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f&A=3&rec=88&run=13

【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加快蔬菜基地建设】2005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使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蔬菜规模进一步扩大,蔬菜主导产业地位更加明显。据统计,2005年瓜菜菌面积379.5万亩,总产1084.2万吨,总产值97.9亿元。冬暖式大棚44万亩,大拱棚26.5万亩,中小拱棚81.9万亩。食用菌面积1520万平方,食用菌总产39.9万吨。全市无公害品种98个,无公害面积138.9万亩。瓜菜菌面积比上年增加3.4万亩,总产比上年增加61.5万吨,总产值比上年增加19.5亿元。
一、抓好基地建设,实行区域化种植。近年来,一大批专业特色基地在全市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呈现出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良好态势。如莘县的洋香瓜、食用菌已被国家命名为特色基地。05年在巩固原有基地的基础上,不断膨胀以冯屯镇为中心的大蒜生产基地、以于集镇、七级镇为中心的叶菜生产基地;以河店、位庄为中心的香瓜生产基地;以河店、燕店、莘城镇为中心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以斜店为中心的黄瓜生产基地;以肖庄乡为中心的韭苔生产基地;以尹集、涸河为中心的冬暖棚西红柿生产基地;以乐平铺为中心的樱桃西红柿生产基地;以阿城镇为中心的西葫和冬茄子生产基地;以堂邑镇、道口铺为中心的甜、糯玉米生产基地。这些区域性生产基地,面积都达万亩以上,大的辐射十几个乡镇。区域化种植使蔬菜业得到迅猛发展,大大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二、提高蔬菜产量,增加菜农收益。由于2005年宣传推广力度大、品种优、销售服务、科技服务到位,蔬菜产量高,价格好,促进了全市农民的增收。呈现出面积与2004年基本持平却增产增收的新格局。2005年以来,蔬菜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蔬菜的平均价格比04年高1/4-1/3,而且高价位持续时间长,棚菜生产效益明显好于04年。从品种上来看,价格比去年低的只有圆葱,其它品种价格都是一路走高。黄瓜、西红柿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太空椒、尖椒、豆角、长茄、双孢菇等品种价格提高40%以上,油菜、白菜的价格是上年同期的10倍。蔬菜价格看好刺激农村呈现出自发调整、多样化发展、灵活性、多样性调整的好局面。
三、理智选择品种,茬口安排合理。除了扩大传统的品种以外,其它品种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的优势显现,种植茬口进一步优化,蔬菜品种的淡旺季区别不明显,做到了均衡上市,综合效益达到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全市已从美国、荷兰、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引进了樱桃番茄、香蕉西葫芦、黑美人小型西瓜、香瓜、菊苣、紫生菜、紫甘蓝、桔红白菜、番茄、曼迪、塔兰多辣椒、布里塔长茄、以色列彩椒、牛蒡、杏孢菇、鸡腿菇、双孢菇等上百个品种,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抓好流通工作,确保销售畅通。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蔬菜流通工作,05年上半年,市政府下发了由市蔬菜办起草的《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蔬菜销售工作的意见》,为全市蔬菜产品的外销提供了有力地保证。为了使《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蔬菜销售工作的意见》落到实处,确保绿色通道的畅通,市蔬菜办与市纠风办、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公路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保障蔬菜运输绿色通道畅通的通知》,并印发了五部门联合盖章的绿色通行证,对持证外销农产品车辆实行“不滞留、不卸载、不罚款”,并在电视台、聊城日报、聊城晚报上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促进了蔬菜的销售,深受菜农欢迎。在蔬菜生产信息方面,加强同外地政府或业务主管部门的联系,在进一步了解外地蔬菜生产信息的基础上,及时引导菜农调整好自己的蔬菜生产计划,优化结构,促进增收、增效。在销售信息方面,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及时向菜农传递蔬菜销售信息。蔬菜批发市场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原有的蔬菜批发市场,许多进行了改建和扩建,市场的基础设施、硬件水平、交易条件等市场环境状况日趋完善。蔬菜批发市场管理规范化程度也得到大幅提高。销售的畅通也是2005年蔬菜价格一路走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加大政策扶持,带动种植业调整。各县市区均把蔬菜生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了奖励政策,扶持农民搞调整。如东昌府区年初制定了东昌办发\16号文件,出台奖励政策,“千分”考核时,新建蔬菜基地给予加分,百棚以上的村每棚奖励1000元,50棚以上的村每棚奖励500元,新建大拱棚百亩以上的村,补助1000元,50亩以上的补500元,年终兑现奖励。高唐新建成方连片20个以上冬暖式大棚,县财政补助1万元;新建大拱棚100亩以上,总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的,县财政补助2万元;大路菜万亩以上的,补助5万元。这些优惠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乡镇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棉花生产】由于受2004年棉花价格低、灾情重等因素的影响,2005年全市种植面积129万亩,比04年减少34万亩。其中纯春棉60万亩,套春棉55万亩,夏棉14万亩。单产79.5公斤,总产206万担。
2005年棉花产量比上年高,投入高于上年,2005年棉花价格也高于上年,总衡来看,2005年的棉花生产,面积减少,单产提高,总产略增。
分析棉花增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条件适宜。5至8月份光照809小时,比上年多56小时;降雨544.6mm,比常年偏多64.1mm,水量分布均匀且无暴风雨、冰雹灾害;气温比常年偏高2.5oC。2、良种面积扩大。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及广大棉农对于优良棉种的推广工作越来越重视,特别是2005年全市优质抗虫棉面积达到98%以上;主要品种是鲁棉研15、22、21、33B、99B、中棉研29、鲁20、鲁23等。3、栽培条件及技术管理较好。大部分棉田都是肥水较好地块,地头、地边棉田减少,全部都是地膜棉,追肥、打药、化控、打顶、除草等关键环节及时到位,病虫害发生较轻。过去部分棉农认为抗虫棉不用打药,而忽视对后期棉铃虫和蝽蟓的防治,2005年中后期对虫害普遍进行了防治。
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1、继续抓好棉花套种工作。大力推广棉菜、棉薯、棉蒜间作套种。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蔬菜面积逐年扩大,存在粮棉与其它经济作物争地问题。提倡间套,提高单产效益是增加棉农收入的有效途径。大垄间套菜、蒜、薯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种植方式。2、搞好优质品种的示范推广。翌年要继续搞好高产、优质、抗病、高抗棉铃虫,稳产性好,增产潜力大棉花优质品种的示范推广工作。3、继续搞好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在生产关键环节,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印发技术明白纸,并根据需要举行技术培训等,最大限度地确保植棉效益,提高棉农的种棉积极性。
(李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