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361&run=13

区内石油购销始于民国初年。1913年(民国2年),临沂城"蒋仁泰"杂货店商人蒋永毅交保金8000银
元,经江苏省镇江市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同意,在临沂城南门外油坊巷开设了"成记亚细亚煤油公司",
为区内首家石油购销经营企业。翌年,"成记亚细亚煤油公司"推荐费县"立恒祥"商号经销"亚细亚"煤油。
1923年,临沂城商人张慎余交保金12000银元,获准经销设在江苏省镇江市的"美孚火油有限公司"的煤
油,在临沂城设立"元记美孚火油公司"。这是区内首家美商石油经销企业。因此期国内尚无成品石油
产品,石油产品均为国外企业垄断销售。至1938年春日本侵略军占领临沂前,区内私营石油商号发展
到10余家,绝大多数经营的都是被老百姓称作"洋油"的煤油,以民用点灯照明为主。
日军侵占临沂后,美、英石油商在临沂的经营设施和所存油料,均被日军强占,石油经营由其日
商株式会社取代。临沂城仅有一家高丽人开设的名为"木下商行"的杂货店兼营煤油。抗日民主根据地
所需石油产品,由有关人员从敌占区通过各种渠道购进,数量很少,只供军需,不敷民用。
建国后,煤油先在区内上市。1950年,由国营百货公司和各县供销合作社开始经营煤油。1953年
4月,石油经营改为条条管理,从上到下自成体系,中国石油公司山东省分公司临沂采购供应站成立,
承担全区石油供应任务,品种也逐渐增加到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等。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时,
石油供应划归商业部门管理,业务量明显增加,并以供应国产成品石油为主。随着机动车和农用动力
机械的日益增加,石油采购供应任务也越来越繁重。1984年,全区石油部门购进成品油158828吨,分
别是1953年购进量的68.4倍和1974年购进量的2.8倍。石油产品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53年
石油产品中汽油、 煤油、柴油、润滑油所占总数的比例为28.2∶69.1∶0.9∶1.8,1964年变成了38.1∶
32.2∶25∶4.6,汽油已取代煤油占第一位,汽、柴两种生产用油合计占到63.1%,表明生产用油已占
主导地位,油料供应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明显增强。1974年,各类油品的比例为20.1∶13.8∶61.6∶
4.5,柴油又取代汽油占了第一位,表明农用拖拉机、排灌设备等农业机械大量增加,对柴油的需求
量猛增。1984年购进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所占总购进量的比重为29.1∶8. 2∶59.5∶3.2, 汽油
比重上升了9个百分点,说明改革开放后汽车的增加快于其他方面。到1994年,上述几种油品所占的
比重为32.7∶2.7∶61.1∶3.5, 汽油的增幅仍高于柴油。汽、柴油的比重达到93.8%, 较1953年增加了
64.7个百分点。1994年成品石油购进总量达180842吨,较1984年增长14.4%,比日照、沂源、莒县没划
走之前的购进量仍有增加。 石油销售情况基本与购进情况相吻合。 1953年销售1674吨, 1964年销售
7332吨, 1974年销售44591吨, 1984年销售156469吨, 1994年销售165005吨,比1953年增长近百倍。
1985年,区内石油采购供应机构重归省条条管理,更名为中国石油公司山东省临沂分公司。至1994年,
分公司下辖9个县公司,61座加油站 (其中自有50座、联营11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