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 海浪 海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66&run=13

潮汐 主要受海州湾外南黄海半日无潮系统(无潮点位于北纬34°35′,东经121°12′)的控制,
属正规半日潮类型。半日潮波绕无潮点作逆时针方向旋转运动,在鲁南沿岸、海州湾沿岸波锋线由北
向南传播,发生高潮时间北早南迟。石臼港高潮时间比青岛港落后约1小时,比连云港提早约45分钟。
海浪 沿海海浪观测仅有石臼港一处,始于1961年,1964年后采用岸用光学测波仪观测。国家海
洋局一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交通部一航局设计院从1979年7月至1981年3月分别进行深水区观
测。测波资料统计得出:
波向:石臼港优势波向为东向,占20.8%,其次为南东及东南向,东--南东向浪占49.9%,东、南
东向为常浪向。在冬季偏北浪向显著增多,各月最大频率除4月至7月为南东向外,其它各月都是东向。
历年极值波高的波向, 从年极值波高资料分析, 年极值波出现了24个向次,其中东向最多,占
33.3%,东--北东向占75%,比较集中在东向左右。累年各月各向最大波高大于3米的波,波向均是北东
东南东向,其中最大波为3.3米,北东向。
波高:累年平均波高0至0.4米,占40%;0.5至1.4米,占58%;1.5至2.9米,仅占2%,波高大于3米
的波浪在前15年中未出现(1981年9月1日曾测到波高4.4米)。按月统计分析,波高大于0.5米的浪6至8月
份较多,为62~76%,1月、12月较少,为47~48%;波高大于1.5米的浪7至9月份较多,3至5月份最
少,仅占1%,最大波高大于3米的浪,在1月、7至9月份出现。
周期:各级波平均周期出现率(水深11.5米)如表:

各级波平均周期出现率(1979~1980年)
┌──┬───┬────┬────┬────┬───┐
│级别│0~1.9│2.0~3.9│4.0~5.9│6.0~7.9│>8.0 │
├──┼───┼────┼────┼────┼───┤
│频率│15% │50% │34% │0.4% │0 │
└──┴───┴────┴────┴────┴───┘

各波向不同周期的出现率,平均周期为4至5.9秒,主要出现在东--南东向,其中东南东向最多,
占25.9%,平均周期为6至8秒,在北北东--南东向均有出现,其中北北东向占54.5%,其次为北东及东
南东向。
海流 海流资料很少,石臼港勘港期间(1978~1981年)曾对勘港流场调查海域(北纬35°20′
~35°24′,东经119°36′至奎山咀海岸线)作过观测。
潮流性质:属规则的半日潮流。一日中有二次涨、落潮,涨、落潮历时相近。潮流按逆时针方向
旋转,主流轴(流速最大的流)近似为北东--南西向。
流速分布和变化。涨潮时主流为南西流,落潮时为北东流。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最大时可相
差49厘米/秒。最大涨潮流出现在石臼港高潮前3~2小时,最大落潮流出现在石臼港落潮后2~3小时。
在石臼咀外从-5米至-13米等深线处,存在着一个急流带,最大流速超过100厘米/秒。
海流最大可能流速在近海区,主要是风海流。咀端附近由地形引起的潮汐余流也极为明显,实测
最大可达27厘米/秒。
此海区余流存在二大回流:一是石臼湾内顺时针回流,即海水从石臼湾西南端奎山咀流进,沿着
海湾从石臼咀流出。流速在石臼咀处最大,为每秒27厘米,而湾底流速偏小,一般为每秒8厘米。二
是在石臼咀北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海水从北面万坪口沿岸进,至石臼咀石栏处转向东流,最大流
速在咀西北方,每秒可达23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