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178&run=13

区内饲养家禽以鸡、鸭、鹅三大品种为主。家禽自古为家庭私养,饲养者多为解决自家禽蛋食用
之需,商品率极低。1933年,全区有家禽207.48万只,平均每户不到2只,其中90%以上是鸡。建国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家禽饲养量有了较大发展。1956年全区家禽饲养量达615.14万只,较
1933年增长近2倍,平均每户达到4只。1958年刮"共产风"时,一度要将家禽收归集体喂养,社员因害
怕自己喂养的鸡鸭被充公,遂宰杀自食或出售,致使当年全区家禽存养量急剧下降到470.45万只,较
1956年降低23.52%。后经三年困难时期,家禽存养量继续下降,到1961年仅有397.33万只。以后随着国
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家禽由户私养的政策进一步明确,稳定了社员饲养家禽的情绪。改革开放后,随
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农民有了喂养家禽的主动权和积极性,家禽饲养才有了大的发展。1983年,
全区家禽存养量达1612万只,1984年达到2072.29万只,禽蛋产量达93785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地
委、行署把畜牧业做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来抓,而把家禽饲养业做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
要项目,发展了一大批养鸡(鸭)专业户。规模饲养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禽肉、禽蛋的商品率,满足了
城乡人民的生活所需。新品种的引进和养殖新技术的应用,大大缩短了肉鸡的育肥期,提高了蛋鸡的
产蛋率和家禽饲养业的经济效益。1989年,全区家禽存养量达到3017.86万只,较1984年增长45.63%;
禽蛋产量达到146782吨,较1984年增长56.5%。不仅满足区内城乡人民的生活需求,还有大批禽和蛋销
往上海、南京和省内青岛等大城市。同时,冻鸡(白条鸡)已批量出口。到1989年累计出口480.61吨,收
购值达228.41万元。进入90年代,家禽饲养除传统的鸡、鸭、鹅之外,鸽子、鹌鹑的饲养也逐渐增多。
从国外引进的成套家禽孵化、喂养、宰杀加工和冷冻设备及配合饲料生产设备,实现了家禽工厂化饲
养的飞跃。1994年,全区家禽存养量达5121.19万只;出栏量达6641.65万只;禽蛋产量达218103吨。除
鸡、鸭、鹅三大家禽品种外,区内尚有饲养家鸽、鹌鹑者。80年代后期,有人还饲养珍珠鸡和驼鸟等。
鸡 系当地家禽饲养的第一大品种。当地饲养的家鸡俗称"草鸡"。母鸡体型较小,脂肪量小,成
鸡一般重1.5公斤左右。毛色混杂,黑、白、褐色均有,以麻色居多。尾短上翘,整体呈元宝形。7~
9月龄开始产蛋,每年产量150个左右。蛋皮有白和赭色两种,壳较厚,每个重45~50克。2~5龄为盛
蛋期,此后产蛋量逐年减少。自体孵化雏鸡,每次可孵20个蛋左右,孵化期为21天。该鸡善觅食,耐
粗饲,食粮食、糠麸、草种、昆虫等。公鸡则胸宽深,冠大直立,颈、肩、鞍羽为金黄色,尾羽呈墨
绿色,其他羽毛为黄红色。火红雄鸡的"三把毛"畅销国内外。公鸡体较母鸡大,体重在2公斤左右。蹠
有距,喜斗善啼,为人打鸣,寿命长达20年。肉质鲜美,含脂量小,营养丰富,是肉鸡中的上品。半
净膛屠宰率为80.6%,全净膛出肉率(带骨)为72.9%。当地"草鸡"以日照麻鸡为最佳。但本地草鸡产蛋小
而量少(歇窝时间长,多数隔日一蛋),体小出肉少,肉、蛋产量均低。1955年起,陆续引进来杭、澳
洲黑、白洛克、美国芦花、寿光鸡、济南花鸡等国内外的优良鸡种,产蛋率高于本地鸡20%左右,且
单体蛋重增5~10克,出肉率和产肉量亦高于本地鸡。但由于一家一户的混养,无专门种鸡孵化供应,
品质逐渐蜕化。1982年后,引进的优良品种有星杂288、星杂579、京白Ⅲ系、罗斯、罗曼、迪卡、伊
莎、宝星、艾拨益加(AA)、爱维茵等。这些鸡种单体个大,产蛋量和产肉量有的高出本地鸡1倍以上,
且育成期短,出栏快。大量养鸡专业户的出现,使鸡的饲养规模和饲养水平均有了明显的提高。专业
户饲养的蛋鸡品种多为伊莎、罗曼、星杂579、京白Ⅲ系等;肉鸡品种多为艾拨益加(AA)、爱维茵等。
但多数农户仍以饲养本地鸡为主。在当地市场上草鸡蛋价高于引进蛋鸡所产的蛋40%左右,公鸡的售
价(光鸡)也比引进的肉鸡高30%以上。1989年,全区各种鸡的社会存养量达到2634.46万只,占全区家禽
存养量的87.3%。进入90年代,除专业户和农户养鸡继续增长外,工厂化养鸡在本区出现。临沂市义
堂镇华蒙食品集团从匈牙利引进的从雏鸡孵化到肉鸡冷冻加工一整套生产线,改变了传统养鸡模式,
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新模式。肉鸡从雏鸡开始,56天即可育成3公斤以上,回收宰杀出
厂。较传统饲养方式,育成期缩短60%,单体产肉量增加了1倍多,尽管售价低于本地鸡,但效益仍然
优于传统饲养。 1994年, 全区养鸡量为4493.27万只, 占家禽存养总量的87.8%。其中,蛋鸡2860.06
万只,占鸡存养量的63.7%;肉鸡1633.21万只,占鸡存养量的36.3%。
另外,区内各县亦有饲养乌鸡者,以供药用。数量不大,以临沭县为多。
鸭 本区河渠、汪塘较多,适合养鸭。历史上居民中即有养鸭的习惯,也积累了不少养鸭的经验。
鸭属鸟纲鸭科类家禽,善觅食,喜食鱼、蚌类动物饲料,也食粮食和糠、草。性耐寒,生长快,体重
一般1.5~4公斤。母鸭4~7个月龄开始产蛋,年产蛋100个左右。蛋重70克左右,壳多淡绿和白色。本
身孵化能力差,一般由母鸡代为孵化,孵化期27天左右。本地鸭羽毛多为黄麻色,故俗称"麻鸭",杂
以少量的灰色和黑褐色。除冬天结冰外,养鸭以放养为主。白天将其放入河渠、汪塘,任其自由觅食,
傍晚赶回鸭舍过宿产蛋。 过去多为家庭自养。 本地人食用鸭肉者少,靠出售鸭蛋和活鸭获得效益。
1978年,全区鸭的存养量仅为67万只,1984年达到126.45万只,占家禽总量的6.1%。1989年达到138.71
万只。1994年,全区鸭的存养量达315.13万只,占家禽总数的6.15%。近年来,区内曾引进过鸭的优良
品种,如安徽鸭、微山湖麻鸭、迪高鸭、康贝尔鸭等,但均未获大的进展。本地饲养的活鸭多销往南
京等地。90年代,临沂市南坊镇和八湖乡引进国外肉鸭良种巴巴里鸭,已开始繁育和建立加工冷藏厂,
每只鸭重5公斤以上,肉肥嫩,油脂多。
鹅 属鸟纲鸭科家禽,水旱两栖。区内饲养者为本地的原有品种。羽毛白色者居多,间有雁色者。
体形中等、细微紧凑,公鹅体重4公斤左右,母鹅体重3.5公斤,大者可达10公斤。见生人即大叫以提
示主人。喜食青草,合群性及抗病力强。生长快,肉质鲜美。寿命较鸡鸭为长。8月龄即可产蛋,年
产蛋不足百枚,蛋皮白色,枚重140克左右。孵化期为28~33天。当地人养鹅除卖活鹅及蛋赚钱,还
有看家护院示警的作用。改革开放前,区内养鹅者较少,且每户只养几只,形不成规模。1978年,全
区鹅的存栏量为43万只, 1985年即发展到219.93万只, 占全区家禽存养量的9.7%。 1989年存养量为
244.69万只, 占全区家禽存养量的8.1%。 1994年,鹅的存养量达到322.79万只,占全区家禽存养量的
6.3%。本地鹅鸭主要销往苏、皖、沪、浙等省市。苍山县有一支运销活鹅鸭的专业队,他们以机动三
轮和货运汽车为运输工具,往上述地区贩运鹅鸭,年运销百万只以上。
家鸽 由原鸽驯化而成的家禽。翼长大,善飞翔。足短,体呈纺锤型。本地饲养者以白、灰和灰
白相间色居多。雌雄双栖,喜群飞。家庭饲养多在屋檐下或树叉置瓦罐为鸽巢。孵化期为18天,繁殖
力极强,年可孵10窝。建国前本地饲养信鸽和玩赏鸽居多,有成群饲养上百只者。建国后渐少,1958
年后曾大量减少,至60年代后几近绝迹。1980年后,养鸽业在区内有所发展,以肉鸽为主,并引进了
少量的美国肉鸽,该品种体大,育肥快,早熟,肉质鲜美。
鹌鹑 解放前,区内有人捕抓野鹌鹑驯养后,用于争斗取乐。此为鸡形目中最小的鸟。体型象雏
鸡,头小尾秃。额、头侧、颏和喉部羽为淡红色,周身褐色羽毛都有白色羽干纹,系其独有特色。以
谷类和杂草种子为食。产蛋量大,肉可食,早已为人驯养。1978年后,区内兴起鹌鹑饲养业,以出售
蛋和鹌鹑肉营利。其蛋以其营养丰富而成为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