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皋 附子王易等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2&rec=239&run=13

王皋(1081—1156年)字子高。北宋名相王旦曾孙,王巩之子。宋元丰二年(1079年),其父王巩
因受“乌台诗案”的牵连,被贬至广南宾州(今广西宾县)。王皋就出生于此。
王皋自幼聪慧,仪表堂堂。成年后,“气节激烈,以忠孝自矢”。其父王巩自广南被召还后,“益
旷放,跌宕诗酒,与诸名士游,唱和赠答无虚日。”王皋却勤于读书,博涉典籍,尤其注重研读有关经
世济民、治理国家的经典著述与理论,毅然以天下为己任。
政和七年(1117年),王皋被举荐任少府监,不久即升任殿中丞。后,宋徽宗重视对名臣子孙的使
用,王皋升为右谏议,吏部郎中,暂兼知开封府。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兵南犯,入汴京,翌
年四月,将徽宗赵佶和钦宗赵桓虏去北国,准备另立一位异姓傀儡皇帝。于是,一些没有骨气的朝臣便
联名推荐张邦昌为“皇帝”,王皋和张叔夜坚决不在荐书上具名,并托人捎信给拘押于金营的徽、钦二
帝,请求让太子即位。金国大将粘没喝闻王皋之名,派兵将其劫去,令其下跪。王皋厉声斥道:“吾是
王文正公(即王旦)的后世子孙,岂能拜贼!死便死矣,我何惧之有!而你们妄想立异姓之人为吾皇,
那是断不可能的!”厉声大呼,连金人亦为之胆怯。
先是,哲宗皇后孟氏为一伙小人所构陷,被贬居瑶华宫,徽、钦二帝被虏后,金人遂册立张邦昌为
所谓“大楚皇帝”,使其主中华社稷。待金兵退后,张邦昌仍欲居帝位,王皋便对张邦昌说:“赵氏不
可绝,皇位不可假,皇宫不可居。勤王之兵马上就要到来,篡位者的丧期已没有几天啦!现在,哲宗的
孟皇后尚健在,可请她出面主政,这样你才可免被治罪。”张邦昌不听劝告,王皋反复对其晓以民族大
义,不下数百次。恰好此时吕好问、马绅亦上书张邦昌,向其极力陈述利害,张邦昌方收敛野心,遂率
领众臣请出孟皇后垂帘听政。王皋便召集离散的臣民,修筑城郭,以图后举。不久,康王赵构在济州聚
集兵马,王皋便将此事告诉孟太后,请她颁诏告谕中外,令康王即位。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赵构
即位于应天(今河南商丘),即宋高宗。高宗即位后,于是年改元为“建炎”,并派使者告诉孟太后。
王皋闻后十分高兴地说:“天下又有新主了!”遂建议孟太后停止垂帘听政,太后便派侍御史吕好问带
着她的亲笔信去应天。不久,宋高宗赵构在扬州集结兵马,派副都指挥使郭仲荀到汴京迎接孟太后,太
后遂启驾赴扬州。一路上兵马遍野,道路梗塞。王皋举家随太后南下,与郭仲荀护卫服侍太后。到扬州
后,高宗亲自于道旁迎接太后,相见时,不禁悲切涕泣,群臣亦十分感慨,不少人泪流满面。王皋身着
戎装面见高宗,高宗以前即闻其贤名,遂“温语奖谕,礼赐有加”,任命王皋为殿帅府太尉。不久,王
皋护送太后到建康(今江苏南京)行所,称孟太后为“隆裕太后”。高宗还赐给王皋宅院一所,以奖其
劳。
建炎三年(1129年),王皋从高宗至明州(今浙江宁波)。扈从统制苗传和刘正彦叛乱,将宋高宗
劫持,威逼高宗传位于太子,并请隆裕太后再次临朝听政。王皋甚怒,但因自身无力平定叛乱,遂星驰
至平江(今江苏苏州),会同张俊、吕颐浩率军勤王救驾,苗传、吕正彦不敌,遂南逃。高宗复位后,
论平叛救驾之功,晋升王皋为柱国、太傅,并赐可世代相袭。
后,金国派使节带着太上皇宋徽宗赵佶和钦宗赵桓的书信来到,王皋一见二帝书信,不禁失声痛哭。
极力谏高宗出师北伐,收复中原,迎回二帝。当时握朝中权柄者却迎合高宗的心理,力主与金国议和,
请高宗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不再以建康(今南京)为“行在”(临时首都)。王皋见无力回天,
便愤然叹道:“两湖一洼水,何足以济天下事呼!吾亦从此要隐退了!”王皋弃官后,隐居于苏州的荻
川,并安家于此。隐居后,与故旧、同事一概断绝交往。他经常着葛巾野服,带小童,乘小舟,往来于
吴山越水之间,与渔樵为友,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位隐退的高官。高宗念其殊功,曾数次力劝其出山,他
均以体弱多病坚辞不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九月十七日,王皋于隐居地病逝,享年76岁。卒后葬
于苏州益地乡十七都东。
王皋性情耿直,与人言,多侃侃而谈,但却从不在背后责贬他人。与同僚议事,亦不会随声附合。
由于其归隐田野,不再与朝廷及官员相交,以至在他病逝后,国史中很少记述其功绩。由于国史无其传
记,他在靖康之变后的贞忠表现便鲜为人知。幸赖南宋著名诗人、官参知政事的范成大住石湖时,与王
皋所居的荻川遥遥相望,因与其晨夕相处,所以才详细了解王皋的生平事迹。待王皋卒后,范成大受王
皋三子王胤所托,提笔为王皋写了传记。由于此传未载国史,所以知道的人不多。
王皋有3子:长子王易,袭太尉;次子王铎,官尚书郎;三子王胤,官显谟阁直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