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764&run=13

伊斯兰教,中国旧称为回教、天方教或清真教。“伊斯兰”一词是阿拉伯语的译音,本意为“顺
从”,即顺从“安拉”(汉译为“真主”,波斯语称“胡达”) 。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通称为“穆斯林”
(阿拉伯语的译音)。伊斯兰教的信条是信安拉(真主)、信天使、信经典(即《古兰经》)、信使者(即该教
的创始人穆罕默德)、信后世等“五大信仰”,不信其他神,不拜偶像,重视“念、礼、斋、课、朝”
五功。伊斯兰教主要分为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派,中国的穆斯林属于逊尼派,在逊尼派的四大教法学
派中遵守哈乃菲学派。元代末,随着回族的迁入,伊斯兰教传入临沂地区。至1990年,全区共有穆斯
林3万余人,分布于全区各县、市。
清真寺是穆斯林进行宗教及社会活动的中心场所。区内较早的清真寺是苍山县西疃清真寺,其他
大都建于明清时期,较晚者为平邑仲村清真寺和沂南两泉坡清真寺,全区清真寺在建筑形式上大都采
用宫殿式,砖木结构、瓦顶。“文革”期间,区内清真寺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979年后,落实民族
宗教政策,经政府帮助重修、改建,已全部恢复。至1990年,全区清真寺达30座,其中有住寺阿訇26
人,海里凡20人。1994年,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群众34500人,清真寺30座,其中有住寺阿訇的清真
寺27座。
各清真寺不分规模大小,均为单一教坊制,互不隶属,寺内设掌教、阿訇、海里凡和乡老。阿訇
即教师, 即教授大海里凡的教师,但在中国,对伊斯兰宗教职业者均通称为阿訇。海里凡学成挂幛
(毕业)后即称其为阿訇。区内各寺通常只有1名阿訇和1名寺师傅。阿訇实行聘任制,有报酬,负责寺
内的一切教务。乡老是由群众推举的穆斯林中的德高望重者,建国前,区内每寺约四五名乡老,其职
责是聘请阿訇、募捐、修缮清真寺,为海里凡派饭等事务,其工作纯属义务,无报酬,上述事务现均
由寺管会负责。
为培养伊斯兰教人才,清真寺多开办经学教育,其办学场所称为经堂,采用的语言是阿拉伯语、
波斯语和汉语混合的经堂语。经堂教育分小学和大学两部分。小学由伊玛目教授,学生称小海里凡,
区内费县梁邱、沂水上流庄、沙家庄、沂水城、平邑镇等各清真寺曾开设过此类小学,其中上流庄清
真寺小海里凡最多时达20~30人,主要课程有:《希扎依》(阿拉伯文字母、拼音)、《伊玛尼》(信仰
基础)、《亥听》(《古兰经》选)和《乜贴》(礼拜用语)等,并进行普通宗教礼仪训练。由于开学阿訇
的报酬及外地大学生(称大海里凡)的生活要由本坊穆斯林负担,故开设大学的清真寺很少,区内沂水
县亦只有上流庄清真寺曾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招收过少量大海里凡,前来投学者有泰安、临沂等地的
穆斯林。1913年前,阿訇周宝田在位时,曾教授过6名大海里凡。大学不仅教授阿拉伯语,还教授波
斯语,讲解全部《古兰经》。1978年后,除个别清真寺还培养少数海里凡外,穆斯林宗教人才均由国
家统一开办的经学院或训练班培养。
区内倍受穆斯林重视的伊斯兰教节日有:开斋节(是穆斯林庆祝斋戒完成的日子,伊斯兰教历9月
为斋月,于斋戒期满后的10月1日举行开斋节,是日上午,穆斯林沐浴盛装到清真寺举行会礼,相互
祝贺)、圣纪节(为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俗称办圣会,为纪念该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诞辰而设此节;又传
此日也是穆罕默德的逝世日,故又称圣忌节)、法图麦忌节(穆斯林妇女节,为纪念穆罕默德之女法图
麦而设的节日)和古尔邦节(亦称宰牲节,于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