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292&run=13

区内二轻工业源于传统手工业。主要有铁木制造、五金工具、土纺土织、缝纫、裘皮、制革、草
柳竹编、石刻、修理服务等行业。生产经营形式,有的在城镇设专门手工业作坊、店铺;有的以农为
主兼营手工业,利用农闲季节从事加工制作。本世纪30年代,临沂、费县、郯城有缝纫(成衣、鞋帽)
店铺50余家,从业者千余人。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区内手工业生产先后遭受侵华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的摧残,很多作坊店
铺倒闭,不少手工艺人改行。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解决军需民用,民主政府大力扶持和发展手工
业生产,以支援抗日和解放战争。1950年,全区有铁木业、缝纫、皮革、裘皮、铸造、编织、纺织、
建筑、印刷、雕刻等十几个行业,从业者3.3万人。1951年地区供销社设立手工业生产管理科。1955年
3月成立了专区手工业办事处,负责组织手工业生产。各县相继建立起手工业联合社。是年底,全区
组织起手工业生产合作社283个,供销生产合作社6个,手工业生产组27个,社员9000多人。
1956年,全区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入社者2.88万人,占全区手工业者总数的87%。合作
社固定资产108.6万元,全年工业总产值1738.5万元。1958年"大跃进"时对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集体财
产随意平调。大部分初具规模的手工业合作社被转成了国营工厂;规模较小的社、组则放给公社管理,
成为社办工业; 专区手工业办事处和各县联社撤销,使手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的挫折。1962年贯彻"调
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和中共中央关于恢复发展手工业的"三十五条"规定,将已转为国营和社办
的手工业集体单位改组为合作社(组),恢复了手工业管理机构。全区手工业经调整后,有生产合作社
组167个,职工4971人,全年工业总产值恢复到2036.8万元。1963年以后,全区手工业通过技术革新、
技术革命,逐步实现了生产的机械化、半机械化,提高了产品产量、质量和劳动效率,使手工业发展
到一个新的水平。
1966年,手工业完成总产值2369.1万元,实现利税292.4万元。1976年手工业改称二轻工业,划归
第二轻工业局管理。1979年,二轻工业完成技术革新项目218个,试制新产品27个,增加花色品种1030
个。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3亿元, 实现利税1159万元。1985年,全区二轻工业完成总产值1.88亿元,
实现利税1434.2万元,出口交货值达4958.36万元。198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67亿元,实现利税4600万
元,出口交货值达15919万元。出口产品有16项被评为全国轻工优秀出口产品,有22个企业获全国轻
工业出口创汇"金龙腾飞奖"。
1989年,二轻系统有制革、毛皮制品、钢木家具、工艺美术品、服装鞋帽、五金制品、塑料制品、
日用杂品、文体用品、家用电器等10个行业,134个企业,有职工2.76万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76亿
元,净值1.98亿元。有国家二级企业4个,省级先进企业22个。开发新产品252种,其中2项达到国内先
进水平、2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有6种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有部优质产品2个,省优质产品8个。全
年完成总产值7.06亿元,名列全省第5位;出口交货值2.06亿元,名列全省第四位;实现利税5714.3万
元,较1979年增加3.93倍。
199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46亿元,实现利税4582万元,出口交货值达2.25亿元。1992年,完成工
业总产值11.94亿元,实现利税6449万元,出口交货值2.85亿元。完成技改投入1.23亿元,吸收利用外
资1551万美元。 1993年,完成技改项目67项,总投资1.33亿元。1994年,二轻系统有113个企业,职工
32198人。其中中型企业6个,小型企业107个,出口创汇企业57个。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3亿元,实
现利税9670万元,出口交货值达5.2亿元。完成技改投资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