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文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2&rec=62&run=13

产生于魏晋时期的山水诗,表达了斯时的文人雅士和文化世族对自然美的特别关切与敏锐的感受
能力。由此衍化并发展起来的江南园林文化,作为一种有形的诗与立体的画,通过对山、水、建筑、
植物等诸要素的有机组合与精妙布局,组织成一个自然与人文相融汇的美的环境,满足了人们的审美
需求,寄托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留恋与归依之情。作为文化大族的琅邪王氏,在江南园林文化创造
方面,留下了可圈可点的突出建树和至今供人享受的园林文化遗存。
东晋立国江南后,从故土琅邪临沂举家南迁的琅邪王氏集中居住在都城建康(今南京市)。以丞相
王导为代表的王氏家族,便选择紧傍秦淮河的乌衣巷,与另一望族陈留谢氏相邻,各自营造了园林式
宅第。一时,乌衣巷便成为东晋公侯园林居所的代表性地名标志而家喻户晓。
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的苏州虎丘,是历代名流的栖居之所。王导之孙、东晋司徒王珣和其弟
王珉,曾于虎丘剑池西侧修建园林式别墅,后舍为寺,即虎丘寺。唐代,曾于虎丘山下建东、西山庙
祀王珣和王珉兄弟。位于苏州黄鹂桥东的环秀山庄,原是王珉在此修建的另一处园林居所,后亦舍为
寺,即景德寺。
上述东晋时期的王氏园林居所,后因战乱多已毁圮,20世纪八十年代后,位于南京的乌衣巷王氏
古居和位于苏州的环秀山庄,虽经政府投资进行重建或修复,但已不是原有格局。
保留至今的,是一批修建于明、清时期的琅邪王氏园林。明初,作为苏州荻扁王氏(三槐王氏支
派,亦称中沙王氏)之裔的王智(王原曾孙),曾筑天香亭。其长子王城所修的宅园有荻溪十景,即槐庆
堂、奉萱堂、读书斋、鸣琴馆、舞鹤庭、勤稼轩、秋香泾、友竹亭、玩鱼池、鸣鹿圃。王钅奇(王原
六世孙)所居“寓圃”临阳城湖,吴宽、沈周、唐寅等常来此聚会题咏。明代,在王氏园林中,最具
代表性的应以拙政园为甲。
拙政园系明代琅邪王氏后裔王献臣辞官归里后,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动工,历时多年方兴建而
成的一座私家园林。园成后,他联系自己宦海沉浮的坎坷经历,自托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序》中
“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为此园取名为“拙政园”。拙政园总面积约
72亩,系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有“吴中名园之冠”之誉。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
园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园。
先时,此处为晚唐著名诗人陆龟蒙宅居。地势低洼,有池石园圃之属,虽处郛郭之内,然而旷若
郊墅。元代为大弘寺。王献臣辞官回苏州后,以大弘寺和道观弄(在今拙政园东、中部之间)宁真道观
址改建宅园。将中亘积水浚治成池,望若碧湖。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因园内主要建筑物均濒临水
上,自然雅致,风格疏朗,使此园成为公认的江南园林的代表作。
拙政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园内为平冈草地,山池相间,秫香馆、兰雪堂等点缀其间,给
人以明快新鲜之感。中园为全园之精华,面积为185亩,呈横向矩形,水面阔大。进入中园后,有
一假山挡住视线,不使人一览无余,谓之“障景”。绕过假山抵达远香堂后,方觉豁然开朗,一收一
放,欲扬先抑,是江南园林入口常见的处理技巧。远香堂为中园之主体建筑,中部景物皆绕其而建。
堂北池中堆筑两座山岛,由远香堂北望,但见岛上二亭翼然,竹木凝翠,谓之“对景”。池西南为小
沧浪水院,水阁凌波而筑,凭栏北望,透过小飞虹,水景邈远,层次丰富,谓之“隔景”。小飞虹系
廊桥建筑,跃然于清波之上,为苏州其他园林所无。香洲筑于小飞虹以北水中,其造型有“舟”的意
味,是周围各观景点所欣赏的对象。香洲集亭、轩、楼于一体,陈设颇为精致。香洲后月台,石栏临
池。其南玉兰堂,原名笔花堂,旧时通内宅。其余绣绮亭、梧竹幽居、倚玉轩、荷风四面亭、海棠春
坞、听雨轩等皆为佳构。两岛南岸以石为主,石矶低临水面,组合丰富;北岸以土为主,芦苇垂柳,
野趣盎然。池东有梧竹幽居亭,由此西望,透过水池亭阁,从树梢之上可遥见远处的报恩寺塔,波光
塔影,景色旷远。将远处塔景引入园内,谓之“借景”。由别有洞天半亭进,进入园之西部。西部面
积为127亩,中为曲尺形水池,东墙沿水建波形水廊,凌波跨水,曲折迤逦,高低起伏,为苏州诸
园之极至。池南主厅,北为三十六鸳鸯馆,南系十八曼陀罗花馆。四隅各加暖阁。另有宜两亭、笠亭、
扇亭、倒影楼、塔影亭等所。
据文献记载,园成后,王献臣在此享闲居之乐达22年之久。王献臣卒后,此园先后易主30余次,
并多有增建。
明代,作为三槐王氏之裔的洞庭东山王氏支房,在江南造园风盛的环境影响下,亦建造了一批园
林。有文献记载的有:
怡老园,在苏州学士街西城桥处。王鏊之子王延吉吉辟地为园,命工匠仿洞庭山中景物建构而成,
作为娱父孝亲之所,故名“怡老园”。园西枕夏驾湖,以为莲花池,雉堞环前,老树藤萝,苍翠盈目,
景物清嘉。辞相归里后的王鏊,在此与沈周、吴宽、杨循吉、文徵明、唐寅、祝允明等名士常聚会于
园中,赋诗绘画,留下不少丹青名作。又,王鏊宅中另建有芳草园一处。在东山,还建有真适园、招
隐园(系王鏊幼子王延陵为父所建)、得月亭、静观楼等。
此期,王鏊的兄弟子侄亦在东山修建了一批园林:安隐园,系王鏊长兄王铭宅园;壑舟园,系王
鏊堂兄王修建;且适园,系王鏊之弟王铨修建;从适园,系王鏊之侄王学修建。
其后,王鏊的六世孙王申荀在尧峰修建了石坞山房;王武在齐门外永昌筑谢鸥草堂,等等。
上述园林建筑,有的在晚明即废,留存至今者,已为数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