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629&run=13

一、教师队伍构成 清末,境内塾学一般每处有塾师1名。塾师资历参差不齐,有屡试不第的秀
才,亦有举人、进士出身者。乡间塾师,多由念过私塾者充任。兴学堂后,清廷对教员设置及任职资
格均有明文规定:“学堂设堂长1人,小学堂学生60人以上的可置正教员或副教员补助之”。并规定
“堂长应在师范堂毕业,实通晓管理法者。”受条件所囿,境内中小学堂堂长、教员仍多由原塾师担
任。如1911年,沂水全县有教员94人,原塾师即占51人。民国建立,政府对教务人员任职资格作了明
文规定。省教育厅亦多次对教员进行验定,但实际参加验定者为数不多。1930~1931年,境内7县仅
有764人参验,其中正教员合格者为521人,代用教员合格者243人。此期,私塾在境内民间仍有存在,
塾师不下2000人。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解放区内大量吸收知识分子担任中小学教员。1940年,省战工会
制定任用教员6条标准。后又制定了《山东省验定小学教员暂行办法》和《关于保证小学教员专业化
的决定》。1942年,以县为单位对小学教员进行验定,滨海区6县有小学教员624人,参加验定者474人,
合格者436人,占参验人数的92%。凡合格者由专署发给服务证明书,未参验者均作为临时教员。1944
年整风运动后期,精减了一批公办教员,新增一批不脱产或半脱产教员。至1946年7月,鲁中、滨海、
鲁南三区共有中学教员433人,小学教员10362人。是年10月,贯彻省府《关于公办小学转民办的指示》,
公办小学教员大部改为“民聘”。1948年1月,解放区教育停办,中学教员到华东建设大学学习,小
学教员大部回乡务农。同年10月,教育工作恢复,小学又改为公办。此时,省教育厅制定教员任职标
准,各县依此通过多种渠道吸收教员。1949年建国前夕,全区有中小学教员2606人。
1949年10月,省政府发布《小学教师服务暂行规程(草案)》。区内在原有3处师范的基础上,又陆
续新建2处联立师范、10处速成师范,以解师资匮乏之困。同时,从济南、青岛、济宁、徐州、菏泽
引进一批中小学师资,各地还吸收了一批民办教师。至1952年底,全区有中学(含师范)教职员工239人,
小学教职工5702人。1953年,区内有1056名民师转为公办,377名民师因政治历史问题或文化水平过低
被动员改行。同时对公办教师队伍进行整顿:按1∶37.5的比例,对752名富余教师以改行、回家务农、
退休等不同形式作了安置。1956年底,全区有中学(含中专、师范)教职工1110人,小学教职工12307人。
1958年,区内学校增加过快,加之1959年下半年下放小学管理权限,使全区教师数量大增(多为初高中
毕业生),至1960年,全区有高校教职工百余人,中等学校教职工3474人,小学教职工24165人。1961年,
国民经济调整,全区下放公办教师1735人。翌年又下放公办小学教师4889人。1964年发展半工半读教
育,又从社会吸收了部分民办教师。至1965年底,全区教职工达25175人,其中小学教职工21470人(含
民师6576人)。
1968年底,全区农村公办小学下放到生产大队管理,绝大多数小学公办教师被迫返回原籍任教,
其中784人系建国初支援沂蒙老区的客籍骨干教师。此期,片面强调发展中学教育,区内中学数量一
度发展过大,导致中学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大量增加。1971年,改变教师管理体制,由县统管改为县、
社共管(1977年后又恢复原管理体制)。翌年,全区有2818名代课教师按规定转正。至1976年,全区有高
校教职工314人,中等学校教职工28225人,小学教职工58263人。
1977~1985年,全区3次对教师队伍进行整顿,经考核,将一批不胜任的公办教师调离教学岗位,
将7000余不称职的民师解聘辞退,同时,从民办和代课教师中择优录用7000人充实公办教师队伍。此
外, 还从民师中招收3881人到师范学校脱产学习, 毕业后按国家正式干部待遇分配到小学任教。至
1989年,全区高校有教职工1183人,中等学校教职工24550人,小学教职工59286人。其中民师占全区
各类教师总数的46.74%。1988~1989年,全区各类学校教师均被评聘了专业技术职务。其中高校评聘
正、副教授77人,占高校教师总数的14%;评聘讲师171人,占高校教师总数的31%。中专学校评聘高
级讲师137人,占参评教师总数的7.2%;评聘讲师268人,占参评数的14.2%。中学评聘高级教师600人,
占中学教师参评数的2.8%;评聘一级教师4828人,占参评数的22.7%。小学评聘小学高级中学教师(小
推高)7人;评聘小学高级教师5271人,占参评数的29.4%;评聘小学一级教师9981人,占参评数的55.7%。
评聘幼儿园高级教师21人,占幼教参评数的9.3%;评聘一级教师122人,占参评数的53.7%。同时对全
区民办教师亦进行技术职务评聘:评聘中学一级教师154人,占中学民师参评数的1.8%;评聘小学(含
幼儿园)高级教师894人,占小学民师参评数的2.5%;评聘小学一级教师25139人,占小学民师参评数的
68.9%。1993年,在全区中小学推行“以校长负责制、教干教师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为主要内
容的三制改革,初步达到“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优化队伍,启动学校内部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和办学效益”的目标。
二、师资培训 民国初年,政府利用假期举办教员补习班、讲习会,对教员进行培训。1922年后,
各县通过组织教学研究会、教育参观团、假期训练班等,提高师资水平。1935年三乡师于暑假举办小
学教师讲习会,一次培训教师120余人。翌年,各县为开办短期小学而举办师资培训班,由省教育厅
派员授课,其中临沂县办两期,培训70余人。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解放区各级民主政府采用多种形式开办师资培训班。1940~1949
年,共举办师资培训班137期,培训教师18900人次。1948年10月,解放区教育恢复后,滨海区创办了
星期天学校,推选文化水平高的教员辅导其他教师。沂南、沂源、莒沂等县还创造了“书授”的形式,
帮助教师提高业务能力。
自1950年开始,专、县教育局和区、乡中心小学均利用暑假与星期日组织教师学习时事政治和业
务。1953年,沂水联师和莒县、蒙阴师范改为小学教师轮训班,专门轮训教师。至1956年,全区轮训
教师1588人。1956年后,始办中师函授教育。山东大学、山东师院、曲阜师院、泰安教师进修学校和
临沂师专等,亦先后在区内开展高师函授教育。至1965年底,全区有3258名小学教师参加初师函授,
5964人参加中师函授;中学教师有200人参加大学本科函授,300人参加专科函授。
“文化大革命”期间,区内师资培训工作基本停顿。1976年秋,恢复函授教育,地、县分别成立
函授处、站。1978年,曲师院在区内招收本科函授学员。同年,成立临沂教师进修学院。继而,临沂
师专成立函授部。全区13个县亦相继成立教师进修学校。至1985年,全区2768名高中教师中,学历达
标率 (以大学本科为合格) 为20.99%;22195名初中教师中,学历达标率(以大学专科为合格) 为12.6%;
52086名小学教师中,学历达标率(以中师为合格)为58.45‰。是年,地区教育局组织了对全区中小学教
师的“教材教法合格证书”考试(后经验收,基本达到合格),1989年,全区已有1162名中小学教师通
过考试获得了专业合格证书。至1994年,全区高中、初中、职业中学、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为
63.6%、72%、33.1%、89.5%。

临沂地区1994年教师进修学校简况表
表23-12
┌─────┬─────┬─────┬─────┬───────┬─────────┐
│学校 │建校时间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在校学生 │教职工数 │
│ │ │ (亩) │(平方米) ├───┬───┼───┬─────┤
│ │ │ │ │总数 │脱产 │总数 │专任教师 │
├─────┼─────┼─────┼─────┼───┼───┼───┼─────┤
│临沂教师 │1983 │20 │7788 │2446 │182 │59 │23 │
│进修学校 │ │ │ │ │ │ │ │
├─────┼─────┼─────┼─────┼───┼───┼───┼─────┤
│郯城教师 │1982 │27.4 │6275 │245 │ │49 │19 │
│进修学校 │ │ │ │ │ │ │ │
├─────┼─────┼─────┼─────┼───┼───┼───┼─────┤
│苍山教师 │1983 │50 │5240 │1909 │1909 │58 │30 │
│进修学校 │ │ │ │ │ │ │ │
├─────┼─────┼─────┼─────┼───┼───┼───┼─────┤
│莒南教师 │1982 │30 │2240 │324 │ │82 │46 │
│进修学校 │ │ │ │ │ │ │ │
├─────┼─────┼─────┼─────┼───┼───┼───┼─────┤
│沂水教师 │1984 │30 │3200 │2576 │1110 │77 │55 │
│进修学校 │ │ │ │ │ │ │ │
├─────┼─────┼─────┼─────┼───┼───┼───┼─────┤
│蒙阴教师 │1984 │57 │2860 │840 │ │45 │15 │
│进修学校 │ │ │ │ │ │ │ │
├─────┼─────┼─────┼─────┼───┼───┼───┼─────┤
│平邑教师 │1983 │40.2 │5885 │354 │ │33 │22 │
│进修学校 │ │ │ │ │ │ │ │
├─────┼─────┼─────┼─────┼───┼───┼───┼─────┤
│费县教师 │1982 │25 │8200 │587 │ │44 │20 │
│进修学校 │ │ │ │ │ │ │ │
├─────┼─────┼─────┼─────┼───┼───┼───┼─────┤
│沂南教师 │1983 │43 │3850 │524 │300 │60 │20 │
│进修学校 │ │ │ │ │ │ │ │
├─────┼─────┼─────┼─────┼───┼───┼───┼─────┤
│临沭教师 │1980 │60 │5051 │503 │72 │40 │23 │
│进修学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