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2&rec=95&run=13

王廙(276—322年),字世将,晋书画家、音韵学家。系王览孙。其父王正,为王览第四子,曾任
尚书郎。 王廙系王正第二子,于晋惠帝永兴初(304年)辟为太傅掾,后转参军。因跟随东海王司马越
迎晋惠帝由长安返洛阳有功,封为武陵县侯,拜尚书郎,出任濮阳太守。
永嘉元年(307年),琅邪王司马睿镇建邺(今江苏南京),王廙弃郡前往投靠,司马睿大为高兴,
以他为司马, 领庐江、鄱阳二郡太守。永嘉四年,扬州都督周馥阴谋反叛被讨平。建兴三年(315年)
杜率领的荆湘流民起义被镇压。王廙因参加讨周馥、杜有功,被委为冠军将军,镇石头城,领丞相
军咨祭酒。王廙从兄征南将军王敦,忌嫉荆州刺史陶侃,将陶迁广州刺史,以王廙为宁远将军、荆州刺
史。他遭荆州将吏马俊等袭击,逃奔江安。在王敦派军镇压马俊后,他才得以入荆州。王廙在荆州诛戮
陶侃时的将佐和隐士皇甫方回,大失荆州人望,被司马睿召回,任辅国将军,加散骑常侍。寻拜征虏将
军,进左卫将军。
永昌元年(322年) 王敦以讨刘隗、刁协而“清君侧”时,在武昌起兵。晋元帝司马睿派王廙去劝
说王敦停止进军,他未能说服王敦,反为王敦所留,任平南将军,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同年去世,
追赠侍中、骠骑将军,谥曰康。
王廙好学能文,多才多艺,工书画,善音乐、射弈、杂技等。但他的成就,主要为书法和绘画艺术。
其书法长于章草和飞白,传钟繇法,气概高古。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认为王廙“过江后为晋朝书画
第一” 。 王僧虔《论书》亦认为:“自过江东,右军(即王羲之)之前,唯王廙为最善。”西晋永嘉
(307—313年)中,王廙将西晋书法家索靖的《七月二十六日帖》折叠缀入衣中,带到江南,后与自己
的《嫂何如帖》,均被收入《淳化阁帖》。他的画,为晋明帝司马绍之师。他善画人物、鸟兽、鱼龙,
绘画作品有《异兽图》、《狮子击象图》、《烈女仁智图》、《吴楚放牧图》、《鱼龙相戏图》、《村
社会集图》等,分别著录于《梁太清目》、《贞观公私画史》和《历代名画记》。
对王廙的书画艺术,历代评价很高。南朝梁文学家庾肩吾《书品》评论说:“王廙为右军之师,彭
祖(羊聃字彭祖) 取羲之之道。 ”唐人张怀瓘《书断》说他:“工于草隶、飞白,祖述张(芝)、卫
(恒)遗法。其飞白志气极古,重雕鹗之翅羽,类旌旗之卷舒。时人称‘王廙飞白,右军之亚。’”并
说他“飞白入妙,隶入能”。王羲之年幼时,曾跟随王廙学书画。他画《孔子弟子十哲图》付于王羲之,
并勉励说:“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吾余事虽不足法,而书画固可法,欲汝学书,则知积学可以致
远;学画可以知师弟子行己之道。”
王廙不仅书画名重一时, 而且注重理论研究,是继汉代蔡邕之后又一从事书、画、诗、文结合的名
家。他的绘画理论,重要一点是提出创作要“行己之道”,意即不要一味因袭前人,而要闯出自己的路
子。王羲之正是遵循王廙的这一原则,在广泛学习借鉴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承前启后,着意创新,
使书法艺术到东晋为之一变,开创一代书风。王廙倡立自画、自书的理论,推动了书法、绘画艺术齐头
并进的发展趋势,促进了二者之间的渗透关系,并融合了诗、文。到宋、元时,中国文人画讲究题跋,
要求既有一手好画,又有一手好字,而且能诗善文,将书画题跋纳入画面,构成均衡统一之势,在对比
中成为有意识的布局。这与王廙的倡导和影响是分不开的。
王廙还是一个音乐家。《历代名画记》中称他“音律众妙毕综”。
据《隋书·经籍志》记载,王廙有文集10卷,已佚。《初学记》载其为晋元帝即位时的歌功颂德的
《奏中兴赋上疏》 和《白兔赋》 ;另有残文《洛都赋》、《笙赋》等,散见于《艺文类聚》等书中。
《全晋文》存王廙文集一卷,《玉函山房辑佚书》存其《周易王氏注》一卷。
其长子王颐之嗣,仕至东海内史。王颐之弟王胡之、王耆之、王羡之,以王胡之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