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经济开发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f&A=3&rec=181&run=13

中共聊城经济开发区工委
书记:张同村

副书记:李昌忠王立民赫清稳
聊城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主任:张同村
副主任:孙玉臣张林雷霞(女)
中共聊城经济开发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赫清稳

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开发区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
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同村

2005年,是聊城经济开发区自1995年10月8日正式启动以来的第十年。十年发展,开发区人奋力拼搏,艰苦创业,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各项经济指标连年翻番,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功能逐渐完备,投资环境日益优化,投资项目越来越多,投资额度越来越大,开发区作为我市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龙头和亮点,正逐步闪现她的光彩和魅力。
一、经济运行态势良好,龙头作用开始显现。十年来,开发区人按照“以工业项目为主、以吸引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办区方针,坚持走改革与创新之路。改革了公务用车制度,调动起驾驶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改革了机关部门与工作人员考核制度,强化了广大干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十年努力,开发区发展速度不断提升,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日渐优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成为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亮点,开发区在全市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到2005年底,开发区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8.5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亿元,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3.2亿元,利税1.16亿元,区域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达到11580万元。开发区已成功地走出艰苦创业的初始阶段,并开始走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十五”以来,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工商税收、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平均每年以30%~6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由建区之初的不足一千万元发展到2005年的23.6亿元,增长了20倍之多;财政总收入由建区之初的446万元发展到1.16亿元,增长了25倍。
二、招商引资获得突破,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十年来,特别是2001年以来,开发区人提出了“招商引资是开发区的生命线”,“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是功臣”,“以招商实绩论英雄”的工作理念,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招商引资工作倾斜,以专业招商队伍为主,以全员招商队伍为辅,选准招商重点,创新招商方式,搭建招商载体,优化招商环境,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的突破性进展。目前,累计引进项目280多个,其中工业项目260多个。引进项目总投资累计达到70多亿元。2005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05亿美元,其中出口612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616万美元。2005年又有十多个工业大项目开工或投产:韩国希杰赖氨酸项目、西班牙食品加工项目、华润新水城啤酒项目、昌润剑杆织机项目相继投产,韩国希杰核苷酸项目、荷兰蒂斯曼预混料项目、聊城客车集团商务车项目、华润纺织扩产项目陆续开工,浙报置业御润假日广场等三产项目也开始动工建设。
三、硬件环境不断完善,软件环境日益优化。十年来,开发区下大力努力营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在硬环境建设方面,开发区坚持“适度超前,适度负债,滚动发展,逐步拉开框架,根据项目需要完善配套”的建设方针,在财政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5亿元,在近30平方公里范围内基本达到“九通一平”“建成高标准道路25条,通车里程近百公里,初步形成了“十一纵十一横加一环”的道路交通网络;绿化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城市人均绿地40平方米,绿化率40%以上;开发区供水中心供水能力不断扩大,日供水已达10万吨;两座110千伏变电站可充分满足企业用电需要,正在建设的热电厂可满足企业蒸汽需求,供水、排水、天然气等配套设施齐备,为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年建设,开发区内生活设施不断健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开发区坚持建精品,创一流,完成了凤凰新城等一系列住宅精品,配套齐全,可满足进区客商各种选择。引入并发展了东昌学院、聊城医药技工学校、聊城服装专修学院等一批高、中等院校,逐步形成了开发区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可满足进区企业的各种人才需求。银行、医院、中小学校、酒店、商店、商务区、高中档居住区、娱乐、公共交通等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开发区提出了“开发区的工作就是服务,要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服务对象满意就是开发区的工作标准”的服务理念,从各方面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对投资者实行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服务”,实行了“首问负责制”和“项目责任人”制,对“污染性项目一票否决”,确保整个开发区良好的发展环境,等等。目前,一个高效、便捷、公开、透明的投资软环境已经形成。
四、失地农民保障有力,收入水平持续增长。十年来,在项目占地方面,开发区坚持执行土地政策,以人为本,确保失地农民利益。对农民土地补偿金实行了“一级所有、三级管理”的办法,保障失地农民长期利益;对失地青年农民进行有计划的技术培训,在区内对口优先安排工作或推荐区外就业。为壮大村集体收入,鼓励村集体按照规划建设标准厂房、建设专业市场,利用多种途径安排失地农民就业,实行多种方式确保失地农民收入增长,为农民寻找致富路子,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加快开发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体系日益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