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4&rec=390&run=13

2002年,全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特大干旱,平均降雨量514.8毫米,比常年偏少40%。汛期6~9月份,
全市平均降雨量262毫米,比常年偏少56%;7~9月份,降雨量182毫米,比常年偏少63%。均为建国以
来最少的同期降雨量。由于汛期降雨偏少,且没有发生一次全流域性的大雨,致使各类水利工程没有
有效地拦蓄到地表水。汛初(6月1日),全市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9.23亿立方米,汛末(10月1日),
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仅3.72亿立方米,沙沟、施庄等10余座大中型水库汛末蓄水位降到了死水位。
沂河临沂站最大流量7月26日为166立方米每秒,200余条中小河道干涸断流,全市地下水位较历年同
期平均下降2.5米左右,其中,临沂城地下水位下降了7.17米。农作物受旱面积一度达49.02万公顷,
其中,重旱面积达23.47万公顷,绝产面积5.6万公顷,因旱造成2267个村庄、173.27万人和8万城镇
人口吃水困难,210家工矿企业因缺水影响了生产,直接经济损失18.3亿元。
防汛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在落实好大中型防洪工
程包防责任制的基础上,把小型水库、塘坝作为重点,落实了责任制,使每座小型水库和重要塘坝都
明确了乡镇干部包防责任人。二是组织防指成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开展了防汛安全大检查,对查
出的问题妥善进行了处理。三是按照科学、务实的要求,及早对各类工程的安全度汛措施、调度运用
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各级、各防洪工程管理单位立足实际,积极抓好防汛料物储备和三线队
伍建设。四是加强了防汛现代化建设。完成了沂沭河流域防汛自动遥测工程和水利网站建设,并投入
运行。
抗旱工作 一是加强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调度。本着“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
节水、后调水”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调度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了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
坚持了开源节流。发动群众采取挖、截、引等各种形式,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同时,采取措施进
一步加大对工农业和城镇居民用水的节水力度。三是组织力量编制了全市《2002年11月~2003年6月
抗旱用水应急预案》、《二十一世纪初期临沂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二十一世纪初期临沂市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为抗旱工作提供了依据。四是加大了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力度。到年底,
全市已有县乡抗旱服务组织95个,其中,县级12个,从业人员547人,累计形成固定资产1482.8万元,
实现纯收入158.8万元。五是积极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抗旱救灾工作。全市共抽调2万名机关干部,组成
抗旱救灾工作组,深入抗旱第一线开展抗旱救灾工作。抗旱高峰期间,全市日投入抗旱劳力145.5万
人,投入抗旱机具36万台套。全市共投入抗旱资金6189万元,抗旱浇灌面积20.13万公顷,挽回粮食
损失24.69万吨,挽回经济损失4.7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