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获国家级奖励的科技成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613&run=13

(一)获全国科学大会(1978年3月)奖励的成果
1.花生良种临花一号(原曾定名“反修一号”) 临沂地区农科所经济作物室1962年从山东省花生
研究所引进伏花生与五莲撑破囤杂交一代品系,经4年连续选育,到1965年选育成功。属普通型、中
熟、直立大花生,全生育期约145天;耐肥水、抗倒伏、抗旱、耐涝、抗病性强;双仁率80%,含油率
52.9%,一般亩产200公斤,最高达434.4公斤。
2.花生良种临花二号(原曾定名“反修二号”) 临沂地区农科所经济作物室1962年从山东省花生
研究所引进伏花生与五莲撑破囤杂交一代进行选育,至1965年选育成功。1965~1971年在临沂地区农
科所和莒南县等5个县试种,一般亩产200公斤左右,最高达406.5公斤。到1978年已推广50万亩。属中
晚熟大花生,全生育期150天左右,耐涝、抗旱、抗病性强。
3.粘虫迁飞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临沂地区农科所植保站和全国协作组一起,从1961年起对粘虫
的迁飞规律、消长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到1964年完成。经标放和采收粘虫蛾证实,粘虫蛾具有远距离
迁飞能力。临沂地区粘虫系由南方迁飞而来,在区内不能越冬。为开展防治粘虫提供了理论依据。该
成果分获全国和省、地科学大会奖。
4.用多角体病毒防治松毛虫 1973年,沂南县鼻子山林场(原东风林场)职工,发现大量松毛虫自
然死亡。经省、地、县院校、科研部门及县科委共25个单位协作研究,查明是由昆虫特有的多角体病
毒流行造成的。此病毒侵入虫体后,在其肠壁细胞质中繁殖,扩散到全身,致使虫体萎缩或液化而死
亡。用此病毒喷洒防治松毛虫,杀虫率可达85%以上,且对人、畜、蚕、蜂、鱼无害。在国内属首次
发现。1976年,用飞机喷洒病死虫体浸液防治松毛虫,虫口减退率达69.2%。1978年,该成果被省有关
部门拍摄成专题科教影片。
5.招引啄木鸟除虫 1965年,平邑县浚河林场在2000亩试验林内,挂巢招引啄木鸟,到1977年共
招引11对。该鸟以捕食天牛害虫为主,也捕食其他十几种害虫。1965年,该林场每百株树有天牛幼虫
80只,至1977年6月下降到8.5只。挂招10多年,未再用药杀虫。每年节省费用6000元,木材增长率提
高30%,等级提高1~3等。
6.金伯利岩高频磁选矿 建材七○一矿利用含金刚石金伯利岩的弱磁性和围岩的无弱磁性,将二
者先后通过探测线圈时,金伯利岩磁性使线圈内出现一微弱信号,信号经放大后,使执行机构动作,
改变金伯利岩动作轨迹,与脉石自动分离。此法可除去入选矿中的废石85.8%,节省手选工时,提高
工效2.1倍,为国内首创。1978年完成并获奖。
7.粪水无害化处理 日照县卫生防疫站利用配料颗粒肥方法,堆积发酵1个月,杀灭蛔虫卵90%以
上,保氮率83.25~97.24%;利用烂泥配料方法,经水池沤造及地面泥封发酵10天,杀灭蛔虫卵78~94
%。1978年完成试验,获全国和省、地科学大会奖。
(二)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成果
1.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大面积推广应用 由临沂地区林业局、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莒县林业局、费县祊河林场等单位协作,于1974~1979年完成中试任务后,继续扩大试验。到1984年
达到预期计划目标。1985年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试验自1974年起,分别在莒县、郯城、费县、
长清进行了集约栽培速生丰产研究。5年生健杨每亩蓄积量10.16立方米,年均生长2.03立方米;6年生
小片欧美杨每亩积蓄量15.13立方米,年均生长量2.52立方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比粗放经营成材年
限缩短5~10年。林木生长量提高3~5倍。到1984年底,省内建成杨树速生丰产林90万亩(其中临沂地
区44万亩)。每年材积量90万立方米。实行轮伐,年产60万立方米(出材率70%),产值1.5亿元。
2.提高长毛兔产毛量配套技术研究 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和山东省畜产进出口公
司临沂支公司共同完成。1988年获奖。主要内容有:(1)长毛兔的营养需要和日粮配方。确定了生长兔
的饲料营养水平及利用本省资源的优良配方。 营养水平为粗蛋白质16~17%, 可消化粗蛋白质120~
130克,消化能2.6~2.9兆卡/公斤,粗纤维14~18%,添加腐植酸钠0.1%。采用此配方,毛料比可达1∶
70.14~85,每产1公斤毛比社会生产节约混合料20公斤左右。料型方面,生长兔喂用颗粒饲料,比用
水拌饲料适口性好,饲料报酬高13.15%,并能提高工效。在喂养方法上,两次剪毛期的3个月中,按
月先后以高、中、低三种营养水平,比用一种营养水平饲喂,产毛量稍有提高,以推行一种营养水平
饲料为宜,便于养兔户掌握。(2)毛兔杂交试验。通过11个组合,700只试验兔同期对比试验表明,以
引进的德系、日系、法系安哥拉兔为父本,本地全耳毛兔为母本的二元杂交兔,产毛量都显著高于母
本。其中最优的为德系公兔×本母组合。据对442只成年兔的测定结果,年平均产毛500克以上,比母
本150克提高2倍以上;优质毛(特级、一级)由33.1%提高到54.7%,毛料比为1∶55。以法系兔为父本的
组合,增重效果比母本高19.3%,且适应性强。(3)冷冻精液配种技术的研究。筛选了适合长毛兔冻精
的稀释液,确定了恰当的冻精初冻温度(-90℃至-120℃)和降温速度(每分钟为2.1~2.6℃),简化
了冷冻程序。 解冻后精子活力稳定在0.4以上。 冻精人工授精配种1980只母兔,受胎率达65.66%,平
均产仔5.23只;授精前用结扎输精管的公兔或药物刺激排卵的,受胎率分别为69.03%和67.78%,超过
当时受胎率60%的国内水平。冻精配种比本交配种利用率提高6~8倍。到1986年10月已在费县、长清、
郯城、蒙阴等10个养兔重点县推广优良杂交兔1050万只,纯收入1.89亿元。
(三)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的成果
1.葡萄糖异构酶固定化技术及应用于果葡糖浆生产研究 由费县酒厂和山东省食品发酵研究所于
1981年10月至1983年10月完成。1986年5月15日获奖。1987年,获国家专利局发明专利。选育的M1033菌
种属国际新型菌种,胞外异构酶活力高,利于吸附法制备固定化酶。主要用于以淀粉为原料生产果葡
糖浆。是70年代国际上新发展的一项技术,为国内先进水平。
2.板栗幼树早期丰产及劣种改良扩大试验 由费县林业局和费县供销合作社协作,于1986年9月
完成。1987年,分别获山东省和临沂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试
验根据板栗的生物学特征,将多项技术措施综合运用,使板栗幼树早期丰产,平均亩产200.3公斤(为
传统栽培产量的12.5倍)。劣树改良平均株产6.65公斤(为改良前的8.8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绘制
了实用价值较高的《板栗幼树密植亩产六百公斤栽培模式图》,开创了板栗栽培技术标准化与规范化
的先例。在试验中,还培训出546名板栗栽培技术人员。该项研究成果由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了
彩色科教片,在全国发行。
(四)获国家星火奖的成果
苍山大蒜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山东省食品发酵研究所和苍山县大蒜食品厂于1984年1月至1985年12
月完成。1987年3月,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年获国家星火奖。课题以苍山大蒜为原料,研
制加工的大蒜水饮料、蒜酱、大蒜盐、大蒜粉、大蒜油、大蒜汁等调味品和饮料,工艺流程合理可行,
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有关标准,经济效益明显,填补了国内大蒜制品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