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401&run=13

区内城市建设历史悠久。从夏朝第七代王杼封儿子曲烈于鄫(即西周初封夏的后裔为子国的"鄫子
国",在今苍山县城西北16公里处)算起,距今已有4000多年。3000多年前的商代,区内除鄫之外,还
有郯、莒、鄪等方国所筑之城。西周初分封诸侯的城邑有鄫、郯、莒、鄪、颛臾、鄅、鄟、阳、向、
根牟等,大部分至今留有故城遗址。春秋时期,一些较强的王国或公国,开始在都城以外的领地上筑
小于都城的城邑,派其亲属带兵将驻守。较大的城邑有中丘、防、郓、郠、东阳等。战国时期,区内
的各诸侯国均被齐、楚所灭,城邑也大部分被毁。先秦城邑的建筑状况,规模一般都比较大,城和郭
的墙垣均用夯土筑成,既厚又高。有的遗址经过2000多年,其城墙基部尚有30多米宽,其残墙至今还
高出地面一两米。大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城有四门,城内有街巷和建筑物。
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秦、汉时期区内先后有郯、费、兰陵、启阳、莒、海曲、阳都、襄贲、东
莞、即丘、蒙阴等,均在被灭之国的城邑旧址筑城设治。后屡经变乱,直到宋、元,虽有不少变化和
更名,区内始终保持十余座县城。这一时期的城市建设,一是开始用石头筑城。位于今沂南县砖埠镇
黄疃村一带的汉置阳都县故城,其东门废基清晰可辨。70年代群众在沂河西岸修建扬水站时,曾清理
出一段用巨石砌成的城墙基础;二是城市功能更加齐全。郡(州、府)县治所均已成为该辖区的政治、
文化、商贸、交通中心。自明代开始,区内二州(沂州、莒州)五县(郯城、费县、日照、蒙阴、沂水)
的格局就已形成。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沂州升为府,设附郭兰山县,区内变成1州6县,仍为7个县级
城市。从明初开始,区内州县城相继改筑为砖城或石城,仍为土城者,墙基和城门楼也改为砖或石砌。
一般修建了高大的城楼和炮台,开挖了护城河并设立吊桥,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的防御功能。一城之中,
最好的房子是官署的厅、房。一般为青砖青瓦的砖木结构,少数有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鸦片战争后,
外国势力侵入中国,区内始有德国传教士在城乡所建的欧式风格的教堂,临沂、日照等城内开始出现
由外国人或本地商人修建的二三层的砖木结构、青瓦苫顶的小楼。
民国建立后,城市建设有所发展。不仅出现了电灯公司、平民工厂等现代工业萌芽,商业和手工
业也较为活跃。各县城和重要集镇商铺云集,经营百货、土产、布匹、粮食、煤油等。为之服务的饭
店、旅馆和澡塘、理发铺、戏院、书场也日益增多。公路的建设将各县城联结起来,电话的安装、自
行车的使用带来了现代气息。
抗日战争时期,区内城市设施受到严重破坏。1938年4月21日,日军侵占临沂城,城西北部被炮
火炸成一片废墟,城西南和南门外商业区被其付之一炬,大火燃烧六七天。日军在临沂屠城3天,全
城计有2840余人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占当时城内人口的近30%。1947年初,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沂
蒙解放区时,又使临沂城和部分县城遭到严重破坏。
新中国建立伊始,城市建设便被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原有的临沂、日照、沂水、
郯城、费县、莒县、蒙阴等7个县城,开辟拓宽了部分街道,修复了一些被战争破坏的公用设施,新
建了一批机关、部队、学校用房。尤其是通过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相继建起了一批全民或集体所有
制的工商企业,使城市由消费型向生产型转化。一批颇具规模的商店、剧场、电影院的兴建和邮电、
交通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功能。战争时期新设的县,建国后经过几次调整撤并,已基本固
定,并确定了治所:莒南县设在十字路镇,临沭县设在夏庄镇,沂南县设在界湖镇,沂源县设在南麻
镇,平邑县设在平邑镇,苍山县设在卞庄镇。省和专区拨专款建设了必要的办公、公务、宿舍用房和
部分公用设施。这些原本是大集镇的村庄,也步入了城市化发展建设的行列,到50年代末已初具规模。
50年代后期,尤期是"大跃进"期间,地区和各县均编制了建国后的首次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报上级审批。
从6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渡过三年困难时期,区内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始建于1960年的专署4层办公
大楼和4座3层宿舍楼,成为区内首批新式高层建筑。之后各县城陆续建起一批2~4层的钢筋混凝土楼
房,铺筑了一些沥青路面的街道,安装了自来水,有的开通了公共汽车。城区向外道路出口的路段、
桥梁相继建成,使区内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70年代开始,因一批批新的全民和集体工业企业的
兴建,以及商业网点、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服务设施的建设,使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各县城
的范围不断向外扩张,城区建成面积逐年增加。同时,为节约土地,城市建设向高层化发展。要求城
市规划区内,临街的建筑不低于4层楼房,其他建筑也要尽量建3层以上的楼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区内各级党政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大力发展各行业的同时,
切实加强了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城市在发展经济、搞活流通中的作用。1980~1983年,全区13个县驻
地的城市总体规划先后编制完成,报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城市建设走上了有计划、按步骤发
展的新时期。1949~1989年,全区完成城建投资总额15681万元,而后10年(1980~1989年)的投资额
是前30年(1949~1979年)投资额的2.51倍。在城建投资中,其中市政建设及维护7370万元,占总数
的47%;供水4430万元,占总数的28.25%; 园林绿化464万元,占总数的2.96%;环境卫生710万元,占
总数的4.53%; 其他城建投资2026万元, 占总数的12.92%。 建成城区面积74.9平方公里,是建国前的
14.5倍。从地区驻地临沂城到各县城,街道、桥涵、供排水、供电照明、城区交通、园林绿化、环卫
设施、楼房建设等均取得重大进展。临沂等火车站的建成、程控电话的开通、大型文体场馆和大型批
发市场的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城市功能,提高了城市建设的总体水平。此后区内行政区划有所变动。
1989年6月,国务院批准日照升格为地级市,同年底国务院批准将沂源县划归淄博市管辖,于1990年1
月1日起实施。1992年12月,国务院又决定将莒县划归日照市管辖。至此,临沂地区尚辖1市(临沂市)9
县(沂水、沂南、蒙阴、费县、平邑、苍山、郯城、临沭、莒南)。在"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口号下, 政
府组织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加快城市建设, 充分发挥城市辐射功能。1990~1994年,全区完成城建投
资22319万元,是前40年投资总额的1.42倍。其中,市政建设及维护投资12630万元,较前40年增长71.4
%;城市供排水2700万元,占总投资的12.1%;园林绿化2314万元,为前40年的4.98倍;环卫投入3090万
元,为前40年投入的4.35倍;其他城建投资2274万元。建成城区面积92.63平方公里。城市道路不断拓
宽硬化,连片开发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10层以上到近20层的高楼拔地而起,大型商场日益增多,批
发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舍全部改造,城市供水、公共交通、环境卫生、游乐场
所不断增加和完善,企业规模不断发展。一批现代化城市崛起在沂蒙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