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132&run=13

1932年,省政府下令各县建立计量管理机构,区内临沂、莒县、郯城、费县、沂水、蒙阴、日照
7县相继建立了度量衡检定分所。当时,各县分所只有标准器一份,主要从事计量器具的检定检查及
对集市贸易计量器具的管理。建国后,政府未设计量器具专管机构,由有关部门代管。1957年,地区
计量检定机构建立之初,只对全区衡器进行检查、检定、修理。1963年,专区计量标准所除继续检定
衡器外,开始建立少数的计量标准,进行量值传递。对长度计量的万能量具,力学计量的普通压力表、
天平、热电计量的玻璃温度计和万用电表进行检定、修理。其他计量器具,仍由使用单位送省计量所
或外地检定。1965年,专区计量标准所可检定计量器具50余种。与此同时,各县开始建立计量管理、
检测机构或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管理。70年代中期,各县基本都建起了计量管理所。80年代始,地
区及各县才相继建立健全了标准局、计量局及所属计量测试检定机构。逐步健全了计量标准,进行量
值传递。 至90年代初,地区和各县可传递量值48项、96种。其中,长度类10项、25种,力学类14项、
20种,温度类7项、18种,电磁类12项、27种,时间频率类21项、3种,化学类3项、3种。总计建立计
量标准器6类、48项、96种。同时建立了标准器档案,制订并执行了周期检定制度。基本适应了改革
开放和发展经济对计量管理的要求。1990年开始,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区内计量管理工作也有较
大进步。截止1994年底,地区计量测试所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长度12项、22种,力学15项、36种,
温度9项、18种,电磁10项、12种,理化8项、10种,共计54项、98种。全区9个县计量测试所建立社会
公用计量标准共计47项。标准计量部门授权地、县供电局、自来水公司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30项。
从而,建立起全区比较健全的计量标准量值传递体系。使全区计量管理工作走上了正规化、科学化之
路。
计量器具生产 区内计量器具的生产,可追溯到秦汉时期,但直到建国前后,也只有木杆秤、木
尺、量提(即端子)、升、斗等。临沂城及各县都有一些专业杆秤制修户。1959年开始,组织杆秤制修
户专修10两1斤的杆秤,保证了全区10两秤改换工作的顺利进行。至1965年,全区有杆秤制修户为主
体组织而成的台、杆秤制修合作社(组)达12处。沂南县计量实验工厂,系省标准计量局确定的戥秤、
木杆秤和量端器的定点生产厂。1977年,该厂生产戥秤31000支,由省标准计量局调拨到各地。临沂
县计量实验工厂为省标准计量局定点衡器检定砝码专业生产厂,所产砝码除供应本区外,还由省标准
计量局调拨各地。该厂曾于80年代末试生产台秤获得成功,90年代还尝试产过电子秤等,均未形成批
量生产能力。1986年,平邑县衡器厂取得省标准计量局颁发的衡器生产许可证,主要生产台、案秤和
5吨秤量以下的地上衡。 成为区内最大的衡器生产厂家。 1988年, 莒南县互感器厂获得生产0.2级、
0.55级电流互感器的许可证,是年底,可生产3大系列的电流互感器。临沂市水表厂于80年代后期获
得水表制造许可证,成为省内水表生产定点厂,至1994年,生产3个系列15~2000毫米口径的水表,年
产量达到600万只以上。
商贸用计量器具管理 清乾隆年间,沂水县衙门在城南门东侧城墙内镶装一块长3.15尺(老尺,
折1.701米)、宽2.2尺(折1.88米)的大石,作为全县制做“量地杆子”的标准,此为区内官方对民
间计量器具进行粗放式管理的较早例证。30年代初,区内各县度量衡检定分所成立后,一度对各辖区
内集贸所用的斗、 尺、 秤进行检定,仅蒙阴县在1934年中即没收旧度器240件、旧量器15件、旧衡
器334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除解放区外,其余地区的计量器具均由集市的秤、斗、牙行管
理,计量器量值颇为混乱。建国初,市场管理部门即加强了区内贸易计量器具的管理,逐步建立起统
一量值的各项规定,改变了混乱状态。1964年,计量部门对全区计量器具进行普检,严格控制外地生
产的计量器具流入本区。 是年4~6月,专区计量所组织专人到集贸市场检查木杆秤15675支,合格率
仅为45%。通过加强管理,到翌年再进行普检时,合格率达到78%。在加强集市贸易计量管理的同时,
本着检查与宣传相结合、教育与群众监督相结合、专职部门管理与商贸系统内部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还强化了对国营、合作商业计量器具的检管。1965年,在主要节日期间,对全区国营、合作商业计量
器具进行了普检,合格率达90~95%。自1985年始,计量、物价、工商三部门联合开展“物价计量信
得过”活动,促进了计量器具使用质量的提高。至1989年,全区共有118家商贸企业被评为“双信”
单位,其中61家为地区级。
工业计量管理 区内工业计量管理始于1962年。开始在各县工业局(手工业联社)内设1名专职
计量管理员,负责本县范围内工业企业的计量管理,但管理力度、覆盖程度和管理手段都不能达到实
际要求。1972年,在对区内机械行业的计量器具进行全面检查时发现,企业正在使用的量具失灵(准)
率高达70~80%。为此,地区革命委员会下发文件,要求所有有条件的工矿企业均要建立企业计量管
理机构,对企业专用的计量器具定期进行自检、送检和维修,确保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此后,地区
计量测试所加强了对县属以上工矿企业的计量器具管理,每年都要组织一次行业互检,发现问题,及
时解决。至1989年,全区共建立企业计量室104个,对14876台(件)企业自用的计量器具进行周期检
定。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1987年开始,根据国务院提出的企业
管理升级的要求和省标准计量局制订的统一标准,在全区工业企业中,开展了计量升级达标活动。到
1990年,全区有38家工业企业达到国家二级计量标准;有297家工业企业达到了国家三级计量标准。
上述企业均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了计量标准、 配齐了计量器具、制订了周期检定制度、形成了厂、
车间(科室)、班组三级计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准确的量值传递。1991年,国务院下令停止一切升级达
标活动,减轻企业负担后,区内计量管理升级活动亦全部停止。但企业的正常计量管理和量值传递坚
持了下来,继续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服务。
农业化学计量 1975年7月,计量部门首次对区内农用氨水进行普查。是年11月至翌年底,在临
沂县的岔河、义堂、洪瑞,莒南县的文疃,费县的探沂等公社举办农业化学计量学习班,培训农业化
学计量人员230名。而后,对全区十几万亩耕地进行了氮、磷、钾含量的化验。并在临沂洪家店和大
朱夏等村设点,绘制地块图,逐一标明上述村庄每片耕地氮、磷、钾的含量情况,以便因地制宜,合
理施用肥料。农业化学计量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全区科学种田技术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