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旧谱载文选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2&rec=262&run=13

启后录
[宋]王旦
所贵乎氏族者,以其祖宗德业之盛,子孙之聚、之众也。然盛而弗传,犹弗盛矣;众而弗亲,犹弗
亲矣,何以为世族也哉! 欲传其亲,惟修谱牒。谱牒既修,则文献足征,盛乃可传;名分有叙,众乃可
亲。我祖肇迹丰沛,历唐王季,祖宗既盛,子孙亦众。虽有世谱,以载其美;而所以继之者,则在后人
耳。凡我子孙于先代世系必六十年一修,百二十年再修,庶无遗忘之失。至于坟墓者,祖宗体魄所安,
孝子慈孙所当世守而不忘者。然而,岁月之迈,事势不常,一失查理,便同荒丘。迨世远人忘,时移物
换,或有垦为田地、掘为沟渠者,可胜悼哉! 凡我子孙于祖宗坟墓,以碑为石,刻其上曰:某祖之墓。
则世代虽远,碑石永存,平毁之患,于兹可免。
左仆射平章事工部尚书孙旦谨识。
(原载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尚儒村所藏之《尚儒王氏宗谱》)

奏请王氏族谱序疏
[宋]王旦
臣谨昧死言:曾贵于博综宏览,就本寻源,纪古今之事,浩翰汪洋不有以记载者,则考索而无微不
有以册聚者,则涣散而无统其所云于人者,必重乎祖宗家册之谱也。始叙彝伦典常之道,及观史书,莫
不与臣家册相同也。然国之史记,陈历代事实,君相贤良,传流万世;臣之谱牒,首叙宗支,末存行状,
遗流子孙, 名垂百载。若家之无谱,宗之何系?国之无史, 之何关?臣因搜索世系宗图,历代宝之,
未 。始自商周之兴,灵王述玉牒之谱,具明于左史。厥后悠远,子孙泛漫漫淆之派,去圣已远,
其谱暗昧奈何!祖宗沦没,臣甚悲湟,乃进 文,冒犯天威。恭遇皇帝陛下抚大同之运,容臣复述先
志,采探商、周、秦、汉、晋、唐宗支裔派,或端本以寻支,或不、溯流而讨源,定其所知,谨修家谱,
则阖沾恩,子孙受泽。乞赐御宝,勒书谱牒之首,以启将来。虽不足补陛下政治之道,然臣拳拳之诚,
恩及祖宗至矣。恭维圣上赦臣狂妄之罪,谨冒死上进。
大中祥符五年三月初一开府仪同三司兼枢密太尉充清昭应宫使、上柱国兼军国重事臣王旦上书。
(原载上海图书馆之家谱图书馆所藏清光绪甲申年续修版《山阴天乐山泉王氏宗谱》)

复 闽 祀 祖 记
[宋]王继先
余始祖闽王讳审知,长兄讳潮,次兄讳审邽。兄弟三人,居光州固始,皆负经世才。至唐末,黄巢
干纪。光启元年,统兵来闽,抚绥列郡而居之。潮终威武军节度使、尚书左仆射。审邽终泉州刺史。王
继授威武军节度使,镇闽有功,进封琊琊王。后唐封为闽王,遂为闽之世家也。王之大业,国史悉载,
余不多及。同光三年以疾薨。朝廷册王尚书令,谥忠懿。明年,葬于闽县灵岫乡怀贤里,迁宗凤池山魏
国顺正尚肾夫人任氏茔域之东。建凤池寺,立四僧守冢。至长兴三年,改迁于宁基里莲花峰之阳,建莲
花、永兴二寺,立八僧守冢,绘王像祠,颁田一十五顷为香灯。王嗣十二人:长延翰,次延钧、延羲。
孙继鹏,相继袭封闽王。余祖延政公,出为建州刺史,后封富沙王。开运二年,朱、连二贼之变,子姓
在闽者尽遭难亡,可胜悼哉!独存建州一脉。南唐李璟闻闽乱,拔建州,迁祖于金陵,以为羽林大将军,
改授安化节度,复封为鄱阳王,镇饶州。祖继熏,亦召至金陵,后仕宋,官至太师荣国公,宦寓陕州,
家于台州宁海。凡六传,为余显考嗣康公世也。世次、宦蹟载家乘图传颇详,显考每示余忠懿王建土之
功,余虽稚亦知景企。幸于景佑甲戌登张唐乡榜进士,宦寓开封,历仕二朝,叨官太保。熙宁壬子岁,
疏上展视王坟,荷圣恩悯余之志,增秩金紫光禄大夫、少师开国公、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衣锦复闽,
寓居越山禅寺。及谒王坟,忽见泉扃倾圯,寺像残落,圳壤仅存,樵牧肆志。余怆然兴悲曰:谁之过哉!
遂为营修葺,鸠工庀材,使神道显著,寝宇焕新。更抡僧行职供守,增置腴田,贶后世备岁时蒸尝焉。
夫以王起家琅邪,为八闽始祖,逯余身方八世,而凋落若是,况八世下乎? 余所以之深惧也。遂谨次昭
穆,编成图传,名以《琊琊王氏家乘》云。呜呼! 子孙贤,尚可守乎世而业勿替;其不贤,亦可知乎木
本水源之所自,不至□□浑浑焉耳矣。并以记附诸上。
宋熙宁九年,太子太保加金紫金鱼袋八世裔孙继先敬撰。
心源甫施泽敬书。

王氏宗谱序
[宋]司马光
闻世之政事, 以人闻问; 人之宗裔,必以世考。予观王氏之源,自周灵王太子晋传世,时人号为
“王家,因以为氏。子孙继仕秦、汉、晋、唐,衣冠文武显著,可谓盛矣。洎至晋国公祜尝手植三槐于
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而其子魏国文正,雍容雅重,被服礼义,太平兴国五年登进士第,授
大理评事,知岳州平江县事,屡拜给事中,除入翰林,相真宗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
尝自谓曰:拯国步而升平,功存社稷;接政机而请老,养在邱园。屡辞政柄,进封太尉兼侍中,五日一
视朝,兄弟素尚未冠,遗表不求恩泽。仁宗皇帝召试,赐进士身,除知谏院事,累迁工部尚书、端明殿
学士,出入扈从三十余年,封懿敏公。子巩,英宗治平中拜太常博士,神宗熙宁间迁中正。呜呼,魏公
殳子斌之备,政事之敏,守之以正,行之以谦,以功名富贵本乎天相也。予生也晚,而不识晋魏公父子,
与懿敏公子巩同契宦游,因嘱予其谱。光喜而敬书。时元祜元年,岁在丙寅,三月望日。
端明殿学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司马光实录。
(原载上海图书馆之家谱图书馆藏清光绪甲申年续修本《山阴天乐山泉王氏宗谱》)

辩举王巩劄子
[宋]苏轼
臣近举宗正寺丞王巩,节操方正,可备献纳科。窃闻台谏官言巩奸邪及离间宗室,因谄事臣,以获
荐举,由奉圣旨除巩西京通判。仅按:好学有文,强力敢言,不畏强御,此其所长也;年壮气盛,锐于
取进,好论人物,多致怨憎,此其所短也。顷者窜逐万里,偶获生还,而容貌如故,志气益厉,此亦有
过人者。故相司马光深知之,待以国士,与之往返,论议不一。臣以为,所短不足以废所长,故为国收
才,以备选用。去岁以来,吏民上书盖数千人,朝廷委司马光等详择其可用者,得十五人;又于十五人
中独称奖二人,孔宗翰与巩是也。巩由此得减二年磨勘,仍擢为宗正寺丞。则臣之称与光之擢用,其事
正同。若果是奸邪,台谏当此时何不论奏? 巩上疏论宗室之疏远者不当称“皇叔”、“皇伯”,虽未必
中理,然不过欲尊君抑臣,务合古而已,何名为离间哉! 况巩此议,执政多以为非,独司马光深然之,
故下礼部详议。又,兵部侍郎赵彦若亦曾建言。若果是离间,光亦离间也,彦若亦离间也。方行下有司
时,台谏初无一言;及光没之后,乃有奸邪离间之说,则是巩之奸邪系光之存亡,非公论也。巩与臣世
旧,幼小相知,从臣为学。三者之谕,了无一实。上赖圣明,不以此罪巩,亦不以此责臣,此除外官,
以厌塞言者之意,臣复何所辩论! 但痛司马光死未数月,而所贤之士变为奸邪;又伤言者本欲中臣,而
累及诬罔之渐,惧者甚众。是以冒昧一言,伏深载越。
(原载浙江长兴《尚儒王氏宗谱》)

初纂王氏家乘受姓源流序
[明]王友谧
尊祖敬宗者,孝悌之所由生也。大宗小宗之法不立,而尊尊亲亲之谊日衰,贤士大夫于是有谱牒之
作。谱牒者,宗法之遗意也。三代以还,仕不世禄,田不并授,无庙无宗,而后人犹能识其先于百世之
下者,以有谱牒存焉耳。《王氏二十一望急就篇注》载:太原、琅邪郡,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北海、陈
留郡,齐田和后;高平、京兆,魏信陵君后;天水、东平、山阳、中山、河东等郡,殷王子比干后。又
魏文侯子孙称王氏,盖同姓而非一家矣。
太子晋生有成德,以谏废,年十八。而宝子宗敬为周司徒,居洛阳,称王子氏。历十余世至周末,
有翦公、贲公、离公三世仕秦。汉初,元公避难迁琅邪,是为琅邪王氏之始。厥弟威公后征士霸居太原,
为太原王氏。由琅邪而迁临沂皋虞者,在两汉有吉公、骏公、遵公,晋初有衍公、祥公、览公最著。至
东渡,览公孙导公、彬公群从彪之、羲之、胡之公随晋渡江,居丹阳会稽,以至宏公、僧达公、征公、
僧虔公、俭公、融公均显于宋、齐、梁代,名德文章,炳然史册。俭公数传至褒公,后周光禄大夫,石
泉康侯,自丹阳徙咸阳,生,隋安都通守,石泉明威侯。子弘让,中书舍人;弘直,魏州刺史。弘直
子纟林,字方庆,封石泉男;弘让子方则,光禄卿,再传至练,为莘县尉。历数传至言公,令黎阳;彻
公,官拾遗;晋公祜,显于汉、周,入宋官兵部侍郎,多阴德,手植三槐于庭。子昶公、旦公、旭公。
魏公旦,相真宗,谥“文正”,苏东坡为作《三槐堂铭》颂也。子:长雍,司封郎中;次冲,赞善大夫;
三素,官侍从,谥“懿敏”。(素)子巩,从子靖,从孙古、震,同堂兄弟十余人。历数世,至宋南渡,
有伦公、楠公等犹随仕临安。而传有三一公者,与族属南迁,侨寓淮、扬,遂为柳巷王氏。又数传,值
元季兵燹,吾祖伏七公乃避迹开沙,是则本宗始迁之祖也。夫迁沙及今,已历世七八。而自高、曾以来,
只传始祖行伏七,二世行忠,一至七子姓每称其行,遂无能质言其讳与字者;惟派自晋公,迁由柳巷,
只得此传闻习熟,转不若琅邪以前,犹可按史牒参稽。而三一公前后,世次湮没失传,亦即派由三一公
抑与三一公同迁之昆仲耶。若伏七公以下,不急为收辑,恐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之人更莫由稽
考也。故吾琅邪受姓之渊源,谨博稽自史册,与王氏各宗之谱牒必厘正之,使之不相混淆,以昭我后人。
明嘉靖二十二年岁在癸卯秋九月吉旦六世孙友谧熏沐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