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f&A=3&rec=168&run=13

【就业与再就业】劳动就业。2005年,全市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市政府把就业再就业工作纳入了全市经济工作综合考核,市、县两级层层建立了目标责任制,落实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就业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定期协调解决就业再就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并建立了工作调度制度、情况通报制度和督促检查制度等。认真贯彻落实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紧紧抓住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结合点,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扶持、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民营经济就业容量越来越大,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提高,灵活形式就业的人员越来越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7.3万人,其中,到民营企业就业的已达1.83万人,占25%,较上年增长7%;第三产业新增就业3.6万人,占49%,较上年增长6%;自谋职业的人员2.7万人,占37%,较上年增长4%;通过灵活形式就业的2.3万人,占32%,较上年增长10%。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9%,低于省下达计划的0.51个百分点。
坚持统筹城乡就业,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继续实施劳务输出战略。全市统一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市、县两级劳动保障部门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集中招聘日”活动,4000多名农民工通过招聘日找到了就业岗位。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月”活动,共清理中介机构85家,其中取缔10家,责令整改4家。组织开展了“放心民办职业介绍服务单位”评选、职业介绍机构诚信服务等活动。全市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开展劳务输出的战略部署,不断拓宽新的输出渠道和探索新的输出形式,努力扩大输出规模,不断提高输出质量,精心打造聊城诚信劳务品牌,提高了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2005年全市净增市外务工人员18万人,完成年计划的205%,较上年增长12%,年底在外务工人员累计达到97万人,预计全年可增加劳务收入60亿元以上。其中劳动保障部门组织输出4.9万人,完成年计划的244%,较上年增长13.9%。市外劳务派遣进一步发展,达到了1.2万人,境外就业取得了新突破,当年全市外派境外就业人员达到490多人。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把“4050”等就业困难群体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积极实施“一对一”帮扶活动和“再就业伙伴计划”,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全年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13人,其中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95人。组织开展了“2005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援助月期间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250多人,其中安置困难群体人员1167人。积极组织开展了“扬帆行动”和“就业再就业政策实效年”活动,为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送服务;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月推动”活动,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贷款担保,帮助解决他们再就业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下岗失业人员进民企招聘周活动”,230多个用工单位提供就业岗位8000多个,近万名求职者参加了洽谈会,3300多人达成了用工意向,其中有516名下岗失业人员、309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积极促进“零就业家庭”再就业,全市共安置“零就业家庭”415户、663人,实现了市政府提出的“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稳定就业的工作目标。继续开展了“争创再就业优秀社区”活动。2005年通过社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127人,占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总数的8%,其中安置就业困难人员941人,占全市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总数的16%。同时,不断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就业再就业政策体系基本形成。2005年享受优惠扶持政策的下岗失业人员达到1.85万人,共减免收费317.5万元,减免税收53.62万元,发放就业再就业各项补贴1351万元。市、县两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全面落实,全市共为189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贷款202.6万元。
劳动就业服务。全市进一步加大了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力度,市、县两级和街道(乡镇)制定了《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规划》,市和四个县(市区)建立了新的人力资源市场,一个县对人力资源市场进行了改造扩建,一个县新的人力资源市场己开工建设,其他三县已制定具体的建设规划,积极筹建。市县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和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示范点、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基本实现了信息联网。制定了全市就业服务“新三化”三年工作规划,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争创“优质服务窗口”活动、“再就业优秀社区”活动,免费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指导、政策咨询、职业介绍、代管档案、合同鉴证、代缴社会保险等“一条龙”服务。在积极开展就业再就业的同时,在全市大力组织开展了创业培训,全市共组织再就业培训1.15万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62%,其中组织创业培训823人,创业成功率达到61%。

【劳动工资管理】2005年9月,根据省劳动保障厅企业工资指导线的要求,依照2004年全市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为基数,按10.5%的基准线增加工资。同时对东阿阿胶、邯济铁路、聊建集团、建设图纸审查中心等6户企业进行了清算,批准6户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按照省下达的三年完成任务的要求,完成了全市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的清理及补发。对全市企业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进行了突击检查,同时对达到15人以上固定人员的个体私营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进行了统计。全市各类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了98%以上。对全市外资企业的48名外国人办理了就业延期手续。为18户新建企业办理了立户备案手续。按期下达了2004年1119名退役士兵、士官的安置计划,为企业869名流动职工办理了调动手续。

【职业技能培训】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出台了《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聊城市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为聊城市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提供了政策保障。开展了聊城市首席技师评选活动,有机械、交通、医药、餐饮服务等行业的7名技师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聊城市首席技师,其中1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首席技师。成功举办了两期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对144名在企业一线岗位上的高技能人员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训。继续加大技师、高级技师评审和推荐工作力度。2005年评审技师119人,推荐高级技师21人。
技工教育稳步发展。遏制了技校招生下滑趋势,招生数量持续增加。2005年,全市15所技工学校招收新生10452人,在校学生27671人,其中高级班招生人数6464人,在校生人数17278人。毕业学生6170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实施技能扶贫计划,圆满完成了550人的扶贫招生任务。2005年各技工学校抓住发展机遇,加大资金投入,全市15所技校已有2所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4所省级重点技工学校,办学层次不断提高。
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联合市总工会、团市委共同举办了涉及机械、交通、建筑、银行等行业18个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大赛。通过企业初赛、行业决赛产生了“聊城市技术能手”21名。获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人员39人,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人员119人。全市技能大赛活动的开展,带动了广大企业职工岗位练兵积极性,促进了技术工人队伍素质的提高,带动了全市职业培训工作的开展。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得到有效落实。2005年,市、县两级劳动保障部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以提高就业质量和落实就业准入制度为切入点,大力提升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认可程度,促进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就业、培训和企业劳动工资制度相互衔接。全市鉴定发证2.29万人次,涉及职业(工种)近65个。其中,各类职业学校及社会培训机构毕(结)业生鉴定考核人数达到12000余人,各类办学实体职业资格证书覆盖面达到95%以上。建立健全了职业能力与工作业绩相结合,国家标准与岗位要求相结合,专业评价与企业认可相结合的技能人才评价认定体系,加大了各类企业职业资格证书推广力度,市直企业及个体技术工种从业人员鉴定考核人数达到2400人;指导各县(市区)积极开展鉴定考核工作,全年鉴定考核人数达到8500人。积极推行国家考务管理系统,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管理人员和质量督导人员队伍建设,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社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截止2005年底,全市参保单位已达1258个,参保职工92575人,比上年净增5290人,完成扩面任务率达151.1%。通过推行目标管理、加强基金稽核等方式,基金征缴创历史新高。全市全年共征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30992万元,完成征缴任务率108.7%,清欠527万元,全市养老保险费总结余已达18365万元。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社会化发放人数已达19253人,社会化发放率91.1%,养老金实际支出30372万元,拨付率100%;有效地保证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企业养老保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费征缴首次实现收大于支。2005年底,全市参保职工总量达到265427人,新增实际缴费人员17646人,完成省下达年度实际缴费人数净增任务10000人的176%。全市共征收养老保险基金47951万元,完成省下达年度征缴任务43001万元的112%。二是认真落实企业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全年共为全市符合退休、退职条件的4846名职工办理了退休、退职审批手续,其中正常退休的3535名,特殊工种退休的971名,因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退休、退职的283名。为符合条件的企业退休人员进行了待遇调整。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持续保持100%,为全市50582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46502万元。三是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稳步推进,基金管理更加规范。按照国家和省文件精神,积极有效地做好了市直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市成立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公室,确定了人员编制、活动场所、工作制度,各项工作迅速启动。跟踪指导试点县市开展社区工作,进一步推进全市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严格按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办法,规范会计基础管理,提高数据精确程度,及时调度市级统筹基金的上解、下拨工作,确保了全市养老金的按时足额拨付。

【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药品、诊疗、医疗、服务设施管理。对定点医疗机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内药品的备药率、使用率、自费率费用占参保人员用药总费用的比例提出具体指标;在诊疗项目管理中重点明确大型设备检查和一次性医用材料使用的控制措施,杜绝乱开药、大处方、乱检查,切实减轻患者负担。
职工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药店管理。零售药店实行定点管理,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申请定点的零售药店进行资格审查并确定定点零售药店资格,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药店签订具有法律保障效力的协议,明确医疗服务内容、质量和费用控制指标,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规范医疗行为。
职工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定点医院管理。定点医院实行定点管理,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申请定点的医疗机构进行资格审查并确定定点医疗机构资格,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协议,明确服务内容、质量和费用控制指标,规范医疗行为,充分利用医保部门与定点医疗医院间的计算机网络,对普通住院费用、明细和次数进行网上监控。
工伤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实行行业费率和行业差别费率。全市自实行工伤保险以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卫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工伤保险费率问题的通知》精神,于2005年3月对部分企业工伤保险费率进行了调整。
职工劳动能力鉴定。2003年12月18日聊城市劳动保障局、人事局、卫生局、市总工会、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成立聊城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通知》,市劳动保障局分管局长为主任委员,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为副主任委员。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劳动保障局,具体负责有关劳动能力鉴定的日常工作。聊城市劳动鉴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已为330名伤残职工进行了劳动能力鉴定,切实维护了伤残职工的合法权益。
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救助。为减轻职工大病就医的个人负担,保障职工在基本医疗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医疗水平,2000年8月聊城市人民政府印发了《聊城市城镇职工大额医疗救助金筹集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和《聊城市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大额医疗救助金制度规定,凡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和个人,原则上必须同时参加大额医疗救助,并按每人每月5元(其中单位交3元、个人2元)的标准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缴纳大额医疗救助金。其补充医疗保险不实行社会统筹,原则上按工资总额的4%从福利费中列支。
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社会统筹。至2005年底,全市8个县(市区)全部启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达31万,收缴基本医疗保险费2.3亿元。其中,市直参保人员达82641人,收缴基本医疗保险费5625万元。全市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892户、职工15.7万人,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07%。收缴工伤保险基金1031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525.73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企业67户,参保职工1.91万人,征缴生育保险基金174万元,为296名生育职工支付待遇166万元。

【失业保险】2005年,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达到26.28万人,占年任务的101%,比上年增加1.36万人,增长5%,是近年来增幅最高、参保人数最多的一年。全年共征缴失业保险金4003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2%。其中征缴企业失业保险金3076万元,征缴机关事业单位失业保险金927万元,分别完成年任务的111%、113%,分别较上年增长7.6%、12%,基金征缴创历年最高水平。2005年全市共为2万名就业转失业人员及时发放失业救济金3109万元,享受救济金的人数较上年增加0.6万人,增长42%,发放数额较上年增加445万元,增长17%。建立了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记录制度。全市实行个人缴费记录制度的参保人员己达到76%,有力地推动了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的开展。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05年,全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取得了新的进展。农保工作首次纳入市政府目标考核,加大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续保力度,为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全年共收取保险费384万元,同比增长55.5%,占全年任务的120%。共为5000多位农民发放养老金162万元,没有引起一起上访事件,维护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已有3个县(区)以政府名义出台了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意见。另有3个县(市)正在运作,准备出台文件。高唐试点进展顺利,已收缴保费530多万元,发放养老金50万元。在农保档案管理方面,推行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管理,全市农保档案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建立了农保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等,案卷质量基本上符合标准要求。依据山东省农村养老保险档案工作年度检查标准,2005年,全市有3个县达到了农保档案管理省二级优秀单位水平。

【劳动关系处理】2005年,全市劳动仲裁机构共鉴证劳动合同57893人份,受理劳动争议326件,结案318件,时效内结案率为100%,为劳动关系双方挽回经济损失532.7万元,为职工补缴各项社会保险费127.6万元,以非立案方式调解争议396件次,受理群众来信来访773件起,涉及职工5925人次。信访案件办结率100%,来访职工满意或基本满意率100%。在全市建立健全了超前防范机制,全方位开展劳动保障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劳动保障监察】通过扩大年检范围、加强日常巡视检查、开展专项检查、推行一体执法等措施,严肃查处了欠缴社会保险费、非法用工、不签订劳动合同和克扣职工、农民工工资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005年,劳动、人事、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对民办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了集中清理,共检查清理民办职业介绍机构37家、中介经营场所85处、用工单位22户,对20家“黑中介”予以取缔,对19家运作不规范的中介机构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对2840户用人单位实施了劳动保障年检,立案查处626件次,督促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1909.8万元,在新闻媒体公开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例90余件次。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