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军民反“扫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507&run=13

1941年11月初至12月中旬,日军调集4个师团、3个旅团,以及伪军共计5万余重兵,在其派遣军总
司令俊六的指挥下, 采用“铁壁合围” 战术,对沂蒙山区进行空前残酷的大“扫荡”。日军此次
“扫荡”分3个阶段。11月2日至11日为第一阶段,是敌之“合围”与抗日军民反“合围”的斗争;11
月12日至12月上旬为第二阶段,是敌之“清剿”与抗日军民反“清剿”的斗争;12月上旬至中旬为第
三阶段,是日军“扫荡”受挫逐步撤退、抗日军民奋起进行反击的阶段。“扫荡”之始,山东党政军
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在罗荣桓等领导人的精心指挥下,迅速跳出合围圈,转到外线作战,只留部分兵
力坚持内线作战。尔后,敌人采取分区“清剿”,实行“三光政策”。八路军则以主力一部适时转入
内线,配合民兵、游击队进行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打击、消耗和疲惫敌人。根据地人民则实行“三空
(搬空、藏空、躲空),以对付日军的“三光”政策。经过1个多月的斗争,日军于12月上旬开始撤退时,
八路军一面尾追、截击敌人,一面集中兵力消灭留在沂蒙根据地内的日伪。经过50多天的艰苦斗争,
共消灭日伪军2000余人,使日伪军消灭山东党、政、军首脑机关和八路军主力部队、摧毁沂蒙抗日根
据地的阴谋彻底破产。特将反“扫荡”中的几次重要战斗,分记如下:
一、马牧池突围 11月4日拂晓,大批日伪军突然包围了八路军山东纵队机关驻地沂南县马牧池
村。山纵第一团参谋长高文然带第一营在田家北村与敌展开激战,掩护黎玉等领导人和山纵机关突出
敌合围圈。下午5时到紫荆关,稍事休息,准备连夜过关,到泰宁区敌后。不料,关口已被敌封锁,
山东纵队立即改变原西去计划,回头向东转移。经一夜急行军,于次日拂晓到达南墙峪的北山一带。
下午,日军尾追至北山脚下,双方又激战至天黑。夜幕降临后,山纵机关开始向正南方向突围。经急
行军,很快闯过了敌人设下的“火炬封锁线”,渡过大汶河,进入刘桂堂的防区。为了顺利通过此处,
山纵派人和刘部谈判,晓以民族大义,申明利害关系。刘部允许从其防区通过。黎明前山东纵队机关
越过东蒙山到达天宝山区。在天宝山区休整两天,又沿着蒙山向西转移到泰宁区的石莱村。
二、大崮山保卫战 大崮山位于蒙阴县东北部,四周系悬崖峭壁,八路军创建的兵工厂、弹药库、
粮库等均设在这里,由八路军鲁中军区独立团团部及一个营约300余人在此防守。11月4日,日军千余
人包围了大崮,飞机、大炮轮番对山顶进行轰炸。独立团团长袁达、政委于辉和山东分局妇委委员、
省妇救会常委陈若克带领八路军战士和兵工厂工人,与日军展开激战。敌在实施第一次攻击时,被八
路军埋设的地雷炸死炸伤多人,狼狈退回。第二天,日军先用飞机、大炮轮番轰炸,然后步兵一次接
一次地强攻。东门和南门曾一度被敌占领,八路军战士全力将敌歼灭,夺回阵地。后兵工厂内原俘虏
来的技术人员乘机叛乱,崮顶形势更加严峻。为保存有生力量,团首长决定于7日晚11时撤离大崮。
临近分娩的陈若克主动要求带部分战士留在山顶掩护。大部队撤离后,陈若克又指挥几十名机关家属
和群众用绳索从崮顶撤下。此时陈若克极度劳累,行动十分困难,在大雾中迷失了方向,天亮后,被
搜山的日军发觉,不幸被捕。在沂水县城日军狱中,陈若克英勇不屈,最后,她怀抱着刚出生几天的
婴儿英勇就义,时年仅22岁。
三、留田突围 11月5日,日伪军3万余人,配有飞机、大炮、坦克,分11路向中共山东分局、八
路军一一五师师部驻地沂南县留田村合围。当时警卫分局和师部机关的作战部队只有1个特务营,处
境十分危险。5日下午,罗荣桓在留田附近的钮家沟村召集紧急会议,研究突围方案。在听取了大家
的意见后,罗荣桓果断地提出了向南突围的意见。大家都感到意外,因为敌人的大本营就设在留田南
面的临沂城里。接着罗荣桓对敌情作了具体地分析和判断,指出:东、西、北三面,皆有敌重兵防守,
且突出后,对我军下步发展不利。而敌大本营虽在南面临沂,但敌之主力出动,其后方必然空虚,我
们向敌之心脏临沂方向突围,必出敌意料之外,待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后,再转向西北,进入蒙山南麓
一带,这样就可彻底粉碎敌人合围我首脑机关的企图。会议完全同意罗荣桓的意见,并决定由特务营
第一、二连担任前卫,四连居中护卫机关,三连为后卫,掩护部队突围和收容掉队人员。
罗荣桓要求部队一律枪上刺刀,压满子弹,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突围前,他又宣布了行动纪律:坚决
服从命令,不得自由行动;在突出合围圈前,不许说话,不许咳嗽,不许发出任何声响。入夜,雾气
迷漫,月色朦胧。敌在留田周围的各个山头上燃起一堆堆大火,枪炮声、马嘶声、日军的嚎叫声,阵
阵传来。7时许,突围开始,3000余人一一相随,静无声息地从500多米宽的空隙中间向南插去。接近
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张庄时,山头上的敌人盲目放炮,乱喊乱叫,突围部队毫不理睬,跑步前进,仅
用半小时便安全通过第一道封锁线。午夜后,部队又通过了敌在高里设下的第二道封锁线。过了高里,
果然如罗荣桓所料,敌人后方空虚。他遂命令部队折转向西,越过临蒙公路。三星西垂时,部队又顺
利通过了第三道封锁线,跳出了日军的合围圈。6日5时许,部队胜利到达汪沟一带,在埠山庄宿营。
入夜继续向西转移,经过诸满到达费县东北的黄埠前。这次突围未费一枪一弹,无一人伤亡。随领导
机关突围的太平洋学会记者汉斯·希伯对罗荣桓精湛的军事指挥艺术赞叹不已。为此,他在《战士报》
上发表了题为《无声的战斗》的文章,称赞留田突围的指挥是神奇的。
四、石岚伏击战 日伪军合围山东党政军首脑机关的阴谋落空后,遂到处烧杀抢夺,残害百姓。
为保护根据地的群众利益,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遂命令特务营副营长黄国忠带两个连,在石岚山口伏
击日军。石岚在费县城北25公里处,位于蒙山要塞之一的黄草关南端。从黄草关到石岚,是一条约5
公里的狭窄山沟,是打伏击的有利地形。7日黄昏,从垛庄、青驼寺一带“扫荡”归来的日军一部,
连同费县城据点的日伪军300多人进入伏击区。八路军战士遂以强大火力居高临下向敌开火。日伪军
被围困于狭窄的山沟里,人马相踏,无处躲藏。经过半个小时的激战,击毙日伪军300多人,只有几
个日军侥幸逃窜。第二天,敌人发觉八路军主力在石岚,赶紧把“扫荡”的日伪军从蒙山腹地调出,
重新调整部署,敌原“合围”计划破产。
五、大青山战斗 大青山位于沂南、费县、蒙阴三县交界处,系蒙山支脉,山势险峻。11月29日
晚,抗大一分校、蒙山支队及地方干部、民兵等,相继移往大青山一带。敌侦知后,连夜调集重兵,
占据了周围的山头,形成了包围之势。当日夜,一一五师主力部队在绿云山一带对敌发动攻势时,又
将师部后勤机关、山东分局机关、省战工会、省群众团体等1000余非武装人员转移至大青山一带,误
入了敌人的包围圈。30日拂晓,日军在飞机大炮配合下,向大青山地区发起了疯狂攻击。日军居高临
下,集中火力向山东分局等机关人员扫射,然后步、骑兵一齐冲下,对抗日军民进行血腥屠杀。被围
人员中的少数战斗部队立即组织反击,反复与敌人争夺制高点,以掩护机关人员突围。激战惨烈。战
至下午2时,大部分机关人员分别突出重围,进入了西蒙山。此次突围战,我后方机关人员伤亡惨重,
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一一五师敌工部副部长王立仁、抗大一分校政委刘惠东、蒙山独立支
队政委刘涛、德国友人、太平洋学会记者汉斯·希伯等300多人壮烈牺牲。省战工会副主任李澄之因
病被俘(后被党组织营救出狱)。山东分局组织部长李林和山东分局主任秘书兼统战部长谷牧负伤。
六、苏家崮阻击战 1941年12月初,中共山东分局党校转移到苏家崮山区后,日军随即纠集6000
余人,分10路向苏家崮山区“奔袭合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旅第三团掩护中共山东分局党校人员
转移。12月8日3时,二营与城后出动之敌接火,5时许,三营与白彦方向来敌打响。5时半,党校人员
突出包围圈。当团长王吉文率领第一、四连和特务连一部向木头崖前进时,发现敌人正集中兵力尾追
党校人员。为牵制住敌人,确保党校机关安全转移,王吉文即令部队抢占苏家崮山顶,与追击之敌展
开激战。至下午3时,共毙伤敌联队长福田以下400多人,保卫了山东分局党校机关的安全突围。此役,
山东纵队第一旅第三团政治处主任陈晓峰等118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
此次大“扫荡” , 使沂蒙抗日根据地蒙受了重大损失。沂蒙区被抓走壮丁近万人,被杀害群众
3500余人,被抢走粮食80余万公斤,烧毁房屋约占沂蒙区房屋的四分之一;许多村庄的自卫队与游击
小组被打散,基层政权被破坏;日军又在沂蒙区增设了近70个据点,使沂蒙山区的抗日斗争变得更加
艰苦和复杂。
渊子崖村保卫战 沭水县渊子崖村(今属莒南县)有200多户人家,西临沭河敌占区,东靠莒南抗日
根据地,处于敌我交错的拉锯地带。1940年底,村里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成立了抗敌自卫队和游击
小组,群众的抗日热情十分高涨。1941年12月中旬,盘踞在沭河西岸小梁家的伪军,送来一张条子,
要渊子崖村交鸡、肉、酒、白面等食品,还要大洋1000块。该村给伪军写了回条:“酒、肉、鸡、面、
钱都准备好了,请来拿吧!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伪军队长梁化轩接条后恼羞成怒,于12
月18日带150名伪军包围了渊子崖村。全村男女老少众志成城,用土枪土炮将来犯之敌打得大败而逃。
12月20日晨,梁化轩带领日军骑兵、步兵1000余人,大炮4门,对渊子崖村施行报复。该村群众不分
男女老幼,同仇敌忾,以土枪、土炮、大刀、长矛、锄头、菜刀、木棍为武器,在村长林凡义的带领
下,以围墙为依托,与敌展开搏斗,连续打退敌6次冲锋。中午后,敌人集中炮火,将围墙、炮楼轰
倒,大批日伪军攻进村内。自卫队员和乡亲们与敌人巷战肉搏。自卫队员林九臣英勇牺牲后,其妻手
拿一把菜刀,砍死一名日军,后被日军刺死。敌人把俘获的林庆会、林崇洲用绳子捆绑起来,扔进熊
熊燃烧着的草垛火堆中活活烧死。两位烈士在挣扎中还不断呼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林九星老
人被敌抓住,日军将他身上穿了十几刺刀,扔进粪汪里,泼上汽油点火焚烧。敌人撤出村子后,林九
星老人被村民从尸体堆里救出来,躺在村长林凡义怀里,喃喃地说了最后一句话:“咱没给渊子崖村
丢脸!”太阳落山时,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旅第五团和县、区部分武装赶来救援,将日伪军击退。此
次保卫战共打死日军官兵100余人。板泉区委书记刘新一、区长冯干三等和渊子崖村147人在同日军的
搏斗中壮烈牺牲。滨海专署授予渊子崖“抗日楷模村”荣誉称号。1944年,滨海专署在村北小岭上,
用紫红色巨石建成了1座六角七级纪念塔,以纪念在渊子崖保卫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
圈里反“铁壁合围”之战 圈里是沂水县东北部的一个集镇。1939年4月,国民党苏鲁战区总司
令于学忠率领第五十一军、第五十七军入鲁。同年夏,战区总司令部和五十一军的第一一三师师部及
其所属部队,分别驻在圈里附近的各个村庄。总司令部驻许家庄,一一三师师部驻七箭村。整个防区
内兵力有:总部直辖的1个特务团,另有总司令部的1个卫士排60余人,均配有当时最先进的法国制自
动步枪。一一三师直属部队有通讯营、工兵营、轻重机枪营、特务连、高射机枪连,共有1500余人。
所属旅团有三三七旅六七四团,三三九旅六七七团、六七八团,总兵力7000余人,其中六七四团和通
讯营常驻安丘县。另外,还有驻莒县的张里元的挺进第一纵队,驻沂水的王晋蕃茹素团,驻安丘泥沟
一带的杨焕彩青岛海军陆战队500余人,这些部队共有8000余人,与东北军正规部队相比,这些部队
人数虽不少,但战斗力不强。
日本侵略军沿胶济线、津浦线、陇海线和台潍公路驻有第十七、二十、二十一、三十二等4个师
团和第五、六、十等3个独立混成旅团,共约5万余人。1942年1月底,日军在华北派遣军司令官俊
六指挥下,调集上述4个师团和3个混成旅团5万余人及伪治安军5万余人,共计10万余人,在28架飞机
掩护下,对苏鲁战区总部和一一三师,发动了铁壁合围大“扫荡”。
2月7日(农历腊月二十二日),日本侵略军开始大举进犯苏鲁战区防区。因东北军早得情报,知敌
志在必夺,已做空室清野、整装待发的转移准备。不意敌先头部队路经安丘挺进二纵防区时,国民党
地方游击武装竟不战而逃,故使敌从安丘南逯、贾孟一带长驱南侵。一一三师所部在青石胡同奋起阻
击,终因双方力量悬殊,未能阻挡住进犯之敌。当日下午,敌3000余名先头部队进犯至天晴旺东山。
干训团教育长温念忠遂组织警卫连迎敌。该连配有轻重机枪10余挺、迫击炮2门,战斗力较强。为掩
护非战斗人员转移,该连官兵奋力拼杀,舍命阻敌,伤亡惨重,其中一排除有3人存活外,其余全部
殉国。此前,干训团在此地新建了一大片房屋,敌误认为此处系苏鲁战区总部驻地,故出动28架飞机,
每4架为一批,对天晴旺进行轮番扫射与轰炸。由于大批敌人被阻击部队牵制于此,因而使驻许家庄
等地的战区总部和政治机关得以趁夜黑踏雪转移。8日晚,战区总部到达莒北源河村北。9日晨,战区
殿后部队特务团与日军追赶部队在源河村北山上接火,枪炮声顿时响成一片。战斗中,敌派两架飞机
对中国军队阵地进行低空扫射,被中国军队击落一架。这场阻击战打得异常激烈,中国军队坚持阻敌
达两小时,使大部队顺利穿过台潍公路,转移至一一一师防区。
日军从沂青公路上排成6路纵队赶至圈里一带后,发现苏鲁战区总部已经转移,懊恼至极的敌人
便开始摧残当地群众。附近30多个村庄,均被敌人烧毁,仅涝坡一村就有10多个老农被日军用刺刀捅
死。半月后,日军在圈里、马站建立了据点,除留部分兵力在据点内盘踞外,大部队随即撤走。一一
三师转移至沂青公路以西,六七四团利用游击战术,与敌周旋达3月余,歼敌200余人。
东北军“八三”举义 1940年9月,国民党东北军第五十七军第一一一师在师长常恩多领导下发
动“九·二二”锄奸运动之后,该师内部投降派与抗战派的斗争日趋尖锐复杂。其时,师长常恩多身
患重病,师参谋长陶景奎借代行师长职务之机,伙同他人暗中攫夺指挥大权。1941年初,国民党重庆
政府军事委员会几次电令一一一师攻打莒日公路以南的八路军,声称如违令则停发军饷。由于常恩多
执意不肯,命令没有执行。陶景奎、孙焕彩(第三三一旅旅长)借机攻击常恩多,提出了“为保持本师
生命的延续, 清除左倾分子” 的口号。并秘密拟定黑名单,准备架空常恩多,以刘晋武取代万毅。
1942年2月中旬,蒋介石电示一一一师:“肃清共产党,消灭八路军。”陶景奎、孙焕彩等人认为机
会己到,于2月17日,以研究军务为名,将万毅骗至师部,强行关押。接着在师部和三三三旅逮捕了
一批共产党人和主张抗日的人士。7月,蒋介石手谕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就地秘密处决万毅,于
学忠对此犹豫未决。8月2日,病情加重的常恩多深感事态严重,在病床上与苏鲁战区总部政务处长、
中共地下党员郭维城研究举义大计和营救万毅的办法,并奋笔写了如下手令:“务要追随郭维城,贯
彻张汉卿(即张学良)公主张,达到杀敌除奸之大欲。本师官兵须知。常恩多。”随后,郭维城来到关
押万毅的张家石汪,以看望万毅为名,寻机将常师长病危,局势严峻,告诉了在押的万毅,并告诉其
越狱办法。当天深夜,万毅越狱,赶到山东军区驻地。8月3日夜,万毅在莒南县筵宾村见到了罗荣桓,
向罗荣桓汇报了一一一师的全面情况和起义部署。罗荣桓听完汇报后指出:这个事件的发生,是我党
中央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方针的胜利,是蒋介石反共第
一、摩擦分裂政策的失败。事件的性质是正义的,是和全国人民的抗战要求一致的。一一一师历史上
曾和红军、八路军有过友好的关系,我们的地下党组织和党员在一一一师的工作也是有成绩的,这是
发动举义的有利条件;但同时还必须看到不利的一面,在一一一师的中下层中,我们没有骨干,事变
缺乏群众基础,加上仓促发动,混乱恐怕难免,也许还会发生大的变动,甚至分裂叛变。为确保这场
斗争的胜利,各有关部门要紧急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支持这次事变。同时建议万毅和另外一位
曾在该师做过地下工作的负责人,立即回到这支部队去,与事变领导人一起商量,共同掌握,稳定队
伍。对口号问题,罗荣桓提出:用“团结抗战”的口号代替张学良、杨虎城的八大主张。同日,郭维
城按与常恩多研究的方案,由副官刘唱凯通知全师团以上军官到师部听常师长手令。副师长刘宗颜、
参谋长陶景奎,三三三旅旅长刘晋武等来到后即被扣押起来。当夜,举义官兵攻打了苏鲁战区总部。
8月8日,2700余名官兵在师长常恩多、万毅和郭维城等人率领下,转移到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莒南县王
家坊前村。9日凌晨,常恩多病逝,时年47岁。为顾全抗战大局,中共山东分局决定,举义部队仍沿
用一一一师番号,师长仍用常恩多名义,万毅任副师长,郭维城任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于文清任参
谋长。不久,中共山东分局、一一五师和抗大一分校派了一批优秀政治指导员和模范战士充实连队。
9月,经山东分局批准,组成中共一一一师工委,万毅任工委书记。12月12日,经民主选举,万毅任
师长。
第一次甲子山反顽战役 甲子山区地处滨海区中部的莒南、日照两县交界处,方圆几十公里,群
山连绵,系滨海抗日根据地腹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八三”事变后,原驻防于甲子山区的第一一
一师撤离甲子山区到莒南抗日根据地内进行整训。原该师第三三一旅旅长顽固派孙焕彩乘机纠集所属
余部,勾结土顽李延修、朱信斋部抢占甲子山区,抢修工事,加固堡垒,妄图长期与抗日军民对抗。
为驱逐顽军,夺取甲子山区,山东军区组织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第六团、五十七军独立旅第一团、山
东军区第二旅五团、六团及四团一部和滨海军分区独立团等部队,发起了第一次甲子山反顽战役。参
战部队于1942年8月14日夜向顽军展开了猛烈攻击。山东军区第二旅四团首先攻击了大小青山,第二
旅六团和独立旅一团迅速抢占了蒲汪、滩井,打开了攻打甲子山的缺口。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六团攻
占了东上涧、草岭前两村庄,歼朱信斋部1个连。天将破晓,该团利用浓雾隐蔽接近顽军,乘势突破
了三皇山和陡山河一线高地。17日夜,讨顽部队分别从西北、西南两面向甲子山之敌发起攻击。经一
夜激战,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六团占领了三六、四五、五六诸高地,毙伤顽军300余人,打退
敌3次反扑。此时五十七军独立旅一团亦从正北面突破了甲子山中腰地段敌阵地,歼顽军一部,与一
一五师教导第二旅六团会合向东扩大战果,反复冲杀竟日,最后攻占了甲子山主峰--南垛、北垛。18
日,顽军分路向北逃窜,讨顽部队遂分头展开拦阻和追击。顽军向莒、日公路以北溃逃。甲子山区被
收复。此役,毙伤顽军500余人,俘650余人,缴获轻机枪5挺,平射炮1门,其他军用物资一部。
第二次甲子山反顽战役 孙焕彩新组建的国民党军第一一一师纠集土顽朱信斋、 李延修等部共
4000余人,进攻驻甲子山区的八路军。1942年10月11日,孙焕彩部第一一一师三三一旅及朱信斋部,
由西向东攻占了薛庆、文疃、草岭前等地后向浮棚山逼进;其三三三旅及李延修部,则由北向南攻占
了官庄、黄墩、崔家沟、滩井等地,逼近了甲子山主阵地。12日,八路军山东军区教导二旅第六团在
甲子山、浮棚山等阵地与孙焕彩部展开激战;四团与五团从三皇山、上涧连续向孙焕彩部发起攻击;
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第四团赶来增援,掩护六团撤至蒲汪阵地。14日,八路军集中教导二旅四
团及滨海军分区部队,向薛庆、草岭前顽军发起攻击,但均未奏效。18日,因侵华日军“扫荡”滨海
地区,为组织反“扫荡”,八路军遂撤出阵地,孙焕彩部乘机占领甲子山区。此役,共进行大小战斗
20余次,毙伤顽军200余人。八路军亦伤亡100余人。
唐王山之战 唐王山、虎眉山和擂鼓山三大山头,住于沂水东北部与安丘接壤处,绵延10余公里。
1942年8月12日,日军组织驻胶济铁路线的独立第五混成旅团(即内田旅团)和独立第六混成旅团共约1.5
万余人,连同张步云部伪军5000人,企图包围消灭移驻莒县东30里坪头村的国民党苏鲁战区总司令部。
得知这一情报后,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在日伪军合围之前,即率总部机关北上,向驻谭家秋峪一带
的第一一三师靠拢。8月20日凌晨,日军对一一三师驻地谭家秋峪进行炮击,战区总部和师部组织八
大处等非战斗人员向位于北部的唐王山一带转移。其部署是:特务团负责保卫战区总部,六七八团在
唐王山、虎眉山及其周围与敌作战,协同特务团保卫总部。六七四团驻守擂鼓山,以牵制东、南两面
之敌。六七七团在外围作战,作策应和增援之用。这3个山头由西而东列为一线,一一三师凭借险要
的山势,发挥熟悉地形和有青纱帐作掩护的有利条件,与敌展开激战。下午3时,日伪军2万余人(内
含日军最凶悍的竹林部队),配有百余门大炮和10余架飞机,从东、南、西三面向中国军队发起猛攻。
敌攻击最猛烈时,每分钟内即向一一三师阵地发炮多达80多发,致使山上山下腾起一片硝烟火海。为
鼓舞士气,苏鲁战区上将总司令于学忠站立唐王山顶,在烈日下头盖一块湿毛巾坐镇指挥战斗。战斗
中,于学忠被日军密集的炮弹炸伤胳膊,经包扎后仍镇静如常,指挥若定。下午5时,战区总部和一
一三师师部开始向东北方向撤离。六七八团为了掩护总部转移,坚守唐王山阵地至晚7时方撤。坚守
擂鼓山的五十一军六七四团打退了日军的3次冲锋,毙伤敌200余名。此役历时5天5夜,共消灭日伪军
400余人。战斗中,东北军伤亡指战员达300余人,少将军务处长兼总部高参张庆澍和中校科长商彝以
身殉国,上将总司令于学忠及战区中将参谋长王静轩、中将副官长陈策、一一三师少将副师长潘国屏
均在战斗中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