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三)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2&rec=69&run=13

王胡之

释奠表
伏承仰遵古典,以今月吉日,释奠先圣。率土臣民,顺风载悦。臣宿婴重患,不获陪列。豫睹肃
肃穆穆之容,仰望云汉,伏枕欣慨。(《初学记》十四)
上疏荐沈劲
臣当藩卫山陵,式遏戎狄,虽义督群心,人思自奋,然方翦荆棘,奉宣国恩,艰难急病,非才不
济。吴兴男子沈劲,清操著於乡邦,真固足以干事。且臣今西,文武义故,吴兴人最多,若令劲参臣
府事者,见人既悦,义附亦众。劲父充昔虽得罪先朝,然其门户累蒙旷荡,不审可得特垂氵市然,许
臣所上否?(《晋书·忠义沈劲传》:王胡之迁平北将军司州刺史镇洛阳,上疏。)
与庾安西笺
此间万顷江湖,挠之不浊,澄之不清,而百姓投一纶下一筌者,皆夺其鱼器,不轮十疋,则不得
放。不知漆园吏何得持竿不顾,渔父鼓枻而歌沧浪也。(《太平御览》八百三十四)
遗从弟洽书
弟今二十九,便居清显要任,敢不敬以先旨,为弟启义让之路焉?若吾年至四五十之间,虽复朝
廷超登公辅,亦非吾所豫,况降此以还者邪?(《太平御览》二百二十引《晋阳秋》)
赠庾翼诗[八章]
仪凤厉天,腾龙陵云。昂昂猗人,逸足绝群。温风既畅,玉润兰芬。如彼春零,流津烟。
邓林伊何,蔚蔚其映。流芳伊何,鉴犹水镜。通广外润,雅裁内正。降巳顺时,志存急病。
戎马生郊,王路未夷。螳螂举斧,鲸鲵轩鳍。矫矫吾子,劬劳王师。单醴投川,饮者如归。昆领载崇,
太阳增辉。
江海能大,上善居下。侯王得尊,心同触寡。废我处冲,虚怀无假。待来制器,如彼钅卢冶。天下何
事,去其害马。
友以淡合,理随道泰。余与夫子,自然冥会。面豁怀,倾枕解带。玉液相润,琼林增蔼。心齐飞沈,
相望事外。譬诸龙鱼,陵云潜濑。
稷契赞时,巢由亢矫。辅汉者房,遁迹者皓。妙善自同,外内臣道。子光齐鲁,余守严老。
元直言归,武侯解鞅。子鱼司契,幼安独往。神齐玄一,形寄为两。苟体理分,动寂忘象。仰味高风,
载咏载想。
回驾蓬庐,独游偶影。陵风行歌,肆目崇岭。高丘隐天,长湖万顷。可以垂纶,可以啸咏。取诸匈怀,
寄之匠郢。(《文馆词林》百五十七)
答谢安诗[八章]
荆山天峙,辟立万丈。兰薄晖崖,琼林激响。哲人秀举,和璧夜朗。凌霄矫翰,希风清往。
矫翰伊何,羽仪鲜洁。清往伊何,自然挺彻。易达外畅,聪鉴内察。思乐寒权,披条日英雪。
朱火炎上,渌水赴泉。风以气积,冰由霜坚。妙感无假,率应自然。我虽异韵,及尔同玄。
如彼竹柏,厉飙俱鲜。
利交甘绝,仰违玄指。君子淡亲,湛若澄水。余与吾生,相忘隐机。泰不期显,在悴通否。
人间诚难,通由达识。才照经纶,能泯同异。钝神幽疾,宜处无事。遇物以器,各自得意。长短任真,
乃合其至。
畴昔宴游,缱绻髫乱。或方童颜,或始角巾。搴(原作骞。今从适园本。按当作褰。)褐揽帔,濯素
□吝。 (古逸作吝□。 适园本作若□。皆非。)壑无深(原作染。今从适园本。)流,丘无嚣仞。
(原作刃。今从适园本。)今也华发,卑高殊韵。形迹外乖,理畅内润。
巢由坦步,稷契王佐。太公奇拔,首阳空饿。各乘其道,两无贰过。愿纺玄契,废疾高卧。
来赠载婉,妙有新唱。博以兼济,约以理当。非不悦子,驽骥殊量。鸟养养之,任其沈。取诸胸怀,
寄想郢匠。(《文馆词林》百五十七)

王彪之

庐山赋(序)
庐山,彭泽之山也。虽非五岳之数,穹隆嵯峨,实峻极之名山也。(《水经·庐江水》注)
水赋
寂闲居以远咏,托上善以寄言,诚有无而大观,鉴希微於清泉。泉清恬以夷淡,体居有而用玄。
浑无心以动寂,不凝滞于方圆。湛幽邃以纳污,泯虚柔以胜贤。或浤浪於无外,或纤入於无间。故能
委输而作四海,决导而流百川;承液而生云雨,涌凝而为甘泉。(《初学记》六)
井赋
考五材之物化,寂冥感而资静,水带地而壤润,月流天而宵炯。燧钻木而发火,益穿坤而构井,
摹玄羲之灵爻,仰东宿之飞景,步土脉,测水泉,方栏结,辘轳悬。悬沈瓶而玄汲,飞纤绠而幽牵。
於是杳黄垆之邃, 鲜润下之洁。 澄澜恬以清泠,渟泓朗以寥戾;协大阴以化液,体上善以流惠。(
《初学记》七)
三伏焦暑,亢阳重授,轻飙不弱,纤云不覆。(《初学记》四)
闽中赋
林绣白鹇。(《太平御览》九百二十四)
木则藤虹笼采於峻丛,流星丽光於高林。(《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三)
果则□椑朱柿,扶馀枇杷。(《太平御览》九百七十一)
王坛侯栗。(《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四,又九百七十四)
竹则苞甜赤箬,缥箭班弓。度世推节,征合实中。函人,桃枝育虫。缃箬素笋,彤竿绿筒。攒冈
坻之苯,漫原泽之蓊蒙。(《齐民要术》十,《初学记》二十八)
药草则青珠黄连,奉柏决明。苁蓉鹿茸,漏芦松荣,痊疴则年永,练质则翰生。(《太平御览》九百八十四)

於是乎统体而咏之。(《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注引王彪之赋。)
正纳皇后礼(升平元年)
王者之於四海,无不臣妾,虽复父兄之亲,师友之贤,皆纯臣也。夫崇三纲之始,以定乾坤之仪,
安有天父之尊,而称臣下之命以纳伉俪?安有臣下之卑,而称天父之名以行大礼?远寻古礼,无王者
此制;近求史籍,无王者此比。於情不安,於义不通。案咸宁二年,纳悼皇后时,弘训太后母临天下,
而无命戚属之臣为武皇父兄主婚之文。又考大晋已行之事,咸宁故事不称父兄师友,则咸康、华恒所
上合於旧也。臣愚谓今纳后仪制,宜一依咸康故事。(《晋书·礼志》下,《宋书·礼志》一,《通
典》五十八)
纳采版文玺书
皇帝咨前太尉参军都乡侯何琦。混元资始,肇经人伦,爰及夫妇以奉宗庙天地社稷。谋於公卿,
咸以为宜率由旧典。今使使持节崇德卫尉领太常彪之、兼宗正散骑侍郎综以礼纳采。(《晋书·穆章
何后传》,又《礼志》下,《通典》五十八)
问名版文
皇帝曰:“咨前某官侯何。两仪配合,承天统物,正位乎内,必俟令族,重申旧典。今使使持节
某官彪之,某官综以礼问名”。(《晋书·礼志》下,《通典》五十八)
纳吉版文
皇帝曰:“咨前某官何。人谋龟从,佥曰贞吉,敬顺典礼。今使使持节、某官彪之,某官综以礼
纳吉”。(《晋书·礼志》下,《通典》五十八)
纳徵版文
皇帝曰:“咨某官某侯何之族女,有母仪之德,窈窕之姿,如山如河,宜奉宗庙,永承天祚。以
玄纁皮帛,马羊钱璧,以章典礼。今使使持节、兼司徒光禄勋关内侯恪、崇德卫尉领太常彪之以礼纳
徵”。(《晋书·礼志》下,《通典》五十八)
请期版文
皇帝曰:“咨前某官某侯何。谋於公卿,大筮元龟,罔有不臧,率遵典礼。今使使持节、某官彪
之、某官综以礼请期。(《晋书·礼志》下,《通典》五十八)
迎后版文
皇帝曰:“咨前某官某侯何,岁吉月令,吉日惟某,率由典礼。今遣使持节兼太保侍中太宰武陵
王、太尉某以礼迎。”(《晋书·礼志》下,《通典》五十八)
册立皇后何氏文
维升平元年八月,皇帝使使持节、兼太保、侍中、太宰、武陵王册命散骑侍郎女何氏为皇后。
咨尔:“《易》阶《乾》《坤》,《诗》首《关雎》,王化之本,实由内辅。是故皇英嫔虞,帝道以
光;妊姒母周,胤嗣克崇。皇后其祗勖厥德,以肃承宗庙,虔恭中馈,尽敬妇道,帅导六宫,作范仪
於四海。皇天无亲,惟德是依,可不慎欤!”(《通典》五十八)
整市教
古人同市朝者,岂不以众之所归,宜必去行物,近检校山阴市,多不如法:或店肆错乱,或商估
没漏,假冒豪强之名,拥护贸易之利,凌践平弱之人,专固要害之处;属城承宽,亦皆如之。(《初
学记》二十四)
上书论皇太子纳妃
用玉璧虎皮
或者虎取威猛,有斑彩蔚,玉象德而有温润,圭璋亦玉之美者,豹皮彩蔚,以譬君子。
王肃纳徵辞云:“玄纟
上书论皇后拜讫上礼
上礼唯酒犊而已:犊十头,酒十二斛,王公已下,名在三节,祥瑞自简,庆贺录者悉贺。《左传》
曰:“会吴於缯,吴徵百牢。”子服景伯曰:“周制上物,不过十二,天之大数也。”太学博士虽不
在贺,而常小会者同,悉应上礼。(《通典》五十九;升平元年,台符问皇后拜讫:“何官应上礼,
上礼悉何用?”太常王彪之上书。)
上言开陵皇太后服
(永和十二年)
二学博士荀讷、曹耽等议如右:“臣虽与之同议,议各有辞。太后临朝称制,体同皇极,则亦宜
服缌,议有二君之嫌。”(《通典》一百二)
奏议陈留王废疾求立后
(升平元年)
臣按讷、耽二议,为许其所陈也。各无明文。臣以为经史所记,未有南面称孤,而以病疾退为庶
人者也。励纂封先代,近四十年,位在朝宾,今以疾退,既废之后,若同庶人,则名贱而役厮;处以
朝官,则职替而班下;以旧礼则制重而无位。量兹三义,莫知其礼。宗庙享祭,礼有假摄。古今依礼
行之,有由来矣。(《通典》七十四)
奔丧议
昔太宁之难,奔赴无过三年之限。恭皇后不宜逾先制,礼为君之母妻,居处饮衎尔,君已除丧,
而后闻丧,不税;而责其奔。此臣所疑也。且宜一依所上。(《通典》八十)
婚礼不贺议
按婚礼不贺不乐。《传》称“子罕如晋贺夫人,既无明文”;又《传》不云“礼也”。礼,娶妇
之家,三日不举乐,至於不贺,无三日之断。(《通典》五十九:“永和三年纳后,议贺不。”王彪
之议。)
婚不举乐议
婚礼不乐。鼓吹亦乐之总名。仪注所以无者,为婚礼也。臣伏重详。《礼》云:“婚礼不作乐,
幽阴之义也。乐,阳气也”。又云:“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自王者下达。迎大驾卤
簿及至尊升太极, 并阙此条, 当是依三日不举乐之礼。愚谓殿庭设大驾卤簿鼓吹,并可备仪而已。
(《通典》五十九:“升平元年八月,符问迎皇后大驾,应作乐不。”太常王彪之议。)
魏晋旧制:昼夜漏既尽,门鸣鼓鸣钟,吉凶鼓钟常用,非乐也。旧仪,皇帝乘舆列阊阖掖门,鸣
鼓钟,所以声告内外耳。今自应施钟。若他事会,黄门侍郎举麾,旧应作宫悬金石之乐,鸣钟鼓;中
朝无宫悬,设轩悬。中兴已来无此乐,故唯作鼓吹鸣钟,以拟宫悬金石耳。婚礼三日不作乐,经典明
文。愚谓宜如旧仪,至尊升殿,举麾作乐;迎皇后大驾,不应鼓吹。(《通典》同上:“兰台太常主
者按”云云,彪之又议。)
日食废朝会议
永和中殷浩辅政,又欲从刘邵议不却会。王彪之议曰:《礼》云:“诸侯旅见天子,不得终礼而
废者四,自会卒暴有之,非谓先存其事,而侥幸史官推术错谬,故不先废。”(《通典》七十八)
太后为亲属举哀议
若至尊自应举哀外族於朝堂,是也。自若不举哀,唯应从太后远出朝堂。未喻其礼,谓从举哀之
礼。自中朝迄於中兴,朝廷已粗有常仪。至尊为内族於东堂举哀,则三省从临;为外族及大臣於朝堂
举哀,则八座丞郎从临。至尊之奉太后,即率朝臣之仪,又尽家人之礼。二三情敬,实兼参臣子。今
不应自举哀者, 谓应从太后临於式乾殿, 太后位西面东向,至尊位北面南向。(《通典》八十一:
“褚太后为从弟举哀。”尚书王彪之议。)
驳彭城国李太妃谥议
由於妇人无爵,既从夫爵,则己无实爵,以从为称也。以从为称,则无谥可知。《春秋》妇人有
谥者,周末礼坏耳。故服虔注声子之谥“非礼也”。杜氏注惠公仲子,亦云“非礼,妇人无谥。”泰
始以来,藩国王妃,无有谥者。中兴,敬后登祚乃追谥耳。琅邪武王诸葛妃、恭王夏侯妃,元帝犹抑
蒸蒸之至,不追谥,今彭城太妃不应谥。(《通典》一百四)
省官并职议
为政之道,以得贤为急,非谓雍容廊庙,标的而已,固将莅任赞时,职思其忧也。得贤之道,在
於莅任;莅任之道,在於能久;久於其道,天下化成。是以三载考绩,三考黜陟,不收一切之功,不
采速成之誉。故勋格辰极,道融四海,风流遐邈,声冠百代。凡庸之族众,贤能之才寡。才寡於世而
官多於朝,焉得不贤鄙共贯,清浊同官!官众则阙多,阙多则迁速,前后去来,更相代补,非为故然,
理固然耳。所以职事未修,朝风未澄者也。职事之修,在於省官;朝风之澄,在於并职。官省则选清
而得久,职并则吏简而俗静;选清则胜人久於其事,事久则中才犹足有成。
今内外百官,较而计之,固应有并省者矣。六卿之任,太常望雅而职重,然其所司,义高务约,
宗正所统盖鲜,可以并太常。宿卫之重,二卫任之,其次骁骑、左军各有所领,无兵军校皆应罢废。
四军皆罢,则左军之名不宜独立,宜改游击以对骁骑。内官自侍中以下,旧员皆四,中兴之初,二人
而已。二人对直,或有不周,愚谓三人,於事则无阙也。凡馀诸官,无综事实者,可令大官随才住所
帖而领之。若未能顿废,自可因缺而省之。委之以职分,责之以有成,能否因考绩而著,清浊随黜陟
而彰。虽缉熙之隆、康哉之歌未可,使庶官之选差清,莅职之日差久,无奉禄之虚费,简吏寺之烦役
矣。(《晋书·王彪之传》案:此因桓温陈便宜七事,因上议云云,以《太平御览》二百三及《桓温
传》互证自明。)
帝加元服议
礼虽有丧冠,当是应冠之年,服制未终,若须服终,便失应冠之年故也。礼所以冠无定时月,春
夏不可,便用秋冬。若今岁内修复未毕,入新年,卜仲春之日,加元服,不失年,不失礼。今便准丧
冠,阙飨乐而行事,诚有倚傍。然加衮冕,火龙焕然,以准丧仪;情有不体。若别有事,必速加元服,
权诸轻重,不须修复毕者,便当准丧冠耳。《通典》五十六“孝武将冠”太常王彪之议。
新年至尊当加元服。今若依成帝故事用三元日者,冠有金石之乐,恐修山陵未必,於乐便阙。礼,
冠自卜日。又云“夏葛履,冬皮履”,无定时,不必三元也。按晋故事及两汉,皆非三元,当任时事
之宜耳。(《通典》五十六)
近访得成皇帝加元服仪注,阙无拜庙事。按礼,冠皆於庙。《仪礼》云:“既毕,宾出,主人送
於庙门”。明必在庙。近代以来,不复在庙。成皇帝既加元服,拜太庙以告成,盖亦犹拟在庙之仪。
今既加元服,亦应拜庙。(《通典》五十六)
优遇陈留王议
禅让之始王,与继嗣之末孙,降杀殊矣。是以《春秋》之会,杞不异列,宋不殊位。今陈留王朝
会,自任其来,则无绳墨之准。既以来朝,则应有常次,至於大会升殿,虽在上位,然无殊别之座,
名同朝录,将事有例,且朝录盖是纪官名之简。(《通典》七十四)
优赙陈留王议
山阳公薨故事,给绢二百匹,山阳於今稍远,今可特给绢布二百匹,钱三十万,宜少优於山阳。
(《通典》七十四)
讳 议
凡训体宪章经典无文者,则当准已行之旧令。议者所从,是右丞议也。按右丞议云“门县改名,
既颁天下,则朝臣不得不讳”。意以为门县名以犯先帝所生之讳,故先帝时改之,与明穆皇后临朝除
光禄勋字义体同尔,并皆颁下者,令知官名之改,非颁下令人皆讳之也。谓尚书奏事诣先帝令上书为
讳耳,太后及朝臣并应讳之义。今者奏事诣太后,何讳之有,而乃称太后制书远推之乎!议又喻以父
之所讳。窃以父子天性,君臣异族,君之所讳,何必尽同?元、明、哀三帝之朝,无以所生之讳颁行
天下,令人皆同讳,则臣不同子之一隅也。明臣之所讳君之母妻讳者,讳小君之讳耳。且四海之人,
皆小君之臣妾,非所生之臣妾也。以小君之讳列於讳榜,故天下同讳;所生之讳不列讳榜,故天下不
同讳。於时主相贤明,朝多隽彦,今所应准,而议云“非今所议”,窃所未达。又云“母以子贵”。
三帝之母,不以子贵邪!议又云“章皇太妃之喻,殆非今嫌。”既不解哀帝所生,何以独非今嫌?又
今上即位,所生李淑妃讳,何以不颁下天下,与简文皇帝顺皇后讳率土同讳之乎?中兴有八帝,迄今
上五帝有所生, 岂可四帝所生普天下不讳, 而简文帝所生独率土同讳乎?谓王尚书、傅郎议为允。
(《通典》一百四)
太后父丧废乐议
今若钟悬鼓吹皆可以作者,其馀羽毛丝竹,奚为废之?窃所未喻。元皇后秋崩,武帝咸宁元年飨
万国,设乐;恭皇后夏崩,成帝咸康八年飨万国,不尽彻乐。未详二帝故事,孰得孰失?且恭皇后崩,
垂向周月,朝行权制,六宫焕然,故以即吉经时,虽尊於万国,然於帝为卑,不尽彻乐之诏,或指在
於斯也。纵令咸康末不尽彻乐以为合礼,亦非所以证今明喻也。《礼》云:“母有丧声闻焉,则不举
乐。”夫人之事亲尊,自王者达於庶人,不以贵贱异礼也。皇太后始居至哀,缞服在躬,号哭无时,鼓
钟歌萧之音,实闻於内殿,非《礼》所谓“不举乐”之说。今所欲存者轻,所为废者重,略轻崇重,附
礼合情,敦於礼训,於是乎在。意如前议,谓应设鼓悬钟而不作。(《通典》一百四十七)
丧不数闰启
或以闰附七月,宜用闰月除者。或以闰名虽附七月,而实以三旬别为一月,故应以七月除者,臣
等与中军将军冲参详,一代大礼,宜准经典。三年之丧,十三月而练,二十五月而毕,《礼》之明文
也。《阳秋》之义,闰在年内,则略而不数,明闰在年外,则不应取之以越期忌之重,礼制祥除必正
期月故也。(《晋书·礼志中》。宁康二年七月,简文帝崩,再周而遇闰,王彪之启。)
答台符问小功服成婚
二王出后二国,礼为人后,降本亲一等。又云为姑姊妹适人者小功,二王应制小功之服。礼,小
功绝哭,可以娶妻;下殇之小功则不可。先儒之说,本齐衰之亲,故除丧而后可婚。今二王虽以出后
降服,本亦齐衰之亲,情例如礼,不应成婚。(《通典》六十。东晋台符庐陵公主薨,琅邪东海二王
於礼为应得婚与否,太常王彪之云云。)
答抚军访郊祀有赦
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
之辈复生心於侥幸矣。(《晋书·王彪之传》。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
云云,从之。)
上笺陈雷弱儿事
弱儿等容有诈伪,浩未应轻进。(《晋书·王彪之传》)
与会稽王笺
王女有同生之哀,计其日月,尚未绝哭,岂可成婚?凡在君子,犹爱人以礼,况崇化之主邪?
以此为圣朝故事,宁可执训,当今宣流后裔。忝备礼官,情有不安,谨具白所怀。(《通典》六十)
王者君临万国,以礼义声教也。今若皇子独违规矩,恐遐迩之讥,必不许也。且自元康以来,朝
臣之家犯礼婚者,不见重责。故尚书仆射裴危
答会稽王书
女有大功服,若初婚者,礼例无许;既已拜时,犹复不同。昔中朝许侍中等曾议此事,以为拜时
不应以丧为疑,倚傍经礼,甚有理据,谈者多谓是。殿下可视而量之。(《通典》五十九。“会稽王
道子与王彪之书,彪之答”云云。)
与扬州刺史殷浩书
太史上元日合朔,谈者或有疑,应却会与不?昔建元元年,亦元日合朔,庾车骑写刘孔才所论以
示八座。於时朝议有谓孔才所论为不得礼议,荀令从之,是胜人之一失也。何者?《礼》云:“诸侯
旅见天子,入门不得终礼而废者四:太庙火,日蚀,后之丧,雨沾服失容。”寻此四事之指,自谓诸
侯虽已入门而卒暴有之,则不得终礼。非为先存其事,而徼幸史官推术错谬,故不豫废朝礼也。夫三
辰有灾,莫大日蚀,史官告谴,而无惧容,不修豫防之礼,而废消救之术,方大飨华夷,君臣相庆,
岂是将处天灾罪己之谓?且检之事实,合朔之仪,至尊静躬殿堂,不听政事,冕服御坐门闼之制,与
元会礼异。自不得兼行,则当权其事宜。合朔之礼,不轻於元会。元会有可却之礼,唯合朔无可废之
义。谓应依建元故事,却元会。(《魏志·刘劭传》注,又《太平御览》二十九引《晋起居注》)
答孔严论蔡谟谥书
按谥法布德执义曰穆,谓此名目殊为不轻。太始初张皇后、大宁庾太后,并谥曰穆,魏司空陈泰、
王昶、贺循,皆名士也,并谥曰穆。此与蔡公名体相应。中朝复谥亦不胜单,安平献王孚、齐献王攸
并单谥。自顷复谥者,非大晋旧典必重复谥也,盖是近来儒官相承近意耳。皆顾命重勋,或居分陕,
或处阿衡。蔡公存谦素之怀,不当此任,於今咏之。所以不复谥,欲令异於数公,所以标冲虚述德美
也。又中朝及中兴曾居师傅及录台事者,亦皆不复谥,山、李二司徒、吾族父安丰侯,近贺司空、荀
太尉觊、周光禄顗,或曾师傅,或曾总录,并不复谥。吾谓此谥弘美,不应翻改。按谥法条有限,而
应谥者无限,亦何得令名德必皆齐同。远准周之文武,则后代不应复得通用此名;近校晋朝旧比,山
涛、荀顗、周顗谥康,羊、荀勖同谥成,此例甚众,不可悉载。近朱伯高谥简,时尚书符却已不应
与和、峤同谥。蔡为太常,据上论可同,理甚有义,遂便施行。蔡家固当有此故事。准例如此,复无
所为疑。(《通典》一百四)
二疏画诗序
余自求致仕□政事,累诏不听,因扇上有画二疏事,作诗一首,以述其美。(《书钞》一百三十
四,《太平御览》七百五十)
伏牺赞
悠悠皇牺, 体寂神澄, 无为而化,世道之凝。下知有之,冥感自兴。因应之迹,画象结绳。(
《初学记》九)
登会稽刻石山诗
隆山嵯峨,崇峦叠嶂。傍觌沧洲,仰拂玄霄。文命远会,风淳道辽。秦皇遐巡,迈北英豪。宅灵
基阿,铭迹峻峤。青阳曜景,时和气淳。修领增鲜,长松挺新。飞鸿振羽,腾龙跃鳞。(《艺文类聚》
八,《诗纪》三十二)
游仙诗
远游绝尘雾,轻举观沧溟。蓬七阴倒景,昆仑罩曾城。(《文选》二十二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注)
与诸兄弟方山别诗
脂车总驰轮,泛舟理飞棹。丝染墨悲叹,(《诗纪》误作欢。)路歧杨感悼。(《初学记》十八,
《诗纪》三十二)
登治城楼诗
俯观陋室,宇宙六合,譬如四壁。(《文镜秘府论》西卷。)

王洽

临吴郡上表
前民辞求相鬻卖,一则救命,二则供官。方今之要,当课功受业,又虫鼠为害,瓜麦荡尽,编户
僵死,葬埋无主,阖门饿馁,烟火不举。(《北堂书钞》一百五十六,又《太平御览》三十五引《王
洽集》)
辞中书令表
窃以中书职掌机管,有由来矣。汉武之世,始建此职,历代时宜,置废遂重,武帝朝荀勖张华,
并为其任。中兴以来,宰相居也。(《北堂书钞》五十七引《王洽集》)

洽白:辱告承问,洽故尔劣劣,冀以复叙还日(一作“白”)不具,王洽再拜。
洽顿首言:不孝祸深,备纷婴荼毒,荫恃亡兄仁爱之训,冀终百年,永有凭奉。何图慈兄,一旦
背弃。悲号哀摧,肝心如抽,痛毒烦冤,不自堪忍,酷当柰何!痛当奈何!重告恻至,感增断绝,执
笔哽涕,不知所言,洽顿首言。(《淳化阁帖》二)
洽顿首言,兄子号毁,不可忍视,抚之摧心,发言哽恸,当复奈何柰何,洽顿首言。(《淳化阁
帖》二)
洽白:向感塞不成叙,得告承问,殊乏劣,白不具,王洽再拜。(《淳化阁帖》二)
与林法师书
洽稽首和南:夫教之所由,必畅物之所未悟;物之所以通,亦得之於师资。虽元宗冲缅,妙旨幽
深,然所以会之者,固亦简而易矣。是以致虽远,必假近言以明之;理虽昧,必借朗喻以徵之。故夫
殆坠之旨,略可得之於千载;将绝之趣,可悟之於一朝。今本无之谈旨,略例坦然,每经明之,可谓
众矣。然造精之言,诚难为允,理诣其极,通之未易;岂可以通之不易,因广同异之说,遂令空有之
谈,纷然大殊?后学迟疑,莫知所拟。今道行指归,通叙色空,甚有清致,然未详经文为有明旨邪?
或得之於象外,触类而长之乎?今众经甚多,或取譬不远,岂无一言,昭然易喻?古人有云:圣人之
言可能,使人信之不可能。是以徵之於文,未知所释,今故谘其数事,思闻嘉诲,以启其疑。洽顿首
和南。(《广宏明集》三十五)

王凝之

风赋
起玄朔之重云,驱东极之洪涛。越四溟而蓬勃,经五岭而萧条。其鼓水也,无川不涉,靡流不往。
溟海天回,江湖云荡。(《艺文类聚》一)
劾范甯表
豫章郡居此州之半。太守臣甯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籍。郡城先有六门,甯
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私立下舍七所。臣伏寻宗庙之设,各有品秩,而甯自置家庙。
又下十五县,皆使左宗庙,右社稷,准之太庙,皆资人力,又夺人居宅,工夫万计。甯若以古制宜崇,
自当列上,而敢专辄,惟在任心。州既闻知,即符从事,制不复听。而甯严威属县,惟令建立。愿出
臣表下大常,议之礼典。(《晋书·范甯传》)

八月廿九日告庾氏女,明便授衣,感逝悲叹,念增远思。得郗中书书,说汝勉难安隐,深慰悬心。
微冷,产后何似,宜佳消息。吾并更不佳,忧之,遣不次,凝之等书。(《淳化阁帖》三)
兰亭诗二首
庄浪濠津,巢步颍湄。冥心真寄,(帖作心玄寄)千载同归。(戏鸿堂帖十。《诗纪》三十三)
烟力柔风扇,熙怡(帖作恬)和气淳。驾言兴时游,逍遥映通津。(同上)

谢道韫

论语赞
卫灵公问陈於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庶则大矣,比
德中庸。斯言之善,莫不归宗。粗者乖本,妙极令终。嗟我怀矣,兴言攸同。孔子曰:“民之於仁也,
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未见蹈仁而死者矣。”(《艺文类聚》五十五)
泰山吟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类聚》作清)天。严中间虚宇,寂寞(《类聚》作漠)幽以玄。非工
复非匠,云构发自然。器(《诗纪》作气)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道藏作宕)斯宇,可以
尽天年。(《艺文类聚》七作谢氏诗。岱史。《诗纪》三十七)
拟嵇中散咏松诗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愿想游不憩,瞻彼万仞条。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时哉不我与,
大运所飘遥。(《艺文类聚》八十八,《诗纪》三十七)
咏雪联句
[谢太傅安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唱韵。兄子胡儿及兄女道韫赓歌。
公大笑乐。]
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公)撒(《太平御览》作散。)盐空中差(《白帖》或作乍。或作聊。)
可拟。(胡儿)未若柳絮因风起。(道韫《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世说新语》言语篇。《艺文类
聚》二。《初学记》二。《白帖》六。《太平御览》十二、五百一十二。《诗纪》三十七。又《白帖》
六引似、拟两韵。)

王肃之

兰亭诗二首
在昔暇日,味存林岭。今我斯游,神怡(帖作恬)心静。(《戏鸿堂帖》十。《诗纪》三十三)
嘉会欣时游,豁尔(帖作朗)畅心神。吟咏曲水濑,(帖作转曲濑)渌波转素鳞。(《舆地纪胜》
作林。戏鸿堂十。《诗纪》三十三。又《舆地纪胜》十引林一韵。)

王徽之


得信,承嫂疾不减,忧灼甯可复言。吾便欲往,恐不见汝等。湖水泛涨不可渡,遂复隔绝。不然,
寻已往彼,故遣疏知吾远怀,不具,徽之等告。(《淳化阁帖》三)
兰亭诗二首
散怀山水,萧然忘羁。秀薄粲颖,疏松笼崖。游羽扇霄,(帖作香)鳞跃清池。归(帖作肆)目
寄欢,(帖作心)心(帖作欢)冥二奇。(《戏鸿堂》十。《诗纪》三十三)
先师有冥藏,安用羁世罗。未若保冲真,齐契箕山阿。(同上)

王涣之

兰亭诗
去来悠悠子,披褐良足钦。超迹修独往,真契齐古今。(《诗纪》三十三。《戏鸿堂帖》十引前
三句。帖云。王无四言诗。)

王献之

为中书令启琅邪王
为中书监表
中书职掌诏命,固非轻才所能独任。自晋建国,尝命宰相参领。中兴以来,益重其任。故能王言
弥徽,德音四塞者也。(《通典》二十一,《太平御览》二百二十引《晋书》)
进书决表
臣献之顿首言:臣年二十四,隐林下,有飞鸟,左手持纸,右手持笔,惠臣五百七十九字。臣未
经一周,形势仿佛。其书文章不续,难以究识。后载周以兵寇充斥,道路修阻。乞食扬州市上,一老
母姓沈字光姜,惠臣一餐。无以答其意,臣於匙面上作一夜字,令便市赁。近观者三,远观者二,未
经数日, 遂获千金。 所有书决,谨别录投进,伏乞机务燕闲,留神披览,不胜万幸。臣献之顿首。
(《墨池编》)
上疏议谢安赠礼
故太傅臣安少振玄风,道誉洋溢。弱冠遐栖,则契齐箕皓;应运释褐,而王猷允塞。及至载宣威
灵,强猾消殄。功勋既融,投韦□高让。且服事先帝,眷隆布衣。陛下践阼,阳秋尚富,尽心竭智以
辅圣明。考其潜跃始终,事情缱绻,实大晋之俊辅,义笃於曩臣矣。伏惟陛下留心宗臣,澄神於省察。
(《晋书·王献之传》)
辞尚书令与州将书
外出谓公私可安耳,勋赏既凑,亦已息望,但使明公不遗,有会不忘,亦何忧便饣委耶?民志不
慕高,情不忘荣,恳恳祈讠厥,惟愿离今任耳,馀无所择。伏度朝恩,不过存愍故旧,使蓬茜与兰蕙
齐荣耳。明诏爰发,恩已被矣,荣实厚矣,必何须拜而治,顺许而驰。今日君臣之际,差可得适愿乐
也。若民有纤芥少裨圣化,亦当求自策效,而能临殊宠必欲免耶?思之实熟,万无此理,古来亦未有
量力而致深罪者。蔡司徒立帝主於御床,诏驿数反,其不祗顺,正止於免黜耳。此外希不矜体者,违
命诚为深愆,曲从实复过此。伏度天海容纳,必当哀许;仰凭仁眷,惟愿垂救。动成尘秽,转难为颜,
乃欲觐谒,忽患齿痛,疼惨无赖,语迫罔知所厝,冒复启讠厥,谨草上呈。磬竭款实,谓为粗尽,一
豪虚矫,神明殛之。若民可作尚书令,而使四海推恹者,亦人谁不堪。勋德盖世,尚当有让,况民凡
鄙,而可寇窃耶?王怀祖先辈名流,作此职可谓佥允。桓宣武窥尚书门,犹言此中无人,固知当之未
易也。刘既不便,弥不自宣。故寄之翰墨,益增繁忤。饥渴还旨,愿不作悠悠常诲耳。献之死罪,州
民王献之呈。
与郗超书
彦伯已入,殊足顿兴往之气。故知捶挞自难为人,冀小却当复差耳。
杂帖
得诸慰意,吾故冀恶寻视汝,又告。(张彦远《法书要录》十。下皆同。)
未复东近动静,驰情。昨即遣行,为不至耶。
如省
二十三日献之问,得十九日书之间后何如?吾故劣,力不一一。王献之问。
向闻游诸县作,今退念时事。(阙)览之后复慨然。
五月二十日献之白,节过,感怀深至。念痛伤难胜。得五日告,知君转胜,甚慰甚慰。雨过,此
复何如,想消息日平复也。谨仆近暴不佳,如恶气,当时极恶,赖即退耳,故虚劣。勿勿还不多,王
献之白。
知祖希佳,为慰慰,数不得书,其云至水门,增深款之。
思想转思,省告,知君亦同。如今未知面期近远,此慨可言,惟深保爱。数音问,寻故旨,取君
消息。
适得元直二十三日疏,送白鲊。今送十裹,似并犹堪噉,献之白。
信明还,东有还书,愿送来,已今分明至著都上。
慰之,吾故沈顿,思见之,故想时能问疾。得来先报之,不能得自致者。旨取车,王献之答。
献之白:兄静息应佳,何以复小恶耶,伏想比消息,理尽转胜耳。□石深是可疑事。兄患散,辄
发痈热积,(案:“热积”《淳化阁帖》作势为积”。)乃不易。愿复更思,唯赖消息。献之内外极
生冷,而心腹中恒无他。此一事是差,但疾源不得佳。(案:《阁帖》作“疾源不除,自不得佳”。)
论事当随宜思之也。献之白。
献之白:奉承问,近雪寒,患面疼肿,脚中更急痛。兼少下,甚驰情,转和佳。不审尊体复何如?
得此诸患,小差不复思何如?幸能复散故镇益久药,何以不更将之?迟寻复旨,若献之弊於淡飰,饮得
春风,气惛乱言,故欲热,复食酒,为腹可耳。献之白。
献之白:承姊故常恶,不审得春气,复何如冬?驰情。馀安和至宁此故耳,献之白。
育等可不,转思见之,知恩慕不中。
忽动小行多,昼夜十三四起,所去多又风不差,脚更肿,转欲书疏,自不可已,惟绝叹於人理耳。
二妹复平平,昨来山下差静,岐当还。知汝决欲来下,是至愿。然嫂当得供养,冀郡固有理。若宣城
琅邪不果,南有空缺可作者,此信还具白。当与在事论,为不可须留者,便可决作来下记也。上方大
枋,想汝不过数枋足。彼故当足合偶此耳,人方当粗足不果耳。可白。
吾当托桓江州助汝,此不辨,得遣人船迎汝,当具东改(《阁帖》作“攻”)枋,枋三四,吾小
可。(《阁帖》有“者”字。)当自力芜湖迎汝,故可得五六十人。小枋诸谢当有,便是见今当语之
大理尽此信还,一一白,胛痛不可堪,而比作书,欲不能成之。(以上并见《法书要录》)
相过终无服日,凄切在心,未尝暂掇。一日临坐,目想胜风,但有感恸,当复如何?常谓人之相
得,古今洞尽,此处殆无恨于怀,但痛神理与此而穷耳。尽此感深,殆无置处,常恨。况相遇之难,
而乖其所同。省告,不觉灌(一作“产”)流。既已往矣,亦复何言。献之。(《淳化阁帖》九,下
皆同。凡《法书要录》已载者,不重出。)
诸舍复何如,吾家多患忧,面以问慰情,不知可耳。承永嘉比复患下,上下诸疾患乃尔。燋驰岂
可怀,不审今复何如?嫂即平和耳,贞寿不成病不?鹅还,慰姊意。今已尝向发,分张诸怀可言,殊
尝复忧悬。婢腹痛见差不?刘家疾患即差。秀已还也。
诸女无日事,悬习,阮新妇何日至,慰姊耳。
献之白:承姑比日复小进退,其尔不得一极和。忧悚犹深,不审以(一作“比”)服散未?必得
力耳。比驎相闻,故云恶,悬怀,使君数得书也。
献之白:思恋触事弥至,献之既欲过馀杭,州将若比还亦,必视之,来月十左右便当发,奉兄无
复日,比告何喻,愿复尽珍重理,献之白。
献之白:节过岁终,众感缠心,伏惟同之。奉月初告,承极不平复,头眼半体疢恒恶,兄告说姊
故殊黄瘦,忧驰可言。寒切,不审尊体复何如?眠食转进不?气力渐复充耳。迟复旨,告献之故尔。
献之。
愿馀上下安和,知婢日夕疏,慰意,育故羸,悬心。倪比健也。适奉永嘉去月十一日动静,故常
患不宁。诸女无复消息,献之。
再拜,夏节近,感思深惟,穷号崩绝,不可忍处。晴快,不审体中何似,食噉复多少,甚驰情。
不审诸舍复何如?未复西动静不宁。此多患反侧,愿深宽勉,故承问。
思恋,无往不慰,省告,对之悲塞。未知何日复得奉见?何以喻此心?惟愿尽珍重理。迟此信反,
复知动静。
十二月廿七日具疏,操之、献之再拜,岁尽无复日,感思兼怀不自胜,兄亦同之,奈何奈何?奉
十二日告,承掾安和,慰驰情,姊三兄,诸患故尔不损,忧驰。睛快,不审尊体并复何如?迟复来告,
操之故平平,已再服散,冀得力。献之亦忘愦勿,谨拜疏不具。操之等再拜。(案此帖张溥本失载)
卫军犹未平和,而哀劳,殊未得尽消息理,常以不宁。仆射得散力,甚慰。表解台职不?知得恕,
不复冠军告,悬企。
献之白:不谓鄱阳一门,艰故至此。追寻悲惋,益不自胜。奈何奈何!政坐视其灭尽,使人悲熟。
赖子高在此,不尔,无可成,献之。
阮新妇免身,得雄,甚善。散骑殊常喜也。
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颇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疋,以之偕老,岂谓乖别
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绝气耳。
夏日感思兼悼,切割心怀,痛当奈何奈何!得思道书,慰意。薄热,汝比各可不?吾并故诸恶劳,
益勿勿。献之白疏。
献之白:思恋转不可言,瞻近而未得奉见。但有叹塞,违诸信还具动静。献之。
白:东告,具天宝疾患问,何其仓卒。乏子孙,常欣伦早成家,以此娱上下。岂谓奄失此女,愍
惜深至,恻切心怀。嫂哀念当可为心。情愿不可保,使人惋惋悲,政当随事豁之耳。嫂先积弊,复有
此痛心,不审不乃恶不?甚以忧驰。眠食复多少,愿遣无益,尽消息理。
吾十一日发吴兴,违远兄姊,感恋无喻。庆等别不可言。比奉告,故多患。姊经感极顿,忧驰益
深。适咨议十六日告,风疾,故尔反侧。馀可行未,东动静不宁。五(一作“吾”)宜速吴与丞别兄
进,犹恋罔,劳亦极恶,驰情。二女晚生皆佳。未复华姜疏,比来得直疏,故恶故足当视华也,汝儿
女并可不?
廿九日献之白:昨遂不奉,恨深。体中复何如?弟甚顿,勿勿不具。献之再拜。
承服肾气丸,故以为佳。献之比服黄耆甚勤,平平耳。亦欲至十齐,当可知。
得书为慰,吾先夜遂大得服汤酒,诸治渐折,故顿极难劳。知足下便去,不得面别,怅恨,深保
爱。临书增怀,王献之。
玄度时往来,以此为慰。兴公使适还数日,具都下问,人情所忧,良可叹息。诸从数问龄,前来
经日,极为差。云仁祖欲请为军司,不知行不?
慕容有易赖意耶。
薄冷,足下沈痼,已经岁月,岂宜触此寒耶?人生禀气,各有攸处,想示消息。
益部耆旧传令(一作“今”)送,想催驱写取了,慎不可过淹留。吾去月从孙家求信,次顿尔频
为乱反侧。饧大佳,柳六惠言,饧可常饵,亦觉有益耳。
前告先以陈事意, 必是更有家信, 未知期说。见德远书所致人耶?何可足下今(此二字施释作
“卒念”)耶?
一月廿九日告仲宗奉世诸儿,祸变无常。
黄门陨背,哀痛摧剥,不自胜任,奈何奈何!及书感塞,文姑告。
令外甥知问,郗新妇更笃,忧虑深。
可必不耳,企迟。此大都如常,秀顺至,慰意。顺心痛委顿燋劳,诸舍不能集会,深哽塞。仰料
静婢,自常不和,知从事甚简,致此佳也。(以上并《淳化阁帖》九)
消息亦不可不恒精以经心, 向秋冷, 疾下亦应防也。献之下断来,恒患头项痛,复小尔耳。(
《淳化阁帖》十,下并同。案:此帖前有疾不损帖,与第六卷同。既编入羲之集,故此不录。)省前
书,故有集聚意。当能果不?足下小大佳不?闻官前逼遣足下甚急,想以相体恕耳。足下兄子以至广
州耶?当有得集理不?念悬心也耶。
近与铁石共书,令致之。想久达,不得君问,以复经月,悬情岂可言。顷更寒不适,颇有时气,
君须各可耳。迟旨问,仆大都小佳。然疾根聚在右髀,脚重痛不得转动,左脚又肿,疾候极是不佳,
幸食眠意事为复可可,冀非臧病耳。
知铁石前往,快作乐。诸君善处世,一达于当年,不复过此。仆端坐将百日,为尸居解日耳,不
知那得一散怀。何其相思之深,临书意塞。
玄度来何迟,深令人忧悬耶!常谓有理,因祠监多感。足下事甚善,然所造极难。想足下每思先
后公,(黄释作“卿”。)岂须言亲亲不已意耳。安石停此过半日,犹得一宿,送近道,所以致叹。
(“送近下”七字,《阁帖》误在“当浦”下,依《大观帖》移正。)何物喻之,一十当浦阳。诸怀
儿不可言,且不复得卿送,有诸叹,今此贪上道。
平平,昨来山下差静,政当还。
庆等已至也。鹅差不?甚悬心。宜道寻去,奴定西,诸分张少言。
新妇服地黄汤来似减,眠食尚未佳,忧悬不去心。君等前所论事,想必及谢生,未还何尔?进退
不可解,吾当书问也。
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不审阿姨所患得差否?极令悬恻。想东阳诸妹当复平安,不审顷者情事渐差耶?彼郡今载甚不能
佳,不知早晚至,当遂至郡,深相望。
豹奴此月惟省一书,亦不足慰怀。深悉足下情素耳。
鄱阳书停诸舍,便有月未具散骑书。知情至,草草未发遣。奉去月问,承妇等复不能差,深忧虑
耳。
献之白:不审疾得损未,极忧。及更能出入未?前书云,至於散情,嫂疾苦疗得所,深喜慰,想
必为问。敬和晚际似差耶?诸舍也能向诸弟各也。
献之白:极热,敬惟府君此月内得书,来时几得问。希此消息,极闷闷。军中复如何,患脓不能
溃,意甚无赖。君有好药,必时复与府中,多少极济事耶。
承冠军故尔,不觉转胜。炙无所觉,忧驰深,汝燋悚可言。(案:九卷所载似有误字,故录此去
彼。)
服油得力,更能停噉面,只五六日停也,不至绝艰辛也。足下明当必果,想即日如何,深想忆。
近奉阿姑告,知平安,极慰人意。献之遂不堪暑,气力恒惏,恐是恶风。大都将息,近似小却。
白:承舍内分违,近豫遂就,难以喻痛济理。献之白。
复面悲积,蕃首以不佳,耿耿。仆近动散委顿,虽转折犹惏然,发止尚以未定日,冀以言首,力
还不复耳。
还此,今有书,何以至,不知诸舍故多患,念劳以今差也。得领军书,故在风,丹杨书,常疾动,
耿耿。亦足(一作“云”)得鄱阳近书为慰,丹杨疾者不果来,甚怅恨。
得西问不,寝复云何?令人邑邑。具示。
献之言:月终伏惟,哀伤不可任。不审尊体诸患复何如?悚息。谨言疏不备。献之言。
东家尚未欲下李参军无政日有此议,能自来此,方寸无使闻上极不妙之事。献之顿首。
八月十九日具疏,操之献之再拜:昨日诸愿悉达,奉上告慰,驰心极冷。不审尊体复何如?操之
创故不差,常恶亦故尔愦愦。献之昨来复下,如欲作疒带,殊乏极。服石的丸,冀得力。谨上不具。
操之等再拜。(案:此帖张溥本失载。)
献之白:不审尊体复何如?昨夜眠多少?愿尽宽喻理,忧驰可复言,若得消息者。献之。
嫂等承更恶,不审顷痊复不?必须散时,终得力耶:此药甚佳,想姊举体不能行履,服遂差。安
西且无恙,府君屡有和,稀久滞行路,同人绝得此心,故当携其长幼,动静上下。知彼络绎有书,亦
(《大观帖》作“示”)不足以慰吾意耶?冬间必欲至足下所居,承使君明练,不谓渐有胜也。君数
集聚,然其大都可耳,吾止於月半间耶?
鄱阳归卿,承修东转有理,吾贤毕欲事,必俟胜欣(《阁帖》五作“欢”)慰于怀耶?吾终权宜,
至承今年饥馑,仰惟年支都乏绝,不谓乖又至於此耶?脚尚未差,极忧也。
献之等再拜:不审海盐诸舍上下动静,比复常忧之。姊告无他事,崇虚刘道士鹅群并复归也。献
之等当须向彼谢之。献之等再拜,敬祖日夕还山阴,与严使知(一释作“君”)闻,颇多岁月。今属
天寒,拟适远,为当奈何奈何。尔岂不令(一作“合”)念姊,远路不能追求耶?(以上《淳化阁帖》
十)
献之死罪:授衣诸感悲情,伏惟哀慕兼恸。痛毒难居,见徐俊并使君书,承比极胜,但承此凶问,
当复大顿耳。比日忧驰无复意,不审尊体云何?脚及可痛气,得此哀号何如?先大恶时炙创,特不堪
此,不乃为患。眠食几许?使君今地,实难为识,然所以为识,政在此耳。当今可复使不万全,不愿
其以多算难易,得之便自可,令不为因累耳。比者忉怛,当不可言,当不可言。献之死罪。
兄伯萧索寡会,遇酒则酣畅忘反,乃自可矜。
想彼悉佳,汝复见诸女不?此近下故尔耳。
献之白:奉别告,承安和庆慰,极冷,不审尊体何如?献之比日如复小胜,因夜行忽复下,如欲
作疒带。今服药,尽温燥理,冀当可耳。然异极都□得复小失和,卿恶亦不复得。妄近生冷,体气顿
至此,令人绝叹。行有佳酒,便服。
十二月割至不?中秋不复不得,想未复还恸理,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庆等大军。
日寒凉,得告,承诸恶(阙)复炙极,尝惨痛悲灼。仆病正自不差,疾久自(阙)目深悲企甚积。
既惨塞居疾,系以罪出二三不出职门。近疑所叙,似不□,益企恨,秋牵借请有人,当复叙耳。
南中佳音一一,小慰解数月也。吾甚忧虑卿,君何如耶?献之。
今送梨三百颗,晚雪,殊不能佳。
镜湖澄澈,清流泻注,山川之美,使人应接不暇。
保母砖志
即耶王献之保母,姓李名如意,广汉人也。在母家志行高秀,归王氏,柔顺恭勤。善属文,能草
书,解释老旨趣。年七十,兴宁三年,岁在乙丑二月六日,无疾而终。仲冬既望,葬会稽山阴之黄冈
下。殉以曲水小砚,交螭方壶,树双松于墓上,立贞石而志之,悲夫,后八百馀载,知献之保母宫于
兹土者,尚□□焉。(《戏鸿堂帖》)
桃叶歌三首
[古今乐录曰:桃叶歌者,晋王子敬之所作也。桃叶,子敬妾名。缘於笃爱,所以歌之。]
桃叶复桃叶,渡(《隋书》、《南史》作度)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南史》作接迎汝。《书钞》、《艺文类聚》作楫迎汝。乐府作来迎接。
注。一作我自迎接汝。《诗纪》作来迎接。
注。艺文作我自迎接汝。《隋书》二十二。南史陈後主纪。《玉台新咏》十作情人桃叶歌。
《书钞》百三十八,《艺文类聚》四十三,《乐府诗集》四声下五。《诗纪》三十二)
桃叶复桃叶,桃叶(《乐府》作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艺文类聚》作缠绵。《玉台新咏》十。《艺文类聚》四十三。《乐府诗集》四十五。《诗纪》三十二)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可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乐府诗集》四十五。《乐府》此为第一首。)

客从北方来,言欲到交趾。远行无他货,唯有凤凰子。百金不我鬻,千金难为市。(高似孙纬略
七)

王珣

追崇郑太后
按太常臣胤等议,以春秋之义,母以子贵,故仲子、成风,咸称夫人。《经》云“考仲子之宫,
明不配食也”。且汉文诏,二太后并系子号。宜远准春秋考宫之义,近摹二汉不配之典,尊号既正,
宜改筑新庙。显崇尊称,则罔极之情申;别建寝庙,则严祢之道著;系子为称,兼明贵之所繇。一举
而三义以允,固哲王之高致;可如胤等议,追尊会稽太妃为简皇太后也。(□□□□□□□□)

三月四日珣顿首: 末冬众感, 得七月书,知问,郎何如。服弊忧之,劣不具。王珣顿首白。(
《淳化阁帖》二)
与范甯书论释慧持
远公、持公孰愈?(《高僧传》)
重与范甯书
但令如兄,诚未易有,况弟复贤邪!(《高僧传》)
林法师墓下诗序
余以宁康二年命驾之剡石城山,即法师之丘也。高坟郁为荒楚,丘陇化为宿莽,遗迹未灭,而其
人已远。感想平昔,触物凄怀。(《世说新语》)
琴 赞
穆穆和琴,至至愔愔,如彼清风,泠焉经林。(《艺文类聚》四十四,《初学记》十。)
虎丘山铭
虎丘山,先名海涌山。(《艺文类聚》八)
孝武帝哀策文
同轨毕至,百司胥亚,法物夕陈,輼輬夙驾,亲执馈奠,长号永夜,惧鼓刻之遄尽,哀良辰之莫
借,悲宫宇之寥廓,痛圣仪之幽化。夫至德无名,固理绝称谓,然祝史陈辞,亦臣子所贵。寄穷情于
翰墨,庶遗尘之仿佛,其辞曰:
惟皇作极,五德迭胤,康实复夏,武亦隆晋。??太宗,希夷其韵,镜之者玄,抚之者顺。于穆皇
考,嗣徽绝轨,前圣后哲,契合一揆。心去其伐,行遗其美,废华任诚,舍筌存旨。惟深通志,群方
咸秩;惟几成务,能事斯毕。未若我皇,至则不疾,恢恢天网,疏而莫失。居有以虚,宰多以少;简
则可从,易则不扰。信及豚鱼,泽被亿兆;湛然司契,坐一八表。园陵既卫,威灵赫赫;子来既构,
寝庙奕奕。武曰止戈,戎不极役;文教聿修,有耻且格。迹有远迩,感无高深。道之所被,改色革音。
皓兽驯苑,素羽栖林;殊柯通理,异蒂同根。方融玄液,陶铸斯民。《云韶》候奏,比屋思淳。积
莫应,天罚奄臻。太山秃穨凶,二气(《宋书》、《南史·王诞传》作“秋冬”。)代变,霜繁广除,
风回高殿。(此二语王诞所益,见《宋书》、《南史·王诞传》。)帷幕空张,肴俎虚荐,极听无闻,
详视罔见。人神道殊,吉凶有礼,龟筮参谋,埏隧告启。史臣考吉,警者在陛,攀援忪忪,惟兄及弟。
龙舆肃以引迈,前纷以抗旒;城阙俨以整列,驰道互以通修;感乎昔之所幸,岂斯路之复由?輓哀唱
以翼衡,驷悲鸣而顾辀。违华宇之晰晰,即永夜之悠悠。奉灵榇而长决,缅终天而莫收。傥性命之可赎,
甘人百於山丘!茫茫大运,靡始不终。哲王遗世,贵在道融。昭哉我皇,万代流风!良史式述,德音永
隆。(《艺文类聚》十三)
祭徐聘士文
豫章徐先生,陶精太和,诞膺一德,藏器高栖,确尔特立,贞一足以制群动,纯本足以息浮末。
宣尼有言:“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若先生者,抑亦当之矣。限兹遐路,无由造敬。系伫灵宇,乃
情依依。故贡薄祀,昭述宿心。神而有灵,傥垂尚飨。(《艺文类聚》三十八)

王 谧


夷庚未入,乘舆旋馆。(《文选·辨亡论》注引臧荣绪《晋书》)
殷祭议
有非常之庆,必有非常之礼,殷祭旧准不差,盖施於经常尔。至於义熙之庆,经古莫二,虽曰反
正,理同受命。愚谓履运惟新,於是乎始,宜用四月。(《宋书·礼志》三;《通典》四百十九,元
兴三年,领司徒王谧、丹杨尹孟昶议。)
与释慧远书
年始四十七,而衰同耳顺。(《释藏·辇》九,又百五)
答桓玄书明沙门
不应致敬王者
领军将军、吏部尚书、中书令武冈男王谧惶恐死罪:奉诲及道人抗礼至尊,并见与八座书,具承
高旨,容音之唱,辞理兼至,近者亦粗闻公道,未获究尽;寻何庾二旨,亦恨不悉。以为二论漏於偏
见,无晓然厌心处,真如雅诲。夫佛法之兴,出自天竺,宗本幽遐,难以言辨,既涉乎教,故可略而
言耳。意以为殊方异俗,虽所安每乖,至於君御之理,莫不必同。今沙门虽意深於敬,不以形屈为礼,
迹充率土,而趣超方内者矣。是以外国之君,莫不降礼,良以道在则贵,不以人为轻重也。寻大法宣
流,为日谅久,年逾四百,历代有三,虽风移政易,而弘之不异,岂不以独绝之化有用於陶渐,清约
之风无害於隆平者乎?故王者拱己,不悢悢於缺户;沙门保真,不自疑於诞世者也。承以通生理物,
存乎王者,考诸理归,实如嘉论,三复德音,不能已已。虽欲奉酬,言将无寄。犹以为功高者不赏,
惠深者忘谢,虽复一拜一起,亦岂足答济通之德哉!公眷眄末遗,猥见逮问,辄率陈愚管,不致嫌於
所奉耳。愿不以人废言。临白反侧,谧惶恐死罪。(《沙门不拜俗事》一)
答桓玄难
难曰:“沙门之敬,岂皆略形存心,忏悔礼拜,亦笃於事?”答曰:“夫沙门之道,自以敬为主,
但津途既殊,义无降屈,故虽天属之重,形礼都尽也。沙门所以推宗师长,自相崇敬者,良以宗致即
同,则长幼成序;资通有系,则事与心应。原佛法虽旷,而不遗小善,一介之功,执亦应之,积毫成
山,义斯著矣。”
难曰:“君道通生,则理应在本;在三之义,岂非情理之极哉?”答曰:“夫君道通生,则理同
造化。夫陶铸敷气,功则弘矣;而未有谢惠於所禀,措感於理本者何?良以冥本幽绝,非物像之所举,
运通理妙,岂鹿迹之能酬?是以夫子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之谓也。”
难曰:“外国之君,非所应喻,佛教之兴,亦其旨可知。岂不以六夷骄强,非常教所化?故大设
灵奇,使其畏服。”答曰:“夫神道设教,诚难以言辩,意以为大设灵奇,示以报应,此最影响之实
理。佛教之根要,今若谓三世为虚诞,罪福为畏惧,则释迦之所明,殆将无寄矣。常以为周孔之化,
救其甚弊,故言迹尽乎一生,而不开万劫之途,然远探其言,亦往往可寻:孝悌仁义明不谋而自同,
四时之生杀,则矜慈之心见;又屡仰仲由之问,亦似有深旨。但教体既殊,故此处常昧耳。静而求之,
殆将然乎?”
难曰:“君臣之敬,逾敦於礼。如此,则沙门不敬,岂得以道在为贵哉?”答曰:“重寻高论,
以为君道运通,理同三大,是以前条已粗言:意以为君人之道,窃同高旨;至於君臣之敬,则理尽名
教。今沙门既不臣王侯,故敬与之废耳。”
难曰:“历代不革,非所以为证也。曩者晋人略无奉佛,沙门徒众,皆是诸胡,且王者与之不接,
故可任其方俗,不为之检耳。”答曰:“前所以云历有年代者,正以容养之道,要当有以故耳。非谓
已然之事无可改之理也。此盖言势之所至,非忄画然所据也。故人不接王者,又如高唱;前代之不论,
或在於此也。”
难曰:“此盖是佛法之功,非沙门傲诞之所益。今笃以祗敬,将无弥浓其助哉?”答曰:“敬寻
来论,是不诬佛理也。但傲诞之迹,有亏大化,诚如来诲!诚如来诲!意谓沙门之道,可得称异而非
傲诞。今若以千载之末,淳风转薄,横服之徒,多非其人者,敢不怀愧!今但谓自理而默,差可遗人
而言道耳。前答云不以人为轻重,微意在此矣。”
难曰:“若以功深惠重,必略其谢,则释迦之德,为是深邪?为是浅邪?若浅邪,不宜以小道而
乱大伦,若深邪,岂得彼肃其恭,而此弛其敬哉?”答曰:“以为释迦之道,深则深矣。而瞻仰之徒,
弥笃其敬者,此盖造道之伦,必资行功;行功之美,莫尚於此。如斯乃积行之所因,来世之关键也。
且致敬师长,功犹难抑,况拟心宗极,而可替其礼哉?故虽俯仰累劫,而非谢惠之谓也。”(《沙门
不拜俗事》一)
重答桓玄难
奉告,并垂重难、具承高旨。此理微细,至难措言;又一代大事,应时详尽。下官才非拔幽,特
乏研析,具妙难精诣,益增茫惑。但高旨既臻,不敢默已,辄复率其短见,妄酬来诲,无以启发容致,
祗用反侧,愿复询诸道人通才,蠲其不逮。
公云宗致,为是何耶?若以学业为宗致者,则学之所学,故是发其自然之性耳。苟自然有在,所
由而禀,则自然之本,居可知矣。今以为宗致者,是所趣之至道,学业者,日用之筌蹄。今将欲趣彼
至极,不得不假筌蹄以自运耳,故知所假之功,未是其绝处也。夫积学以之极者,必阶粗以及妙,鱼
获而筌废,理斯见矣。公以为神奇之化易,仁义之功难,圣人何缘舍所易之实道而为难行之末事哉,
其不然也亦以明矣。意以为佛之为教,与内圣永殊,既云其殊,理则无并。今论佛理,故当依其宗而
立言也。然后通塞之涂,可得而详矣。
前答所以云仁善之行,不杀之旨,其若似可同者,故引以就此耳。至於发言抗论,津径所归,固
难得而一矣。然愚意所见,乃更以佛教为难也。何以言之?今内圣所明,以为出其言善,应若影响,
如其不善,千里违之。如此,则美恶应於俄顷,祸福交於目前;且为仁由己,弘之则是,而犹有弃正
而即邪,背道而从欲者矣。况佛教喻一生於弹指,期要终於永劫,语灵异之无位,设报应於未兆,取
之能信,不亦难乎?是以化暨中国,悟之者鲜,故《本起经》云:“正言似反。”此之谓也。
公云行功者当计其为功之劳,何得直以珍仰释迦,而云莫尚於此邪?请试言曰:以为佛道弘旷,
事数弥繁,可以练神成道,非唯一事也。至於存心无倦,於事能劳,珍仰宗极,便是行功之一耳。前
答所以云莫尚於此者,自谓拟心宗辙,其理难尚,非谓礼拜之事,便为无取也。但既在未尽之域,不
得不有心於希通,虽一介之轻微,必终斯之所须也。
公云君臣之敬,皆是自然之所生,理笃於情本,岂是名教之事邪?敬揖高论,不容间然,是以前
答云君人之道窃同高旨者,意在此也。至於君臣之敬,事尽揖拜,故以此为名教耳,非谓相与之际,
尽於形迹也。请复重申,以尽微意。夫太上之世,君臣已位,自然情爱,则义著化本。於斯时也,则
形敬蔑闻。君道虚运,故相忘之理泰,臣道冥陶,故事尽於知足,因此而推形敬,不与心为影响,殆
将明矣。及亲誉既生,兹礼乃兴,岂非后圣之制作,事与时应者乎?此理虚邈,良难为辩,如其未允,
请俟高亮。(《沙门不拜俗事》一)
三答桓玄难
重亏嘉诲,云佛之为教,以神为贵,神之明暗,各有本分;师之为理,在於发悟。至於君道,则
可以申遂此生,通其为道者也。而为师无该通之美,君有兼师之德,弘崇王之大礼,析在三之深浅,
实如高论!实如高论!下官近所以脱言鄙见,至於往反者,缘顾问既华,不容有隐,乃更成别辩一理,
非但习常之惑也。既重研妙旨,理实恢邈,旷若发蒙,於是乎在。承已令庾桓施行其事,至敬时定,
公私幸甚!下官瞻仰所悟,义在击节,至於濠上之诲,不敢当命也。(《沙门不拜俗事》一)

王珉

告庙议
中朝大事,告天地,先郊后庙。(《通典》五十五)
答徐邈书
詹事弹肃一宫,如尚书令中丞矣。(《艺文类聚》四十九,《御览》二百四十五。)
见傅咸弹孙詹事,或云是宫,或云坊,或云寺。此东宫中别有坊;又中庶子称坊,詹事称寺;寺
同於九卿耳,坊是通名,如天朝之称台省也。(《艺文类聚》六十二)
杂帖
珉顿首顿首;此年垂竟,悲怀兼割,不自胜,奈何奈何!寒切,体中比何似,甚耿耿!仆疾遂不
差,眠食少,忧深,遣书不次。王珉顿首顿首。(《淳化阁帖》二)
十八日珉白:比二书暂至,未更近问,悬情不适,以可不?吾羸疾,故尔忧深,力书不具。王珉
敬问。(《淳化阁帖》二)
何如?仆故顿弊,力书不次。王珉顿首顿首。上下何如?仆上下大都蒙恩,得书至之。吾云今欲
出耳。吾此月急遣。廿四是王济祖日,欲必赴。卿可克过,明吾当下解相待,飡出亦遣报,既至王家
毕,卿可豫檄光公,令作一顿美食,可投其饭也。王珉相报。(《淳化阁帖》一)
论序高座师帛尸梨蜜多罗
春秋吴楚称子,传者以为先中国后四夷,岂不以三代之胤,行乎殊俗之礼,以戎狄贪婪无仁让之性
乎?然而卓世之秀,时生於彼逸群之才,或侔乎兹,故知天授英伟,岂俟於华戎?自此已来,唯汉世有
金日磾。然日磾之贤,尽於仁孝忠诚,德信纯至,非为明达足论;高座心造峰极,交俊以神,风领朗越,
过之远矣。(《高僧传》一)
直中书诗
高阁临云日,险岑仰天居。(《初学记》十一)

王诞

伐广固祭牙文
敬建崇牙,显兹威灵。使鸣金辍衅,无战有宁。皇风幽被,凯旆归旌。(《艺文类聚》六十,《太
平御览》三百三十九)

王裕之

辞太子少傅表
伏见诏书,以臣为太子少傅,承命震惶,喜惧交悸。臣抱疾东荒,志绝荣观,不悟圣恩,猥复加宠。
东宫之重,四海瞻望,非臣薄德,所可居之。今海内英秀,应选者多,且版筑之下,岂无高逸,而近私
愚朽,污辱清朝。呜呼微臣,永非复大之一物矣。所以牵曳阙下者,实瞻望圣颜,贪系表之旨。臣如此
而归,夕死无恨。(《宋书·王敬弘传》:元嘉十二年,征为太子少傅,敬弘诣京师上表,诏不许。疏
屡上,竟以不拜东归。)
辞左光禄大夫开府仪
同三司表
臣比自启闻,谓诚心已达,天鉴玄邈,未蒙在宥,不敢宴处,牵曳载驰。臣闻君子行道,忘其为身,
三复斯言,若可庶勉,顾惜惛耄,志与愿违。礼年七十,老而传家,家道犹然,况於在国。伏愿陛下,
矜臣西夕,愍臣一至,特回圣恩,赐反其所,则天道下济,愚心尽矣。(《宋书·王敬弘传》:十六年
以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如故,诣京师上表。竟不拜,东归。)
又表
臣躬耕南澧,不求闻达。先帝拔臣於蛮荆之域,赐以国士之遇。陛下嗣徽,特蒙眷齿,由是感激,
委质圣朝。虽怀犬马之诚,遂无尘露之益。年向九十,生理殆尽,永绝天光,沦没丘壑。谨冒奉表,伤
心久之。(《宋书·王敬弘传》:二十三年,重申前令,又表。)
奏请征王弘之郭希林
圣明司契,载德惟新,垂鉴仄微,表扬隐介,默语仰风,荒遐倾首。前员外散骑常侍琅邪王弘之,
恬漠丘园,放心居逸。前卫将军参军武昌郭希林,素履纯洁,嗣徽前式。并击壤圣朝,未蒙表饰,宜加
旌聘,贲於丘园,以彰止逊之美,以祛动求之累。臣愚谓弘之可太子庶子,希林可著作郎。(《宋书·
王弘之传》:弘之家在会稽上虞,从兄敬弘为吏部尚书,奏云云。)
又陈
弘之高行表於初筮, 苦节彰於莫年, 今内外晏然,当修太平之化,宜招空谷,以敦冲退之美。(
《宋书·王弘之传》:太祖即位,敬弘为左仆射,又陈。)
与子恢之书
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於不竞之地。(《宋书·王敬弘传》。子恢之
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

王升之

垦起湖田议
远废之畴,方翦荆棘,率课穷乏,其事弥难,资徒粗立,徐行无晚。(《宋书·孔季恭传》,大明
初,孔灵符为丹阳尹,表徙无资之家於馀姚、鄞、鄮三县界,垦起湖田,光禄勋王升之议。)

王 弘

开广陵前浦表
伏闻广陵前浦,榛芜历久,近复开除,清源虚邃,含明内鉴,瑞以数致,象以类应。夫如是者,鸾
响凤仪,可停属而须矣。(《艺文类聚》九)
谢赐河上梨表
奉赐河上梨一千,远方味甘,每垂降及,仰被恩荣,俯增祗愧。(《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九)辞建
安郡公封邑表
臣闻赵武称随会夫子之家事治,言於晋国无隐情。臣千载幸会,谬荷荣遇,虽以智能虚薄,政绩蔑
闻,而言无隐情,窃所庶几。向令天启其心,预定大策,而名编司勋,功不见纪,固将请不赏之罪,悬
龙蛇之书,岂当稽违成命,苟修小节。但无功勤,暴之四海,进阙君子劳心之谋,退微小人劳力之效,
而圣朝僣赏於上,愚臣苟忝於下,则为厚诬当时,永贻口实。窃财之诮,比此为轻,惟尘盛猷,亏玷为
大。微躬所惜,一朝亦尽,非唯仰尘国纪,实亦俯畏友朋。忧心弥疹,胡颜靡托。且凡人之交,尚申知
己,况在明主,可用理干。所以敢遂愚狷,守之以死。(《宋书·王弘传》)
因大旱引咎逊位
臣闻三才虽殊,其致则一。故世道休明,五福攸应,政有失德,咎征必显。臣抑又闻之,台辅之职,
论道赞契,上佐人主,燮理阴阳。位以德授,则和气淳穆,寇窃非据,则谪见於天。是以陈平有辞,不
滥主者之局,邴吉停驾,大惧牛喘之由。斯固有国之所同,天人之远旨。陛下圣哲御世,光隆,宜休征
表祥,醴泉毖涌。而顷阴阳隔并,亢旱成灾,秋无严霜,冬无积雪,疾厉之气,弥历四时。此岂非任失
其人,覆食之咎,臣以庸短,自毕凡流,谬逢嘉运,叨恩在昔。陛下忘其不腆,又重之以今任。正位槐
鼎,统理神州,珥貂衣衮,总录朝端,内外要重,顿萃微躬,穷极宠贵,人臣莫比。令德居之,犹或难
称,矧伊陋昧,何以克任。此之易了,不俟明识。但受之始,属值时艰,六戎亲戒,忧及社稷,诚是臣
下致节忘身之时,当有何心,尘挠圣听。所以黾俛从事,循墙驰驱,志在宣力,虑不及远。既鲸鲵折首,
西夏底定,便宜诉其本怀,避贤谢拙。而常人偷安,日甘一日,实亦仰佩天眷,未能自已。荏苒推迁,
忽及三载,遂令负乘之衅,彰著幽明,愆伏之灾,患缠氓庶。上缺皇朝缉熙之美,下增官谤覆折之灾。
伏念惶赧,五情飞散,虽曰厚颜,何以宁处。不远而复,《大义》攸称,小惩大戒,细人之福。近复之
美,非所敢觖,惩戒之幸,窃怀庶几。今履端惟始,朝庆礼毕,辄还私门,思愆家巷,庶微塞天谴,少
弭谤□。伏愿鉴其所守,即而许之。临启愧塞,不自宣尽。(《宋书·王弘传》。)
又上表逊位
臣闻异姓为后,宗周之明义;亲不在外,有国之所先。故鲁长滕君,《春秋》所美,楚出弃疾,前
史垂诫。矧乃茂亲明德,道光一时,述职侯甸,朝政弗及,而以庶族庸陋浮华之臣,超逾先典,居中赞
契,岂所以宪章古式,缉熙治道?骠骑将军臣义康,徽猷远邈,明德弥劭,敷政江汉,化被荆南,缙绅
属情,想乐当务,周旦之寄,不谋同词,分陕虽重,比此为轻。臣实空闇,阶恩逾越,俯积素餐,仰玷
盛化,公私二三,无一而可。昔孙叔未进,优孟见考,展季在下,臧文贻讥。况道隆地昵,义兼前礼。
臣於古人,无能为役,负乘窃位,万物谓何,虽曰厚颜,胡宁以处。斯亡之惧,实疚其心。乞解州录,
以允民望。伏愿陛下远存至公,近鉴丹款,俯顺朝野,改授亲贤。岂惟下臣,获免大戾,凡厥众隶,孰
不庆幸。若天眷罔已。脱复迟回,请出臣表,逮闻内外,朝议舆诵,或有可择。(《宋书·王弘传》)
又表逊位
近冒表闻,披陈愚管,实冀天鉴,体其至诫。而奉被还诏,未蒙酬察,徒尘圣览,仰延优旨,顾影
惭惶,罔识攸厝。臣忝荷要重,四载於今,既违前史量力之诫,又微古人进贤之美,尸位固宠,日积官
谤,旋观周行,兴愧已厚。况在亲贤,朝野归德,甫思引身,曷云能补,惟尘大典,亏丧已多。不悟天
眷之隆,复垂恩奖,名器弗改,蒙宠如旧,感愚自揆,茫若无涯。臣义康既总录百揆,毗赞盛化,忝厕
下风,谘凭有所。内朝细务,庶可免竭,神州任重,望实兼该,臣何人斯,寇窃不已。为尔推迁,覆败
将及,就无人事之愆,必有阴阳之患。伏念惟忧,疹如疾首,不知何理,可以自安。但成旨已决,涣汗
难反,加臣懦劣,少无此志,进不能抗言陈辞,以死自固,退不能重茧置冰,鲜食为瘠,祗畏天威,遂
复俯仰。至於摄督所部,料综文案,曹局吏役,所须不多,其馀文武,皆为冗长。相府初建,或有未充,
请留职僚同事而已。自此以外,及诸资实,一送司徒。臣受恩深重,休戚是预,义无虚饰,苟自贬损。
伏愿圣察,特垂许愿,不令诚诉,其见抑夺。(《宋书·王弘传》)
陈会稽王道子请建屯田
(晋隆安中)
近面所咨立屯田事,已具简圣怀。南亩事兴,时不可失,宜早督畯,以要岁功。而府资单刻,控引
无所,虽复厉以重劝,肃以严威,适足令囹圄充积,而无救於事实也。伏见南局诸冶,募吏数百,虽资
以廪赡,收入甚微。愚谓若回以配农,必功利百倍矣。然军器所须,不可都废,今欲留铜官大冶及都邑
小冶各一所,重其功课,一准扬州,州之求取,亦当无乏,馀者罢之,以充东作之要。又欲二局田曹,
各立典军募吏,依冶募比例,并听取山湖人,此皆无损於私,有益於公者也。其中亦应畴量,分判番假,
及给廪多少,自可一以委之本曹。亲局所统,必当练悉,且近东曹板水曹参军纳之领此任,其人颇有干
能,自足了其事耳。顷年以来,斯务弘废,田芜廪虚,实亦由此。弘过蒙饰擢,志输短效,岂可相与寝
默,有怀弗闻邪,至於当否,尊自当裁以远鉴。若所启谬允者,伏愿便以时施行,庶岁有务农之勤,仓
有盈廪之实,礼节之兴,可以垂拱待也。(《宋书·王弘传》)
奏弹谢灵运
(宋国初建)
臣闻闲厥有家,垂训《大易》,作威专戮,致诫《周书》。斯典或违,刑兹无赦。世子左卫率康乐
县公谢灵运,力人桂兴淫其嬖妾,杀兴江涘,弃尸洪流。事发京畿,播闻遐迩。宜加重劾,肃正朝风。
案世子左卫率康乐县公谢灵运,过蒙恩奖,频叨荣授,闻礼知禁,为日已久。而不能防闲阃闱,致兹纷
秽,罔顾宪轨,忿杀自由。此而勿治,典刑将替。请以事见免灵运所居官,上台削爵土,收付大理治罪。
御史中丞都亭侯王准之,显居要任,邦之司直,风声噂沓,曾不弹举。若知而弗纠,则情法斯挠;如其
不知,则尸昧已甚。岂可复预班清阶,式是国宪。请免所居官,以侯还散辈中。内台旧体,不得用风声
举弹,此事彰赫,曝之朝野,执宪蔑闻,群司循旧,国典既颓,所亏者重。臣弘忝承人乏,位副朝端,
若复谨守常科,则终莫之纠正。所以不敢拱默,自同秉彝。违旧之愆,伏须准裁。(《宋书·王弘传》)
上言定丁役
旧制:民年十三半役。十六全役。当以十三以上,能自营私及公,故以充役。而考之见事,犹或未
尽。体有强弱,不皆称年。且在家自随,力所能堪,不容过苦。移之公役,动有定科,循吏隐恤,可无
其患,庸宰守常,已有勤剧,况直苛政,岂可称言。乃有务在丰役,增进年齿,孤远贫弱,其敝尤深。
至令依寄无所,生死靡告,一身之切,逃窜求免,家人远计,胎孕不育,巧避罗宪,实亦由之。今皇化
惟新, 四方无事, 役召之,应存乎消息。十五至十六,宜为半丁,十七为全。(《宋书·王弘传》,
《南史》二十一。案:《通典》七作大明中王敬弘上言。案:弘卒於元嘉九年,敬弘卒於元嘉二十四年,
而言大明中,误也。)
与八座丞郎疏
同伍犯法,无士人不罪之科,然每至诘谪,辄有请诉。若垂恩宥,则法废不可行,依事纠责,则物
以为苦怨。宜更为其制,使得忧苦之衷也。又主守偷五匹,常偷四十匹并加大辟,议者咸以为重,宜进
主偷十匹,常偷五十匹,死,四十匹降以补兵。既得小宽民命,亦足以有惩也。想各言所怀。(《宋书
·王弘传》,弘为卫将军,与八座丞郎《疏》。案:此疏乃是与同官书札也。《通典》一百六十四以为
上书,一百七十以为上疏,皆误。)
刑法议
寻律令既不分别士庶,又士人坐同伍罹谪者,无处无之,多为时恩所宥,故不尽亲谪耳。吴及义兴
适有许、陆之徒,以同符合给,二千石论启丹书,己未间,会稽士人云十数年前,亦有四族坐此被责,
以时恩获停。而王尚书云,人旧无同伍坐,所未之解。恐莅任之日,偶不值此事故邪?圣明御世,士人
诚不忧至苦,然要须临事论接,上干天听为纷扰,不如近为定科,使轻重有节也。又寻甲符制,蠲士人
不传符耳,令史复除,亦得如之。共相押领,有违纠列,了无等衰,非许士人闾里之外也。诸议云士庶
缅绝,不相参知,则士人犯法,庶民得不知。若庶民不许不知,何许士人不知。小民自非超然简独,永
绝尘秕者,比门接栋,小以为意,终自闻知,不必须日夕来往也。右丞百司之言,粗是其况。如衰陵士
人,实与里巷关通,相知情状,乃当於冠带小民。今谓之士人,便无小人之坐;署为小民,辄受士人之
罚。於情於法,不其颇欤?且都令不及士流,士流为轻,则小人令使征预其罚,便事至相纠,闾伍之防,
亦为不同。谓士人可不受同伍之谪耳,罪其奴客,庸何伤邪?无奴客,可令输赎,有修身闾阎,与群小
实隔。又或无奴僮,为众所明者,官长二千石,便当亲临列上,依事遣判。又主偷守五匹,常偷四十匹,
并加大辟,议者咸以为重,弘以为应见优量者,实以小吏无知,临财易昧,或由疏慢,事蹈重科,求之
於心,常有可愍,故欲小进匹数,宽其性命耳。宜进主守偷十匹,常偷五十匹,死四十匹降以补兵。至
於官长以上,荷蒙禄荣,付以局任,当正已明宪,检下防非,而亲犯科律,乱法昌利,五匹乃以为弘矣。
士人无私相偷四十匹理,就使至此,致以明罚,固其宜耳,并何容复加哀矜。且此辈士人,可杀不可谪,
有如诸论,本意自不在此也。近闻之道路,聊欲共论,不呼乃尔难精。既众议纠纷,将不如其已。若呼
不应停寝,谓宜集议奏闻,决之圣旨。(《宋书·王弘传》,南史二十一)
与谢灵运书问辨宗论义
论曰:由教而信,有日进之功,非渐所明,无入照之分。问曰:由教而信,而无入照之分,则是暗
信圣人。若暗信圣人,理不关心,政可无非圣之尤,何由有日进之功。
论曰:暂者假也,真者常也,假知无常,常知无假。又曰:假知累伏,理暂为用,用暂在理,不恒
其知。问曰:暂知为假知者,则非不知矣。但见理尚浅,未能常用耳。虽不得与真知等照,然宁无入照
之分邪。若暂知未是见理,岂得云理暂为用者,又不知以何称知。
论曰:教为用者心日伏,伏累弥久,至於灭累。问曰:教为用而累伏,为云何伏邪。若都未见理,
专心暗信,当其专心,唯信而已。谓此为累伏者,此是虑不能并,为此则彼废耳。非为理累相权,能使
累伏也。凡厥心数,孰不皆然,如此之伏,根本末异,一倚一伏,循环无已。虽复弥久,累何由灭。
弘白:一悟之谈,常谓有心。但未有以折中异同之辨,故难於厝言耳。寻览来论,所释良多。然犹
有未好解处,试条如上。为呼可容此疑不?既欲使彼我意尽,览者泠然,后对无兆,兼当造膝,执笔增
怀,真不可言,王弘敬谓。(《广弘明集》二十)
答谢灵运书
更寻前答,起悟亦不知所以为异,正当尔耳。已送示生公,此间道人,故有小小不同,小凉当共面
尽。脱有厝言,更白面写,未由寄之於此,所散犹多。(《广弘明集》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