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民军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501&run=13

(一)抗日战争初期各抗日武装部队
1、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 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在泰安徂徕山领导、发动
了抗日武装起义,组建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洪涛任支队长,黎玉(同年2月离职)、林
浩(同年2月)任政委,赵杰任副支队长,林浩(兼)、孙陶林先后任政治部主任,景晓村任副主任,马馥
塘任经理部主任。1月下旬,部队发展为5个中队,共700余人。2月,第四支队分为两路。北路(第一大
队)由洪涛、林浩率领,向莱芜、博山一带发展;南路(第二大队)由黎玉、赵杰、景晓村率领,向泗水、
费县、蒙阴发展。4月,第四支队进行第一次整编,改称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所属部队编
成3个团。洪涛、廖容标先后任师长,林浩任政委,赵杰任副师长,马馥塘任经理部主任。一团由程
绪润任团长,景晓村任政委;二团由赵杰兼任团长,程照轩任政委;三团由汪洋任团长,张岗任政委。
6月,独立第一师改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廖容标任支队长,林浩任政委,赵杰任副支
队长。12月,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
2、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二支队 1938年6月,将同年3月在沂水、莒县成立的八路军山东
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的第六大队(鲁滨任大队长,邵德孚任党代表)扩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
第二支队,刘涌任支队长,景晓村任政委,李仲林任政治部主任。12月,第二支队扩编为八路军山东
纵队第二支队。
3、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十二支队 1938年2月,中共党员董少白和胞兄董慕仲在临(沂)
费(县)边地区组织起四五百人的抗日武装。11月上旬,经中共党组织改造后,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
日游击第十二支队,董慕仲任支队长,张岗任政委,钱钧任副支队长,董少白任政治部主任。12月下
旬,十二支队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十二支队。
(二)八路军山东纵队 (详见卷十四“沂蒙革命根据地纪略”。)
(三)八路军山东纵队所属各部队
1、第二支队·第二旅 1938年12月下旬由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二支队扩编后改称山东纵
队第二支队。刘涌任司令员,景晓村任政委,李仲林、徐斌洲先后任政治部主任。1939年3月,山东
纵队第十二支队与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的第六十一团合编为新的第二支队,吴克华任支队长,阎世印任
政委,董少白任政治部主任(同年6月牺牲)。1940年9月,第二支队和第七、九支队合编为山东纵队第
二旅,孙继先任旅长,江华兼任政委,刘海涛任副旅长,刘国柱任参谋主任(次年8月离职),孔繁斌任
政治部主任。1942年8月1日,山东纵队第二旅改为滨海独立军分区。
2、第四支队 1938年12月下旬,山东纵队第四支队由廖容标任支队长,林浩任政委,赵杰任副
支队长,王彬任参谋长,周赤萍任政治部主任。1939年3月,山东纵队进行第二次整编,廖容标任支
队长,胡奇才任政委。1940年9月山东纵队第四次整编后,第四支队由赵杰任司令员,王一平任政委,
徐化鲁任副司令员,程绪润任参谋长,李梅青任政治部主任。1941年8月,第四支队的部分部队与第
一支队改编为山东纵队第四旅。
3、第九支队 1939年1月,进步人士王麟阁(王林肯)在共产党员的帮助下,在莒县、安丘边区建
立山东纵队第九支队,王麟阁任司令员,傅骥任政委。不久,编入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1940年9
月,第九支队与第二、七支队合编为山东纵队第二旅。
4、第一支队 1939年3月山东纵队进行第二次整编,将原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二、七、八、九支
队在鲁中区合并编成山东纵队第一支队,马保三任支队长,周赤萍任政委。1940年9月山东纵队进行
第四次整编,将第一、四支队各一部和特务团改编成山东纵队第一旅,同时由鲁中沂蒙地区基干部队
改编为第一支队,胡奇才任司令员,王子文任政委,陆升勋任副司令员,吴奎文任参谋主任,李建梓
任政治部主任。1941年7月3日编入山东纵队第一旅。
5、第十二支队 1938年12月下旬,第十二支队由张岗任政委,钱钧任副支队长,董少白任政治
部主任。1939年3月与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的第六十一团合编为新的第二支队。
6、陇海南进支队 1938年12月21日,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在邳县建立,活动于邳县、临沂、郯
城边区。 钟辉任支队长兼政委、 梁海波任副支队长,张震寰任政治部主任。12月下旬隶属山东纵队。
1939年3月,钟辉任支队长,梁海波任政委。
7、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苏鲁支队 1938年3月在沛滕边区建立。9月,为了和国民党
山东第三专区专员张里元建立统战关系,共同抗日,改为张里元保安司令部直辖四团番号,张光中任
团长。12月下旬,划归山东纵队领导。张光中任总队长,李乐平任政委,韩文一任参谋长(次年1月离
职),张少溪任副参谋长,梁度世、毕秀山先后任政治部主任。1939年9月,改编为苏鲁支队,张光中
任支队长,李乐平(次年1月离职)、彭嘉庆(次年1月任)先后任政委,宋鲁泉、吴世安任副支队长,胡云
生任参谋长,方奕生、李荆山先后任政治部主任。
8、第一旅 1940年9月,山东纵队进行第四次整编,由山东纵队第一、四支队各一部和特务团改
编成山东纵队第一旅,王建安兼任旅长,周赤萍任政委,廖容标(次年8月离职)、胡奇才(次年8月任)任
副旅长,钱钧任参谋长(次年8月离职) ,汪洋任政治部主任(次年8月离职) 。部队主要活动在沂蒙山区。
1942年8月1日改为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
9、第四旅 1941年8月,山东纵队将其第一、四支队的部队改编成山东纵队第四旅,廖容标任旅
长,汪洋任政委,钱钧任副旅长,刘国柱任参谋处长,欧阳平(次年4月)任政治部主任。1942年8月1日
第四旅改为鲁中第一军分区。
10、蒙山独立支队 1940年10月,山东纵队将原在蒙山前的一支地方武装近2000人改编为山东纵
队蒙山独立支队,邵子厚任支队长,朱则民兼任政委,赵子育任副支队长,石潇江任参谋长,何侠任
政治部主任。1941年4月邵子厚率部投敌(任伪费县保安大队长),山东纵队司令部决定以山纵特务二团
的一个营和山纵一旅二团四连重建蒙山支队,朱则民任支队长,刘涛任政委。
(四)八路军第一纵队 (详见卷十四“沂蒙革命根据地纪略”。)
(五)山东军政委员会 (详见卷十四“沂蒙革命根据地纪略”。)
(六)八路军一一五师 (详见卷十四“沂蒙革命根据地纪略”。)
(七)八路军一一五师所辖各部队
1、教导第一旅 1940年10月下旬,根据八路军总部的命令,一一五师部队统一进行整编。苏鲁
豫支队编为教导第一旅,彭明治任旅长,朱涤新任政委。1941年6月,教导第一旅南下华中,编为新
四军第三师第七旅。1942年8月1日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山东纵队第一旅改为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
孙继先任旅长,王麓水任政委,钱钧任副旅长,李福泽任参谋长,丁秋生任政治部主任。辖第一、三、
四3个团。主要活动在沂蒙山区。1943年3月撤销番号,所属部队划归鲁中、鲁南军区。
2、教导第二旅 1940年10月,一一五师鲁南支队、苏鲁支队、独立支队第一团合编为一一五师
教导第二旅,曾国华任旅长,吴法宪、符竹庭先后任政委,张仁初任副旅长,何以祥任参谋长。辖第
四、五、六3个团。主要活动在滨海区。1943年3月1日撤销番号,所属部队编入滨海军区。
3、教导第五旅 1940年10月,一一五师东进支队编成教导第五旅,梁兴初任旅长,罗华生任政
委,吴世安任副旅长,李梓斌任参谋长,刘兴元任政治部主任。辖第十三、十四、十五3个团。1941
年1月“皖南事变”后,南下华中。1942年12月返回山东滨海地区。1943年3月1日撤销番号,所属部队
编入滨海军区。
(八)八路军山东军区·山东军区 (详见卷十四“沂蒙革命根据地纪略”。)
(九)山东军区所辖各部队
1、滨海支队 1942年8月3日,常恩多、郭维城在滨海区甲子山区举事,驱逐反动分子,率国民
党第五十七军一一一师2700余官兵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转移到滨海抗日根据地。经中共山东分局和山
东军区批准,该部称新一一一师,万毅任师长,郭维城任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于文清任参谋长,王
维平任政治部副主任。1944年10月20日,新一一一师改编为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支队,万毅任支队长,
王维平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彭景文任副支队长,管松涛任参谋长,阎普任副参谋长,李欣任政治部
副主任。辖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3个团。参加了诸城、胶南一带战斗和讨伐李永平战役。1945
年8月27日改编为东北挺进纵队并进军东北,次年8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第三师。
2、独立第二旅 1944年11月,伪莒县保安大队副大队长莫正民率3500人反正,被改编为山东军区
独立第二旅,莫正民任旅长。1945年8月16日改编为山东警备第十旅。
3、独立第三旅 1945年1月27日,伪诸城保安队张希贤部1500人反正,被改编为山东军区独立第
三旅,张希贤任旅长。1945年8月16日改编为山东警备第十一旅。
4、第一师 1945年8月16日,山东军区第一师(时称山东解放军野战兵团第一师,以下各师均同)
由滨海军区部队一部编成,梁兴初任师长,梁必业任政委,李梓斌任参谋长,刘西元任政治部主任。
师机关由原滨海第一军分区机关为主编成,原滨海军区第六、十三团和独立三团编为第一师的第一、
二、三团。唐青山任一团团长,吴岱任政委;江拥辉任二团团长,高先贵任政委;刘善福任三团团长,
钟生栋任政委。一师参加了滨海区的大反攻作战,相继攻克胶县、诸城等地。10月5日奉命挺进东北,
次年8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第一师。
5、第二师 1945年8月16日由滨海军区部队一部编成,罗华生任师长,刘兴元任政委,贺东生任
参谋长,王树君任政治部主任。师机关由原滨海第二军分区为主编成,原滨海军区第四、二十三团和
独立一团编为第二师第四、五、六团。杨大易任四团团长,杨廷昌任政委;叶健民任五团团长,黎新
民任政委;江潮任六团团长,李振邦任政委。二师参加了滨海区的大反攻作战,相继解放石臼所、日
照、赣榆、临沂等城镇。10月上旬奉命挺进东北,次年8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第二师。
6、第四师 1945年8月16日由鲁中军区一部编成,廖容标、孙继先先后任师长,王一平任政委,
周长胜任副师长兼参谋长,欧阳平任政治部主任。原鲁中军区第四师第四团改成第十团,高文然任团
长,曹普南任政委;原鲁中第一军分区第十团改为第二师十一团,翟明仁任团长,黄益源任政委;原
鲁中第一军分区特务营和泰北独立营、莱芜县大队合编为第四师第十二团,方明胜任团长,张健任政
委。第四师相继攻克博山、莱芜、淄川等城镇,先后参加了津浦路战役和鲁南战役。1947年1月下旬
编为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的二十二师。
7、第八师 1945年8月16日由鲁南军区部队一部编成,王麓水任师长兼政委,何以祥任副师长,
丁秋生任政治部主任。原鲁南军区第三团编为第八师第二十二团,王吉文任团长,陈德先任政委;原
鲁南军区第五团编为第八师第二十三团,陈士法任团长,王六生任政委;原鲁南军区第二军分区编为
第八师第二十四团,贾耀祥任团长,李荆山任政委。10月,第八师隶属津浦前线指挥部,1946年1月
为山东野战军第八师,何以祥任师长,丁秋生任政委,马冠三任参谋长,刘春任政治部主任。1947年
1月下旬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八师。
8、山东警备第二旅 1945年8月16日由鲁中军区第二军分区部队编成,吴瑞林任旅长,孔繁彬任
政委。辖第四、五、六警备团。第四警备团为鲁中军区第二军分区之十一团,陈宏任团长,董超任政
委;第五警备团由沂南、沂东、费东县独立营合并编成,岳俊任团长;第六警备团由鲁中军区第二军
分区特务营和沂水县独立营、沂中县各区中队合并编成,魏振华任团长。山东警备第二旅和第二师部
队参加了8月26日至9月11日的临沂战役。11月组建为山东解放军野战兵团第九师。
9、山东警备第八旅 1945年8月16日由鲁南军区第一军分区部队编成,由第一军分区兼警备第八
旅,贺健任旅长,杨士法任政委,王献廷任副旅长。辖第十五、十六团。贺健兼任十五团团长,杨士
法兼任政委;董鸣春任第十六团团长,万恩甫任政委。1946年10月与警备第九旅合并编为山东人民解
放军第十师,由贺健任师长,孙晓风任政治部主任。
10、山东警备第九旅 1945年8月16日由鲁南第三军分区部队编成,由第三军分区兼警备第九旅,
胡大荣任旅长,李青任政委。辖第十七、十八团。杨庭芸任第十七团团长,曾文彬任政委;胡大勋任
第十八团团长,童邱龙任政委。1946年10月与警备第八旅合并编为山东人民解放军第十师。
11、山东警备第十旅 1945年8月16日由滨海军区部队一部编成,张仁初、赵杰先后任旅长,刘
伟任政委。辖第十九、二十团。王明礼任第十九团团长,牟景途任政委;朱开智任第二十团团长,赵
昭任政委。1946年2月与警备第十一旅合并编为滨海军区警备旅。
12、山东警备第十一旅 1945年8月16日由滨海军区部队一部编成,莫正民任旅长,覃士冕任政
委。辖第二十一、二十二团。郭廷万任第二十一团团长,晏成山任政委;钟贤文任第二十二团团长,
袁洪辉任政委。1946年2月与警备第十旅合编为滨海军区警备旅。
(十)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 (详见卷十四“沂蒙革命根据地纪略”。)
(十一)山东野战军( 详见“沂蒙革命根据地纪略”)
(十二)山东野战军所辖各部队
1、第一纵队 1946年1月,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撤销津浦前线指挥部,组成山东野战军。先后辖
第一、二纵队和第七、八师及东江纵队等。第一纵队叶飞任司令员,赖传珠任政委,谭启龙任副政委
兼政治部主任,贺敏学任参谋长,张俊升任副参谋长,汤光恢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纵队辖第一、二、
三旅。廖政国任第一旅旅长,阮英平任政委;刘飞任第二旅旅长,彭林任政委;张翼翔任第三旅旅长,
何克希任政委。1947年1月与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
2、第二纵队 1946年1月组成山东野战军时建立,罗炳辉任司令员,赵启民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韦国清任副司令员(6月任司令员兼政委),詹化雨任参谋长。辖第四、五、九旅。朱绍清任第四旅旅长,
高志荣任政委;成钧任第五旅旅长,赵启民兼任政委;滕海清任第九旅旅长,康志强任政委。1947年
1月与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一部编成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
3、第七师 1946年1月至次年1月期间,谭希林任师长,曾希圣任政委,孙仲德任参谋长,王集
成任政治部主任。
4、第八师 1946年1月至次年1月间,何以祥任师长,丁秋生任政委,马冠三任参谋长,刘春任
政治部主任。
5、东江纵队 1946年6月29日为执行“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从广东东江地区撤出,乘美国登
陆舰于7月5日抵达烟台, 9月中旬到达临沂。 曾生任司令员, 雷经天任政委,张作尧任副司令员。
1947年1月编入华东野战军序列。
(十三)华东军区 (详见卷十四“沂蒙革命根据地纪略”。)
(十四)华东野战军 (详见“沂蒙革命根据地纪略”)
(十五)华东野战军所辖各纵队
1、第一纵队 1947年1月下旬,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由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和中原军区第一纵队
第一旅在临沂县合编而成,叶飞任司令员兼政委,何克希任副司令员,谭启龙任副政委,张翼翔任参
谋长。所辖第一师由廖政国任师长,曾如清任政委;第二师由刘飞任师长,张文碧任政委;第三师由
刘亨云任师长,杨思一任政委;独立师由方升普任师长,徐子荣任政委。第一纵队先后参加了临沂阻
击战、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等。同年8月进军豫苏皖地区。
2、第二纵队 1947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由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和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一
部在郯城县合编组成,韦国清任司令员兼政委,张震任副司令员,康志强任副政委,詹化雨任参谋长,
邓逸凡任政治部主任。所辖第四师由朱绍清任师长,高志荣任政委;第五师由姚运良任师长,秦贤安
任政委;第六师由滕海清任师长兼政委。第二纵队参加了讨伐郝鹏举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
南麻战役等。同年9月编为华野内线兵团(即山东兵团)。
3、第三纵队 1947年1月下旬,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由山东3个师(旅)合编而成,何以祥、孙继先
先后任司令员,丁秋生任政委,覃士冕任副司令员,马冠三任参谋长,刘春任政治部主任。所辖第七
师由贺健任师长,罗野岗任政委;第四师由王吉文任师长,王六生任政委;第九师由郭廷万任师长,
刘伟任政委。第三纵队参加了临沂阻击战、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和孟良崮战役等。同年8月进军豫苏
皖地区。
4、第四纵队 1947年2月7日,由华中野战军第一师在沂水县大官庄改称,陶勇任司令员,王集
成、郭化若先后任政委,梅嘉生任参谋长,刘文学任政治部主任。所辖第十师由张震东任师长,卢胜
任政委;第十一师由谭知耕任师长;第十二师由彭德清任师长,伍洪祥任政委。第四纵队先后参加了
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和解放费县城战斗。同年8月进军豫苏皖地区。
5、第六纵队 1947年1月下旬,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由华中野战军在临沂县改称,王必成任司令
员,江渭清任政委,皮定钧任副司令员,陈时夫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杜平任参谋长。所辖第十六
师由张云龙任师长,宋文任政委;第十七师由梁金华任师长,黄先任政委;第十八师由饶守坤任师长,
张闯初任政委。第六纵队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战役等。同年8月进军豫苏皖地区。
6、第七纵队 1947年1月下旬,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由华中野战军第七师和鲁中军区部队一部合
编而成,成钧任司令员,赵启民任政委,林维先任副司令员,胡定千任参谋长,黄火星任政治部主任。
所辖第十九师由熊应堂任师长,萧学林任政委,张钅至秀任副师长;第二十师由殷绍礼任师长,邓少
东任政委;第二十一师由谢锐任师长,何志远任政委。参加了莱芜战役、蒙山战役和孟良崮、南麻战
役等。同年9月编为华野内线兵团,在山东境内作战。
7、第八纵队 1947年1月下旬,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由鲁中军区部队在沂源、莱芜一带编成,王
建安、张仁初先后任司令员,向明、王一平先后任政委,孙继先任副司令员,张仁初任参谋长,王一
平任政治部主任。所辖第二十二师由李迎希任师长,王文轩任政委;第二十三师由陈宏任师长,李耀
文任政委;第二十四师由周长胜任师长,陈美藻任政委。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战役等。
同年8月进军豫苏皖地区。
8、第九纵队 1947年2月下旬,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由胶东军区部队编成,许世友、聂凤智先后
任司令员,林浩任政委,聂凤智任参谋长,刘浩天任政治部主任。所辖第二十五师由聂凤智兼任师长,
刘浩天兼任政委;第二十六师由刘涌任师长,仲曦东任政委;第二十七师由孙瑞夫任师长,刘仲华任
政委。参加了莱芜、泰蒙、孟良崮和南麻战役等。同年9月编为华野内线兵团,在山东境内作战。
9、第十纵队 1947年3月,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由渤海军区部队在章丘县组成,宋时轮任司令员,
景晓村、刘培善先后任政委,刘培善任副政委,赵俊任参谋长,萧望东任政治部主任。所辖第二十八
师由宋时轮兼任师长,王若杰任政委;第二十九师由萧锋任师长,李曼村任政委。参加了泰蒙、莱芜、
孟良崮战役等。同年9月进军豫苏皖地区。
10、特种兵纵队 1947年3月中旬,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由华中军区部队一部和原山东军区部
队在沂南县合编而成,陈锐霆任司令员,张藩任政委,刘述周任副政委,钟国楚任参谋长,辖骑兵团、
野炮团、榴弹炮团等。参加了泰蒙、孟良崮、南麻等战役。同年9月进军豫苏皖地区。
11、鲁中南纵队 1948年8月,为进行济南战役作准备,鲁中南军区奉命组建鲁中南纵队,归山
东兵团建制。傅秋涛任司令员兼政委,钱钧任副司令员。所辖四十六师由刘国柱任师长,孔繁彬任政
委;四十七师由胡大荣任师长,彭胜标任政委。参加了收复临沂城、歼灭王洪九部、济南战役、淮海
战役等。1949年2月与济南战役起义的吴化文部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
(十六)各军区及所辖各部队
1、八路军山东第一军区(大鲁南军区) (详见卷十四“沂蒙革命根据地纪略”。)
2、鲁南军区 (详见卷十四“沂蒙革命根据地纪略”。)
3、鲁南军区所辖各部队
①第三团 1943年8月,鲁南军区第三团由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第三团改编而成,王吉文任团长,
刘春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主要活动在费县、临沂等地。参加了松林伏击战、讨伐刘桂堂战斗,天井
汪讨伐荣子恒战斗和临西讨伐王洪九部战斗等。1945年8月16日,改编为山东解放军野战兵团第八师
之二十二团。
②第五团 1943年3月,鲁南军区第五团由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第五团改编而成,万春圃
任团长,王六生任政委,宋鲁泉、贾耀祥任副团长。主要活动在苍山县和临沂县西部地区。参加了松
林伏击战、讨伐刘桂堂战斗,陡沟庄战斗、坊前战斗和讨伐王洪九等战斗。1945年8月16日改编为山
东解放军野战兵团第八师之二十三团。
4、鲁中军区 (详见卷十四“沂蒙革命根据地纪略”。)
5、鲁中军区所辖各部队
①第一团 鲁中军区第一团原为山东纵队第一旅第一团,1942年8月1日改为一一五师教导一旅第
一团,1943年3月改编为鲁中军区第一团,李福泽任团长,王文轩任政委。长期活动在莒县、沂水边
沿地区。参加了沂鲁山区反击顽军和第二、三次讨伐吴化文战役、解放沂水城、葛庄战斗、莒城战役、
解放蒙阴城等。1945年8月16日改编为山东解放军野战兵团第三师第七团。同年10月随第三师进军东
北,后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第七师第十九团。
②第二团 鲁中军区第二团原为山东纵队第一旅第二团,1942年8月1日归鲁中军区指挥,1943年3
月改编为鲁中军区第二团,陈奇任团长,李伯秋任政委。长期活动在沂水、沂源等地。参加了鲁村战
斗和第二、三次讨伐吴化文战役、解放沂水城、葛庄战斗、石桥战斗等。1945年8月16日改编为山东
解放军野战兵团第三师第八团。同年10月随第三师进军东北,后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第七师第
二十团。
③第四团 1943年3月由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第四团改编而成,周长胜任团长,丁秋生任政委。
长期活动在沂水、沂源、蒙阴等地。参加了沂鲁山区反顽军战斗和第二次讨伐吴化文战役、解放沂水
城、葛庄战斗、莒城战役、解放蒙阴城、临费边战役等。1945年8月16日改编为山东解放军野战兵团
第四师第十团。
④第一军分区第十团 1942年8月1日,山东纵队第四旅番号撤销,旅机关和第一军分区合并,第
四旅所辖之第十团同时编入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陈宏任政委。参加了沂蒙反“扫荡”、鲁村战斗和
第三次讨伐吴化文战役等。1945年8月1日改编为山东解放军野战兵团第四师第十一团。
⑤第二军分区第十一团 1943年9月,鲁中军区第二军分区第十一团在沂蒙山区组建,董超任政
委,韩顾三任副团长。长期活动在临沂、沂水、蒙阴等地。参加了第一次岱崮保卫战和第二、三次讨
伐吴化文战役、解放沂水城、解放蒙阴城、临费边战役、白沙埠战斗等。1945年8月16日改编为山东
军区警备第二旅第四团。
⑥第三军分区第九团 1944年11月,鲁中军区第三军分区第九团在沂蒙山区组建,戴文贤任团长,
刘振华任政委。参加了解放蒙阴城、临费边战役和泗水战斗等。1945年8月16日改编为山东军区警备
第三旅第九团。
6、滨海军区 (详见卷十四“沂蒙革命根据地纪略”。)
7、滨海军区所辖各部队
①第四团 1943年3月,滨海军区第四团由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第四团和教导第五旅第十五团的3
个连及山东纵队第二旅第五团的4个连等合编而成,罗华生任团长,吴岱任政委。长期活动在滨海区,
参加了诸(城)日(照)莒(县)山区讨顽战斗、陈家埠战斗、醋大庄战斗、岌山反“扫荡”、讨伐梁钟亭战
斗、解放郯城等。1945年8月16日改编为山东解放军野战兵团第二师第四团。
②第六团 1943年3月,滨海军区第六团由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第六团和自卫军一团、教导二旅
特务第二连、教导五旅第十五团的一个连及地方武装合并编成。曾国华任团长,刘西元任政委。长期
活动在滨海区。参加了诸日莒山区讨顽战斗、赣榆战役、石沟崖战斗、第三次讨伐吴化文战役、讨伐
李永平战役、莒城战役等。1945年8月16日改编为山东解放军野战兵团第一师第一团。
③第十三团 1943年3月,滨海军区第十三团由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第十三、十四团和旅直一部
合并编成,梁兴初任团长,覃士冕任政委。长期活动在滨海区。参加了巨峰反“扫荡”、讨伐张步云
和李永平战役及莒城战役等。1945年8月16日改编为山东解放军野战兵团第一师第二团。
④第二十三团 原为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特务团,1940年6月南下华中,次年1月改为新四军第三
师第八旅第二十三团。1943年10月调回山东抗日根据地,改称为滨海军区第二十三团。胡继成任团长,
王德贵任政委。在临沂、莒县、日照、赣榆等地坚持抗日。参加了滨海区反“扫荡”、赣榆战役、朱
部战斗和安东卫战斗等。1945年8月16日改编为山东解放军野战兵团第二师第五团。
⑤独立一团 1940年“九·二二”锄奸后,国民党东北军一一二师师长霍守义镇压该师进步力量,
中共地下党员江潮等率六六七团三连和一连士兵200余人到一一一师。次年1月,该部以五十七军补充
团名义到滨海区南部苍马、海陵一带活动。1941年4月改编为五十七军独立旅。刘杰任旅长,王羽中
任政治部主任,吴云任副主任。1943年8月,改编为滨海军区海陵独立团,次年11月改称滨海军区独
立一团。江潮任团长,唐青山任政委。参加了滨海区反“扫荡”、赣榆战役、沙河镇战斗、滨马庄战
斗及讨伐梁钟亭战斗等。1945年8月16日改编为山东解放军野战兵团第二师第六团。
⑥独立第三团 1943年3月, 山东纵队第二旅第六团撤销, 部队分别编为莒中、 莒南独立营。
1945年1月,莒中、莒南独立营合编为滨海军区独立第三团,侯士奎任团长,钟生栋任政委。参加了
滨海区当年春季反“扫荡”和新旺战斗等。1945年8月16日改编为山东解放军野战兵团第一师第三团。
⑦警备团 1943年10月, 原滨海军分区独立团与日照县大队合编为滨海军区警备团,朱其藩任
团长(次年4月离职),李均(兼,1944年9月离职)、牟景途(1944年9月任)先后兼政委,贾正远(1944年12月
离职)、王云舞先后任副团长,牟景途(1944年9月前)任副政委,王云舞(1944年12月以前)任参谋处主任,
马达卫任政治处主任。1945年8月撤销警备团建制。
⑧警备旅 1946年2月,山东警备第十旅和山东警备第十一旅合并编成滨海军区警备旅,覃士冕
任旅长,刘伟任政委,郭廷万任副旅长,王晓任参谋长,王羽中任政治部主任。辖第一、二、三3个
团。1947年1月下旬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九师。
8、鲁中南军区 (详见卷十四“沂蒙革命根据地纪略”。)
(十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临沂地区驻军
1、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0四师,于1953年至1969年;陆军第二0一师于1969年至1970年;陆
军第二0三师于1970年至1975年;师部及直属队驻临沂城,所属各团分驻临沂、莒南县境内。1975年7
~8月间,二0三师调离,一三六师至临沂接防。机关驻临沂,所属各部分驻临沂、莒南等地。
2、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二十六旅,后改称守备二十六师、守备二师,自1956年12月至1976年10
月,先后驻日照县城、相家庄、虎山、山口等地。
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十一医院临沂分院,于1961年4月驻临沂城至今,1962年10月该院改为中
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四六医院。
4、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三六医院,于1979年6月由掖县调到日照县相家庄至今。
5、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四师,于1981年7月至1984年4月师部驻临沂城,所属部队分别驻临沂、
莒南、日照等县市。1984年5月,该部队改编为铁道部第十四工程局。
附:日本侵略军及伪军
一、日本侵略军
日军第十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中将)一部,于1938年1月侵占蒙阴县城,短期停留后撤走。2月1日
又侵占蒙阴县城,盘踞月余。
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坂垣征四郎中将)所属部队,于1938年2月先后侵占沂水(盘踞月余)、莒县(盘
踞2个月)。
日军山本(少将)旅团,于1938年4月侵入临沂县。该旅团辖田中(大佐)大队、王纲(中佐)大队、山炮
队,共约2000人,分别盘踞临沂城、李家庄(今属郯城县)、卞庄(今属苍山县)。同月,该部又侵占郯城
县城和马头镇,盘踞3月余。
日军联队长田烟部1个大队的500余人,于1939至1941年侵占费县、平邑镇。
日军度边司令所属4个中队,于1939年至1944年侵占沂水县城及其周围村庄。
日军小池(大佐)大队,于1940年侵占临沂。该部辖3个中队450余人,分别盘踞在临沂县城、李家
庄(今属郯城县)、尖山、相公庄、傅家庄。
日军第六混成旅(旅团长田铁少将)所属天保中队、因地中队,于1940年分别侵占日照县城、莒县
城。
日军封田(少佐)大队,辖3个中队约400人,于1941年侵占临沂城、李家庄(今属郯城县)、汤头、相
公庄、尖山、傅家庄。同年10月,日本侵华军华北方面军司令火田俊六大将,在临沂城指挥对沂蒙山
区的大“扫荡”。
日军第三十二师团所属松岗(中佐)大队,辖4个中队,于1943年3月侵占临沂城、青驼(今属沂南县)、
码头镇(今属郯城县)和卞庄(今属苍山县)。
日军第十二军竹村中队、九保中队,于1944年分别侵占莒县城、日照县城。
日军第五十四旅团(旅团长长岛勤勉)中岛中队188人,于1945年1月侵占蒙阴县城、鲁村(今属沂源
县)和土门(今属沂源县)。
日军第五十九师团(师团长细川忠康中将)司令部、独立步兵第一旅团度边中队和山田中队,同时
侵占临沂及汤头等地。
二、伪军
伪鲁中剿共军·伪和平建国军第三方面军独立第一旅 原为鲁中股匪,匪首陈三坎。“七七”事
变后被国民党政府收编,1942年投降日军,命名为鲁中剿共军,陈三坎为司令。辖3个团、2500余人,
活动在蒙阴、沂水一带。1943年7月改编为伪和平建国军第三方面军独立第一旅,陈为旅长。1944年9
月在沂水县葛庄战役中被八路军全歼,陈三坎被击毙。
伪滨海警备军 原为股匪,“七七”事变后被国民党政府收编为保安第十二团,1941年投靠日军,
编为伪滨海警卫军,李永平为司令。辖3个团,约1000人,后发展到4000多人。以泊儿镇(今属胶南县)
为中心,活动于诸城、日照一带。1944年被八路军歼灭。
伪和平建国军第三方面军 原为国民党苏鲁战区新编第四师,吴化文任师长。1943年1月投降日
军,被编为伪和平建国军第三方面军,吴化文为司令,属汪精卫伪政府军建制。辖3个军,1个独立师、
近2万人,盘踞于悦庄、南麻、鲁村(今属沂源县)等地,制造了大片无人区。自1943年7月至1944年3月,
八路军进行了三次讨吴(化文)战役,歼其大部,吴化文率残部6000余人,西逃至莱芜,1945年7月调至
蚌埠,被国民党政府收编为山东保安第二总队。
伪和平建国军第十军 原为国民党五十七军一一二师第三三三旅,荣子恒任旅长。该部于1939年
以后驻费县南部高桥、崮口一带,1943年6月投靠日军,被编为伪和平建国第十军,荣子恒任军长兼
第一师师长,刘国桢任第二师师长,同年7月,原国民党新编第三十六师刘桂堂部降日,被编入该军
第三师,刘桂堂为师长,全军4000余人,仍活动于费县一带。其第三师于1943年11月被八路军歼灭。
第二师于1944年5月被八路军歼灭,荣子恒率余部逃至临沂县境内。同年11月被调去泗水县城,1945年
2月被八路军全歼,荣子恒被击毙。
伪沂州道尹公署剿共队 即伪山东省第二警备队 (驻临沂), 1940年组建,伪沂州道尹兼总指挥。
1943年时辖6个大队,17个中队,约1200人(曾一度扩充15个大队,约5000人),1945年9月临沂城解放时
被八路军歼灭。
伪临沂县保安队 伪县长兼大队长。1943年曾达到14个大队,32个中队,约2000人,分驻临沂城、
郭家庄、相公庄、大菜园、傅家庄、塘崖、窑北头、卞庄(今属苍山县)、兰陵(今属苍山县)、陈桥(今
属苍山县)等地。
伪沂水县保安队 1941年日本侵略军扶持汉奸牛仙元组建,牛仙元为大队长,队伍逐渐扩充为15
个中队和3个“剿共班”,共1000余人,1944年8月,沂水城解放,该部被八路军全歼。
伪费县警备队 1939年由汉奸陈世彝为首组建,1943年时扩至9个大队,约1500人,分驻县城和较
大集镇,1944年底,大部被八路军歼灭。
伪蒙阴县自卫总团 自1941年起,蒙阴县伪政权收罗星散武装,组编各区自卫团。1943年统一编
为伪和平建国军第三方面军(吴化文部)教导一旅。1944年春,又改编为自卫总团,伪县长兼团长,辖4
个大队,17个中队,约1300人,分驻县城、常路、汶南、西高都、顾城、龙岗埠、桃墟等地。1945年3
月蒙阴城解放,伪自卫总团被八路军全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