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1&rec=883&run=13

1999年,全市有回、满、蒙古等35个少数民族,共37507人,占总人口的0.39%。民族工作突出了
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两个主题。一是引导民族企业走市场经济之路。沂水县加大对民族村居发展的扶
持力度,在回族群众居住较集中的马站镇建起一处皮毛批发市场,交易活跃,带动了全县少数民族经
济养殖与深加工的发展。平邑县莲花山居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建起了先进的养殖场和立体种植园,
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民族宗教局协调有关部门加强了对罗庄区、蒙阴县、沂南县少
数民族村居兴办的三处牛羊贸易市场的培育和管理,使之健康发展,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
作用。积极协调和扶持兰山区南关居委建成临沂市民族文化大厦,并投入使用。二是民营经济向全方
位、多层次发展。清真食品行业走出了新路子。郯城县马头镇糖果城,所产糖果花色繁多,畅销全国。
沂水县回民街生产的清真方便面,郯城县生产的清真八宝饭、午餐牛羊肉,深受穆斯林群众的欢迎,
产品供不应求,在清真食品的档次和花色品种方面填补了市内空白。三是积极为民族用品定点企业搞
好服务。帮助临沂陶瓷企业集团总公司参加国家民委举办的少数民族优质产品博览会。其高档、优质
的产品受到了国家领导人、外国使节和外商的好评,广开了产品销路。同时帮助该企业取得国家低息
和贴息贷款补贴近百万元。四是加大了扶贫力度,巩固了少数民族扶贫成果。主动争取资金,帮助少
数民族村居发展种植、养殖等项目。调拨小尾寒羊,认真做好鲁羊工程在临沂的推广工作。年内市局
分三批为临沭县、苍山县、莒南县调进小尾寒羊138只,经过精心饲养,现已繁殖幼羊400余只,销路
较好,供不应求。其中,临沭县店头镇店东村将繁殖的幼羊扶贫到户,为20个贫困户免费提供技术指
导和防疫服务,现已有10户依靠养羊脱贫致富。市民族宗教局在该村建立了小尾寒羊繁育基地,推广
该村饲养先进经验,并在该基地举办小尾寒羊饲养技术培训班三期,培训人员百余人。在临沭县曹庄
镇张贺回族村投资16万元建成机灌站一座,可浇灌水稻300多亩,年增收9万余元,当地回族群众称之
为“民族团结渠”。郯城县根据民族村居分布实际,规划了两处水厂并开始建设。罗庄区盛庄镇花埠
圈村先后筹集资金近80万元,铺设了一条长1600米的水泥路面,与206国道相连,方便了群众,促进
了经济发展。苍山县尚岩镇山套回民小学校舍年久失修,已成危房,在省民委的扶持下,新建了一座
容纳十个教学班的教学楼,并添置了教学设备。五是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先后举
办了阿訇培训班、寺管会主任培训班,通过宣传政策、法规及民族工作形势等,提高了他们的觉悟。
同时教育少数民族群众提高法制观念,依靠党委和政府,依法办事,避免聚众,串连闹事等现象发生。
六是及时总结宣传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先进典型。我市有6个模范个人,3个模范集体分别受到国务
院第三次、省政府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对这些先进典型,通过临沂电视台、临沂日报进行宣传
报道,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七是立足民族团结进步,加强了民族村居班子建设。5月16日至23
日举办了我市第一期少数民族基层干部培训班,全市12个县区民族宗教局局长、部分少数民族人口比
较集中的村居负责人共33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采取集中学习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认真进行了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并
联系临沂市的实际,就如何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加强民族团结,如何利用党的民族优惠政策发展民
族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全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讨,使少数民族基层
干部政治觉悟、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得到提高。培训班结束后,各县区及各村居联系实际,找出了差
距,修订了工作目标、发展规划,落实了措施。八是重视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教育事业。5月份,在
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中,我市有10名队员参加了武术及绊跤两个项目的角逐,夺得1枚金
牌,4枚银牌,2枚铜牌。平邑县民族宗教局被授予全省少数民族体育先进单位称号,郯城县体委的周
瑞侠被评为先进个人。全市民族中小学发展到23处,在校学生达7578人;共有教师309人,其中少数
民族教师110人。民族小学的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都有了较大提高。市民族宗教局加强对少数民
族大中专考生的确认、登记工作,积极帮助近线考生落实优惠政策。少数民族考生有47人升入本科、
专科,44人考入中专学校,创历史最高水平。认真做好对省民族进修学院的宣传工作,确保了该学院
在我市的招生工作顺利进行。九是利用重大节日在各少数民族村居中举办了以“庆祝建国五十周年、
庆祝澳门回归”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歌颂社会主义祖国,歌颂各民族大团结,丰
富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