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沂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20&rec=4&run=13

关于临沂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1年2月22日在临沂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临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临沂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
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严峻挑战,在市委的正确
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执行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各项
决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
的良好态势,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400亿元,增长12.9%;
地方财政收入 115.5亿元,增长26.2%;国地税收入190.1亿元,增长29.8%。
(一) 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协调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8.3亿元,增长
22.7%。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70.7%和98%,第三产业投资增
长28.7%。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良好,571个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开工建设561个,完成投资40.5亿元;200个
市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建设197个, 完成投资349.1亿元。 消费市场保持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1157.2亿元,增长19%。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47.7亿美元,增长39.4%,其中出口额28.3
亿美元,增长29.2%;进口额19.4亿美元,增长57.6%。
(二)农业产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全市粮食总产达到468.8万吨,连续七年实现增产,进一步巩固
了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的优势。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7家,已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147家,新
建优质农产品基地85.4万亩。郯城、苍山、沂南、临沭4个县被列为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县,
河东区为后备县。 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6个、绿色食品176个、有机食品10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12个。49个蔬菜基地被确定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蔬菜供应基地,累计安全供应蔬菜5478.3吨。病险水库
除险加固任务在全省率先完成,沂河、沭河、新沭河、邳苍分洪道和分沂入沭治理工程完成投资11亿
元。
(三)“加快工业发展年”活动成效显著。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 1093.5亿元,增长16.4
%,其中食品、机械、建材等八大支柱行业实现增加值851.5亿元,增长16.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
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1.2%。工业效益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19.9亿元、
利税409.9亿元、利润280.8亿元,分别增长28.3%、31.7%和34.8%。大企业培育取得新进展,利税过千万
元、亿元企业分别达到726家和39家,同比分别增加178家和10家。山东宏艺科技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
企业技术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沂星公司5000台电动大客车、巨皇新能源20兆瓦光伏
跟踪电站、金光伏薄膜太阳能电池模板、浪潮集团LED照明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新大洋年产30
万辆微型低速纯电动轿车项目成功签约。开发区建设实现新突破,临沂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
技术开发区,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经省政府批准设立。
(四)服务业发展活力增强。全市新增省级服务业载体15个,累计达到28个,总量居全省首位。
临沂商城新增市场建设面积145万平方米,市场交易额达到720亿元。首届“临博会”实现成交额达47
亿元。市广播电视塔、科技馆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建成使用,成功举办了中国首届“红运会”、F1摩
托艇世界锦标赛临沂大奖赛等大型体育活动。《蒙山沂水》、《沂蒙》、《沂蒙六姐妹》三部文艺精
品荣获多项国家级大奖。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04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7.8
亿元,增长30.5%。我市被确定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和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城市。94家
企业完成非核心业务剥离工作。金融保险业平稳发展,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贷款余额较年初分
别增加352.8亿元和250.8亿元,新增上市企业2家、小额贷款公司11家,河东齐商村镇银行开业,保费
收入增长38.1%。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成开发投资158.2亿元,商品房销售额129.2亿元,分别增长8.1
%和42.8%。
(五)重点领域改革步伐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9个示范区和11个示范项目建设快速
推进,市政府先后与省林业、质检、财政等部门签订了“两型”社会共建合作协议。我市在全省率先
建成市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了市级公共资源交易事项的集中运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
全面完成,全市面上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兰山、罗庄、河东、郯
城、费县等县区(含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
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
(六)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按期完成2010年万元GDP能耗下降4.326%和“十一五”下降23%的
目标任务。积极创建节水型城市,我市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市。大力推
进集约用地,13个开发区集约用地评价成果通过省级验收。在国家对淮河流域治污考核中,我市代表
山东省取得了淮河流域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顺利通过复核验收,成为全省第2
个、全国第9个按照新指标通过复核验收的市。大力开展荒山造林、城市造林、水系造林和干线公路
绿化等生态造林工程,全市新造林5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7%,我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生
态城镇创建活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农村沼气建设总户数和产气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位,
秸秆利用率达到80%以上。清洁能源公交车投放力度加大,新增66辆沂星纯电动公交车和300辆天然气
公交车。
(七)民生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138亿元,增长23.1%,占全市财政支
出的58.4%。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44元,增长12.5%;农民
人均纯收入6761元,增长14.9%。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2.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
业26.1万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任务超额完成,沂水县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新农保试点县,费县被
确定为省级新农保试点县。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12.69亿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12.85万平方米,
解决了2.1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村镇面貌继续改善,建设农村住房12万余户,改造危房2万余
户,集中建设改造村庄769个。新增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42万人。临沂城30万吨供水、城区供暖“汽改
水”等重点建设工程顺利完工。援川工作圆满完成。临沂大学挂牌成立。我市获评全国城市公共文明
指数地级市第一名。总体上看,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主要计划指标完成情况良好,高于年初计划,好
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需要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年以来发生了十分严重的秋冬春三季连旱,农业稳定发展面临考验,扩大经济总量缺乏大项目、大
产业的支撑,经济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节能减排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等。这些都需
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根据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2011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建议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左右,规模以
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10%左右,实际利
用外资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左右,居民消费价
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6‰以内,全面完
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实现上述任务目标,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按照《临沂市重
点项目管理办法》,抓好市级重点项目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完善重点建设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强化组
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搞好跟踪服务,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问题。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投资
政策,精心策划包装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大、投资效益好的重大投资项目。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扶持。深入研究国家和省新制定的项目资金扶持政策,重点围绕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高效生态农
业和改善民生领域,扎实做好拟争取扶持项目的策划、筛选、储备和申报工作,争取有更多项目列入
国家和省里的扶持盘子,获得资金扶持。进一步强化对中央投资项目的定期调度、专项督查和竣工验
收。三是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坚持投向、投量、投速、投效的有机统一,制定落实扩大民间投资的政
策措施,推动民间投资发挥更大支柱作用。完善政府投资管理办法。支持骨干企业与国内外同行业龙
头企业开展战略性合作,鼓励市外资金重点投向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冷链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观
光农业等现代农业和钢铁化工等临港工业,带动全市投资结构优化升级。四是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深入开展“满
意消费惠万家”活动,加快构建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体系,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落实家电、
农机、建材下乡等惠民政策,努力拓展住房、汽车、旅游等大宗消费,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突出产业升级,推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继续实施九大产业调整
振兴规划,突出抓好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规模化与高端化相结合,
发展整机与零部件配套相结合,依托临工工业园、柳工高科产业园和山重建机为重点,全力打造位居
全国前列的工程机械、园林机械、农业机械及配套产业基地。按照重点企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强企
培育工程,引导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壮大企业规模,做强企业品牌,建设国
内知名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力推广应用六西格玛管理,精心组织开展“市场营销年”活动,不断提高
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和营销水平。二是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配
套政策,设立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
能环保、新医药和医疗器械、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力争全市新兴产业产值
达到800亿元,增长30%以上。重点推进沂星、沂达、新大洋电动汽车项目,金锣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项目,常林精密铸造和高端液压件项目,巨皇光伏发电设备项目,银光镁业、蒙山铝业、山东玻纤新
材料项目,新时代、罗欣新型原料药项目,以及部分生物质发电和风电等一批项目建设。加大向上汇
报衔接力度,争取更多项目列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落实全市加快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实施高新技术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培育一批产
值规模亿元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继续加强市科学技术合作与应用
研究院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4~7家。四是着力抓
好园区转型发展。鼓励各县区、开发区以建设园中园、新建园等多种途径,规划建设新兴产业园、太
阳能产业园、再生资源产业园、地产品加工园等特色化、专业化园区,支持具备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
级、扩区和调整区位。依托批准设立的临港经济开发区,高起点对接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加快疏港
快速通道建设,大力发展临港产业,率先打造成鲁南经济带开发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积极创建国
家级、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三)抓好重点突破,带动服务业跨越发展。一是大力推进服务业载体建设。组织开展“服务业
载体建设年”活动,全力抓好28个省级、100个市级服务业“四大载体”建设,逐个落实支持政策,及
时组织开展绩效评估。积极争取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全面落实服务业扶持资金和信贷资金,
撬动民间资本和市外资金投向服务业,确保全年服务业投资增长30%左右。二是提升服务业发展优势。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着力抓好商城改造上市、中国(临沂)
市场贸易博览会、地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物流企业兼并重组、文艺精品创作、文化旅游基地建设等重
点工作。加快推进市文化艺术中心、“沂蒙六姐妹”纪念馆、好莱坞影视基地、滨河旅游长廊等重点
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多渠道、全方位策划宣传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进一步增强文化旅游业发展后劲。
三是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根据需要及时调整充
实含金量高的新政策。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措施,深入推进制造业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借
鉴发达地区发展经验,成立临沂市服务业联合会,进一步凝聚服务业发展合力。
(四)强化基础支撑,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跋山、会
宝岭、葛沟、龙窝、小埠东、陡山六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用好国家和省小型农田水
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扶持资金,尽快完成临沭县三年建设任务,按期完成苍山、沂南、郯城三县年度建
设任务,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密切关注旱情,全力做好抗旱各项工作,努力促进粮食和农
业生产稳定发展。二是扎实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科学编制6个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建设规划,整体
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综合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到2012年,整治土
地34万亩以上,新增耕地2.5万亩以上。三是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落实5个国家粮食产能县建
设规划。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办创办基地,新增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
地50万亩。启动实施八大农业特色产业振兴规划。加快推动沂蒙优质农产品专卖店(专柜)进大城市、
大超市,提升沂蒙优质农产品区域品牌整体形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争取全省现代农业
示范区试点。四是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抓住我市被列为全国首批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
城市的机遇,用好扶持政策,大胆探索创新,广泛开展“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追溯体系,加快建设市级农产品经营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五)狠抓节能降耗,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制订实施“十二五”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全市节能目标责任现场考核,扎实做好国家、省节能目标责
任考核迎查工作。分解落实2011年节能目标责任,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能耗指标的动态监测,严格兑
现考核奖惩。二是严把新上项目节能审查关。按照省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确定全市及各县区能源消
耗总量控制目标,落实新增高耗能项目等量置换制度。建立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机制,制定实施节能
评估和审查办法。三是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组织实施好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等技术改造
重点项目和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等传统行业节能技术产业化项目。按照国家、省公布的节能技术、
装备和产品推广目录,深入开展节能产品认证,扩大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范围。结合支柱产业调整振兴、
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钢铁、水泥等落后产能。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
罗庄循环经济示范区和沂水、临沭2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为重点,加快循环园区平台建设,积极开
展低碳经济试点。加快推进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建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
培育再生资源产业龙头,创新再生资源经营模式。
(六)统筹城乡发展,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一是做大中心城市。大力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和中心
城市带动战略,加快打造一批城市综合体,科学把握土地、规划、资金等关键环节,推动中心城区开
发建设取得更大进展。结合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沿河两岸打造一批精品建筑、特色街区,提升滨水
生态和历史文化特色。加快环城快速公路建设,力争2012年前投入使用。二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坚
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培植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和骨干龙头企业,重点引进实施一批大项目、
好项目。借鉴省内外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好经验、好做法,紧密结合我市县域发展实际,制定下
发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鼓励支持各县区、开发区依托地缘、人缘、
商缘优势,积极主动融入半岛蓝色经济区、省会城市经济圈、长三角地区发展,在产业分工与合作中
培育特色。三是培育区域性特色镇。按照“产业中心、居住中心、基础设施中心、社会服务中心”的
区域功能定位,分类打造一批制造业重镇、旅游业新镇、特色种养殖及加工强镇,培育成为县域经济
发展次中心,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七)深化改革开放,增添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一是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
用好用活省赋予我市的先行先试政策,大力推动示范区、示范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推进节
约集约用地,最大限度满足用地需求。广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培育引进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争取
成功创建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深入开展“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二是加
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加快义堂全国全省小城镇改革试点步伐,
因地制宜向经济发达镇下放部分县级管理权限。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创新金
融服务方式和工具,做好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发行工作。力争引进3家股份制银行,组建5-7家
村镇银行,实现每个县区至少有1家小额贷款公司。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因势利导促进土地承包
经营权流转,启动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稳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进一步增强农
村发展活力。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努力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
体系。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引导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速
整合县区资源,鼓励引进实力强大的战略投资者,全方位提高我市出版、演艺、动漫、创作、营销等
方面的竞争力。 三是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大力提升农产品、机电产品、木制板材、纺织服装等
10大类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信息、咨询等服务贸易。组织500家企业参加100
个境内外重点展会。精心组织好各项重点招商引资活动,进一步优化招商流程,将大规模产业招商与
精细化专业招商有机结合,力争新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战略投资项目。完善外资项目落地“绿色
通道”,促使在谈项目早获批、项目资金早到位。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建立境外投资政府服务综合体
系,以培育源自临沂的跨国公司为目标,重点推进华盛江泉马来西亚循环经济工业园项目,稳妥推进
隆盛进出口、兴盛矿业等企业境外资源开发项目。
(八)大力改善民生,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物价、住房、收入分配、就
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城乡居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加快实施2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标准
化幼儿园建设等十项为民工程重点项目,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扎实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
险试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扩面工作。加快保障性住房、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步伐,新建经
济适用住房1万套、廉租住房700套、公共租赁住房3800套,改造城市棚户区1万户,新建农村住房11.4
万户,改造危房1.6万户。大力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加强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抓好疾病防控
工作。加快建设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疫中心,建立健全不良反应检测体系和监管网络。积极推进农
村综合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抓好滨河百里健身长廊二期工程,争取建立国家级水上运动基地。全力以
赴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同时,深入抓好安全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综
合治理,确保全市社会和谐稳定。各位代表,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
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 大力弘扬沂蒙精神, 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奋勇争先,扎实工作,为实现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