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鞋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293&run=13

一、服装
清末区内一些民间作坊靠手工剪裁缝制服装。1911年莒县城关李堂缝纫铺最先使用缝纫机加工鞋
面布,缝制服装。30年代,临沂、莒县、郯城等县开办机器缝纫店铺,临沂城有复益隆、华盛成、永
盛、三友等17个缝纫店铺,最大的复益隆成衣局雇有20多人。日军侵占县城后,多数店铺关闭。
1941年春,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沂南孙祖区罗圈崖建立军工被服厂,有员工130多人。设有3个缝衣
班、2个鞋工班和织布、织袜、染坊6个班。同年冬,鲁南军区在费县梁邱建立鲁南被服厂,有缝纫机
1部, 员工10多人。1945年1月,鲁南军区被服厂成立,有员工500多人,缝纫机120多台。同年10月,
山东军区被服厂与一一五师被服厂、新四军被服厂合并为山东军区被服总厂,驻临沂白沙埠村。日军
投降前,如遇敌人"扫荡",工人们便转移到青纱帐里坚持生产。正如一首歌谣所说:"青纱帐起好时光,
后方工人缝衣忙。缝衣忙,为哪桩?为了前方打胜仗。打败东洋日本鬼,缝衣工人喜洋洋。"1946年
以后,随着形势变化,被服厂先后迁往沂南、莒南县境。1951年后,临沂、临沭、沂南、莒县、沂水、
日照、 费县等县城相继成立了被服生产组或缝纫合作社。 1954年区内有个体缝纫铺278户710多人。
1956年,全行业合作化,共有被服生产合作社17个,职工1073人。年工业总产值275万元。1976年,临
沂、 日照、沂源被服厂开始生产出口服装,年出口交货值达300万元。1983年全区服装业完成总产值
3272万元,实现利税141万元。1984年,全区有乡镇联合体及个体服装店铺105个,从业者12534人。
1989年,二轻系统有服装企业20个。其中服装厂13个,羽绒服装厂3个。有职工5812人,固定资产
2206万元。 主要产品有中、西式棉、涤、毛料和羽绒等多种服装。沂南县羽绒厂的"白天鹅"牌羽绒服
1985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平邑县羽绒厂的涤绵印花衬衫1985年获山东省产品质量"金杯奖"。二轻系
统的服装畅销北京、青岛、上海等市,出口欧、美、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9年工业总产值1.16亿
元,出口交货值2850万元,实现利税996万元。
1990年5月,行署决定,将原隶属地区二轻公司主管的临沂地区服装鞋帽工业公司移交临沂地区
纺织工业公司管辖。1994年,二轻系统有服装企业10个,固定资产7395万元。完成产值13260万元,生
产服装377.33万件。
二、鞋帽
区内传统鞋帽都是民间自制自用或到集市上出售。鞋分单鞋、棉鞋、产刂鞋、套鞋等多种,均系
布底、布帮,手工纳、绱。帽亦分单帽、棉帽等,有硬壳、软胎之分,均是布料手工缝制而成。1875
年(清光绪元年),始有费县城关宋祥、宋瑞开办的天成帽店。《莒州志》记载:"莒境东南各山峪养羊
者多春梳秋剪, 取其毛制为毡鞋毡帽推销各处。"1912年,莒县城有同长斋、福盛斋等鞋店(铺)10多
家;临沂城有兴隆斋、如意斋等鞋店铺13家;费县城及方城有鞋店铺5家,从业者百余人。临沂、费
县城关还有帽店10多家。后因日军侵犯,店铺多关闭。
1949年,区内有私营制鞋作坊60多家。后发展为手工业合作组。1953年建起鞋业生产合作社3个,
从业者60多人。同时,临沂、郯城、莒县、沂水、日照等县的被服厂也都生产解放帽和苏式棉绒帽。
1978年后,全区制帽业全由乡镇企业和个体业户经营。
1989年,全区二轻系统有专业布鞋厂4个,职工1251人。 固定资产547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944
万元,实现利税700万元。主要产品有各种布鞋、童鞋、旅游鞋、运动鞋、塑料凉鞋、注塑及橡胶布
鞋等。沂南制鞋总厂的"声乐牌"旅游鞋在全国同行业评比中居榜首,连续5次获省优质产品称号,4次
获部优质产品称号,并打入国际市场。
1990年,沂南制鞋总厂研制成改性PVC鞋底料,填补了省内空白。12月,该厂引进日本PV注塑双
色底高级运动鞋生产项目获得批准。总投资1487万元,建成投产后年新增运动鞋50万双。1994年,生
产旅游鞋148.7万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