加、销衔接的监测网络。对农产品
安全实行有效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控制;积极发展产销合作经济组织,提高营销组织程度。在抓
好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的同时,鼓励企业和个人从事绿色农产品的批发、配送和连锁经营。避免经营环
节的混乱,真正使我市的农业生产有标准可依,有程序可操作。
三是强化科技措施,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大力实施好种子工程。按照国内外市场的需要,积
极引进名、优、特新品种,搞好实验、示范,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新品种,下决心把那些已经
被市场淘汰的品种清理掉,促进农产品品种结构调整和更新换代。大力推广农业综合技术。重点推广
测土配方施肥、模式化栽培、旱作节水、病虫综合防治等农业技术,并加快先进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
的嫁接与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培植农业新的增长点,加快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
培训。围绕标准化农业生产的发展,广泛开展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产品标准、生物农药和高效安全
施药技术、生态种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动植物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和综合栽培技术等绿色
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的培训、指导和推广,不断增强农民质量标准意识,全面提高绿色农产品生产
技术素质。
四是积极实施旱作节水农业开发工程,提高农业抗旱能力。因地制宜,搞好以耐旱作物为重点的
结构调整。适当压缩需水量大、高耗小的农作物品种。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重点搞好深翻改
土、畦田改造、科学施肥、地膜覆盖、秸杆还田、穴贮肥水、化学保水等农技、农艺综合配套节水技
术。加强农业生态化建设。平原县区积极发展农田林网,山丘地区搞好以坡改堤、增加山地植被、小
流域治理等综合开发,改善生态条件,减轻水土流失,增强蓄水保墒抗旱能力.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
术。
五是切实抓好产销方式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方面,针对当前我市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
不够完善的实际,在现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企业建立自己稳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
基地,加强基地与农户、基地与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同时在优势产业地区扶持发展龙头企业,通
过龙头企业,带动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
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走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
要改革生产经营方式,大力推广“订单农业”,以订单促生产,以生产促发展,形成农业良性循环的
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