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f&A=3&rec=173&run=13

中共东昌府区委员会
书记:蔡同民
副书记:李小平胡廷金*任之燕
朱加云
常委:蔡同民李小平任之燕
朱加云王新勇由西峰
王华张晓平苗惠清
李艳秋(女)苗洪军
东昌府区人大常委会
主任:蔡同民
副主任:李兰芳(女)徐顺之申成方
孙永月任建国王怀华
张金岭
东昌府区人民政府
区长:李小平
副区长:胡廷金*任之燕秦新义
王奎龙李静(女)商华
胡明岗
政协东昌府区委员会
主席:赵松 
副主席:董玉江杨庆福李东升
张广霞(女)姜玉昆刘继光
中共东昌府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朱加云
东昌府区人民武装部
部长:李松立
政委:张晓平
东昌府区人民法院
院长:郑宝光
东昌府区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李怀景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实现东昌府区跨越式发展
区委书记蔡同民区长李小平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强农固本、工业立区、三产兴区、科教强区”的工作思路,团结实干,开拓创新,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十五”计划多项指标提前一年完成。
一、国民经济发展进入全面提速的新阶段,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全区生产总值达64.97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是14.4、25.71、24.84亿元,分别增长-1.3%、29.8%、20.8%,三次产业比例达22∶40∶38,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了15个百分点。全区地方财政收入2.8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4亿元,增长16.09%,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又上新台阶。
二、“工业立区”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75家,且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利税3.7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84.5%和95%。2005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14户,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10户,城乡市场繁荣活跃,现代物流蓬勃兴起。专业批发市场成交额达1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8%。香江市场被评为“中国百强市场”。尤其是嘉明工业园和凤凰工业园发展形势喜人。目前,两园区入园企业发展到158家,累计完成投入29.3亿元,中通钢构、中通轻客、信迪科技、昌华造纸机械、中奥毯业等一大批企业相继建成投产,成为加速工业发展的重要骨干力量。2005年两园区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2.3亿元。园区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工业投入持续增加,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围绕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全区大型商贸流通设施经营面积达到343万平方米,市场规模、档次和竞争能力明显提高。
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农村经济发生可喜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在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情况下,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逐步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蔬菜播种面积达65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可控制面积30万亩,仅蔬菜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00元。养殖业快速发展,200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绿色东昌”建设成效显著,全区林木覆盖率达25%,并顺利通过了“全省生态农业示范区”验收。
四、各项改革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采取股份制改造、先股后售、资产重组等多种形式,全区列入改制的157家工商企业基本完成改制任务,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先后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对小麦、良种、大型农业机械实行补贴,农民群众在改革中切实得到了更多实惠。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将城区129个村居委整合成35个社区,将5个乡镇改为办事处。同时,医疗卫生、劳动保障等项改革均取得新进展,社会保障体系改善逐步完善。
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2005年,全区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321个,新批外商企业12个,合同利用外资3563.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2.7%,出口创汇1421万美元。共完成投资32.5亿元,涉及工业、农业、商贸、房地产、公益事业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外经外贸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发展环境条件明显改善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5.63亿元。农村通油路、通客车和通自来水等“三通”工程取得明显成效,累计投资1.87亿元,新修乡村公路1118.1公里,“村村通”油路率达到99.3%;开通乡村客运线路34条,通客车率达98%;投资990万元,新建农村供水工程15处,使117个村庄通上了自来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加强。投资2610万元,重点用于机泵改造、机井建设、沟渠衬砌等水利设施建设,农业抗旱防汛能力进一步加强。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大型农业机械,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手段,小城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下大力整合教育资源,教育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投资9000万元,大规模实施中小学扩建改造,新建改建校舍24万平方米。筹集资金2250万元,对于集等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造,农村医疗水平明显提高。多方筹集资金,扎实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已有30个社区用房建成,社区功能逐步完善。同时,大力支持中华电厂、谭庄水库等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参与主干道路拓宽、城市拆迁、创城等全市重点工作,卓有成效地搞好服务协调,及时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社会问题,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大力实施“科教强区”战略,积极参与科技洽谈活动,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合作,2005年,共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5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5%。“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为社会和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禽流感防控工作卓有成效。积极参加文化旅游节、全市第一届运动会等大型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文化体育生活。依法保护土地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坚持不懈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持续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同时,审计、统计、史志、广播、电视、物价、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七、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们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需要的利益问题入手,每年都确定重点办好的大事实事,城乡居民衣食住用行条件都有较大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19元,年均增长8.4%,比上年增长17.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98元,年均增长6.7%,比上年增长9%;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由60.5亿元增加到113.3亿元;电话普及率达到8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2平方米;广泛开展关爱助学活动,仅2005年就向困难学生发放救助资金50万元。认真组织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累计新增就业4.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得到全面落实,社会低保对象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扎实有效地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活动,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利益。
八、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有力地促进了民主政治建设。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促进了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反腐倡廉取得了明显成效。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领导干部学孔繁森、机关干部学白云、青年干部学徐本禹活动富有成效,人们的思想境界和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我区被评为省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进城区。“平安东昌”建设成效显著,治安案件、群众上访人数、群体性事件明显下降,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深入开展民主法制教育,我区被评为“2001-2005年全省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扎实做好拥军优属工作,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