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人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4&rec=928&run=13

李子超 (1921.4~2002.4)男,沂南县苏村人,原山东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1939年参加工
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南沂蒙县小学教员、区党校学员、区委委员、青救
会长、民运部长、各救会工作队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沂南县区委书记、县委委员、县委副书记,
鲁中南团工委组织部长。解放后,历任共青团山东省委秘书长,山东分局工业部处长。1954年12月起
任山东省交通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中共山东省委副秘书长、城市工作部副部长。1965年12月任山
东省人委副秘书长。“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到“五七”干校劳动。1970年1月任胜利合成氨指
挥部指挥、后任石油化工总厂指挥。1973年8月任中共山东省委副秘书长。1975年10月任中共山东省委
副秘书长兼统战部长。1977年1月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同年7月兼任对外
友协山东分会会长。12月兼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1979年7月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兼秘书长。1983年3
月至1993年4月任山东省政协第五届、第六届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
李子超在抗日战争时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积极参加领导剿匪反霸、抗日武装斗争和生产救
灾。解放战争时期,领导开展民运工作,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社会主义
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兢兢业业,辛勤工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开拓进取,他在“文化
大革命”前担任省委副秘书长、省人委秘书长期间,积极出主意,当参谋,搞协调,为省委、省政府
正确决策和实施有效领导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
阶级自由化。
李子超担任省委领导职务后,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的决策,积极负责地
做好各项工作。他思想解放,政治敏锐,是非分明,在拨乱反正的重要时刻,协助省委第一书记做了
大量工作,对稳定全省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关心群众疾苦,注意倾听群众呼声,接待处理了大量
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督促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认真落实了党的群众工作政策。他十分关
心和重视省委机关思想和作风建设,为全面提高机关干部的素质,提高工作质量,保证省委决策的顺
利实施,做出了贡献。在任省政协主席十年的时间里,他自觉维护省委领导,支持省政府的工作,认
真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广泛团结全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爱国人士,调动各方面
的积极因素,积极履行政协职能。他具有较深的理论修养,善于把党的统战方针与山东的实际结合起
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发展山东新形势下的人民政协工作,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
发展,做出富有成效的成绩。他作风民主,联系群众,善于团结党内外同志一道工作,赢得了党内外
各界人士的信赖和赞誉。
李子超离开领导岗位后,仍然继续关心全省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关心党的建设和反腐
倡廉工作,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向省委、省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在患病住院期间,积极
配合治疗,以顽强的毅力同疾病作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和宽阔胸怀。
他具有丰富的领导经验,坚持实事求是,善于调查研究,具有较高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他政
治觉悟高,党性强,敢于坚持原则,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他严与律己,清正廉洁,始终保持着
俭朴的生活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对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他为人宽厚善良,处事公道
正派,光明磊落,表里如一。他在临终前,一再交待子女家人,去世后,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丧事从
简,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和风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山东尤其是沂蒙地区党史和史志的编纂送审过程中,李子超作为历
史的见证人,凭着惊人的记忆力和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对相关的内容认真进行审定把关,倾注了大量
心血,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李子超是一位诗人,他一生酷爱文学,对古典诗词有较深研究,并根据自己的革命经历和生活体
验,创作出版了《心印集》《白驹集》《无邪集》等诗集。
2002年4月6日,李子超因病医治无效,在济南逝世。

马凤成 (1927~2002.4)男,山东沂南人,原福建省宁德军分区副司令员。1940年在鲁中军区
宣传大队工作。194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鲁中军区独立二旅
十一团一营机枪连、山东军区第二十团一营三连、华东军区八纵七十七师工作。1950年11月随中国人
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1959年10月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62年7月调二十六军工作。历任战士、班长、
排长、干事、连长、参谋、科长、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宁德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务。1983年离
职休养,1987年转到沂南县军休所休养,享受军队副师职待遇。
马凤成先后参加过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开封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解
放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1955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
部授予“解放奖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独立勋章”。
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他坚持原则,服从领导,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
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他为人正派,光明磊落,待人诚恳,宽怀大度;他清正廉洁,艰苦
朴素,对家属子女要求严格,始终保持了劳动人民的本色;他积极支持国防建设,鼓励子女后代参军
入伍,儿子马春和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牺牲。离休以后,他始终保持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转到沂南休养后,积极为地方的两个文明建设出谋划策;他热情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为师生作革命传
统报告300余场次,受教人数达30万人次,直到他逝世前一天,还拖着病重的身体,不顾亲友的劝阻,
为红石庄小学的师生作了最后一场报告。他的模范事迹受到党和人民的一致称赞。他多次被省、市、
县评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被民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全国
先进军队离休干部”。
2002年4月6日,马凤成在沂南病逝。

胡建隆 (1926.10~2002.6)男,汉族,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人。原中共临沂地区纪律检查委员
会书记。曾任中共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山东省纪律检查
委员会委员。194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7月~1946年12月任村地下交通员、青年抗日先锋队
队长、抗日小学教师。1947年1月~1951年12月先后任沂南县河南区分区区委宣传干事、宣传委员、河
南区委副书记。1952年1月~1958年3月,先后在沂水地委整党检查组、临沂地委整党检查组和临沂地
委政策研究室任组长。1958年4月~1960年2月,先后任费县上冶乡党委书记、巨庄煤矿党委书记,上
冶公社党委书记。1960年3月~1965年8月任中共费县县委常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宣传部长。1965年9
月~1976年3月,先后任中共费县县委副书记、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组成员,
沂水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县革命委员会核心组成员、县委副书记,莒县县委副书记。1976年4月~
1981年6月先后任莒县县委书记,临沂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1981年7月~1983年2月任中共临
沂地委常委、地区纪委书记兼日照县县委书记。1983年3月后任中共山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临
沂地委常委、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为维护党的纪律,改进党的作风,促进经济发展,做了大量
的卓有成效的工作。1990年12月离职休养。胡建隆在近50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党、对人民、对工作无
限忠诚,鞠躬尽瘁,襟怀坦白,作风正派,他坚持党的原则,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胡建
隆离休后,仍十分关心全市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在他担任临沂市老年
大学名誉校长期间,为全市老年教育的普及提高、发展巩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他担任临沂诗词学
会会长期间,精心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有些在《世纪诗词大典》、《历山诗刊》等国家和省级刊物上
发表,并出版了个人诗集《银雀吟》。在重病期间,曾多次表示“丧事一切从快、从简”,表现了一
个老共产党员、老干部的高尚情操和可贵品质。2002年6月22日病逝于临沂。

杨桂英 (1925.9~2002.7)蒙阴县野店镇南峪村人,后嫁到烟庄村。著名的拥军支前模范“沂
蒙六姐妹”之一。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期间,杨桂英和其他姐妹一道在村干部和男青壮年都随军支前的情况下,
自觉组织起来,承担起了村里的支前拥军等各项村务工作。她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踊跃支前,组
织妇女、儿童抢运粮食、子弹和马草。先后为子弟兵烙了5000斤粮食的煎饼,筹运草料5000斤,运子
弹24箱, 洗军衣800多身, 做军鞋300多双,募捐鸡蛋450个,多次出色的完成了救护伤病员的任务。
1947年6月10日,《鲁中大众报》以《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为题,报道了蒙阴县野店乡烟庄村杨桂
英等六人支前拥军的模范事迹。
新中国成立后,杨桂英等“沂蒙六姐妹”继续发扬爱国、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积
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杨桂英曾担任村妇女主任多年,她发动和带领广大妇女积极参加生产
劳动,修水库,挖大口井,治山改土,样样工作走在前头。杨桂英等“沂蒙六姐妹”始终心系国防,
她们把对子弟兵的爱化作对军烈属无微不至的关怀,经常帮助军烈属推碾挑水,农忙时帮助抢收抢种,
遇到部队拉练经过当地,杨桂英等“沂蒙六姐妹”总是不顾年迈,组织群众慰问部队。1991年,一支
拉练部队途径蒙阴,她们带头和蒙阴的姐妹们一次向部队赠送牙膏、牙刷、毛巾、袜子、手套、鞋垫
等慰问品400余种,价值2万余元。1994年4月24日,她们到北京进行了为期5天的走访慰问活动。参加
了升国旗仪式,慰问国旗班战士,并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向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组委会捐款1800
元人民币,并向全国妇联赠送了“巾帼之家,情系沂蒙”的锦旗。1996年5月,杨桂英等“沂蒙六姐
妹” 慰问上海警备区特警团及“南京路上好八连” ,并向特警团官兵作了拥军事迹报告。杨桂英等
“沂蒙六姐妹”在新时期的异地拥军活动,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为蒙阴县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县”
做出了突出贡献。各级党组织和社会各界十分关心杨桂英等“六姐妹”,并多次到烟庄村看望慰问她
们。1998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亲切接见了杨桂英。
2002年7月,杨桂英在蒙阴病逝。

郑惕 (1923.10~2002.9)男,临沂城区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司令员,中将军衔。
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临郯费边区联合办事处书记,
山东纵队粮秣员、民运员,山东鲁迅艺术学校学员、分队长,苏鲁豫皖第一纵队巡视团团员,苏鲁支
队宣传队教员、营特派员、政治部保卫干事,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五团干部便衣队政治指导员,
鲁南军区武工队队长、二分区敌工股副股长,铁道大队副政治委员和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白彦战役、
鲁南反顽战役等数次战役(战斗),为开辟和巩固鲁南、津浦和临枣铁路两侧革命根据地做出了积极
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鲁南铁路管理局兖(州)徐(州)段段长,鲁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侦察科
科长,徐州市委社会部部长、市委委员,鲁南军区十六团政治委员,徐州警备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兼军
法处处长等职。长期坚持敌后斗争,并率部参加了淮海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山东省公安厅治安
处副处长、边防保卫局副局长、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十四师副师长,公安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边防处
副处长,公安军司令部边防处处长,总参警备部边防处处长,公安部四局副局长兼边防处处长,武装
警察部队司令部副参谋长。1954年7~10月,被派往前苏联参观学习边防建设。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
团成员参加了中苏、中缅和中蒙等边界谈判。1975年6月,到第二炮兵工作。先后担任第二炮兵司令
部副参谋长、顾问、副参谋长兼科技部部长、副司令员等职。65年来,他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为
人民政权的巩固和社会安定, 为公安部队和战略导弹部队的建设与发展, 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
1955年,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8年获“独
立功勋荣誉章”。2002年9月14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