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购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646&run=13

在建国之前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区内药品的流通多靠私营店、堂。这些店堂或医、药兼顾,或杂
货与药品兼营,或专营药品。1740年,江西人姚德全在临沂创办“姚德全堂”中药店,诊病售药兼中
药批发业务,批发范围至沂州府所辖7县。20世纪初,私营药店不仅广布于境内各大集镇,而且延伸
到乡村,时有“十里无药铺是绝地”之谓。此时,区内中药业的发展至鼎盛时期,日照城的“广仁堂”、
涛雒镇的“济生堂”、平邑镇的“致元堂”、莒县的“居仁堂”、费县的“祥泰号”、沂水县的“保
和堂”、郯城县的“大生昌”等中药店都享有盛名。1922年,姜仙营在临沂开“仁和药栈”,批发为
主,兼营零售,资本1万块银元,进销药品800余种,年销货6万块银元,为旧时区内资本最多,规模
最大的药店。
西药传入后,1910年,临沂人张寿山在郯城开设“广一西药房”,使西药最早进入区内医药市场。
此后,岚山头的“延芳药房”、大店的“道圣药房”、界湖的“选民药房”、平邑的“华泰药局”、
莒县城的“同仁药房” 、 向城的“济东药房”等,均成为区内西药购销的有名药房。1943年,莒县
“利民药房”创立,为境内最早的公营药房。1944年,滨海专署在十字路镇成立“滨海医药合作社”,
1946年更名为“山东大药房”,是当时区内最大的公营药房。
建国后,药品购销业务主要由各级医药公司承担。至1989年,全区医药商业网点计有3个二级站、
12个县市医药公司,下设25个批发部、59个乡镇经营部、27个零售店,从业1613人,形成遍布城乡的
药品购销网络。此后,药品经营业务逐年扩大。药品类总购进为:1958年为643.1万元,其中省内地外
购入208.7万元,省外购入401.14万元;1989年为7108.1万元,其中省内地外购入1188.9万元,省外购入
1146万元。药材类总购进,1958年为203.1万元,其中省内地外购入53万元,省外购入47.4万元;1989
年为1676.2万元,其中省内地外购入329万元,省外购入335.3万元。药品销售,1958年总额达到416.3
万元,其中售往省内地外13万元,省外0.1万元;1989年总额为9905.6万元,其中销往省内地外372.9万
元, 省外112.8万元。 药材类销售,1958年总额为265万元,其中省内地外145.8万元,省外0.2万元;
1989年总额为3257万元,其中,省内地外505.4万元,省外1122.7万元。至1994年,全区国有医药商业
商品购进额为25637万元, 其中, 西药类购进15608万元, 中成药类购进5855.08万元,中药材类购进
2608万元。 1994年, 全区国有医药商业销售28377万元,其中,西药销售15828.3万元,中成药类销售
7249.2万元,中药类销售330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