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2&rec=157&run=13

王融(467—493年),字元长,南朝齐文学家。祖父王僧达,仕宋为中书令;父王道琰,仕宋至庐
陵内史;母为临川太守谢惠宣女。王融少时“神明警惠,博涉有文才”。早年举秀才,入仕为晋安王萧
长懋南中郎行参军、 竟陵王萧子良司徒法曹行参军,迁太子舍人。永明五年(487年),司徒萧子良在
西邸广招文人学士,王融和范云、萧琛、任昉、萧衍、谢朓、沈约、陆倕最知名,被称为“竟陵八友”,
参与《四部要略》的集成。是年,他上书齐武帝萧赜求自试,称自己“若微诚获信,短才见序,文武吏
法,唯所施用”。萧赜阅奏书后,对其才华赏识,任为秘书丞。不久,迁丹阳丞、中书郎。永明六年,
王融向从叔、开府仪同三司王俭赠诗、书,王俭甚为奇赏。永明九年三月,齐武帝在华林园宴会群臣,
赴宴45人赋诗,武帝命王融作《曲水诗序》。该文歌颂齐国的强盛,武帝的功绩和园林景物之美、群集
宴会之盛,文藻富丽,后被萧统收入《文选》。
王融自恃才高,期望30岁前位至公辅。一次值夜中书省,抚案自叹:“处境这样冷寂,当为邓禹讥
笑。”意思是汉朝的邓禹24岁为司徒,而自己已比他大,仅为中书郎。
永明十一年,齐武帝有北伐之意,王融数次上书推动北伐,称“士非素蓄,无以致用,不教民战,
是实弃之”。要求“私集部曲,豫加习校”。正值北魏南侵,竟陵王萧子良荐王融为宁朔将军、军主,
掌管招募士兵。他积极练习骑马,招募江西一带数百人作为骨干。同年七月,齐武帝病重,在一度昏迷
时,王融身着戎装绛服,率人守住中书省的阁口,不让皇太孙萧昭业入内,欲立萧子良为帝。齐武帝苏
醒后,令皇太孙入殿,将朝事托付尚书左仆射萧鸾。萧昭业嗣位十余日,王融被下狱赐死,时年27岁。
临死,他遗恨未消,叹息说:“我若不为百岁老母,当吐一言。”意欲揭露萧昭业在东宫的丑行。
王融才思敏捷,“有所造作,援笔可待”。他在文学上最大的成就是诗歌。永明年间(483—493年),
汝南人周善识声韵,发现汉字的“平、上、去、入”四声后,沈约、谢朓、王融又根据四声、双声、
迭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提出避免“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
纽、正纽)的主张,并结合晋宋以来诗歌讲求对偶、雕琢的技巧,创造出讲求声韵和格律的新诗体——
“永明体”,为中国诗歌由新变体过渡到格律诗开辟了道路。王融的《和王友德元古意二首》,写得音
律谐合、语言精美,读后有清新之感觉。尤其是末二句:“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显出诗作巧于
收束的工夫。钟嵘在《诗品》中称王融“有盛才,词美英净”。
王融文多为陈述政见之作,如《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主张:“上智利民,不述于礼,大贤强国,
罔图唯归。”要以农、战为本,反对单纯强调严刑峻法。许在《六朝文絜笺注》中称此文“专以劝农为
主,援古证今,立言不苟,开唐宋人表启碑序法门”。他曾经几次上书提出练兵教战,收复中原,
据《隋书·经籍志》记载,王融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有《王
宁朔集》。《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录其诗7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