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药现代化与产业化情况的调查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4&rec=942&run=13

一、中医药产业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入世后,中医药在国内外市场的普及与发展速度加快,不仅低收入人群和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中
医药,而且高知人群和发达国家对中医药的消费需求更加旺盛,中医药产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英
国5000万人口,有3000所中医诊所;加拿大3000万人口,有3000所中医诊所;澳大利亚1900万人口,
中医诊所竟达4000多个。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几十个国家通过立法把中医药列入本国主流医学
加以保护和管理。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邀请中国专家协助制定中医药发展政策和执业中医资格
认定。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加大了对中医药研发的投入。"洋中药"已有进军中国之势。世界卫
生组织在中医区域规划基础上,将在明年开始制定中医药全球规划。许多国际大财团也积极向中医药
行业投资,中医药是中国的国粹,有着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优势,但是目前我国中药市场销售额仅占
世界中药市场份额5%,中药在国际市场上潜力非常大。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组建了国家八部委组成的中医药领导协调小组。国家加大
了投入,并把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列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我国许多省市把中医药现代化作为新的
经济增长点。清华、北大、上海理工大学等高等学府也积极开展中医药研究开发。中医药产品利润高,
国内财团和民间资本也积极投向中医药行业,形成了大发展的趋势。
二、我市中医药产业优势突出,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我市具有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丰富资源。1986年普查情况表明,我市共有1004种中药材,占全省一
半以上,总蕴藏量1.47亿公斤,其中多是传统的地道药材,如平邑金银花,临沭太子参,蒙阴全蝎、
酸枣仁,莒南蟾酥,郯城银杏、香附等。总产量占全国首位的有金银花、银杏叶、银杏果和丹参。据
初步调查,目前我市现有野生重要资源产量较大的有80多种,年收购量达880多万公斤;家种、家养
中药材品种近50个,年产量1900多万公斤,销往十几个省市和地区,并远销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
我市有中医中药科技人员3500余人,其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2000余人。有部分民间中医,掌
握某一单科诊疗技术或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卓有成效。有中医药疗、教育、科
研机构564个,生产企业14个,营销企业26个,种植养殖基地30个。"九五"期间,省、市科技管理部
门共安排科技攻关项目300余项,获得省市医学科技成果284项,体现了我市中医药科研与产业化的实
力。
我市中药龙头企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以鲁南制药、大陆药业、绿因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
龙头的一批中药现代化加工企业,为我市中药现代化与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基础。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
司已通过GMP认证,并建起了国家级的技术研究中心,中药年产值近3亿元,占全省第三位。投资7亿
元组建的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投资1亿多元的大陆药业,民间融资2000多万元的山东翔宇制药有限
公司等新建企业即将投产,为我市中药研制、开发、生产增强了后劲。
全市中医事业稳步推进,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以市、县区中医院为龙头,以乡卫生院中医
科为主体,以村卫生室中医服务为基础,我市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平邑、
蒙阴等县已被列为全国、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我市中医药特色专科、验方、秘方开发的潜力也
很大。
中药种养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明显。如平邑县金银花实现年税收3500万元,主要产区
农民人均收入的50%来自地堰上的金银花。流峪镇仅金银花一项人均增收1600元。郑城镇金银花相关
产值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70%以上。中药材集中产区形成了一批加工营销大户,吸引了哈药集团等大
企业的投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调动了县区乡镇和人民群众发展中药材基地的积极性。
我市中医现代化与产业化存在主要的问题:
一是部分领导及个别部门对中医药产业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由于忽视了中医药的优势和特性,
在标准制定、评估认定、经济政策、科研投入、人员待遇等方面重视不够,致使中医药临床、科研、
教学、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相互独立,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产业发展体系。
二是中医药产业化发展无序。资源保护不力,部分野生中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有些中药资源基
因基源绝迹或流失国外;市场流通管理较乱,个别地方搀杂施假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市中药材的销售;
生产标准认证落后。2002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是今后中药市场
的准入证。原有"银杏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的命名不能代替GAP认证,如不尽快申报认证,损失
将无法挽回。
三是中药加工企业相对数量较少、规模小,加上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少,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远远
不能适应中药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四是中医工作政策乏力,诊疗手段相对滞后。中央、省、市曾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中医工作的政策
措施,但这些政策原则要求多,缺乏操作性。中医诊疗科技含量低,临床诊断多以西医手段为主,在
治疗方面尚未发挥出中医的特色和优势。
五是中医高层次人才匮乏。全市仅有主任中医、药师11名,其中6人年龄在55岁以上;副主任中
医、药师126人,其中41人在55岁以上;正、副高级职称人员大部分集中在市里,全市知名的中医高
层次人才更少,中医药学术和技术骨干面临青黄不接局面。
三、对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与产业化的建议
一是要切实加强对中医药现代化与产业化的组织领导。建议市委、市政府借鉴国家的做法成立领
导协调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把各级各部门发展中药产业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
二是要把中医药产业作为我市新兴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列入议程。深入调研,制定发展规划,
搞好区域布局,既突出地方特色,又集中打造我市中医药产业的"沂蒙"品牌,防止市内无序竞争,实
现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按照中医中药的特色,制定完善有别于西医西药的有关法规政策,创造中医中药发展的宽
松环境。
四是要在宏观指导下,用市场的力量推进中医药产业化。中医药产业以中医诊疗为前提,中药材
生产基地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贸为纽带,形成产业链,互相促进,逐步延伸。
五是要发展中医药的教育和科研,实施人才推进战略。有计划地发展中医药教育和科研机构,制
定中医药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奖励的特殊政策,为中医药产业大发展做好人才准备。
六是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七是当务之急要组织好中药材生产基地申报工作,争取大宗地道药材列入国家级基地行列。例如
金银花基地县竞争激烈。目前,河南省封丘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已举办了三届"金银花节",
开通了网站,被中央电视台誉为"中国金银花第一县",已成为我市平邑县的强劲竞争对手。我市要紧
急行动起来,抓好中药材生产、加工、营销的GAP、GMP、GSP标准认证和地道药材的商标注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