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1949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12&run=13

1948年
1月4日 莒南县十字路镇爆炸队在上年12月同国民党军的斗争中,创造了埋雷253窝、杀伤敌营
长以下260多人、自己无一伤亡的战绩,全队22人中有20人立功。华东军区和滨海军分区分别通令嘉
奖该爆炸队。赞誉该队“创滨海爆炸战空前范例”。给该队记集体特等功一次,赠“八一”军旗一面,
授予“模范爆炸队”称号。
1月初 中共鲁南区委于12日召开扩大会议,张劲夫代表区党委、行署和军区作“三查”(在军
队为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在地方为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
想、整顿作风)动员报告。接着,“三查三整”在鲁南党政军机关中开展。鲁中区党委和滨海地委亦
于1月初开展了这一运动。通过这一运动,纯洁了党的组织,改进了党的作风,保证了土地改革的实
施。但由于“左”的思想影响,一些地方离开党的组织,发动群众整党、“查三辈”,致使一部分干
部和党员受到了打击和错误的处理。5、6月间,“左”的倾向被纠正。
1月10日 中共鲁南区党委在平邑县王崮山召开地、县委书记会议,历时1个月。会议第一阶段根
据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饶漱石的意见,错误地批判了黎玉的所谓“宗派主义”、“山头主义”和土改
中的“富农路线”;第二阶段总结一年的土改工作。认为鲁南的土改工作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巨大
的;第三阶段部署任务,提出要突出抓好生产救灾、对敌斗争、整编队伍和土地改革等项工作。中共
鲁南区党委书记傅秋涛主持会议并做报告。
1月 由平邑、苍山、费县、泗水等10余县3000余名民工组成的鲁南随军担架团胜利完成任务,
于本月返回鲁南。 该团从鲁南战役开始, 先后参加大小战役10余次,涌现出“平邑陈毅担架队”、
“苍山陈毅运输队”等英雄集体。平邑县一区支前特等功臣高启文被华东军区授予“华东支前担架队
英雄”称号;苍山县蔺景鲁、牛亭山等13人被评为特等功臣。该团立一等功者183人,二等功者1216
人,三等功者462人。全团有1260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月至5月 根据华东局指示,滨海、鲁南和鲁中沂蒙区先后进行了精简整编。滨海区后方机关将
原来的4万多人减少二分之一以上,节约开支250亿元,清理资财计40亿元,并先后调出1500名干部到
中原地区工作。
鲁南区的精简整编工作与生产救灾结合进行,从2月开始,至5月结束。全区编余人员7205人均作
了妥善安排。查清了脱产人员及其他吃粮人员的数字,清理了资财。
鲁中区的整编工作于1月下旬开始。沂蒙区各县分别传达贯彻了华东局、鲁中区关于“精简编制、
供给标准、清理资财”三大方案。经过精简整编,各县均裁减了人员。如蒙阴县,整编后县直机关只
有122人,全县9个区共留脱产人员195人。
2月 兰陵县恢复,刘向乙任县委书记,孙文成任县长。
2月至3月 鲁中沂蒙区、滨海区、鲁南区大力开展生产救灾活动。2月下旬,鲁中区党委在沂源
县南安乐村召开生产救灾大会,号召男女青年参加生产救荒团,广泛开展生产互助,搞好春耕生产,
度过春荒。沂蒙地委于3月1日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布置生产救灾工作。3月初,华东局派出得力干部
到沂源等重灾县帮助工作,拨给沂源县大豆50万公斤,玉米、谷子15万公斤,救灾款3万元。鲁中区
党委于3月20日发出指示,号召各地党政军机关,自觉自愿地节约菜金、粮食救济群众。至4月份,沂
源县脱产干部共节约粮食781公斤支援了大泉、南麻、北麻等村。县委、县府以节约的菜金买了300公
斤食盐、73公斤南瓜种送给灾区。
滨海区于3月7日成立救灾委员会,地委、专署抽调20余名机关干部组成工作队,分赴竹庭、东海、
临沭等重灾县,帮助群众开展生产救灾。同时向灾区调拨大豆160万公斤,用于救济灾民和归还去年
滨海区超纳的公粮。
鲁南区党委制定了救灾和生产措施。其主要内容是:抓紧合理分配地富浮财、粮食,号召群众多
种早熟瓜菜和庄稼,商业部门迅速调剂菜种;安排好流亡家属和逃荒灾民的生活出路;组织巡回医疗
队下乡,做好病灾抢救工作;严格执行省府颁发的“八大禁令”,减轻人民负担,机关、部队及一切
脱产人员厉行节约;组织变工互助;合理发放贷款;帮助群众春耕;协助难胞安家。
3月18日 驻蒙阴县城的国民党军弃城逃窜,逃离前杀害关押的共产党员、革命干部412人。
7月15日 《大众日报》报道:滨海区军民奋战半年,作战320余次,毙、伤、俘国民党军及还乡
团4862人,争取瓦解3135人;攻克日照、石臼所等重要城镇20余处,收复土地1360.5平方公里,解放
村庄826个,人口近50万。
7月17至20日 17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将鲁中、鲁南区党委及滨海地委合并,成立中共鲁
中南区党委;将鲁中、鲁南两军区及滨海军分区合并,成立鲁中南军区。康生任鲁中南区党委书记,
傅秋涛任鲁中南军区司令员,康生任政委。20日,山东省政府决定将鲁南、鲁中、滨海合并为鲁中南
行政区,成立鲁中南行政公署,李乐平任主任。本月下旬,鲁中南区党委在沂北县武家洼(今属沂水
县)正式办公。8月18日,鲁中南行署在沂水城北南场正式成立。鲁中南区党委、行署和军区成立后,
相继成立了7个地委、专署及军分区。原鲁中一、二、三地委、专署,仍为鲁中南区一、二、三地委、
专署;原鲁南一地委、专署改为鲁中南区第四地委、专署;原鲁南三地委、专署改称鲁中南区第五地
委、专署;原滨海地委、专署改为鲁中南区第六地委、专署(详见“沂蒙革命根据地纪略”卷)。
8月13日 鲁中南区第六地委、专署、军分区领导成员进行调整。谷牧任地委书记,郑子久任副
书记,谢辉任专署专员,胡定千任军分区司令员,谷牧兼任政委。
9月12日 鲁中南支前委员会兼山东省支前委员会前方办事处成立。傅秋涛为主任,周骏鸣为副
主任。25日,鲁中南支前委员会发出指示,要求尽快建立各地委支前司令部、各县支前指挥部和各区
支前站及村生产支前委员会。嗣后鲁中南各地、县委均成立了支前司令部和支前指挥部。
9月26日 鲁中南区党委机关报《鲁中南报》在沂水县武家洼创刊(详见文化志“鲁中南报”专
条)。
10月10日 济南战役胜利结束后,国民党驻临沂守军山东省保安一旅王洪九部见大势已去,于是
日弃城南遁。鲁中南纵队遂收复临沂城。
10月26日 临沂、临西两县合并为临沂县。狄生任县委书记,张云榭任县长。
11月5日 淮海战役前夕,华东军区司令部驻临沂城。
11月7至8日 王洪九部保安一旅及临沂、莒县、沂水、费县自卫团队等约8000人逃集郯城。淮海
战役在即,为打开主力部队南下通路,方便战役支前,鲁中南纵队司令员钱钧调集滨海第一、二、三
团和鲁南第十七、十九团,在地方武装配合下,于11月7日向王洪九部发起攻击。晚11时左右攻入城
里,战斗至凌晨4时,王部弃城向西南突围。担任截击任务的19团在城南给逃敌以迎头痛击,歼敌300
余人,俘100余人。残敌一路逃至曹村被围歼;一路逃至新安镇被歼灭。此役共歼敌2000余人,缴获
枪支1000余支,炮2门,其他军用物资一大宗。
11月8日 滨海区全境解放。全区共辖莒南、莒县、日照、临沭、竹庭、东海、郯城、临沂8县,
计91区、6483村、230万人。
11月初至翌年1月 沂蒙根据地人民倾其所有,全力支援淮海战役。鲁中南区共调用随军常备和
二线转运民工34万人, 临时民工140多万人。供应军粮1.4亿公斤,食油35万公斤,盐36万公斤,猪肉
43万公斤,军鞋100多万双,其他物资一大宗。有3.6万多名青年参军(详见民政志“支前”专条)。
冬 中共滨海地委决定建立滨海建国学校,由马培卿兼任校长,1949年2月正式开学,共办2期,
每期3至4个月。该校于1949年底停办。同时,台枣专署亦在苍山县仲村创建了一所建国学校,设工农
干部、青年两个队,共402人,汪亚民任校长。1949年6月学校停办。

1949年
1月 鲁中南区行政公署机关移驻临沂城。
1月27日 二地委、二专署发出通知,为支援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特向沂蒙区
人民预借公粮450万公斤,要求2月底完成任务。
2月1日 中共鲁中南区党委发出《关于执行华东局准备一万五千名干部外调任务的指示》。其中
从滨海区抽调1套地委级、7套县委级、70套分区委级干部,随军南下开辟新解放区。所调干部中包括
地级65人、县级158人、分区级423人,共646人。其中党群干部353人,财政干部258人,军事干部35人。
鲁中南二地委(沂蒙)抽调的干部编为一个大队,共组织起7套班子,由专员程鹏带队南下。鲁中南
四、 五地委(鲁南) 先后下达了“动员与集中外调干部的决定”。四地委抽调地、县、区三级干部
500余人, 组成地、县、区三级领导班子,南下浙江。据不完全的资料记载,南下的干部中,临沂县
92人,郯城县100人,苍山县360人,莒南县300人,日照县84人,莒县156人,沂南县160人,沂水县130
人,沂源县232人,蒙阴县100人,费县360人,平邑县200人,临沭县200人。这批干部扎根南方,为新
中国的建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月 沂蒙、鲁南、滨海各地委布置春季生产和救灾工作。2月25日,二地委(沂蒙)发出《大力
突击春耕紧紧结合救灾》的指示,指出当前灾荒严重,要求迅速掀起生产自救热潮,动员人力物力投
入春季生产。四地委于2月发出了生产救灾的三项指示,要求各级党委抽出十分之八九的干部深入区、
村工作。五地委于3月中旬召开县委书记联席会议,研究部署生产救灾工作。为帮助群众度荒生产,
发放急赈粮5万公斤,生产救灾扶助粮37万公斤,农贷粮62.5万公斤,副业贷款6亿元(北海币)。同
时, 还专门拨出20.5万公斤粮食和6亿元北海币, 用于扶助烈军属的春季生产和生活之需。六专区
(滨海)沿海一带和新收复区春季灾情严重。全地区计有荒地14.8万余亩,受灾群众达68万余人。2
月11日,六地委发出《关于生产救灾问题给各县委的信》,指示灾情比较严重的临沂、日照、郯城、
竹庭、东海5县,暂从村附加粮中调出12.5万公斤进行生产自救。春季,滨海全区分3批发放救济粮共
50万公斤,同时实行以工代赈,在导沭、修路、运粮中投放了大批粮食及其他物资。
2月 山东省导沭工程委员会组织实施导沭工程(详见水利志“导沭整沂工程”)。
3月至4月 为支援渡江战役,同时帮助老区人民度过春荒,沂蒙山区各地推进社、部分合作社组
织广大妇女做军鞋, 由两社调剂布料低价出售给做鞋妇女, 打击了投机商贩。滨海区共调剂破旧布
8.05万公斤,麻3.06万公斤,棉布1.86万米。据不完全统计,鲁中南区妇女在4个月中做军鞋300万双,
其中滨海区于3月底即完成军鞋42.3万余双。群众通过做军鞋获利2384万元,折合高粱105万公斤。沂
蒙区3个月做军鞋38.4万余双,获利(包括运输)折秋粮135万公斤。
4月11至18日 莒南县金沟官庄团支部书记纪丕福、 临沭县岌山区武装部干事侍振玉、 沂南县
“孩子诗人”苗得雨等,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毛泽
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侍振玉当选大会主席团成员,会后又担任全国青年
联合会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委员。大会授予侍振玉“女民兵战斗英雄”称号。
4月15日 山东省政府颁发布告,本府各厅、部、局等直属机关,已由临沂全部移驻济南市,并
于本日开始办公。
4月28日 为纪念自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在华东战场上牺牲的革命烈士,华东局、
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在临沂兴建大型革命烈士陵园。陵园于是日奠基(详见文物志“华东革命烈士
陵园”专条)。
4月 鲁中南行署在临沂城召开全区教育工作会议,检查贯彻省政府关于恢复整理教育工作的指
示情况。据统计,截止3月底,全区恢复与建立完全小学220处,有学生56344人,初级小学4907处,学
生253953人,儿童识字班658处,妇女识字班85处,青年夜校595处,初级民校15处,高级民校3处,读
报组120处,入学儿童、青年310297人,训练小学教师4953人。会议制定了关于小学教育和教师学习的
两个规定。
5月初 鲁中南一、二、三、四、五、六、七地委依次易名为泰安、沂蒙、沂山、尼山、台枣、
滨海、泰西地委。
5月中旬 鲁中南军区以警备第十三、十四、十六团及十七团、滨海军分区一团各一部,在民兵
配合下,先后对郯城以南地区,临沭县沂东区,临沂县册山区、艾山区等地匪特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
的清剿。至8月,共消灭散匪、特务954人,查获散匪及地主恶霸分子1334人,可疑分子267人,反动会
道门骨干60人,稳定了新、老解放区的社会秩序。
5月15日 鲁中南军区发布命令,将鲁中南一至七军分区依次改称泰安、沂蒙、沂山、尼山、台
枣、滨海、泰西军分区。
6月 为治理水患,滨海专区各县春节后即开展兴修水利活动。至6月,莒南、日照、莒县、郯城、
东海、临沭、竹庭、临沂等县共出民工296万人次,疏浚河道296条,打坝42488处,挖排水沟1845条,
开渠931条,打井328眼,受益面积达47万亩。
7月下旬 鲁中南区所辖一、二、三、四、五、六、七专署依次易名为泰安、沂蒙、沂山、尼山、
台枣、滨海、泰西专署。
7月 滨海区对上半年教育工作进行了总结:全地区有小学1165个班,在校学生37300多人,小学
教师1241人,民办小学80处,改造私塾50处,恢复儿童识字班、妇女识字班、青年夜校、初级和高级
民校共1353处(班),参加学习的42616人。专署和县都建立了机关学校。培养提拔教育行政干部58人、
中心校长112人。
7月 沂东县撤销,所辖永太、双泉、丰台、英山4区划归沂中县。沂中县改称沂水县。
7月 沂蒙、尼山、台枣、滨海各地通过试点,逐步将党支部由秘密转为公开。
8月6至16日 临沂、郯城、苍山、东海、赣榆、日照、莒南、莒县等县大雨连绵,水涝成灾。其
中临沂县有13个区、582个村水灾严重,受灾面积57.7万亩,倒塌房屋39460间,伤亡16人。郯城县二
区武河决口9处,五区沂河决口5处,有28个村作物大部绝产。苍山县沂、武、泇河水势猛涨,决口49
处,有8个区受淹。16日,中共鲁中南区委发出《关于抢救水灾的紧急指示》,要求地、县、区党委、
政府,把抗洪救灾作为当前一项最为紧迫的任务,采取得力措施,全力以赴。受灾各专、县连夜召开
紧急会议,成立抗洪救灾指挥部,抽调大批干部深入灾区,领导救灾。
8月 莒沂边县与沂北县合并,成立莒沂县。王树芝任县委书记,后由黄子中代理县委书记;陈
步先任副县长,后由朱凤九任县长。
9月2日 临沂煤矿与竹园煤矿合并为临沂煤矿,刘清如任经理。
9月21至30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鲁中区劳动英雄朱富胜作为
全国政协候补代表出席了会议。
10月1日 下午3时,北京30余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升起了第一面
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日,鲁中南区党、政、军、民两万余人在临沂城举
行盛大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会议由鲁中南行署主任李乐平主持。在鸣放礼炮,举行庄严
的升国旗仪式后,区党委代表谷牧、解放军代表钱钧、临沂县政府代表刘炬和各界群众代表相继发言,
共同表达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的衷心拥护,以及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继续肃清
残敌、统一全中国,积极从事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的坚定信念。2至5日,驻大店
的滨海地委机关、部队与周围万余名群众也举行了盛大集会与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
10月31日 沂蒙专区6县(沂中、蒙山、莒沂、沂源、沂南、蒙阴)因旱、涝不均,全年粮食作
物仅有五成七的收成,其中蒙山县受旱最重:该县高粱、谷子亩收仅10公斤,豆类绝产。按每人每日
半市斤粮计,到明年麦收,该县尚缺粮3个月,缺粮数为51.6万公斤。按上述定量标准算,沂蒙全区
共缺粮155.9万公斤。
为帮助群众渡过灾荒,蒙山县全体工作人员从10月份每人每日节粮1两(31.25克,下同)、菜金3
元(旧人民币,下同),并计划从11月份起每人每日节粮2两、菜金9元,共可节约秋粮468.5公斤、菜
金60280元。县机关工作人员还捐出现金41990元、袜子160余双救济灾民。各区也捐出现金70187元、
粮食60.5公斤、柴100公斤接济群众渡荒。31日,《大众日报》刊载了中共沂蒙地委、沂蒙专署一则通
报,通报在表扬蒙山县机关人员节约救灾精神的同时,号召全区工作人员每人每日省粮1两用于救灾。
全区各县根据地委、专署的指示,开展了节粮活动,并号召每人晒菜15至25公斤,以补粮食不足。同
时,各县还采取措施,组织和帮助群众开粉坊、豆腐坊、油坊和从事运输、编织等副业生产,增加收
入,开展生产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