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宣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680&run=13

1958~1961年,区内有线广播网处于初创阶段。此期,各县市广播站普遍采用广播大会的形式,
直播县、市委和转播省委召开的各类广播大会。20世纪60年代初,全区利用广播网,推广地瓜种植经
验。1963年,临沂县广播站在专题讲座中播出了大岭大队技术员姜自厚介绍的“地瓜回龙火炕封闭育
苗法”之后,在全县农村引起很大反响,应广大社员听众的要求,县广播站重播3次。地委负责人听
到群众反映,更加重视发挥广播的作用。从1963年起,临沂县进行“稻改”,县广播站便连续报道
了太平公社东张屯大队实行稻改一年翻身的事迹,在全区掀起了“稻改”的热潮,仅郯城一年即种植
水稻20万亩。从20世纪50年代至“文化大革命”前,全区连年在冬春开展以“治山治水”为内容的农
田水利基本建设运动,各县广播站适时宣传推广了莒南厉家寨用愚公移山精神改造自然面貌的经验,
石泉湖大队修造连环水库的经验(该村早在1944年春就修建了一座小型水库,该水库后被誉为“山东
水库之母”)以及全国劳模吕鸿宾、钮恩升、李义丰、厉月举等人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主义教育中,
各县广播站均突出宣传了解放军的杰出代表雷锋、王杰、刘英俊和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事迹。
1975年秋冬,重点开展了对“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宣传。此期,受“左”的影响,宣传了“无产阶级
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产生了消极的后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播宣传恢复了实事求是的
优良传统,突出宣传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围绕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对区内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题的农村改革和科学种田,发展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典型集
中进行了广播报道。其间,1981年蒙阴县广播站采编的“农村节目”以及稿件《三次没估透》和1984
年沂水县国庆专题《孙悟空参观记》,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沂蒙山区改革开放的新成就、新面貌,分别
被省评为一等奖和特别奖。农业科技宣传是全区农村广播网固定的宣传内容。各县广播站结合实际,
配合农业开发,介绍小麦、水稻、玉米、地瓜、花生等农作物选种、改土、施肥、浇水等配套技术知
识,对全区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农作物产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计划生育宣传中,各县广播站
配合每年春秋两次的计划生育工作高潮,开辟栏目,举办专题,宣传国家倡导的“一胎化”政策,报
道优生优育、晚婚晚育和男女平等的典型。临沭县广播站根据本地素材创作的广播剧《假如你是女的》
播出后,在全县引起较大反响。苍山县广播站运用批评方式报道了矿坑乡党委、政府撤销××村计划
生育先进单位称号的消息后,在全县引起震动。该新闻稿后被省台采用并获二等奖。1984年后,沂蒙
山区被中央列为全国重点扶贫地区。区内广播网大量报道了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包村扶贫工作
的基本情况、典型及效果。此间,蒙阴、费县广播站率先报道了大搞“庭院经济”脱贫致富的经验。
平邑县报道的九间棚村改造自然环境,由穷变富的感人事迹后来被中央和省、地委总结为沂蒙精神的
典型。1986~1987年,区内各广播台、站向省台“来自沂蒙山区的报道”专题栏目提供了大量的稿件。
其中临沂人民广播电台提供稿件103篇。这些稿件播出后,对省内兄弟市开展对沂蒙山区贫困县的对
口支援、帮扶工作,加快山区县的脱贫步伐,起到了促进作用。宣传和弘扬产生于战争年代的沂蒙精
神,是区内各广播电视媒体的一项重要任务。宣传这一精神,是从褒扬一批在战争年代做出突出奉献
的沂蒙英模人物开始的:在黄崖山阻击线中,解放军战士韩成山与敌搏斗,弹尽后毅然跳下悬崖(原
部队以为他已经牺牲),被当地群众发现后抢救脱险,待伤愈后已无法归队,便回家乡沂南县蒲汪乡
埋名务农30余年。原解放军某部参谋长刘盈厚于1977年的清明节到孟良崮烈士陵园凭吊牺牲的战友时,
在与当地群众交谈中无意中得知这一情况后,遂将这一消息告知韩成山原所在部队(驻烟台),并通过
省民政厅将韩成山定为二等乙级革命残废军人。沂南县广播站通过采访后,写成广播稿《活烈士新传》,
文字稿由《支部生活》刊出。后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和《大众日报》均分别播发和刊发了韩成山的感人
事迹。被誉为“沂蒙母亲”的王换于(习称于大娘),在战争年代曾为革命做过特殊的贡献(见“人物卷”
《王换于传》),当1981年11月沂南广播站的李桂福赴马牧池乡东辛庄访问这位革命母亲时,已届95岁
高龄的老人回忆当年53岁加入共产党后,办地下托儿所养育30多名革命干部子女,掩护和救治八路军、
解放军伤病员的情景时,念念不忘她在1941年冬的反“扫荡”中救护的八路军伤员白铁华。李桂福听
后十分感动,向《大众日报》写了题为《不能忘记她》的“内参”稿。1986年,广播站又以《百岁老
人的回忆》为题,制作了录音专访。通过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介的宣传报道,韩成山为革命慷慨赴死
不居功、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和王换于爱党爱军、保护革命战士与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的事迹一
时传遍了齐鲁大地,誉满全国。1987年5月,在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40周年之际,区内广播电视网均
设置临时专题节目,集中宣传了爆炸大王左太传和支前群体沂蒙六姐妹等一批代表沂蒙精神的典型。
同时,还突出报道了苍山县大炉乡杨庄村身残志坚的党支部书记杨振刚、平邑县天宝乡九间棚不怕吃
苦吃亏的党支部书记刘加坤、摘取明星企业桂冠的沂南制鞋厂厂长刘洪明和临沂罗庄镇沈泉庄无私奉
献的村委主任王廷江等一批新时期体现沂蒙精神风貌的模范人物。地委、行署作出了《进一步弘扬沂
蒙精神,振兴沂蒙经济的决定》后,全区各广播、电视台,加大了宣传力度。仅1990年上半年,对区
内1000多个先进典型进行了宣传报道。同时,还开辟专栏、设置专题,突出宣传报道了全区各条战线
深化改革的新情况、新经验,并在每年的国庆前夕集中报道祖国的新面貌、家乡的新变化和人民的新
生活。在治理整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全区广电媒体坚持以正面典型为引导,积极宣传报道了一
批清正廉洁的人和事。如郯城县委、县府实行政务公开的举措在电台、电视台报道后,在全省乃至全
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录音报道《税衙门里的揭短会》和稿件《爱国村34年没报销过一桌酒席钱》播
出后,增强了干部群众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信心。1992年全区广电系统集中宣传了800多个在邓小平
南巡讲话精神指引下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冒的先进典型。下半年,各台
均开办了《在十四大精神鼓舞下》、《十四大特别节目》等专题或栏目。其间,地区两台共播发十四
大新闻200多条,广播专题100多组,电视专题片8部。1993年8月4日至5日,区内遭受几十年罕见的特
大暴风雨袭击。全区广播电视系统组织300多人投入到抗洪抢险第一线,积极主动地做好宣传报道工
作,发回稿(片)800多件。临沂电视台新闻部采制的新闻《灾后第一夜,灾民不犯难》播出后产生了较
大影响,并被评为山东省电视一等奖。1993年,地区广播电视局牵头组织了苏、鲁、皖3省26县(淮海
经济区)广播宣传大联播和淮海经济区28家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这一举措在全国推广,并被收入1994
~1995年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1994年,地区广播电视台强化“外宣”,积极组织精品创作,电
台连续4年获省台集体记者一等奖,电视台被省台评为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