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4&rec=899&run=13

2002年,全县辖16个镇、2个乡。总人口99.1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17万人。总面积1752平
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67万公顷。国内生产总值53.8亿元,比2001年增长12.7%。其中,第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1.8亿元、22.3亿元、19.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14.9%、15.7%。三
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1.9∶41.4∶36.7。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427元, 比上年增长12.7%。 财政总收入
3.18亿元,增长2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1亿元,增长42.4%。财政总支出3.48亿元,增长28.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68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61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58元,分
别增长4.7%和10.3%。
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07亿元,各行业所占比重分别为农业57.4%、林业8.7%、
牧业31.9%、渔业2.0%,与上年相比农业下降3.4个百分点。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68万公顷,比上
年减少6.9万亩。粮食总产量32.94万吨,比上年下降4.8%。粮经比例5.5∶4.5。全县花生总面积2.38
万公顷,总产9.18万吨;果园总面积3.19万公顷,总产16.04万吨;茶园0.18万公顷,茶叶产量650吨;
桑园0.37万公顷,桑蚕产量3700吨。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25.6%。全年出栏生猪66万头、羊9.2万只,
分别增长17.6%和19.9%。家禽出栏928.4万只,禽蛋产量2.35万吨,分别增长23.6%和7.3%。年末存栏
生猪67.2万头、羊12.1万只,大牲畜4.4万头,家禽579.8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6.06万吨,增长9.8%。
畜牧业对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5%和40%。年末水产养殖面积2859公顷,水
产品产量6200吨,下降11.6%。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税费改革稳步推进,林权"四荒"、水利制度改革
成效显著。土地流转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等各项农村政策全面落实,农村和农业出现新一轮发展高潮。
农业标准化生产初见成效,建立了108处规范化生猪养殖基地,有3种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39种农
产品注册了商标。建成了肉制品、花生制品、板栗加工等12条产业链。比较大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已
有300多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2家。
工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3.76亿元,同比增长15.9%。其中轻、重工
业总产值分别为19.10亿元和4.6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7.45亿元,增长13%。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
工业总产值7.04亿元,同比增长4.8%;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农村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48亿元,同比增
长16.5%。全县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3.35亿元,同比增长14.8%。产品销售率98.28%。全县规模以
上工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5亿元,增长13.0%;实现利税2.04亿元,增长12.8%。全县累计利税
超500万元的工业企业7家,其中利税超千万元的有5家。县属工业企业基本完成国有经济的有序退出,
实现了民有民营。宇达公司、绿润公司等5家企业面向社会公开出售产权2500万元;路克士公司在深
圳成功上市。至2002年底,全县自营进出口企业共有74家,自营出口创汇连续5年居全市各县区首位。
2002年实际利用县外资金3.8亿元,经济发展的外向度明显提高。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年末全县注册
个体工商户11572户,增长5%;私营企业785家,居全市第一;注册资金6.2亿元,居全市第二位;入
库税金1.2亿元,增长29%,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9.7%。
贸易·旅游 2002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1亿元,增长11.5%。其中县城零售额
7.17亿元,县以下零售额5.54亿元,分别增长14.5%和9.2%。全县各类商业网点共1800多个,集贸市
场103处。以苏果超市、华天商场和果蔬、柳制品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的城乡市场体系逐步健
全。流通经营业逐步更新,全县已有30多家流通企业同全国知名企业开展了总经销、总代理业务,超
市、连锁店发展迅速,苏果超市成为全市最大的县级超市。市场物价下降趋缓,年末居民消费价格指
数99.03%,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3.2%,消费品价格指数98.31%。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
总额8501万美元,增长55.1%。其中,自营出口8013万美元,进口488万美元,分别增长49.7%和275.4
%。全年合同利用外资43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0万美元。旅游开发成果丰硕。天佛景区被列为省
级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全省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沂蒙乡村风情园被列为全省重点旅游建设项目。全
年实现旅游收入5800万元,同比增长72%。
交通·邮电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543公里。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01.3万人次,货运量206.2万
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6.1%和6.2%;完成客运周转量2714.9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6098.3万吨公里,
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2.5%。邮电通信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812万元,完成电信
业务总量5390万元,分别增长7.9%和22.5%。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13.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2.2
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9万户,新增1.8万户。全县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为12.3部/百
人和6.2部/百人。
财政·金融 全县财政总收入3.18亿元,增长21.4%。财政总支出3.48亿元,增长28.6%。金融
机构存款余额36.07亿元,比年初增加4.5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8.53亿元,比年初增加3.12亿元。
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26.44亿元, 比年初增加2.97亿元。全县保险机构保费收入7527.6万元,增长
21.6%。其中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6022.8万元,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504.8万元。
城乡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城乡面貌日新月异。2002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68亿元,增长23.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3.77亿元,城乡集体
单位投资3.99亿元,城乡个体投资4.49亿元,分别增长56.0%、7.07%、15%。投资1600万元建成全市
最大的县城文化广场,县城西环路主体工程完工,46.5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架构形成。初步建成了工
业主导型、农副产品加工型、生态旅游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体系。
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清欠工作继续深入,"两个确保"得
到落实,全年支出救济金275万元。就业与再就业稳步推进,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农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74745人。有科研机构15个,专职科研人员65人,年内有12项科研成果获市级
以上奖励,科技兴县战略取得新成就,科技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有各级各类学校225所,
在校生18.05万人,教职工9314人,其中专任教师8293人,教育体制改革和布局调整迈出新步伐,办
学质量明显提高。文化体育场所1361处,医院21处,床位1065张,卫生技术人员14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