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 附子王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2&rec=82&run=13

王戎(234—305年),字濬冲,西晋大臣。其祖父王雄,与王祥、王览为从兄弟,官至幽州刺史;
父王浑,凉州刺史,封贞陵亭侯。他“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能直视日光而不目眩,人称“戎眼灿烂,
如岩下电”。六七岁时,与群儿嬉戏于道侧,有一棵李树果实累累,伙伴皆奔往树下,王戎说:“树在
道边而多果实,必是苦李。”摘尝果如其言,其聪慧足见一斑。道旁苦李,成为典故。
王戎初袭父爵,辟为相国掾。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又迁豫州刺史,
加建威将军。西晋咸宁五年(279年),王戎奉昭伐吴。太康元年(280年),他派参军罗尚、刘乔领前
锋进攻武昌,“吴将杨雍、孙述、江夏太守刘朗各率众诣戎降。戎督大军临江,吴牙门将孟泰以蕲春、
邾二县降”。是年五月,吴亡,王戎进爵安丰县侯。被召入朝为侍中,迁光禄勋,吏部尚书。惠帝永熙
元年(290年) ,拜太子少傅。后转为中书令,迁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因其女婿裴頠犯罪,他被株连
免官,但不久又任尚书令,位至司徒。
王戎父王浑与阮籍为友,阮籍常至其家,故与王戎相亲善,“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其交”,并为
其立名曰:“濬冲清赏。”其父卒于凉州刺史任上,故旧属吏馈赠数百万,王戎辞而不受,名气日高,
为当时名士裴楷所器重。他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刘伶友善,共游竹林之下,世称“竹林
七贤”。他又是清谈家,《晋书·王戎传》说他“善发谈端,赏其要会”,被称为“超然玄著”、“人
伦鉴识”。
王戎虽身居显职,但“无謇谔之节”,凡事不主持正义,“与时浮沉,无所匡救”。任吏部时,不
但未用过寒素门第有才能之士,而且也未黜退过凡庸官吏。他选拔官吏,专尚虚名。有一次,他问阮瞻:
“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其旨同异?”阮瞻回答:“将无同。”王戎大为赞赏,即加以选录,时人
谓之“三语掾”。(据《晋书·阮瞻传》。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记为王衍与阮修的故事)后“将无
同”——莫不是相同——模棱两可的“三语椽”,成为赞美幕府官员的典故。他任司徒时,虽居综理朝
政之位,政事却委托僚属办理。自己常乘小马,从便门出,到外面游览,见者不知其为“三公”。
王戎贪财好利,任荆州刺史时,因派官吏为自己修园宅,差一点被免职。任侍中时,南郡太守刘肇
向他贿赂筒中细布50端(一端为二丈),被司隶校尉所弹纠,未敢收纳。他“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
天下。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王戎甚吝啬:其女嫁于裴頠,借钱
数万,久而未还,女儿归见,他面露不悦之色。女还钱后,方见其喜色;他的侄儿将婚,王戎送去一件
单衣, 婚后竟又要回; 家有好李树,常拿到市上出售,恐别人得好种,售前将李核钻破。时人讥其为
“膏肓之疾”。
永兴元年(304年),成都王司马颖为丞相,居邺,滥用威权,任用亲信。驻洛阳的东海王司马越,
奉晋惠帝北伐,与司马颖部将石超战于汤阴,司马越军大败,石超劫获惠帝至邺,王戎赴邺侍奉惠帝。
继之,王浚等在幽州起兵打败司马颖,司马颖挟惠帝逃回洛阳,王戎跟随。不久,河间王司马驻洛阳
的将领张方,逼惠帝西迁长安,王戎随行,途中逃往郏县。处于多难之秋,王戎不顾个人安危,侍奉惠
帝,算得上忠义之臣。次年,王戎去世,时年72岁,谥曰元。
王戎善书法,唐人韦续《墨薮·九品书人论》列其行、草为“中之中”;《宣和书谱》言王戎“作
草字得崔(瑗)杜(度)法,妙鉴者多所称赏”。
其子王万,有美名,少年即很肥胖,王戎令其吃糠,而肥胖愈甚。年19岁病卒。戎另有庶子王兴,
“戎所不齿”,以从弟阳平太守王愔子为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