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统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137&run=13

区内统计工作,采取条块结合的方法进行。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的统计业务,地、县统计
部门负责统计业务的指导、协调、汇总、编制。综合统计业务主要有:
一、农业统计 1951年,政务院财经委统一制发了《农业生产年度总结基本报表》,由农业部门
编制全区农业统计报表,计有10份报表,50多项指标。1953年后,农业综合统计交由统计部门填报,
同时增农业职工人数及工资、土地利用、主要农机具等统计报表。翌年增自然灾害情况表。1957年增
农业合作社基本情况和收益分配情况表。1966年~1970年,仅有人民公社基本情况、主要农机具拥有
量、耕地面积等数种统计表。1983年综合统计年报计有10种表格。1985年后,农业统计按国家统计局
制发的《农村统计一套表》填报,其内容有3部分:第一部分是由村组填报的表格;第二部分系乡镇
报表;第三部分是乡镇主要经济考核指标月报和经济社会计划执行情况公报。全区农业统计按年报、
季报由下而上进行统计、汇总后上报。
二、工业统计 1950年,按全国统一的公营和公私合营工矿企业年报表进行工业统计,采用全国
统一的该年6月工业产品的不变价格等指标。1979年,开始按新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填写统计
报表。1980年后,工业统计的定期报表有:工业总产值及主要产品产量电讯月报、独立核算工业企业
主要经济指标月报、分行业总产值半年报、主要工业产成品(实物量)库存季报、系统内独立核算工业
企业主要产品产销存月报、供销合同执行情况季报、农村乡村办工业企业总产值月报、重点工业企业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月报、地方工业分县市主要经济指标季报、分部门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月报等。
三、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1952年,地区执行由省编制的基建统计综合年报有8种。后根据中央关
于精减报表的要求,到1965年时基建统计综合年报只有6种。1980年,将基建统计改为固定资产投资
统计,综合年报增至12种。1985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报分为5大部分计23种报表,内容含基建投
资完成情况、投资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新增生产能力、房屋建筑面积及价值、更新改造
投资等。报表按全民、集体和私营等所有制形式分类填报。1989年前,基建新开工项目的统计范围只
包括投资百万元以上的项目,1989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规定,将全部基建和更新改造项目均列入填
报统计范围。
四、商业统计 1950年,临沂开始对国合商业系统商品流转、商业网、运输、劳资等进行统计填
报。1954年,商统报表有商品购销库存、商品调拨、商品加工、贸易网、各商品种类的批发和零售额、
主要商品零售量公私比重、社会商品零售额公私比重等项内容。1957年,商统年报达到12种。1979年,
因"文革"而停止的各种商统报表全部恢复,数字质量亦有所提高。1987年,建立了全民、集体、合营、
个体为总体的社会商品流转统报制度,同时增加了农村集体商业商品购销存统计内容。翌年,又增非
商业主管部门的全民所有制商业商品的购销存统计表。
五、物资统计 1954年,物资统计年报有5种,含产品收拨与结存,供应计划执行情况、主要原
材料燃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基建用材料收拨与结存等项内容。到1957年,物资统计综合年报有11种。
1985年,物资统计综合年报有主要物资消费与库存月、季报,供货合同执行情况季报,工业产品销存季
报,城镇集体单位物资消费与库存半年报,机电设备使用和库存情况半年报等。90年代初,又增加了工
业品销售和能源统计报表。
六、劳动工资统计 50年代,区内劳资统计报表主要含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等指标。
1959年, 国家建立了统一的劳资统计报表制度,综合年报有12种。1966年,劳资统计报表制度中断,
1970年恢复。1988年,新增专业技术人员情况综合统计年报。翌年,又增离退休、退职人员和其他所
有制工业、建筑业职工人数综合统计年报。
七、综合平衡统计 含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投入产出、资金流量、城市等5项统计。1984
年,开始试行国民收入统计报表制度。1985年,国家统计局正式建立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指标体系,本
区填制的主要指标有增加值、劳动者收入、福利基金、利润、税金、利息、固定资产折旧等。投入产
出统计始于1987年,统计表由3个部分组成,即Ⅰ、Ⅱ、Ⅲ3个象限。把Ⅰ、Ⅱ象限连接起来,反映全
社会物质产品和服务总产出的分配与使用情况。把Ⅰ、Ⅲ象限连接起来,反映各部门生产的物质产品
和服务的价值构成或费用构成。1980年,城市统计范围才扩大到县级市,统计内容包括人口、土地面
积、农业、工业、地方财政收支等8个方面,共164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