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秦时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23&run=13

临沂地区历史悠久, 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1981年在沂源县土门镇人类遗骨,被称为
“沂源猿人”,地质年代属新生代更新世中期。说明早在50~40万年以前,临沂地区已有猿人活动。
他们创造了临沂地区以至山东的远古文明。比这晚些时候的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也在沂水、沂源、
日照、莒南、郯城等县市相继发现。在黄河流域少见的细石器文化遗址(距今约1~2万年),全区迄今
已发现80余处。 它们广泛分布在沂河和沭河流域的沂水、 临沂、临沭、郯城等县市,因而被统称为
“沂沭细石器文化”。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在临沂地区有着广泛分布。其中最重要的是莒县陵阳河
大汶口文化遗址和日照市两城镇典型龙山文化遗址。大量的出土文物表明:早在5000年前,这里的人
类就开始使用文字符号,掌握了酿酒技术,制造出精美的黑陶器物,并已使用砭石治病等。
大汶口文化以及相承发展起来的典型龙山文化的分布,基本与东夷族聚居地区一致,它们当是东
夷族诸部落所创造。太白皋是传说中东夷族的祖先,风姓,周朝时的任、宿、须句、颛臾等小国,据
称是他的后裔。东夷族的另一个首领少皞(一作少昊),名挚,号金天氏。周朝的郯国之君,据说是他
的后裔。早在商朝时期,相当今临沂地区的大地上,就存在过郯、莒、鄫(一作缯)、费诸方国。周克
商后,大封诸侯国以屏藩王室。鲁国和齐国是周王朝控制东方的重要支柱,它们的疆域就分别包括相
当今临沂地区的西北境和东北境。此外,见于《春秋》的尚有以下诸国。
颛臾:旧址在今平邑县平邑镇以东,蒙山之阳。风姓,鲁国附庸。传为太皞之后。后被鲁国季氏
所灭。
鄅:都城旧址在今临沂城北8公里的鄅古城村。郧姓,子爵。公元前524年(春秋鲁昭公十八年)一
度被邾国袭破,尽俘其人。翌年,宋国伐邾,邾被迫归还鄅俘,鄅复存。此后,其国并入鲁。
鄫:亦作缯。都城在今苍山县卞庄镇西北16公里处。姒姓,子爵。前567年为莒所灭。
:旧址在今郯城县东北。姓氏不可考。为鲁附庸。前585年灭于鲁。
阳:都城旧址在今沂南县砖埠乡黄疃村。姬姓(一说为偃姓或御姓)。前660年灭于齐。
向:旧址在今莒南县大店镇西3公里处。姜姓。传为炎帝之后。前721年(鲁隐公二年) 灭于莒。前
605年(鲁宣公四年)归鲁。
莒:都城旧址在今莒县城阳镇"莒国古城"。盈姓(一作己姓)。子爵。传为少皞之后。初都介根(今
胶县西南),春秋时迁莒。前431年(周考王十年)为楚所灭。后归齐。
郯:都城旧址在今郯城县郯城镇北关。盈姓(一作己姓),传为少昊之后,附庸鲁国。公元前414年
为越所灭,公元前355年楚灭越,郯归于楚。
根牟:旧址大致在今莒南县城西北25公里小官庄乡墩后村一带。曹姓。子爵。属东夷族。前600
年灭于鲁。
於馀丘:旧址在今临沂市北部境内。姓氏不可考。
杞( ):旧址在今莒县城阳镇北大沈庄。姒姓,伯爵。周初都城在雍丘(今河南杞县)。后改封于
“青州而近莒”。杞成公迁缘陵(今山东昌乐东南),杞文公迁淳于(今安丘东北)。前445年为楚所灭。
除上述古国外,春秋时期,在相当今临沂地区的地域,尚有一些大的城邑,见于鲁史《春秋》的
有22个,主要归属鲁、齐、莒诸国。
启阳:旧址即今临沂市临沂城。春秋时期属鲁,前492年筑城。《春秋·哀公三年》:"季孙斯、
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汉时因避景帝刘启讳改称开阳。
中丘:旧址有两说:《后汉书》、《沂州府志》认为在诸葛城,即今临沂市白沙埠镇东北的诸葛
城村;《续山东考古录》根据《水经注》的记载,认为在诸葛城(古临沂县城)北50里的葛沟镇(即沂南
县葛沟镇驻地)。春秋时期属鲁,前716年建城。
祝丘:旧址在今临沂市汤河乡故县村北,春秋时属鲁。前707年筑城。
费(费阝):旧址在今费县费城镇西北15公里的古城、毕城一带。春秋时鲁邑。前659年,赐季氏为
私邑。
祊(邴):旧址在今费县城南关。周时属郑,后归鲁。周宣王赐与郑桓公,使在天子祭泰山时,为
助祭汤沐之邑。郑庄公时,因祊距国太远,用它换取鲁国的许。
防:旧址在今费县费城镇东北方城镇驻地北2公里处。春秋时鲁邑。前665年筑城。
台:旧址在今费县费城镇东南。春秋时鲁邑。
东阳:旧址有两说:一是今费县费城镇西南的关阳司;一是今平邑县境的东阳村。春秋时鲁邑。
前487年一度被吴军占领。《左传·哀公八年》:“吴师克东阳而进。”《后汉书·郡国志》:“南
城(今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村)故属东海,有东阳城。”《兖州府志》以为即今之关阳镇。清《沂州府
志》认为即费县西六十里东阳村(今属平邑县)。
武城:旧址在今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村附近。春秋时鲁邑。
丘舆:旧址在今平邑县平邑镇西南20公里郑家峪乡南埠庄村。春秋时鲁邑。前481年,鲁葬司马
牛于此。
向:旧址在今苍山县向城镇西南1公里处。春秋时鲁邑。前696年建城。
次室:旧址在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春秋时鲁邑。后入楚为兰陵县。
蒙:旧址在今蒙阴县蒙阴镇西南联城乡城子村。春秋时鲁邑。前478年,齐、鲁曾会盟于此。
郓:旧址在今沂水县沂水镇东北徐家荣仁村。前615年筑城。《春秋·文公十二年》:“季孙行
父帅师城诸及郓。”此时属鲁。《春秋·成公九年》:“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庚申,莒溃,楚人入
郓。”《左传·昭公元年》:"莒、鲁争郓,为日久矣。"即指此邑,亦称东郓。
堂阜:旧址在今蒙阴县蒙阴镇西北西高都村附近。春秋时属齐。
盖:旧址在今沂源县东里店以西的盖冶村。春秋时齐邑。
艾:旧址在今沂源县西部。春秋时齐邑。前717年鲁、齐曾会盟于此。
纪障:旧址在今日照市安东卫。春秋时莒邑。前523年,莒国国君为避齐兵曾奔此。
密:旧址在今沂水县沂水镇西南。春秋时鲁邑。前660年,鲁大夫共仲自杀于此。
鄢陵:旧址在今沂南县东北部。春秋时莒邑。前619年,鲁国穆伯(公孙敖)为襄仲迎娶莒女,
在此见莒女美,而自娶之。
战国时期:相当于今临沂地区境内诸封国,先后为齐、楚所兼并。到战国末期南部(约包括相当
今郯城县、临沭县、苍山县、临沂市及费县、平邑县的南部)属楚;北部属齐。此期,齐分全国为五
都,楚则实行郡县制。前255年(楚考烈王八年),春申君以荀卿为兰陵令,这是楚在本区所设最早
见于文献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