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f&A=3&rec=169&run=13

【工作综述】2005年,民政工作以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年初制定的健全“一个体系”(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两个目标”(确保全省双拥模范城二连冠,确保福彩发行过亿元)、解决“三个难点”(建立新型五保供养机制,顺利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后续工作,稳妥处理与民政有关的信访问题)、规范“四项工作”(依法监管民间组织,规范区划地名管理,依法管理社会事务,规范民政行风建设)的“一二三四”的总体目标,扎实实践“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宗旨,基本完成了各项既定工作任务,为进一步推动民政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形成,救灾救济工作卓有成效。根据省政府关于“全省要在2007年基本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的要求,市民政局重点抓了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制度的探索和试点工作。探索和试点了新型“五保”供养、农村低保、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下发了《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恢复建立了临时救济制度。至年底,七项救助制度的调研、论证、试点工作已全部完成,市民政局在此基础上草拟了《加强全市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意见》,已上报市政府审批,预计2006年即可在全市正式实施。
2005年春荒、冬令期间,全市共投入救灾救济资金1334万元,救济农村特困户和灾民16.5万人次(其中:五保对象4.7万人次,救济特困户7.8万人次,灾民4万人次),共为困难群众解决口粮1110万斤,维修重建房屋1200余间,发放临时性救济资金300余万元。
二、城市低保进一步规范,慈善超市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城市低保工作继续保持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市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52459人(其中:省属低保对象3869人,市属对象8347人,县属对象40243人)。年支出保障金3658.65万元(其中:省级903万元,市级589.15万元,县级2166.5万元),月人均补差64元。工作中,一是进一步提高保障标准。在2004年两次提标的基础上,6月1日全市再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达到180~220元,在同类城市中属较高水平。二是加强了规范管理。严格申请、审批程序,做到了公正、公开、公平、透明。实行分类施保和定期审核制度,确保了城市低保工作的动态管理。三是在高唐、茌平两县开展了城市医疗救助的试点工作,丰富了救助的内容和形式。2005年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逐步在全市推开。四是市、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为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了冬令期间取暖补助。
2005年5月,省民政厅将聊城市确定为全省“慈善超市”试点单位以后,市民政局采取市、区共建的方式,在城区建立起1处中心超市和4处连锁超市,并在35个社区全部建立了捐助物资接收点。首批有500户低保对象受到了救助。
三、换届选举圆满结束,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围绕“农村抓民主、城市抓服务”的总体要求,重点抓了三个方面:一是顺利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后续工作。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结束之后,对新一届村委会成员进行了任职培训,使新一届村“两委”成员增强了群众观念和政策法制观念,明确了职责,提高了正确处理村务的能力;按照党内法规及村民自治的有关要求,帮助村里建立健全了党支部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党内生活制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村务和财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了村规民约,使村级各项工作逐步走上健康、规范化发展的轨道;认真接待了涉及选举的群众的来访问题,通过电话解答、现场释疑、去信答复等形式解答群众疑惑400余次,现场接访48起。二是落实完善了村务公开制度。全市有6186个村落实了村务公开制度,97%的村委会对村级财务收支、村干部报酬、水电费收缴、各项公益设施建造等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全部公开。村级财务管理实行了“双代管”制度,提高了财务公开的透明度。90%以上的村设立了村务公开栏,96%的村建立了党内生活制度、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村务公开制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村党支部报告工作制度、村委会报告工作制度等。三是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了《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大力推进社区建设。至年底,聊城市城区共建立了28个街道办事处、108个社区居委会。
四、加强优抚安置工作,巩固双拥成果。以争创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二连冠”为目标,进一步健全了双拥工作责任制,落实了“一票否决”,并认真开展了自查工作,对当前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双拥成果得到巩固,优抚安置工作得以加强。革命伤残人员套改换证工作圆满完成,优待金全部得到落实。“三老”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建立,2005年共筹集432.3万元为“三老”优抚对象解决住房难和治病难问题,并组织了两批200名老复员军人进行疗养;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取得新进展,仅上半年就为优抚对象增发抚恤补助95万元。安置工作继续推行“三公开、一监督”的阳光安置办法,不断加大安置力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安置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将“安置就业、自谋职业、扶持就业”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安置难的问题。
五、民间组织健康发展,社会事务管理进一步规范。民间组织管理继续加大对农村经济协会的培育、扶持力度,严格对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和年检工作,积极推进自律和诚信建设。至年底,全市注册登记的民间组织1807个,其中民办非企业单位1177个,社会团体630个(其中农村经济协会259个),基本实现了规范化运作。对长期不开展活动,两年不参加年检的34个民间组织进行了注销登记。
区划地名管理圆满完成了县级边界联检任务,并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对城区街道、地名标志进行了清查,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方案。各县(市、区)都建立了“地名管理信息系统”,地名数据库的工作已全部完成。
认真贯彻省社会事务管理行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针对个别县(市区)不按婚姻法年龄登记的问题进行了整顿,促进了社会事务管理的规范化运作。召开了全市社会事务管理行风建设会议,遏止了土葬回潮,殡葬改革形势出现扭转,巩固了殡葬改革成果。
六、加大福彩销售力度,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全面发展。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2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在扩大发行的同时,福彩中心积极开展了公益救助活动,提升福彩的社会形象,春节前投资20万元开展了“福彩心连心”公益活动,救济特困群众1000户;12月初再次投资50万元,救助2500户,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全市慈善事业稳步发展。全年“慈心一日捐”活动累计接收捐款1100万元,为实施慈善救助活动提供了资金保障。2005年重点开展了“情暖万家”、“赈灾救助”、“朝阳助学”、“微笑列车”、“夕阳扶老”、“烛光工程”、“康复助医”、“爱心复明”等活动,并在教师节期间,对全市87名特困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专项救助。社会福利事业管理进一步规范,福利企业资质审定、年检、换证工作顺利完成。
七、健全机关管理机制,加强民政系统自身建设。利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利时机,在全市民政系统大力开展了机关行风建设活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车辆管理规定》、《机关接待工作暂行规定》等机关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了机关规范管理机制。活动期间,市民政局还先后组织开展了六次大的主题实践活动,采取对口帮扶等活动,为城乡困难群众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学习整改和主题实践,全市民政干部队伍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徐开国张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