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沂蒙精神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758&run=13

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深刻总结了前几年工作中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
的教训,就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根据中央的要求,中共临沂地委对如何落实中央四中
全会精神,联系临沂的实际,走出一条适合临沂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子,进行了认真思索。感到
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发挥老区的政治优势,使其成为坚定人们的信念,促进改革开放的动力,是一篇
具有丰富内容和特色的大文章。
1989年12月12日,时任地委委员、地委宣传部长的李祥栋在《临沂大众》报发表了题为《发扬老
区优势,弘扬沂蒙精神》的文章,首倡在当前发挥政治优势,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大力
弘扬沂蒙精神。这一想法得到了地委书记王渭田的首肯。地委、行署对这一工作思路经过认真讨论,
形成了共识。但是,由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刚刚形成,尚不深刻、不全面、不系统,因之,开展弘扬
活动的声势和深度、广度还处于探索阶段。1990年2月,省委书记姜春云来临沂检查工作,听取了地
委、行署关于在全区初步开展弘扬沂蒙精神活动的情况汇报,肯定了地委、行署的做法,并把沂蒙精
神概括为“立场坚定,爱党爱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16个字,并提议组成沂蒙精神报告团赴济南
作巡回报告。自此,一个声势浩大的群众性弘扬沂蒙精神的活动,在全区和全省全面展开。
几年来,临沂地委、行署联系临沂实际,确立了沂蒙精神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把大力弘扬和实践沂蒙精神作为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以此带动和推进各项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的深入开展。全区开展弘扬沂蒙精神的活动,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
一、利用革命老区传统教育素材多的有利条件,有目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使弘扬沂蒙
精神经常化。沂蒙地区是闻名全国的革命根据地,众多的革命纪念地遍布全区,罗炳辉、赵镈等数万
革命先烈长眠于斯,一大批老党员、老英模作为革命斗争历史的见证人和亲历者仍生活在这块土地上,
其中健在的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共产党员全区尚有2.5万余人,这在客观上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
丰富的教材和广阔课堂。几年间,临沂地委先后借助召开滨海、鲁南、沂蒙等地区党史座谈会、举办
纪念《大众日报》创刊45周年、孟良崮战役胜利40周年、山东第一个团支部莒南金沟官庄团支部成立
45周年、赵镈烈士纪念碑落成、汉斯·希伯雕像揭幕仪式和纪念山东省委、省政府组织的纪念山东省
政府前身--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成立50周年等一系列纪念性活动,在全区干部、群众中深入进
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并把上述活动与各项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如把纪念赵镈活动与“七·一”
党的民主生活会结合起来,把纪念省战工会与加强政权建设、廉政教育等结合起来,增强了这些纪念
活动的社会效果。同时,利用各种重要纪念日和节日,组织干部、群众开展瞻仰革命纪念地,走访、
慰问老党员、老英模,回顾座谈革命斗争史等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弘扬沂蒙精神活动既有广
度又有深度,既坚持长年又不断掀起高潮。
二、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弘扬沂蒙精神形象化。几年来,地委主动配合上级宣传、新闻
单位,先后举办了沂蒙革命军事题材电影回顾展和革命教育影片汇映月活动,拍摄了一批反映沂蒙精
神的电视记录片、专题片、连续剧,举办了摄影展览,出版了影集和画册,并组织全区文艺工作者和
群众业余文艺宣传人员,用沂蒙精神写沂蒙精神、宣传沂蒙精神。象《沂蒙丰碑》、《沂蒙山区好地
方》、《情牵沂蒙》、《九间棚的故事》、《重返沂蒙山》、《沂蒙山人》等一大批褒扬先进典型、
讴歌沂蒙精神的新闻电影和电视专题片、电视剧相继放映、播放后,大大增强了沂蒙精神宣传教育的
渗透力和感染力。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活动,使弘扬沂蒙精神社会化。为使宣传教育更加贴近群众,吸引全
区干部、群众广泛参与弘扬沂蒙精神的实践,地委、行署根据社会不同层次和各行各业的不同特点,
先后在全区举办了热爱沂蒙、振兴沂蒙的读书、演讲和弘扬沂蒙精神知识竞赛活动,在青少年中开展
了“奉献在沂蒙”的系列教育活动,在妇女中开展了以“红嫂”为榜样的“双学、双比、双献”活动,
在企业中开展了以赶学沂南日用玻璃厂为目标的“五热爱、多奉献”活动,等等。同时,把弘扬沂蒙
精神活动与各种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密切结合起来,贯穿于城乡社教、机关整顿和学党章、正党风等活
动中,使之相互配合,相互促进。1990年5月,临沂地委、行署又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
振兴沂蒙的决定》,召开了有5万余人参加的全区弘扬沂蒙精神有线广播大会,在全区掀起了弘扬沂
蒙精神的新高潮。这些多层次、社会化的群众性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沂蒙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四、发挥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弘扬沂蒙精神具体化。在改革开放中,全区各行各业都涌现出
一大批把沂蒙精神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他们是沂蒙人民精神风貌的代表,是沂蒙
精神的生动体现。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就能使弘扬沂蒙精神更加具体、生动、实在、有
效。因此,在普遍开展学雷锋、学赖宁、学焦裕禄、学王铁人等活动的同时,临沂地委、行署采取典
型引路的方式,先后树立了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工农业产值过7亿,被誉为“山东第一镇”的临沂
市罗庄镇;以“两个肩膀一双手,龙顶山上写春秋”而闻名的平邑县九间棚村;靠“穷棒子”精神拼
搏创业的沂南制鞋总厂、日用玻璃厂等百余个两个文明先进单位;推广发扬不怕吃亏、不怕吃苦、不
怕受委屈的“三不怕精神”,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改变贫困面貌的九间棚村党支部书记刘加坤;办党
的事从来不打“马虎眼”,心里没有个人“小九九”,牢记党的宗旨的莒县杨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卢翠
秀;离休不离志,甘将余热献乡亲的莒南大峪崖村党支部书记闫维深;“钢筋铁骨”的一等残废军人、
拼命带领群众改变山区面貌的苍山县杨庄党支部书记杨振刚;舍小家、顾大家,一心办厂难顾骨肉情
的企业家、沂南制鞋厂厂长刘洪明;不当百万富翁,甘把“财”、“智”献乡亲,带领群众致富的王
廷江、马先富;“有功不居功,军功章藏箱底,默默奉献为国家”的“老革命”王保科等一大批先进
个人的感人事迹。1989年,地委、行署选拔出7名农村支部书记和3名先进企业负责人,先后组成两个
沂蒙精神报告团在全区巡回报告, 直接听众达8万余人。 全区干部群众联系先进找差距,广泛开展
“学、比、查、议”活动,用沂蒙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在农村,万名支书学习刘加坤、杨振刚,出现
了一个层层抓典型,层层树标兵的生动局面,形成一种奋发进取的社会氛围。1990年,在中共山东省
委领导人的提议下,又组成了“沂蒙精神报告团”赴省城济南进行了为期5天的报告,在省直广大干
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会后,省委书记姜春云提出要在全省弘扬沂蒙精神,《大众日报》发表了题为
《让沂蒙精神发扬光大》的社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等中央领导人就弘扬沂蒙精神和临沂地区
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分别作了3个重要批示,中共中央办公厅于1990年11月16日和1991
年4月30日在《人民日报》上相继发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柱》和《三个没想到说
明了什么》 的调查报告, 对临沂地委、行署弘扬沂蒙精神和开展农村社教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自
1990年以来,全国有20多个省区、300多个县、市的25万人来临沂学习、考察沂蒙精神。弘扬沂蒙精神
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使沂蒙精神变成了全区人民的共同思想规范和精神动力,振奋了人们的精神,
改善了人际关系,调动和发挥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的
健康发展。
1992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来临沂视察工作,挥笔写下了“弘扬沂蒙精神,振兴临
沂经济”的题词,将弘扬沂蒙精神的群众性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是年,全区人民遵照江泽民总
书记的指示,认真贯彻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精神,在坚持和弘扬沂蒙精神的同时,解放
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使全区的综合实力有了进一步增强:是年,全区国内生产总
值为133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国民收入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9.9%;社会总产值327亿元,比上
年增长31.3%;工农业总产值282.6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农民人均收入1049元,比上年增加103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666元,比上年增加49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52.7亿元,比上年增长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