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褒扬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599&run=13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临沂籍烈士有16638名。1981年进行普查登记,加上抗美援朝战争和
保卫边防献身的烈士等,共28308名。1986年,全区军人在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101名。外籍儿
女牺牲在沂蒙地区的革命烈士9万余名。区内各级抗日民主政府从1941年开始就修建陵园,妥善安置
烈士忠骨。到1945年,先后在竹庭县抗日山,莒南县天齐庙,沂南县万松山,苍山县文峰山,沂南县
大青山、界湖东陡沟,沂水县仙姑顶、跋山、王庄,平邑县郑城、贯庄,莒县蟠龙山,日照城等地,
修建了烈士陵园。1949~1969年,又先后建成临沂(后改为华东)、费县、胜利山(沂源)、莒南、蒙阴城、
孟良崮(蒙阴)、郯城、平邑、临沭(后改为滨海)、临沂茶山等烈士陵园。至80年代末,全区共有烈士陵
园和烈士林、塔、碑、墓群320处。其中,华东、孟良崮烈士陵园系国家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
位,鲁南(文峰山)、大青山、跋山、万松山、费县、滨海(原临沭)陵园系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
护单位。从1951年起,各县将散葬各地的烈士陆续迁入烈士园林,统一管理。到1972年,15处烈士陵
园有烈士墓6123座、纪念堂25处、纪念塔7座、纪念碑7座、纪念亭1个、英雄塑像9尊。有专职讲解员3
人、义务讲解员18人。1979年经整顿,全区有地属陵园1处,县(市)属陵园12处。陵园面积共1707.5亩,
有烈士墓6779座、烈士纪念堂54处、烈士纪念碑236座、烈士骨灰堂18间;由公社和生产队管理的烈士
墓地26处,共有烈士墓2650座。
1960年,区内各县抽调人员深入农村,对烈士逐户调查登记、鉴别、造册,将英名写入烈士谱,
镌刻或悬挂于烈士祠堂内,供人瞻仰、凭吊和悼念。1982年成立工作班子,编写《革命烈士英名录》。
通过采取查阅烈士档案、逐户查访、核实证件、开座谈会、外调等方法,核实英烈事迹,编印出临沂
地区《革命烈士英名录》1卷3册,分县记载烈士28308名,其中著名烈士(团级以上、英雄模范、二等
功以上)476名。牺牲在临沂地区的134名著名客籍烈士事迹也同时编入,并函告其原籍民政部门。《革
命烈士英名录》发放至地直、县直单位和各公社。1986年,地区民政局成立革命烈士事迹编纂办公室,
编纂《沂蒙英烈》丛书,由山东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至1992年,已出版4集,为131名烈士立了传,
共百万字,总发行7万册。此外,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还编辑了《血染沂蒙》(1983年)。《革命烈士英名
录》和著名烈士传的出版发行,使烈士英名及其事迹扬于当代,垂于青史。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军民情同骨肉,对烈士无比怀念。清明节时也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到
烈士墓地祭扫、培土,代代相传,成为一年一度的悼念活动。建国后,每逢清明前后,各机关、企业、
学校、农村的干部、工人、学生、农民,或集体整队,或亲友相伴,络绎不绝地到区内各陵园谒墓和
悼念,接受传统教育。每年到华东烈士陵园的临沂市党政军民和从连云港、枣庄等地远道而来的谒陵
者达20多万人次,到各县陵园谒陵者也不下三五万人。1994年清明节期间,前往区内各陵园谒陵悼念
革命烈士的人数约4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