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导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2&rec=88&run=13

王导(276—339年),字茂弘,东晋开国丞相。系王览孙。其父王裁,为王览长子,曾任西晋镇军
司马。王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初袭祖爵即邱子,“八王之乱”中参东海王司马越军事。他与琅
邪王司马睿“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复兴之志”。
永兴二年(305年) ,琅邪王司马睿被任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出镇下邳(今江苏邳州),
请王导担任安东司马, 委以军事。 从此, 二人关系更加亲密, “军谋密策,知无不为”。永嘉元年
(307年) ,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用王导计,始镇建邺”。王导为其谋主,
每事咨询。对于司马睿南渡江左,《晋书·王羲之传》称王羲之父王旷“首创其议”;《晋书·司马越
传》称“元帝镇建邺,裴妃之意也”。裴妃是司马越妻,即此事为司马越之意。《晋书·王导传》言司
马睿“用王导计”,这既说明王旷、司马越和王导均有慧识卓见,又表明司马氏与王氏家族之间关系非
同一般。
以王导、王敦为首的北方南迁士族,尽管携有武装力量,可是想在人地两疏的江南继续保持荣华富
贵,就得拥立一个司马氏的后裔作为号召中心,此乃王导等倾心推奉司马睿的真正目的。而当时的司马
睿非常需要这些士族名人的支持帮助,一个相互利用的同盟便不谋而合结成了。
司马睿系西晋皇室的疏属,声望不高,初到江南之际,南方士族对他很冷淡,以致“居月余,士庶
莫有至者”。王导等深知,如果得不到南方士族的尊重和支持,司马睿的统治便不会稳固。王导与堂兄
王敦磋商后,利用三月上巳日(当地风俗,此日官民都到水滨洗浴,言可洗去身心宿垢,称为“祓禊”),
请司马睿出宫观禊。其时,司马睿乘着肩舆,在隆重的仪仗簇拥下巡行街市,王导、王敦等北方南迁士
族首领,都骑马跟从,这一戏剧性的活动很奏效,顾荣、贺循等江南士族首领见到后,十分惊惧,“相
率拜于道左”,其他地方名流,自然不敢怠慢,“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
建兴四年(316年) ,西晋灭亡。次年,司马睿在建康称晋王,改元建武,以扬州刺史王导为骠骑
将军, 都督中外诸军事,领中书监、录尚书事。太兴元年(318年)三月,当司马睿称帝时,命王导和
他共坐御床,受百官朝拜,王导固辞方罢。随后,进王导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王导为人,以厚道称。当司马睿为限制王氏势力而重用刘隗、刁协等人疏远王氏后,王导表面上淡
然处之, 内心却大为不平。永昌元年(322年)王敦起兵“清君侧”时,刘隗劝晋元帝尽诛王氏,元帝
不许。王导率从弟王廙、王彬等20余人,每天早晨“诣台待罪”。由于王氏一门权势甚重,晋元帝不敢
株连王导族人,反而还王导朝服。王导痛恨刘隗、刁协,心向王敦,但他不公开支持王敦举兵,却以维
护皇室的面目出现。王导明知帝弱臣强,但废掉司马氏政权,不如“王与马共天下”好。是年闰十一月,
晋元帝忧愤死,明帝司马绍继位,王导受遗诏辅政,迁司徒,封始兴郡公,进太保。次年,王敦再次举
兵进逼建康。晋明帝加王导为大都督,领扬州刺史,统率诸军。对王敦第二次举兵,王导是反对的,他
致书王敦兄王含,陈述厉害关系,并表示自己“宁为忠臣而死,不为无赖而生”。
太宁三年(325年),晋明帝死,王导和庾亮受遗诏辅佐5岁的成帝司马衍,进太傅拜丞相,恪尽职
守。 他历三帝,出将入相20多年,于咸康五年(339年)七月病逝,谥曰文献。《通鉴》称王导“简素
寡欲,善因事成功,虽无日用之益,而岁计有余。辅相三世,仓无储谷,衣不重帛”,是一个清正廉洁
的丞相。
王导对东晋的建立和江南的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治国方针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镇之以静”。
东晋初建时, 既少兵, 又乏粮。势单力薄,终日人心惶惶。桓彝初过江时,见朝廷微弱,对周说顗:
“我以中州多故,至此欲求全活,而寡弱如此,将何以济?”他见到王导,“极谈世事”,回去对周顗
说: “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王导的治国方针,被桓彝誉为齐国之管仲。咸和二年(327年)苏峻
联合豫州刺史祖约起兵反晋,京城残破。乱平后,江州刺史温峤建议迁都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三吴
士族则请迁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市)。王导力排众议,认为“不必以丰俭移都”,应“镇之以静,群情
自安”。二是注重团结。王导不仅注重团结南北士族,同时也注意团结中下层南北人士。《世说新语·
政事》记载:“王丞相拜扬州,宾客数万人,并加粘接,人人有悦色,唯有临海一客姓任(即任顒)及
数胡人为未洽。 公因便还到过任身边云: ‘君出,临海便复无人。’任大喜悦。因过胡人前弹指云:
‘兰!兰!’群胡同笑,四坐并欢。”三是政务宽恕,事从简易。虽然当时有人对此称为“漏网吞
舟”,并对其政治作风有过诋毁,称“公之遗事,天下亦未为允”。(《世说新语·政事》)但是王导
对其批评并不同意。《世说新语·政事》记载:“丞相末年略不复省事,正封诺之,自叹曰:‘人言我
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实际上,王导自言的“后人当思此愦愦”,含有深意。司马氏东晋政权能
在江南立国百余年,安内攘外者,全靠王导的政务宽恕!
恢复中原,统一中国,是王导的光辉思想。对此,刘义庆在《世说新语·言语》中有一段精彩的记
述:“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
河之异。’皆相视流泪。惟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典
故新亭对泣,源出于此。后司马睿根据王导的积极建议,派范阳人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北伐中
原,一度收复黄河以南的全部国土。因得不到朝廷的后援,祖逖大志未遂,报恨而卒。
王导有文集11卷,已佚。《全晋文》存其教、疏、书等文21篇。他善书法,尤工行草,《淳化阁帖》
卷二有其草书《省示帖》 和《改朔帖》 。王僧虔《论书》云:“亡高祖丞相导,亦甚有楷法。以师钟
(繇)、卫(瓘),好爱无厌,丧乱狼狈,犹以钟繇《尚书宣示帖》藏衣带过江,后在右军(指王羲之)
处。”他有6个儿子:悦、恬、洽、协、劭、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