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620&run=13

1931年,山东省立第三乡村师范于临沂南关阁子门里附属小学内建幼稚园1处,最多时收儿童30
余名。1939年后,中共山东分局及其他省级机关曾在沂南县艾山乡东辛庄办起了1处“战时托儿所”。
由当时艾山乡副乡长兼妇救会长王换于(习称于大娘)任所长,负责安置、检查孩子的抚养工作,在所
儿童20余名,有时被分散寄养在当地农民家中,有时集中隐蔽于山洞内。这批孩子的抚养时间长短不
一样,有的孩子直至战后才被其家长领走。1944年,中共滨海区党委、滨海专署在莒县抗日根据地内
的横山林创办了滨海区党政机关托儿所(其发展始末详见“临沂地直机关幼儿园”条)。
1951年,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招收三
足岁到七足岁的儿童”。翌年3月,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暂行规程》、《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使
幼教事业正式列入国家教育规划。同年,全区地、县直幼儿园发展到7所,入托幼儿225名。在其后的
农业合作化高潮中,不少合作社曾试办过一些季节性幼儿园;一些厂矿、企事业单位亦陆续办起过一
批托幼组织。由于各方面条件尚不具备,大多数农村和企事业单位的幼儿园、所未能巩固和长期坚持
下去。适应“大跃进”形势的需要,人民公社生产大队曾一度兴起办幼儿园、所之风。据统计,全区
农村时有农忙、地头等各种形式的幼儿园、所5100余处,入托幼儿达38.5万余人。至1961年,全区农
村园、所基本停办,尚有地、县直机关和部队、厂矿办园所20处,入托幼儿910名。到1965年,全区
幼儿园又发展到40处,入托幼儿1127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幼儿园被诬为“培养修正主义苗子
的黑窝”,强行解散。1973年后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作为解放农村妇女劳动力的一项措施,幼
儿园(农村多为季节性园所)在区内又得到恢复。至1976年,全区有幼儿园126所,入托幼儿6035名。
197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是年,全区幼儿园发展到1521处,
入托幼儿达47383名。1981年10月,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地、县、乡均建立了
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对区内幼教工作分类指导,强化管理。采取在职进修、教学研究、函
授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托幼师资水平。其间,出现了如地直机关幼儿园、莒县商业局幼儿园、临沂
市册山乡南头村幼儿园等不同类型的先进园所。1987年,根据国办发[1987]69号《国务院办公厅转
发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明确幼儿教育事业领导管理职责分工请示的通知》和鲁政发[1990]21号《关
于加强托幼工作的通知》精神,托幼工作的管理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教育部门主管,各有关
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1990年9月,行署决定:将托幼工作由地区妇联移交地区教育局管理,
并要求各县(市)、乡镇也要相应理顺管理体制;成立临沂地区托幼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
在地区教育局。1991年3月,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成立,配备了专职干部。各县(市)、乡镇托
幼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也相继成立。1991~1993年,行署及地区教育局、财政局、物价局先后制定
下发了一系列文件以加强托幼工作管理,发挥教育部门的主管作用,加快幼儿园建设。在幼儿园中实
行了登记注册、园所分类、教师建档等制度。实行了“分类管理、按类收费”,调动了办园单位的积
极性。1991年,地区幼教中心教研组及县(市)、乡镇、幼儿园中心教研组先后成立,形成地区、县(市)、
乡镇、幼儿园四级教研网络,专(兼)职教研人员达1210人。1990年,评选全地区首批幼儿教育教学能
手20名。1992年,评选幼儿教育骨干教师28名。组织编写了《幼儿爱家乡读物》,作为幼儿爱祖国、
爱家乡的乡土教材。 延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的专家学者来临沂讲学, 培训园长、 教师200多人。
1994年,延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专家学者来临沂讲学,培训园长、教师200多人。1992~1994年,
连续三年组织教师论文、教案、自制玩教具评选,以开阔幼教工作者的眼界,增长知识,提高理论和
业务水平。到1994年,全区建成省级实验幼儿园、示范幼儿园10处,获得省教委专项补助费24万元;
建成地区级一类幼儿园24处和乡镇示范幼儿园15处。
临沂地直机关幼儿园 1944年,滨海区党政托儿所于莒县小店区横山林村建立。配所长、司务长
各1人,保育员、炊事员若干。收30余名3~6岁幼儿入托。1948年,随专署迁至莒南大山前村。时,
入托幼儿达40余名,分大、中、小3个班。1950年初,该所又随专署迁至临沂,改称地直机关托儿所。
1952年后,一度与临沂县商业局幼儿园合并,向社会开放。1961年复又分开,仍称原名。园址迁至专
署大院北首处,分大、中、小3班,在所幼儿90余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办。1973年恢复。1983
年迁址位于行署院内的银雀山上。1984年改称地直机关幼儿园。占地4.5亩,建筑面积938平方米,设
有办公室、盥洗室、医务室、洗澡间、游艺室等计43间,各类教学和游乐设施比较齐全。分大、中、
小6个班,入托幼儿240余名。教职员27名,17名保教人员中,有13人系幼师毕业。自1979~1989年,
在省、地组织的文艺、故事大王、体育、绘画及手工制作比赛中获奖27次,先后9次被评为省、地及
地直行管处先进单位,列为地区一类园所。1989年,实行园长负责制,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推行优
化组合,择优上岗的竞争机制。1993年6月,建筑面积1940平方米的教学楼一期工程峻工,集休息室、
活动室、盥洗室三位于一体,分设大、中、小6个班级,入园幼儿300余名。1994年6月,通过了省教
委验收,被命名为省级实验幼儿园。自1989年以来,多次被评为省、地学前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家
教工作先进单位、省优秀家长学校。6名教师分别被评为省、地“优秀教师”,有40余名幼儿在省、
地各类比赛活动中获奖。

临沂地区建国后部分年份幼儿园基本情况表
表23-3
┌──┬──────┬──┬───────┬───────────┐
│ │园数 │班数│入托幼儿数(人)│教职工数(人) │
│年度│(所含附设班)│(个)│ ├──┬────┬───┤
│ │ │ │ │园长│教养员工│合计 │
├──┼──────┼──┼───────┼──┼────┼───┤
│1952│7 │10 │225 │6 │44 │50 │
├──┼──────┼──┼───────┼──┼────┼───┤
│1958│8152 │9216│385110 │829 │11031 │11860 │
├──┼──────┼──┼───────┼──┼────┼───┤
│1962│13 │ │541 │12 │114 │126 │
├──┼──────┼──┼───────┼──┼────┼───┤
│1965│40 │ │1127 │37 │104 │141 │
├──┼──────┼──┼───────┼──┼────┼───┤
│1973│7 │ │259 │ │11 │23 │
├──┼──────┼──┼───────┼──┼────┼───┤
│1976│126 │ │6035 │ │302 │404 │
├──┼──────┼──┼───────┼──┼────┼───┤
│1978│1688 │2023│66053 │ │2645 │2843 │
├──┼──────┼──┼───────┼──┼────┼───┤
│1981│1032 │1766│55063 │93 │2079 │2172 │
├──┼──────┼──┼───────┼──┼────┼───┤
│1985│2440 │ │104436 │ │4110 │4341 │
├──┼──────┼──┼───────┼──┼────┼───┤
│1989│5233 │7682│235087 │238 │9201 │9439 │
├──┼──────┼──┼───────┼──┼────┼───┤
│1990│6086 │ │300420 │ │11000 │ │
├──┼──────┼──┼───────┼──┼────┼───┤
│1992│6230 │ │295138 │ │11619 │ │
├──┼──────┼──┼───────┼──┼────┼───┤
│1993│6699 │ │310864 │ │11731 │ │
├──┼──────┼──┼───────┼──┼────┼───┤
│1994│7052 │ │321138 │ │1193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