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体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648&run=13

一、学生体育
20世纪初,清朝政府“废科举,兴学堂”,初、高等学堂设体操科,每周2~3课时,以游戏和普
通体操为主。进入20年代,北洋政府教育部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教学以田径、球类、游戏为主,并
开展课外活动。30年代初,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省立五中等校开辟体
育场,增置体育设施、器械,组建田径队、篮球队,开展训练和赛事。1935年,沂水县举办区内首次
中小学运动会。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区内中小学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
建国初,区内各级各类学校均设体育课、课外活动课,坚持上早操和课间操,并定期举行运动会。
“文化大革命”前期学校体育活动中断,体育器材流失。1971年,各中小学体育活动恢复。1978年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体育进入全新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取得显著成绩。1989年,地区体委对全区2861所学校897937名学生进行检查,达标人数占总数的78.7%。
1993年,全区748195名适龄学生参加达标活动,其中722840人达到合格标准,占适龄学生数的96.6%。
到1994年,全区已有临沂一中、临沂二中、临沂四中、郯城一中、郯城二小、临沭一中、费县一中、
莒南一中等共8所学校被命名为省体育传统学校。
二、职工体育
20世纪50年代初,地、县级机关开展业余篮球活动,并推广广播体操,同时组织职工参加地区级
全民运动会。嗣后,又在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中推行“劳卫制”,发动职工进行达标锻炼。
1959年, 区内有205个单位的职工参加“劳卫制”锻炼。参炼的14838人中,达到三级锻炼标准的
2005人;达到二级锻炼标准的436人。80年代,职工体育有了迅猛发展。1989年,全区职工中,参加体
育活动的有14.6万多人,占职工总数的30%。田径、球类、棋类活动在职工中开展较为普遍。1994年,
全区局级单位职工篮球恢复了一年一度的比赛制度。已建立各级各类体育协会126个,绝大多数活动
正常。
三、农民体育
建国以前,区内农民的体育运动,以武术、中国象棋、狮子、竹马、旱船、高跷、龙灯、毽子、
跳绳、地头棋等传统项目为主,其中以毽子、跳绳、棋类活动面最广。这些活动多把健身练技和娱乐
紧密结合在一起,深受民众喜爱。1914~1935年间,沂水、临沂、日照等县建立武协,沂水、临沂等
县组建小武术队,并举办了地方传统武术比赛。
建国后,现代体育项目引入农村,农村青少年以文化大院、青年之家、文化站和农村学校体育场
地等活动场所为依托,举行田径、球类、游泳等体育活动,并经常展开比赛。在中老年农民中,仍以
体育和娱乐相结合的传统项目为活动内容,且把娱乐放在首位。
进入90年代以来,农村体育有了新的发展。1994年,全区已有平邑县、临沂市、沂水县、沂南县、
郯城县相继建成“全国体育先进县”,有27个乡镇建成“全省体育先进乡镇”。在1991年全省第二届
农民运动会上,临沂地区获得金牌总数第六名,团体总分第八名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