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410&run=13

区内建筑业历史悠久。商、周时期,区内修筑的宽20多米、高10~20米的高大城墙,距今已三四
千年,历经风雨侵蚀和战争破坏,至今犹存。绵亘于区内沂水、莒县北部的齐长城,逶迤起伏,雄伟
壮观,修于齐宣王在位期间,至今2300余年。现存于平邑县城关第三小学的两座皇圣卿阙和一座功曹
阙,为东汉时期的著名石阙,雕刻精细,建造奇特,距今1900多年,堪称建筑艺术精品。始建于南北
朝时的浮来山定林寺刘勰校经楼,建于盛唐时期的蒙阴坦埠中山寺,始建于宋代,座落于蒙山之阳的
万寿宫和位于临沂城西门里、与曲阜孔庙形制相同的孔子庙,像一座座丰碑,记录着区内建筑业的辉
煌历史。清代晚期直至民国,受着"三座大山"压迫的区内人民,仍以其聪明才智续写着建筑业的历史。
此期,建于临沂西门里的天主教堂和建于南关的美国教会医院,虽是殖民者主持,但从事施工建造者
依然是本区的工匠们。由于经济落后,生产方式原始,加之战乱影响,区内建筑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
约。
临沂第二次解放不久,即于1949年4月28日奠基兴建临沂烈士陵园(1986年更名为华东革命烈士陵
园)。该陵园是区内广大建筑设计、施工人员独特构思、精心施工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所建的位于陵
园中心、高45米、呈五角灯塔式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和其北面庄严肃穆、恢宏壮丽的宫殿式建筑革命烈
士纪念堂,都为全国、全省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中独具特色的建筑物。建筑施工人员克服了时间紧、
任务重、没有机械设备等困难,靠顽强的斗志和精湛的技艺,圆满地完成了陵园建设任务。通过这次
施工,选拔了一批设计、施工和管理人员,组建了国营临沂专区建筑公司,承担区内大型骨干工程的
建设任务。50年代前期,临沂城关和有的县城,建国初期即参加了建筑工会的社会建筑施工人员,响
应政府号召,组织了建筑生产合作社,承担一般民用建筑的施工任务。在广大农村,大部分村都有为
数不等的泥瓦匠,承担本村民房的新建和维修任务。他们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干泥瓦活;有活集中起
来就干,干完各自回家。一般由技术最高的人领工当工头,其内部既无组织,也无积累。50年代后期,
区内掀起了一股建设热潮。1958年大炼钢铁所建的一座座高炉、烟囱、厂房;一处处工厂矿山的兴建,
到处都留下了建筑工人的足迹和汗水。1959年2月1日在白庄公社大菜园村建成的临沂发电厂和1960年
在银雀山南部建成的专署办公大楼,是这一时期建筑行业的代表作。60年代后,虽然受到"文化大革
命"的干扰,区内建筑业仍坚持"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认真搞好每一项工程的建筑施工任务。出色
地完成了北部山区"小三线"建设中一批军工企业的建厂施工任务和由青岛迁往临沂的一批企业的基建
施工任务。还不断提高建筑施工水平,增加建筑施工机械,发展壮大施工队伍,提高施工技术,以适
应建筑物不断向高层发展的新形势。1970年7月,省基本建设局在全省推广临沂地区建筑工程公司创
造的钢筋混凝土薄空心壁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具有承载力强、回弹力强、不易断裂的特点,而且制件
轻,便于施工,与实心结构相比,节约混凝土37%以上。《大众日报》作了专门报道。70年代中后期,
尽管受地震重点监测区的影响,有些大项目不往临沂放。但当地工业民用建筑仍向高层化发展。此期
临沂和各县城相继建起一批四五层的办公楼、营业楼和公用设施,提高了城市建设总体水平。80年代,
随着建筑施工任务的增加和技术质量要求的提高,区内建筑业在提高队伍素质和施工机械水平上下功
夫,适应了高层楼房和装饰水平较高的大中型项目的建筑施工要求。先后承建了青岛港客运站、临沂
地区人民医院门诊楼、沂州大厦、人民商场、鲁南商业大厦、钟楼大厦、地区邮电大楼、沂河宾馆客
房楼等高大宏伟的建筑和临沂热电厂60多米高的烟囱这一市区的最高建筑,罗庄沂罗园宾馆这一区内
首家标准客房宾馆,显示出区内建筑施工企业的新水平、新飞跃。1989年,全区有建筑安装企业543
个, 从业人员14万余人, 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150人; 拥有固定资产18276万元, 施工机械设备净值
10245万元。全区已形成一个拥有勘察设计、建筑施工、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等门类齐全的建筑行业。
是年,全区完成建筑面积1548.3万平方米,产值28.43亿元,实现利润1.2亿元。其中,县以上建筑企业
完成产值1.98亿元,较上年增长16.7%;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7.1%;全年完成施工工程617项。
其中34项被评为优良工程。自1980年以来,全区累计创全优工程182项。
90年代,全区建筑行业发展迅速,行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施工安装技术水平大有提高,产值、
利润大幅增加。建筑施工已由一般工业民用建筑向铺路、架桥和承建水利工程发展,进一步拓宽了经
营渠道,搞活了建筑经营。企业内部在狠抓管理,提高技术的同时,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
备,并打破单一施工安装的格局,经营予制构件、生产建筑材料和装修用品,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80年代后期开始房地产开发,成为建筑业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在日照、沂源
划出的情况下,全民所有制和县以上集体建筑企业完成建筑施工总产值2.17亿元。1991年, 全区县以
上施工企业完成建筑总产值2.78亿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57亿元。1992年,全区建
筑业完成产值11.07亿元,其中施工产值10.67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3970元/人年,比上年增长26.5%;
竣工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达100%,工程优良率26.38%。1993年,全区完成建筑业产值16.8亿元,全员
劳动生产率17628元/人年。1994年,全区有建筑安装企业471家,从业人员19万人。其中,有职称的技
术人员3800人。是年,全区建筑业完成竣工面积236万平方米;实现总产值24.9亿元,利税1.85亿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21000元/人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