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苗培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163&run=13

一、采种 1949年采种1.5万公斤。1950~1952年采种7万公斤,国家收购4.5万公斤。1953~1957年
采种99万公斤, 国家收购83万公斤。 至60年代,区内树种自给有余。1963~1965年,共采各类树种
22.5万公斤。外调黑松、侧柏、花椒等种子0.6万公斤。1970年后,每年外调15~20万公斤,主要是松
类、剌槐、紫穗槐树种。1984年,全区青年、妇女、学生开展义务采种活动,采集各类树种64.79万公
斤,国家收购48.35万公斤,支援甘肃5万公斤。1949~1989年,全区共采各类树种1313.19万公斤。除
“文革”前期外,平均年采37.5万公斤,满足了本地和支援外地的需要。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林木面积的扩大,采种数量也有明显增加。1990~1994年,全区共采各类树
种300万公斤。其中,义务采种100万公斤。平均每年采种60万公斤,较建国后至1989年,年均采种量
增加了60%。国家收购250万公斤。区内树种继续保持自给有余,5年共调出银杏、板栗、黑松、侧柏、
花椒等优质树种80万公斤。
二、选种 区内选种始于60年代中期。此期选种首先为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的造林布局需要。各
类树种依需选取重点,发动群众采集,国家收购。1981年后实行"五不采"。即不采青、不采秕、不采
劣、不采病虫害及小老树种,种子质量不断提高。1973年,区内首次进行良种挑选工作,共选出优良
树种4个,优良单株21株。其中,剌槐6株,油松2株,黑松11株,赤松2株。1974年全区林木良种普查,
选出8个优良树种,共20株。其中,毛白杨1株,枰柳1株,刺槐7株,油松1株,赤松1株,黑松3株,
水杉4株,楸树2株。1975年选出5个优良树种,26个单株。其中榆树2株,刺槐9株、油松1株,黑松2株,
楸树12株。1982年对引进树种、优良单株、优良类型、优良林分、原有优树、良种基地、野生古老珍
稀树种等进行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良种普查。查出古老树种27个、422株,主要有银杏、侧柏、黑
松、赤松、油松、桧柏、针柏、国槐、龙爪槐、青桐、橡树、杏、柿子、板栗、黄连木、五角枫、金
桂等。查出稀有濒危树种12个、183株,主要有叶籽银杏、化香木、光叶榉、榔榆、皂角、漆树、文
冠果、流苏、雪柳、厚壳、荆蔓、刺松。
1990~1994年,区内主要进行了苦楝、杨树良种选育工作。在苍山、沂南两县进行的《苦楝优良
无性系选择的研究》课题,汇集了全省14个优良单株,经造林对比,选出8号、14号两个优良无性系,
在全区推广。1991年,在费县、平邑、郯城等县进行的杨树新品种选育试验,汇集了全国20多个当时
看好的杨树新品种,经过对比选择,选出一批适合区内栽植的品种,在全区推广后效果颇佳。
三、 引种 区内树种引进,早期多为庭院观赏树种。据1982年普查,松类引进已800多年、黄杨
700多年,刺槐1848年即有栽植。1896年,德国传教士华德胜从青岛引进黑松在费县泽山林场(今塔山
林场)大面积栽植。在其教区内还植有赤松、日本落叶松、日本柳杉。加拿大杨从20年代引进,60年
代大面积栽植。50年代引进了乌桕、油桐、油茶、杜仲、漆树、茶树、樟树、水杉、女贞、栓皮栎等;
60年代引进法桐、油松、落叶松等;70年代"南茶北引"、"南竹北引",并引进刺杉、八里庄杨、沙兰杨、
欧美杨、健杨等平原绿化树种和火炬松、火炬树等山地绿化树种。
从1949~1989年,全区先后引进且已生存的树种计53科、102属、199种。从分布情况看,山丘地
区有刺槐、黑松、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杜仲、乌桕、茶树、檫木、柳杉等;平原地区有毛竹、
杂交杨、水杉、淡竹、刚竹、油桐、柏木、泡桐、枸杞等;绿化树种有法桐、金钱松、雪松、黄杨、
龙柏、榆柏、丁香、木槿、紫薇、海棠、玉兰、紫荆、桂花等;盆栽观赏树种有茶花、杜鹃、茉莉、
桔子、栀子、五针松、海桐等。
90年代后,用材林树种的引进,依然以杂交杨类居多,并从中选优推广。如50号杨、36号杨、中
林46杨、西玛杨、路易沙杨等。果树品种引进主要是苹果、桃等国内外优质新品种,引种后起了更新
换代的作用。
四、良种基地建设 1974年,区内建立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园,以提高种子质量。至1976年,
已有20多个林场建种子园、 母树林、 表型测定林、 采穗园。至1980年,共建种子园1400亩、母树林
3200亩、采穗园500亩,汇集刺槐、楸树、落叶松、苦楝、杨类等优良品系300多个系号。1982年,费县
大青山林场、蒙阴天麻林场被列为部、省林业良种基地。苍山、沂水、费县计20万亩刺槐、侧柏、黑
松被省定为采种基地。1985年采集良种、条穗2.5万多公斤。1986年,全区有种子园1011亩,子代测定
林270亩,无性系测定林391亩,母树林474亩,采穗园36亩,优树汇集区222亩,种源试验林20亩。
1990年后,本区开始重点建设林业部和省政府联建的费县大青山林场刺槐良种基地二期工程,新
增刺槐良种基地500亩。1991年,在费县、郯城、平邑3县建杨树品种试验基地林500亩,在沂南、苍山
两县建苦楝品种试验基地林200亩,在蒙阴县建楸树品种试验基地林200亩,为优质林木集约化经营提
供足够的苗木。
五、育苗 建国前区内各县大多置官办苗圃。1931年费县苗圃20亩,育刺槐、桑、软枣、椿等幼
苗13400株。
1949年,沂蒙专区建起3处国营苗圃,当年育苗1050亩、600万株。1956年区内有国营苗圃11处。
当时集体植树主要由互助组、 农业社自育树苗。1949~1959年,全区育苗14.26万亩,产苗2.62亿株。
60年代初,加拿大杨大量引进,县、社、大队三级育苗,平原地区育苗比重加大。1973年育苗进入高
潮,当年育苗7.28万亩,3.1亿株。70年代后期,区内重点实施农田林网化,建立用材林基地,开发速
生丰产林及引进粮桐间作,育苗重点是杨类、泡桐。80年代初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出现一大批育苗
专业户、重点户。1984年全区育苗3.2万亩,其中育苗专业户3475户,育苗8198亩。1949~1989年,全
区共育苗140.96万亩,年均育苗3.52万亩。除满足本区需要外,尚销往区外。
1990~1994年,全省搞"灭荒"(即消灭荒山荒滩)达标,用苗量比较大。区内林木育苗面积、容器苗
数量、产苗量均较大。5年合计育苗面积达19.99万亩,年均3.99万亩。最多的1991年达到6.11万亩;容
器育苗数量18017万个,年均3603.4万个。1994年最多,达到6000万个。总产苗量28.07亿株,创区内育
苗历史最高水平。1991年最多,达到7.41亿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