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琅邪王氏堂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2&rec=7&run=13

堂号,即同一郡望中不同房支的称号,它是郡望在社会前进中进一步分化与发展的产物。同郡望
一样,堂号也是姓氏族群的徽识。一些望族在不断繁衍或迁徙之后,便会自然而然地分化为诸多新的
房支与系派,相比之下,这些房支与系派之间亦会有贫富贵贱之分,为了加以区别,便在总的郡望之
下出现了许多新的名号,这种名号,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堂号(或称为房号)。这类堂号,有的以某
一特定典故冠名,有的则以其居住地得号。以王祥、王览一支为例:王祥因奉母携弟避乱庐江20余年,
故出仕较晚,至三国魏黄初年间,其继母亡后,已近40岁的王祥方应徐州刺史吕虔所召,到徐州担任
别驾(刺史的佐吏)。在任期间,协助刺史剿除贼盗,劝课农桑,教化风习,一时民安州靖,故深得
吕虔赏器。据《晋中兴书》卷七《琅邪王录》记:“初,魏徐州刺史任城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
必三公可服此刀。虔谓别驾王祥曰:‘苟非其人,刀或为害。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祥固辞之,
虔固强与,乃受之。祥为司空。及祥死之日,以刀授其弟览,曰:‘吾儿凡,汝后必兴,足称此刀,
故以相与。’览后奕世贤,兴于江东。”以上文字所记内容,可见于诸种古籍。果然,以王览之孙王
导为代表的琅邪王氏,为东晋之兴立下殊勋,赢得了“王与马,共天下”的美誉,成为东晋与南朝时
期的侨姓第一望族。且直至唐代,高官蝉联,名人相继。鉴于这一缘故,琅邪临沂王氏宗族的堂号又
有“宝刀堂”之称。琅邪王氏中的王览房支取此堂号的目的,是希冀其“宝刀”能够代代相传,人兴
族盛。又如,王氏族人为纪念王祥“风雨守柰”之举,其临沂故里族群中又有“守柰堂”之堂号。
又如:琅邪王氏南迁江左后,一直居住在建康(今南京市)乌衣巷。后因人丁繁多,遂逐渐分而
居之。其中王导的六世孙王志(官金紫光禄大夫),便从王氏聚居地乌衣巷内迁出,住在禁中默里马
蕃巷。以后,其子孙兴旺发达,此支琅邪王氏便被世人称为“马蕃”王氏,与“乌衣”王氏并显于世。
上述的“乌衣”与“马蕃”便分别成为琅邪王氏在建康城内的房支代号,即堂号。尔后,琅邪王氏在
其繁衍过程中,又相继有许多新的堂号出现,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两大堂号:一支是以王潮、王审邽、
王审知三兄弟(系王导第十七世孙、王褒第九世孙)在开辟福建(时称闽国)时兴起的“开闽”王氏;
另一支则是因其祖王祜(系王导第二十三世孙)曾在其庭院中植槐三株,以勉其子孙努力上进,日后
博取功名、位列公卿而得名的“三槐”王氏。此外,琅邪王氏在上述大的堂号下又分衍出了一些小的
房支堂号,例如,今浙江兰溪居有三槐王氏之后,此支族人约在两宋时迁徙于此。因此地立有双牌坊,
以其为标记,“双牌”王氏便成为此支三槐王氏族支的堂号。由于琅邪王氏族群繁多,其堂号不可一
一记数。受篇幅所囿,只能列举数例,加以简要记述。
“琅邪王氏”这一著名郡望和前面述及的几大代表性堂号,是其氏族文化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
不同历史阶段内的鲜明标记,对于研究琅邪王氏文化的内涵和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