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硅酸盐行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282&run=13

一、日用陶瓷
1936年, 日照两城出土的精美镂空黑蛋壳陶杯和临沂城南湖西崖出土的黑陶杯, 据专家考证有
4500年的历史。临沂城西红埠寺村发现的一座古窑址,证明西汉初期,这里即有较发达的制陶工业。
到明、清时,现罗庄镇西部的湖西崖、朱陈村一带,已成为陶瓷制作中心。1916年《临沂县志》记载:
"碗用泥作坯,外涂黑釉,朱陈村为出产地。大缸、砂壶绿色者粗,黑色者精,与瓷缸均以湖西崖为
出产地。以上三种行销均广。"20世纪30年代,湖西崖十余处缸窑生产的大小缸盆坛瓶等,朴厚坚实,
行销数百里。湖西崖,朱陈各有碗窑数十处,傅家庄9处,制作大小碗盘碟壶盆坛等,畅销苏北、鲁
南地区十几个县。湖西崖、朱陈、傅家庄各有数处砂壶厂,所造砂壶砂瓢,造饭烹菜实用卫生,销路
以沭阳、 铜山为最。 当时临沂黑釉粗瓷年产量约150~200万件。后因战乱等原因,许多作坊倒闭。
1952年,朱陈和湖西崖、傅家庄都成立了陶瓷生产组,后又成立陶瓷生产合作社,集体生产。时有窑
炉50余座,作坊200余个,从业者850多人。
1958年,临沂泉庄陶瓷厂建成投产,始生产白瓷产品。1959年泉庄白瓷厂建成90立方米的倒焰窑,
代替直焰窑,增添了原料破碎、练泥等设备,提高了白瓷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年产白瓷250万件。1966
年又建成全国同行业第一条40米烧成隧道窑,产品质量达到部颁标准。1962年,贯彻中央调整手工业
的"三十五条"时,将"大跃进"时强行升级为国营耐火材料厂的陶瓷社,重新转为陶瓷生产合作社。朱
陈耐火材料厂改为陶瓷社,生产日用黑陶瓷。湖西崖则建成了缸窑社、碗窑社和砂壶社。傅家庄耐火
材料厂改为复兴陶瓷社,后与傅家庄陶瓷社合并改称傅家庄陶瓷社。1966年,湖西崖缸窑社合并进傅
家庄陶瓷社,主产套缸(即后来的临沂市陶瓷二厂) ;砂壶社并入碗窑社后搬迁至现址,改称八块石
陶瓷社(即后来的临沂市陶瓷一厂) ;朱陈陶瓷厂后来改称临沂市陶瓷三厂。这两厂主产碗盘等产品。
1968年,朱陈、傅家庄、八块石陶瓷社相继建起56米的隧道窑,实现了原料破碎、成型半机械化,烧
成隧道化。蒙阴、莒南先后于1969年、1971年建成了国营陶瓷厂。1972年泉庄陶瓷厂试制出口瓷成功,
在广州秋季商品出口交易会上,汤盘、平盘、茶壶等18种产品受到外商青睐,成交量达55万件。结束
了临沂陶瓷不能出口的历史。1976年泉庄瓷厂更名为临沂地区瓷厂。80年代初,临沂陶瓷行业有了较
大的发展,乡镇办、村办、个体陶瓷厂如雨后春笋;合资、引进资金、设备与技术,扩大了品种,提
高了档次。仅罗庄镇就有地、市、镇属和村及私营陶瓷企业22个,其年产日用陶瓷都在400万件以上。
地区瓷厂和临沂市陶瓷一、二、三厂及大光明瓷厂主要生产日用瓷和美术瓷。莒南、莒县、沂源、平
邑、蒙阴、沂南、苍山的陶瓷厂和日照日盛陶瓷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粗瓷及建筑陶瓷。80年代末至1994
年,通过合资、引进等方式,罗庄地区建起了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建筑陶瓷企业,如东方、鲁能、东
亚、华罗利等都是采用全自动作业线生产地板砖的专业生产厂;美华瓷厂的卫生洁具也具有相当规模。
临沂市银雀山办事处与外商合资兴建的纬光建陶有限公司,水平也很高。日用陶瓷有15个系列400多
个品种;工艺陶瓷有10个系列近百个品种;园林陶瓷有8个系列50多个品种;建筑陶瓷有10个系列40
多个品种。地区瓷厂的"银凤牌"鱼盘、开光酒具、套三花盆,曾先后3次获得省优质产品称号,一次省
厅优质产品称号;咖啡杯系列产品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临沂砂锅厂的"金鸡"砂锅被评为省新产
品三等奖。临沂的陶瓷除内销外,还出口美国、加拿大、波兰、南斯拉夫、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临沂市土陶制品历史悠久。1993年6月,土陶生产专业村--银雀山办事处前岗头村,为中南海烧制的第
一批2500套、1万多只土陶工艺花盆发往北京。1989年以后,随着区划变动,日照、莒县、沂源陶瓷
厂划出。到1994年, 全区6个陶瓷企业 (不含乡镇企业) 有职工4759人,固定资产原值8450万元,生产
日用陶瓷1.13亿件,工业总产值1.66亿元,出口交货值3499万元,实现利税1138万元。临沂瓷厂和临沂
市陶瓷二厂,均获得"省级先进企业"称号。
二、日用搪瓷
1975年, 临沂县在罗庄建成了全区第一家搪瓷厂, 主要生产日用搪瓷。1980年,产425吨,产值
141万元。1984年,产1304吨,总产值483万元。所产面盆、茶盘、炒锅、炒勺、饭碗等在全省同行业
质量评比中获得第二名。炒锅、炒勺1983年获得国家经委金龙奖。1985年,临沂市又建成工业搪瓷厂。
先后投资267万元,建成日用搪瓷、铸铁搪瓷浴盆、铁板搪瓷浴盆和玻璃反应罐生产线。日用搪瓷增
加到60个品种200多种花色;浴盆有5大系列48个规格型号。1988年炒锅、炒勺、"宝泉牌"铸铁搪瓷浴盆
均获得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销往国内的20多个省市,出口南美、东欧、东南亚等地。1994年,全区
2个搪瓷厂,职工1635人,固定资产原值4320万元,生产日用搪瓷1567吨,搪瓷浴盆56.3万只。总产值
2.85亿元,实现利税3741万元,经济效益居全国同行业首位。两厂均被轻工业部列为定点生产厂,分
别获省级先进企业称号。
三、日用玻璃
区内玻璃业始于1927年。据1936年《续修临沂县志》记载:"庆云山前黄白细砂,与博山产紫石混
合加碱,入博山磁罐内围以粘炭烧24小时成液。再用长筒吹液于铁模内即成小灯。每磁罐约能出小灯
三千。1928年,村民张明贞等曾招博山玻璃技师在北老屯村试办,销路尚佳。集资既少,又无人入股,
次年春即歇业。"直到1956年,临沂城关文具厂开始用朝天炉熔化玻璃,用人口吹制墨水瓶。1958年6
月,临沂玻璃厂在此基础上建成投产。有职工60余人,六缸圆炉1座。人工挑料吹制半斤白酒瓶和灯
罩。同年,沂源县玻璃厂建成投产,生产半斤酒瓶、灯罩、水漂及平板玻璃。1961年停产。1966年,
临沂县玻璃厂建成12平方米和25平方米的池炉,开始生产压延玻璃。1968年11月又试验成功用小平拉
法生产平板玻璃,并建成生产线。此技术当时为全国首创。次年12月建筑材料工业部和省建材厅在该
厂召开25省75个厂家参加的经验交流会,进行推广。1969年春,沂源重建玻璃厂,次年10月投产,以
生产医用安瓿瓶为主。1983年莒南坪上玻璃厂投产,生产啤酒瓶。1985年日照无线电玻璃厂扩建,开
始生产日用玻璃。 1988年4月沂南县建起日用玻璃厂。全区玻璃行业经过技术改造,年生产能力达到
9.4万吨。主要产品有啤酒瓶、白酒瓶、旋口瓶、平板玻璃、工艺美术玻璃等逾百个花色品种。产品
除内销外,还销往美国、澳大利亚、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临沂玻璃厂的500毫升白酒瓶、日照
玻璃厂的500毫升罐头瓶、坪上玻璃厂的"鲁梅牌"640毫升啤酒瓶和罐头瓶,曾先后获得省优和厅优质
产品称号。1994年,全区玻璃行业共有3个企业,其中国有2个,集体1个。有职工4140人,固定资产原
值1.12亿元,生产玻璃产品6.85万吨。总产值1.31亿元,实现利税121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