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生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232&run=13

一、开拓与掘进
(一)开拓
开拓方式。1949年临沂煤矿有小井68个,均系小井群土法开采,井深40~90米。小立井透煤后,
沿煤层开掘巷道,上部煤采出后再掘下山,系上下山多水平开拓方式。1950年以后建成33号、34号井,
井深分别为99.1米、96.65米,为立井开拓方式。1958年兰官庄、竹园、岐山煤矿为立井开拓。草埠煤
矿1958年新凿的1号、2号立井经1963~1965年改建后,为一对斜井多水平开拓方式。60年代后,各矿
开始由残部向深部发展,利用暗斜井、上下山、阶段石门开拓方式,并由单翼发展为双翼开采。大芦
湖煤矿原系立井多井口开拓,1964年合并为一立一斜多水平分区式开拓。桥头煤矿为斜井开拓。汤庄
矿1号井为斜井开拓,2号井由立井多井口开拓改造为斜井多水平开拓,3号井原为斜井开拓,后改为
一立一斜开拓。其他如傅庄、窑南头、窑汪崖、册山、朱陈、五寺庄、褚墩、塘崖、株柏等矿均为立
井开拓,采用水平大巷、石门、采区上下山等开采方式。
巷道布置。1949年前后,巷道布置形式是小立井(或斜井),透煤后沿井筒开水平运输巷和上下山。
利用上下山方出小回采面,巷柱式残采。1950年后,32、33、34号井采用沿煤层开凿下山,确定水平,
开凿水平运输巷,用阶段上下山开采。1960年各矿井开始向深部发展。多数矿井采用立井或斜井上下
山的开采方式和立井或斜井阶段石门的布置方式。汤庄、傅庄、朱陈等矿以大槽煤为主采煤层单层布
巷。1960年,大芦湖矿由单层单翼布巷改为单层双翼布置。该矿1号井由-50米水平大巷中心车场向深
部开至-157米水平。用环形大巷开上山与西翼和北翼贯通,形成分区式巷道布置。山西组三层煤是该
煤田主要开采层,各矿井均把主巷道布置在三层煤里,轨道巷道跟煤层底板,副巷(横溜子道)跟煤层
顶板。在井田一翼中部沿煤层底板开掘两条集中上山或下山,一条轨道上(下)山,一条溜煤上(下)
山兼人行道,上至回风巷。然后沿三层煤底板分别向两翼掘采区开运输平巷,用切眼上下贯通,方出
工作面。这种巷道布置在煤层里,顶板压力大,棚柱易倒塌,堵塞巷道。1970年后,水平运输大巷均
设在三层煤底板岩层里。70年代后,各矿机械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提高,开采水平由原来的单一水平上
下山开采,向深部、多水平、双翼、联络石门和上下山巷道布置转化。五寺庄矿的水平大巷设在三层
煤底板12米的岩层中,距煤层36米开双轨大巷。原则上大巷上下不留保护煤柱,从-140米水平大巷开
两条上山, 沿三层煤底板掘进。二采区用原册山井改造两条上山,区内均为单层双翼布置。其走向
长(双翼)500~700米,倾斜长300~400米,区段平巷为主副双巷布置。褚墩、塘崖、株柏矿,均采
用这种巷道布置方式。莒县、草埠等矿所采煤层不同,巷道布置方式各异。
(二)掘进
临沂煤矿原以土法开采,岩巷、煤巷掘进均用手锤短钎打眼放炮。1952年6月改用长钎大锤打眼,
用黑炸药、导火线明火放炮,人工扒装,抬筐、拉筐运输。一般巷道用木材支护,主要巷道和峒室用
砖、石砌碹支护。当年掘进7236米,掘进工效率0.12米/工。1954年,始用硝铵炸药、瞬发雷管、干电
池引爆, 当年总进尺1510米。 1955年,始用风钻打眼,当年总进尺6088米,掘进工效率0.125米/工。
1957年2月在615、 801两个掘进工作面采用单孔掘进, 当年总进尺8226米, 掘进工效率0.186米/工。
1959年采用电煤钻干打眼,下半年推广湿式作业,用自制半吨铁轮木矿车运输。当年总进尺1.81万米,
掘进工效率0.126米/工。1959年始用自制的水泥支架、陶瓷支柱、矿渣支架和水泥觜板等替代坑木,
降低坑木消耗。1960年,莒县煤矿发明"60"钻,草埠煤矿发明"游轨锤"打眼,当年进尺6683米。1962年
后,各矿均使用风钻、电钻干打眼,用安全炸药,瞬发雷管直流爆破器引爆,多次联炮,各矿总进尺
4.07万米。1962年,大芦湖煤矿采用深眼爆破法,眼深由原来的0.8~1.2米加深到1.4~1.8米。岩巷日
掘进由2.4米增加到5.6米,并在-157米水平大巷使用华一型扬铲式装岩机。1964年,汤庄矿在大断面巷
道掘进中采用多台风钻同时作业,一次性光面爆破,铲斗式装岩机扒装,当年总进尺9484米,掘进工
效率0.184米/工。至60年代末,各矿使用轴心式供水风钻、电煤钻打眼、安全炸药、段发和毫秒雷管、
防爆型直流发爆器引爆。 并使用多种材料支护,铲斗式和扒斗式装岩机。1970年,全局总进尺5.75万
米,平均掘进工效率0.139米/工。同年,朱陈矿在西石门坚硬岩石巷道中裸体前进。后采用喷浆支护
新工艺, 当年总进尺3090米,掘进工效率0.156米/工。同时,桥头矿试用压缩木锚杆支护获得成功。
1975年,大芦湖矿在北石门采区-37米水平风巷掘进中首次使用倒楔金属锚杆支护,使巷道断面缩小20
~25%。全年总进尺1.28万米,掘进工效率0.23米/工。1978年,汤庄矿在矿井改造延深中,全部使用
光爆锚喷新技术,年总进尺1.06万米。草埠矿在1978、1979年矿井改造延深中,主副井共延深1300米。
-100米水平大巷1000米均采用多台风钻同时作业,激光指向,一次光面爆破,机械扒装、绞车提升或
电机车列车牵引,以及巷道锚喷支护新工艺。在斜井8.51~10.53米大断面下山掘进中,月进尺62.67~
76.53米。1978年总进尺9827米,掘进工效率0.117米/工。70年代,各矿在巷道掘进中均使用前探支架。
五寺庄、褚墩、塘崖、株柏矿均采用锚杆加混凝土加固进壁,主要巷道采用裸体、光爆、锚喷等新技
术。到1994年,各矿使用的掘进机械有:风钻、电煤钻、ZYP-2型喷浆机,P15B-Ⅱ型、Pl3型、SBZ-13
型和"东方红"型扒斗式装岩机。用2#抗水炸药(莒县矿用3#)、毫秒雷管、MFB-100防爆型发爆器引爆。
全局掘进机械装备程度为28.23%,草埠矿占40.21%。各矿巷道主要以金属锚、喷、锚喷、锚杆金属锚
背网锚喷联合支护砌碹、架棚和裸体等形式。1986年后,各矿相继使用"工"字钢和18公斤轻轨作巷道
支架。1989年底,全局在籍巷道总长15.65万米,其中金属锚喷支护3.85万米,水泥支架支护5.3万米,
金属支架支护5116米,砌碹1.55万米,木材支护2.59万米,裸体巷道1.85万米。1994年,全局掘进机械
化程度达到75.18%。
二、采煤
(一)采煤方法
1948~1952年,临沂煤矿全部采用"残柱式"采煤法。工作面长20米左右,由上到下成块状。利用
煤柱、木柱和木垛等支撑顶板,沿底板掘进,放顶炭一次采全高,又叫"高落式"采煤法。这种采煤法
危险性大,丢煤较多。1951年产煤9.26万吨。1954年后改为"短壁"(小平推)采煤法。工作面长40~60米,
工效提高,丢煤减少。当年产煤11.06万吨。1955年第三季度改为"走向长壁式"采煤法,一次采全高,
平均日产393.9吨。在采大槽煤(3层)煤层中,"残柱式"和"长壁式"同时使用。1960年产煤48.91万吨,平
均日产1339.91吨。处于同一煤田的汤庄、傅庄、窑南头、朱陈、老屯、团埠屯和河湾等矿采煤方法
基本和临沂煤矿相同。草埠煤矿1958年用"残柱式"采煤法,1959年改用"走向短壁"采煤法。工作面走向
长40~60米,倾斜长20~30米,煤厚0.7~1.2米。一次采全高,当年产煤6.06万吨。该井田赋存稳定,
煤层规律,在开采中逐步由短壁发展为长壁采煤法。工作面一般走向长300~400米,倾斜长60~100米,
最长时150米。大芦湖矿曾先后使用过走向短壁、长壁、倾斜分层采煤法,水平分层竹笆假顶采煤法,
水平分层煤皮假顶采煤法和残柱式、巷柱式、高落式采煤法。汤庄矿一直沿用残柱式和短壁式采煤法,
岐山矿一直沿用残柱式、短壁式和长壁式采煤法。五寺庄、桥头、褚墩、塘崖、株柏矿均用残柱和短
壁采煤法。桥头矿曾用过短壁对拉小面采煤法。此法是在煤层倾角8~15°时,在煤层中开一顺槽,
上山工作面和下山工作面同时开采,煤由同一顺槽运出。莒县矿采用倒台阶式采煤法,回采率在90%
以上。
(二)采煤工艺
50年代,临沂、汤庄、朱陈、傅庄、草埠、莒县、岐山和其他小矿开采初期均用手镐落煤,人工
攉煤,条筐运煤。以后用短钎子手锤打眼,进而以长钎子大锤打眼,黑火药、导火线放炮落煤,人力
大锨攉煤。下山运煤人拉筐,上山运煤用人抬或"骑马杠子"方式运出。1955年第三季度后,临沂煤矿
开始使用风钻、电煤钻打眼,用安全炸药、电雷管放炮落煤。60年代,汤庄、傅庄、朱陈、草埠、莒
县、岐山、大芦湖、窑南头、老屯、河湾等10个矿井也开始用风钻、电煤钻打眼、安全炸药、电雷管
放炮落煤。后又推行湿式凿岩法。工作面开始使用木溜槽、铁溜子、搪瓷溜子、V型和CKP11型刮板
运输机。70年代,各矿开始使用17、20、22和26、44型可弯曲刮板运输机。1966~1974年,草埠煤矿
采取使用两台波兰式割煤机,分别在10行头炭和三炭贴底板掏槽割煤、放顶炮落煤的新工艺。至1994
年底,各矿全部采用打眼放炮落煤法。
(三)顶板管理
50年代小煤井的管理水平较低。随着矿井向深部拓展和开采规模加大,局、矿对顶板管理非常重
视,要求严格。顶板管理主要采用大冒顶跨落法和水沙充填管理法。五寺庄矿一直采用倾斜分层水沙
充填法。草埠矿在第一水平+160米以上用水沙充填法,至-100米第二水平后用大冒落管理法。其他矿
均用顶板跨落法。
支护方式。50年代用残柱式采煤时,以单棵点柱或鸭嘴棚支护。推行短壁和长壁采煤法后,利用
成对双排,靠近老塘打密集柱,每组4~9棵,使顶板整齐跨落,控顶距不超过1米。1988年,草埠矿
回采工作面全部使用HZWA-1400型金属摩擦支柱,HDJA-1000型金属绞接顶梁支护,用液压升柱器升柱。
1989年后,使用单体液压金属支柱并配绞接顶梁,用注液箱注液升柱。
三、提升运输
(一)井下运输
工作面运输。 1948年, 临沂煤矿工作面将所采的煤用抬筐、 拉筐或"骑马杠子"运至井底大门。
1951年残采工作面用木溜槽运煤。1952年后用自制铁溜槽运煤。1956年临沂煤矿33号井616回采工作面
第一次安装1台CKP-11型刮板运输机。1960年,各矿都向机械化发展。在倾角20°以下的回采工作面使
用V型链条刮板运输机。以后添置了CKP-6型、11型、GS-6型、17型、SGD-20型和22型刮板运输机。草
埠矿曾在+160米水平三炭工作面使用GSWD-13型、22型、17型、SGW-26型可弯曲刮板运输机,下横溜
道全部使用SGW-44型刮板运输机。20°以上的回采工作面和上山掘进工作面使用搪瓷溜子。
工作面下平巷至井底车场运输。1948年,临沂煤矿采面下平巷运输由人力抬筐或轱辘马驮大筐把
煤运至井底大门(井底车场)。1949年,在大巷或主要运输巷道铺设8公斤轻轨,用铁轮木车大筐人力推
车运至车场。1950年在32、33、34号井上山铺设轻轨,安装12吋汽绞车各1部,由平巷人力推车至下山,
再由汽绞车提到井底车场。1952年,在井下上下山安装4台10吋汽绞车,1954年,主提升井改为罐笼提
升后,主要运输大巷全部改为人力铁矿车。1955年,运输上下山由单轨改为双轨,用10KW内齿轮电
绞车为采区提升煤矸和运送材料。1956年,在六路北安装1台HP-50KW电绞车,用0.5吨矿车单钩串车
提升。1960年矿务局煤机厂制造了蒸汽锅炉、汽绞车、小型电绞车、矿车等分配各矿使用。至1962年,
各矿都在水平大巷、主要运输巷道使用0.5吨矿车,人力推车至井底车场。采区上下山均使用电、汽
绞车。1964年,大芦湖矿窑汪崖井在-164米水平550米大巷中采用无极绳对拉绞车矿车运输。1966年,
大芦湖、汤庄、朱陈等矿研制成电瓶电机车5辆。在水平大巷牵引0.75吨矿车运输。60年代中期,各
矿相继购置CDXA-2型、ZK3-6-250型和ZK7-6-250型、ZK7-6-275型架线式电机车,牵引U型1吨标准矿车。
铺设18公斤轨道运输,每列编组20~24辆。采的煤由上下山绞车放到大巷,由电机车牵引至井底车场。
1965年后,各矿采区轨道上山都安装ZTST1200-830型配55KW电机的绞车和1200-830型单滚筒电绞车单钩
串车提升。并在各采区上下山使用型号不同、大小不等的电绞车和内齿绞车。80年代后,各矿购置电
瓶电机车进入采区运输。到1994年,各矿井下运输方式主要是工作面搪瓷溜子,刮板运输机。采区运
输巷用电瓶电机车或人力推车。主下山运输由内齿轮电绞车提升和55KW以上的电绞车串车提升。水
平运输大巷用7吨架线式电机车牵引U型1吨标准矿车至井底车场。
(二)矿井提升
提升方式与设备。1948~1950年,临沂煤矿井筒提升全部使用"木狗子车"和木林车(磨车)。1950年
下半年各井口安装12吋汽绞车提升,用锅炉供汽。1960年,傅庄、汤庄、朱陈、大芦湖等11个生产井
均用各种类型汽绞车提升。1962年,草埠煤矿在2号井安装1台2TSJ1200-830型电绞车,配55KW电机,
用双钩单层罐笼提升。1964年,大芦湖煤矿在1号斜井安装1台26m1600/824型电绞车,配55KW电机。井
筒斜长210米,垂深108米,串车提升。2号立井,井深240米,安装1台KJ2×2×1型电绞车,配180KW电
机。60年代中期,各矿架通高压电,相继安装电绞车。1981年汤庄矿改造后成为一对斜井,主井斜长
672米,倾角23°。安装XKT2×2.5×1.2B-2型电绞车,配JRQ-1410-8型电机,功率280KW,双钩串车提
升。副井斜长622米,倾角24°,安装JK-2/20型配JR-137-8型210KW电机,单钩串车提升。1983年,草埠
矿延深至-100米, 主井斜长1125米, 倾角24°30′。 安装2JK-1.5-3/20型绞车, 滚筒直径3米,电机
400KW。副井斜长1128米,倾角24°,安装2JK-1.5-3/20型电绞车,电机260KW。1984年褚墩矿主井垂深
500米, 安装2JK-3/11.5型电绞车, 电机TR1512-8型570KW。副井安装2JK-3.5/11.5型双滚筒绞车,电机
YR500-12/1130型500KW。1986年塘崖矿独眼立井,安装IJK-3/11.5型电机,JRQ1512-10型480KW单缠绕
式绞车。
提升容器。用木狗子车时用腊条筐,每筐200公斤,粗麻绳提升。用木林车提升时用腊条筐,每
筐400公斤,粗麻绳提升。用汽绞车提升后,用500公斤大筐,钢丝绳提升。1955年后,用0.5吨的木制
矿车,留绳罐笼提升。60年代中期,各矿都用铁矿车提升。80年代后,除岐山、莒县矿使用0.5吨矿
车外,其他矿井均使用1吨标准矿车双钩罐笼或串车提升。
(三)井口运输
1950年前,煤筐自井下提升至井口后,由人工摘钩,用木杠子抬至煤场。1950年在32、33、34号
井口建了简易车场。分别铺设11、15和18公斤道轨,用铁盘车、大筐推车推到煤场卸煤。用汽绞车罐
笼后,0.5吨矿车出井,井口工摘钩后推车推到煤场卸煤。1977年后,五寺庄、褚墩、汤庄、草埠矿
在井口都安装先进运输设备,重车出井后自动解体,经自动滑行道至翻车机房自动翻车卸煤。原煤经
栈桥皮带分筛楼上仓分筛后,块煤和末煤分别进入圆型煤仓外运。空车则经爬车机房爬到空车滑行道
至副井口联体后待下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